資源簡介 《大雁歸來》教學設計參賽教師 年級與科目 八年級 語文課題名稱 大雁歸來 所在單位課標解讀 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語文教學應注重對學生基本功的培養與提高,尤其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并且充實詞語積累量,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精神,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而這一切都應在保證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進行,并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模式 簡介 “悅競”互助課堂:“悅”指在課堂中學生悅耳、悅目、悅腦、悅心,課堂氣氛輕松愉悅、課堂活躍靈動;“競”既包含了校訓“精競”和學風“精競求遠”的精神內涵,也包含了學生通過自我的“口動、手動、腦動、心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間互動”互動交流學習,形成組內、組間的良性競爭,促進學生進步?!皭偢偂闭n堂教學是“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方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過程,關注創新?;ブ^程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間互動”三層互動交流學習,全面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效學習,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助學習的模式,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習過程,充分體現了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的教學理念,實現課堂“悅競”。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篇幅不算短。內容上雖介紹大雁的生活習性,但同時又像一首抒情詩,抒發了對大雁的喜愛之情,面對大雁的聯合觀念,人類應該自愧不如。遺憾的是人類的獵殺行徑給大雁制造著災難。作者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因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從寫作上來說,形象性、知識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間注滿愛鳥之情。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在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學習了事物說明文,對說明文的相關知識已有所了解。本單元兩篇教讀課文《大自然的語言》《阿西莫夫短文兩篇》的學習也讓學生對事理說明文的學習要點、學習方法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學生初讀課文后容易將其當成一篇介紹大雁生活習性的事物說明文,而對于傳遞的“自然共同體”的“大地倫理學”思想往往理解不到,思考還是浮光掠影,只停留在表面。教學目標 1.通過提煉文章關鍵信息,撰寫“觀察筆記”,掌握科普文科學性的特點。 2.通過精讀段落,聆聽“雁聲雁語”,學習科普文的抒情手法。 3.通過品讀抒情詞句和助讀資料,感悟作者平等關愛自然界生命的情懷。教學重難 點及解決 策略 教學重點:1.通過提煉文章關鍵信息,撰寫“觀察筆記”,掌握科普文科學性的特點。2.通過精讀段落,聆聽“雁聲雁語”,學習科普文的抒情手法。解決策略:一、課前準備:設計預習任務,讓學生提前了解大雁的基本知識和科普文的寫作特點。 二、課堂互動:1.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提煉的關鍵信息和撰寫的觀察筆記。2.鼓勵學生提出對文章抒情手法的理解和感受,進行互動交流。 三、拓展延伸:布置相關寫作任務,讓學生嘗試運用科普文的寫作風格進行創作實踐。教學難點:通過品讀抒情詞句和助讀資料,感悟作者平等關愛自然界生命的情懷。解決策略:一、深入挖掘抒情詞句:1.挑選文章中表達作者對大雁情感深厚的抒情詞句,如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進行詳細解讀。 2.引導學生品味這些詞句背后的深層含義,理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對大雁的細膩描繪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利用助讀資料輔助理解:1.提供相關的助讀資料,如其他相關作品,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 三、情感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自然界生命的態度,培養他們平等關愛自然界生命的意識。教學方法 教法:互動討論法、讀寫結合法學法:主動筆記法、情感代入法、比較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拓展學習法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制作包含重點難點、練習題等內容的課件,以便在課堂上展示和引導學生學習。 3.深入了解課文:教師應提前閱讀并深入研究《大雁歸來》的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和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難點。 4.擴展相關知識:教師可以查閱大雁的科普資料,了解大雁的生活習性、遷徙規律等,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準確回答學生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討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與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激趣導入 近期學校開設了科普賬號,邀請各班級競選“最??破詹┲鳌?,你班商議開設“大雁歸來”專欄,分享大雁的相關知識。那么,“大雁歸來”專欄怎樣才能在眾多科普博主中脫穎而出,成為頂流呢?請大家協力合作,一起出謀劃策,幫助班級完成“科普博主的進階之路”。 初級階段:撰寫“觀察筆記”; 中級階段:聆聽“雁聲雁語”; 高級階段:感悟“浪漫情懷”; 引入競選“最??破詹┲鳌钡娜蝿涨榫?,設置三個任務,其意圖是讓學生了解科普文科學性、文學性、思想性的特點,從而掌握科普文寫作的方法。初級階段:撰寫“觀察筆記” 1.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撰寫以下“科普博主的科學觀察筆記”,完成“科普博主”的初級進階之路。 2.通過整理“科學觀察筆記”,你認為進階“科普博主”的初級階段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撰寫“觀察筆記”這一任務意在讓學生能夠掌握篩選提煉文章關鍵信息的能力,并理解作為一名科學家,首先必須具備細致的觀察能力。中級階段:聆聽“雁聲雁語” 1.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描寫大雁鳴叫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說說大雁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用“_______________(句)運用了_____________手法,我從中看到了一群_____________的大雁”的句式回答。 2.通過品讀雁聲和模擬雁語,你認為進階“科普博主”的中級階段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聆聽“雁聲雁語”這一任務意培養學生句子賞析的能力以及模仿動物特點的寫作能力,即讀寫結合,讓學生理解科普文文學性的特點。高級階段:感悟“浪漫情懷” 1.作者的浪漫情懷首先體現在對大雁的喜愛上,請你找找作者是如何稱呼大雁的?你是如何理解這種喜愛的? 2.請閱讀以下補充資料,說說你如何理解作者的浪漫情懷? 3、感悟了作者的浪漫情懷后,你認為進階“科普博主”的高級階段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科普博主的科學觀察筆記 觀察者觀察對象觀察地點飛行距離飛行特點歸來的保障遷徙特點棲息地喜歡的食物叫聲特點 性格特點感悟“浪漫情懷”這一任務意在讓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目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了解科普文具備深度思想的特點。課堂總結 親愛的博主,恭喜你順利完成本節課的三項任務,成功晉階為本?!白钆?破詹┲鳌?,希望你保持初心,牢記科普博主應該具備的三大能力——科學性、文學性、思想性。同時也愿你能夠承擔起責任,做一名熱愛自然、尊重生命、保護動物的環境使者,帶領大家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作業設計 基礎:完成“我們是一群 的大雁”小視頻拍攝。 拓展:完成一份大自然的檔案: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選擇并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小伙伴”——螞蟻、蟬、螳螂、花草樹木的生長周期、風雨雷電的物候現象等,發揮科普博主的三大能力,把觀察記錄整理成一篇科普文章。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