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了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的基本特征。科學思維:運用分割的思想理解分子的存在,運用推理理解分子的特征,運用分子的特征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探究實踐:通過探索活動為分子的特征找證據。態度責任:培養同學從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意識;利用事實和證據培養同學對科學的嚴謹態度。一、感受分子的存在1.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2. 與蔗糖一樣,水、氧氣等多種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1.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2.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兩種物質混合時分子之間的空隙會發生變化,進而引起體積的變化。當水、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空隙,使混合后液體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減小,從而引起總體積減小。3. 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小;在氣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大。所以,氣體往往比較容易被壓縮,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三、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1. 氣體能夠擴散。氣體擴散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氣體擴散得越快。2. 液體也能夠擴散。液體擴散的快慢也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液體擴散得越快。3. 擴散現象還能在固體與液體之間以及固體與固體之間發生。4. 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 因為分子的運動快慢跟溫度有關,我們把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叫作熱運動。四、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1.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2. 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的分子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3. 物質內部的分子之間不但存在引力,同時也存在斥力。正是分子之間的斥力,使物質內部的分子很難靠得很近。◆任務點一:感受分子的存在探索活動: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冰糖,我們可以看到一大塊蔗糖。2.將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我們可以看到蔗糖的小顆粒。3.將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鏡觀察糖水,我們發現蔗糖的粉末看不到蔗糖的小顆粒。◆任務點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探索活動1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細長玻璃管(長約40cm左右),按圖2.1-3進行下面的實驗。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水至玻璃管容積的1/2,再加入無水酒精,使其充滿玻璃管。3.用手指堵緊開口一端,上下顛倒多次。4.可觀察到什么現象?這一實驗現象說明什么?混合液的液面下降。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水和酒精的體積之和。分子之間存在著空隙。探索活動2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活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將活塞慢慢推入,如圖2.1-4的示。2.實驗發現,哪支注射器內的物質容易被壓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空氣容易被壓縮,水難壓縮。氣體分子間的空隙大,水分子間的空隙小。◆任務點三: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探索活動11. 如圖2.1-5所示,壓一下香水瓶的噴嘴,當你聞到香水味時,請馬上舉手示意。2. 如圖2. 1-6所示,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使兩個瓶口相互貼緊,將會看到什么現象?實驗表明,氣體能夠擴散。氣體擴散的快慢與溫度密切相關,溫度越高,氣體擴散得越快。探索活動2兩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熱水和冷水,按圖 2.1-7 所示的方法用注射器慢慢地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底部。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表明,液體能夠擴散。液體擴散的快慢也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液體擴散越快。◆任務點四: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探索活動取兩塊鉛柱,將它們的端面銼平后,用力將它們壓在一起。把它們懸掛起來,并在下方鉛柱上掛一個重物,看重物能否將兩塊鉛柱拉開。實驗中,真是兩塊鉛柱接觸面上分子間的引力,使兩塊鉛柱粘合在一起。1.下列事例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春天,柳絮飛揚 B.夏天,荷花飄香C.秋天,黃沙撲面 D.冬天,雪花飄飄【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本題需知道:機械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分子運動是微觀分子的運動,肉眼看不見分子的運動。【解答】柳絮飛揚、黃沙撲面、雪花飄飄,都是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荷花飄香是花香分子不斷運動的結果,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故答案為:B。2. 在冰熔化成水的過程中,下列所發生的變化正確的是( )。A.分子間隔變小 B.分子間隔變大C.分子本身體積變大 D.分子質量變小【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分冰熔化成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的本身沒有變化,水分子的間隔變小分析。【解答】冰熔化成水,是物質的狀態發生了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分子的本身沒有變化,冰熔化成水時,體積縮小,水分子的間隔變小,水分子的體積、質量不變,所以A正確,故答案為:A。3.用放大鏡觀察一塊蔗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放大鏡下,我們看到了蔗糖分子B.我們看到的是放大的蔗糖,不是它的分子C.把蔗糖碾碎后,我們能看到蔗糖分子D.蔗糖的水溶液中,沒有蔗糖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對分子的認識判斷。【解答】用放大鏡觀察一塊蔗糖,由于放大鏡的放大能力有限,因此我們看到的是放大的蔗糖,而不是放大的分子,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4.如圖所示,密封的容器中儲存有一定量的氧氣。當活塞慢慢下壓后,下列關于容器內分子模型的建構合理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加壓時分子間隔變小分析。【解答】活塞慢慢下壓后,氮分子間隔慢慢變小。故選B。5.有關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春天柳絮到處飛舞,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B.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C.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吸引力D.將兩塊表面平滑的鉛塊壓緊后,它們會粘在一起,說明分子間有引力【答案】D【解析】【解答】A.春天柳絮到處飛舞,柳絮是肉眼可見的物體,不是分子,故A錯誤;B.海綿柔軟,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不能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B錯誤;C.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C錯誤;D.將兩塊表面平滑的鉛塊壓緊后,它們會粘在一起,說明分子間有引力,故D正確。故選:D。【分析】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間存在間隙,分子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6.以下實驗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的是( )A.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空隙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鐵塊放在沖壓機下,發現鐵塊很難被壓縮D.用鉛筆畫出連續直線,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空隙【答案】B7.右圖所示的裝置是演示氣體擴散現象的,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為了有力地證明氣體發生擴散,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 (填“A”或“B")瓶。根據 現象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擴散現象說明 。若實驗溫度分別為①0℃、②4℃、③20℃、④30℃,則在 (填序號)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答案】B;兩瓶氣體都變成紅棕色;氣體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④【解析】【分析】根據進行氣體擴散實驗時要防止重力影響,將密度大的氣體放在下端,分子的不斷運動及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分析。【解答】 為了有力地證明氣體發生擴散,利用圖示實驗時,為防止重力作用干擾實驗現象,應將密度大的氣體放于下端,則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B。根據 兩瓶氣體都變成紅棕色的現象,可證明氣體發生了擴散,擴散現象說明了氣體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則所給溫度下④氣體擴散最快。故答案為:B;兩瓶氣體都變成紅棕色;氣體分子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 ④ 。1.下列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氨水揮發:分子不斷運動B.將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體積變小:分子體積變小C.18g水中大約有6.02×1023個水分子:分子的質量很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mL:分子間有間隔【答案】B【解析】【分析】A、根據分子的不斷運動分析;B、根據物質狀態的變化是分子間隔發生變化分析;C、根據分子質量很小分析;D、根據分子間存在間隔分析。【解答】A、氨水揮發,是因為分子定在不斷運動的,不符合題意;B、將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體積變小,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小,符合題意;C、18g水中大約有6.02×1023個水分子,說明分子的質量很小,不符合題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對方分子之間的間隔,不符合題意;故選B。2.如圖所示,熱熔法連接PPR管時,用熱熔器加熱粗管端口內層和細管端口外層,然后把細管推進粗管,冷卻后兩根管子就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了,這個現象說明(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B.分子是運動的C.分子間存在引力 D.分子間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解答】分子間存在引力,所以加熱后的細管推進粗管,兩根管子很難被拉開了,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分析】根據微觀粒子的特點判識選項微觀粒子的構成特點: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如本題中加熱后的細管推進粗管,兩根管子很難被拉開了,便是利用了分子間的引力3. 2022 年 9 月 19 日,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中國大陸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相關信息。如圖是在電子顯微鏡下猴痘病毒的照片, 該病毒直徑在 200nm 左右,可通過飛沫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病毒是分子, 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構成飛沫的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C.猴痘病毒隨飛沫在空中的傳播屬于分子熱運動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預防感染,是因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間沒有空隙【答案】B【解析】【解答】A、病毒分子體積很小,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故A錯誤。B、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構成飛沫的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故B正確。C、猴痘病毒隨飛沫在空中的傳播屬于機械運動,不是分子熱運動,故C錯誤。D、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間也有空隙,故D錯誤。故答案為:B。【分析】(1)分子的大小只有百億分之幾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只有借助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飛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不是分子。(2)組成物質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間存在間隙。4.分子運動理論是從微觀角度解析宏觀現象的基本理論,以下現象用分子運動論解釋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現象 微觀解釋A 松軟的面包用手一捏體積會大大縮小 分子間存在間隙B 在空調房間吸煙時,會看到煙霧在空中彌漫 煙霧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 與冷水相比較,用熱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漬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D 破鏡難重圓 分子間存在著斥力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A.根據面包結構特點判斷;B.凡是肉眼看的到的運動就不是分子運動;C.根據分子運動與溫度的關系判斷;D.根據分子之間作用力的知識判斷。【解答】 A.松軟的面包用手一捏體積會大大縮小,這是物體結構松散,不能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故A錯誤;B.在空調房間吸煙時,會看到煙霧在空中彌漫,這是固體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錯誤;C.與冷水相比較,用熱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漬,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劇烈,故C正確;D.“破鏡難重圓”是因為粒子間的間隙太大,已經失去了相互的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C。5.“生活就像剝圓蔥,只要一直剝,總有一片會使你落淚”。請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說明剝圓蔥會落淚的原因。【答案】因為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當剝圓蔥時,大量的辛辣刺激分子會運動到空氣中,進入眼睛,刺激眼睛落淚。【解析】【解答】因為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當剝圓蔥時,大量的辛辣刺激分子會運動到空氣中,進入眼睛,刺激眼睛落淚。【分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了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的基本特征。科學思維:運用分割的思想理解分子的存在,運用推理理解分子的特征,運用分子的特征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探究實踐:通過探索活動為分子的特征找證據。態度責任:培養同學從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意識;利用事實和證據培養同學對科學的嚴謹態度。一、感受分子的存在1. 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觀粒子。2. 與蔗糖一樣,水、氧氣等多種物質都是由 構成的;分子很 ,看不見、摸不著。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1. 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 水和酒精混合前的體積之和。2.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 ,兩種物質混合時分子之間的空隙會發生變化,進而引起的變化。當水、酒精混合時,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進入對方空隙,使混合后液體中分子之間的空隙 ,從而引起總體積 。3. 不論固體、液體還是氣體,構成物質的粒子之間都有一定的 ,不同物質粒子間的空隙大小不同。在固體和液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 ;在氣體中,粒子之間空隙比較 。所以,氣體往往比較容易被壓縮,固體和液體不易被壓縮。三、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1. 氣體能夠 。氣體擴散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氣體擴散得越 。2. 液體也能夠 。液體擴散的快慢也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液體擴散得越 。3. 擴散現象還能在 之間以及 之間發生。4. 擴散現象表明構成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 。 因為分子的運動快慢跟溫度有關,我們把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叫作 。四、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1. 構成物質的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 。2. 物體內部的分子之間存在著引力,兩個物體接觸面上的分子之間同樣存在著相互作用的 。3. 物質內部的分子之間不但存在引力,同時也存在 。正是分子之間的斥力,使物質內部的分子很難靠得很近。◆任務點一:感受分子的存在探索活動:1.用放大鏡觀察一塊冰糖,我們可以 。2.將冰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鏡觀察,我們可以看到 。3.將碾碎后的蔗糖放入水中,用放大鏡觀察糖水,我們發現蔗糖的粉末 。◆任務點二:分子之間存在空隙探索活動11.取一根一端封口的細長玻璃管(長約40cm左右),按圖2.1-3進行下面的實驗。2.先往玻璃管中加入滴有紅墨水的水至玻璃管容積的1/2,再加入無水酒精,使其充滿玻璃管。3.用手指堵緊開口一端,上下顛倒多次。4.可觀察到什么現象?這一實驗現象說明什么?。探索活動21.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活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將活塞慢慢推入,如圖2.1-4的示。2.實驗發現,哪支注射器內的物質容易被壓縮?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任務點三:分子處在不停的運動中探索活動11. 如圖2.1-5所示,壓一下香水瓶的噴嘴,當你聞到香水味時,請馬上舉手示意。2. 如圖2. 1-6所示,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抽去玻璃板,使兩個瓶口相互貼緊,將會看到什么現象?。探索活動2兩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熱水和冷水,按圖 2.1-7 所示的方法用注射器慢慢地將紅墨水注入兩杯水的底部。觀察發生的現象。。◆任務點四:分子之間的引力和斥力探索活動取兩塊鉛柱,將它們的端面銼平后,用力將它們壓在一起。把它們懸掛起來,并在下方鉛柱上掛一個重物,看重物能否將兩塊鉛柱拉開。。1.下列事例中,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的是( )A.春天,柳絮飛揚 B.夏天,荷花飄香C.秋天,黃沙撲面 D.冬天,雪花飄飄2. 在冰熔化成水的過程中,下列所發生的變化正確的是( )。A.分子間隔變小 B.分子間隔變大C.分子本身體積變大 D.分子質量變小3.用放大鏡觀察一塊蔗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放大鏡下,我們看到了蔗糖分子B.我們看到的是放大的蔗糖,不是它的分子C.把蔗糖碾碎后,我們能看到蔗糖分子D.蔗糖的水溶液中,沒有蔗糖分子4.如圖所示,密封的容器中儲存有一定量的氧氣。當活塞慢慢下壓后,下列關于容器內分子模型的建構合理的是( )A. B. C. D.5.有關分子熱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春天柳絮到處飛舞,說明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B.用手捏海綿,海綿的體積變小了,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C.水和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說明分子間有吸引力D.將兩塊表面平滑的鉛塊壓緊后,它們會粘在一起,說明分子間有引力6.以下實驗能說明分子間存在空隙的是( )A.用肉眼觀察海綿,發現海綿內部有許多空隙B.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變小C.鐵塊放在沖壓機下,發現鐵塊很難被壓縮D.用鉛筆畫出連續直線,用放大鏡觀察到碳粒間有空隙7.右圖所示的裝置是演示氣體擴散現象的,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紅棕色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為了有力地證明氣體發生擴散,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 (填“A”或“B")瓶。根據 現象可知氣體發生了擴散。擴散現象說明 。若實驗溫度分別為①0℃、②4℃、③20℃、④30℃,則在 (填序號)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1.下列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氨水揮發:分子不斷運動B.將二氧化碳氣體制成干冰,體積變小:分子體積變小C.18g水中大約有6.02×1023個水分子:分子的質量很小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100mL:分子間有間隔2.如圖所示,熱熔法連接PPR管時,用熱熔器加熱粗管端口內層和細管端口外層,然后把細管推進粗管,冷卻后兩根管子就連接在一起很難被拉開了,這個現象說明( )A.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B.分子是運動的C.分子間存在引力 D.分子間存在斥力3. 2022 年 9 月 19 日,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了中國大陸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相關信息。如圖是在電子顯微鏡下猴痘病毒的照片, 該病毒直徑在 200nm 左右,可通過飛沫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病毒是分子, 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構成飛沫的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C.猴痘病毒隨飛沫在空中的傳播屬于分子熱運動D.健康人佩戴口罩可預防感染,是因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間沒有空隙4.分子運動理論是從微觀角度解析宏觀現象的基本理論,以下現象用分子運動論解釋正確的是( )選項 宏觀現象 微觀解釋A 松軟的面包用手一捏體積會大大縮小 分子間存在間隙B 在空調房間吸煙時,會看到煙霧在空中彌漫 煙霧分子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C 與冷水相比較,用熱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漬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D 破鏡難重圓 分子間存在著斥力5.“生活就像剝圓蔥,只要一直剝,總有一片會使你落淚”。請用分子動理論的觀點說明剝圓蔥會落淚的原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2.1 走進微觀世界 學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養】2.1 走進微觀世界 學案(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