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課后達標 素養提升1.下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A.運用觀察法可以研究物質的性質B.運用比較法可以認識物質的異同與內在聯系C.運用分類法不可以總結物質的共性D.通過建構模型可以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簡化模擬解析:運用觀察法可以了解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等性質,A項正確;運用比較法可以了解不同物質的異同和內在聯系,B項正確;運用分類法可以總結物質的共性,C項錯誤;通過建構模型可以形象地了解物質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D項正確。√2.二氧化碳氣體可以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發現實驗室中暫時沒有稀鹽酸,經過思考,他選擇了稀硝酸。僅選擇稀硝酸這一環節,該同學運用的方法是( )A.實驗法 B.比較法C.觀察法 D.分類法解析:該反應為用強酸制取二氧化碳,從物質類別及其性質規律的角度來看,可以選擇稀硝酸代替稀鹽酸,這個過程運用的是分類法。√3.下列關于鈉的用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鈉可用于制造高壓鈉燈B.鈉可用于制造氫氧化鈉等化合物C.鈉和鉀組成的合金可作為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D.鈉可將鈦、鋯、鈮、鉭等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解析:鈉蒸氣放電而產生的黃光射程遠、透霧能力強,故鈉可用于制造高壓鈉燈,A正確;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所以鈉可用于制造氫氧化鈉等化合物,B正確;鈉鉀合金在常溫下呈液態,是熱的良導體,可用作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C正確;鈉和鈦、鋯、鈮、鉭等金屬的鹽溶液反應的實質是鈉先和水反應,不會置換出金屬,D錯誤。4.對于下列事實和相應解釋有錯誤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鈉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絕空氣B 將一小塊鈉投入飽和NaOH溶液中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Na+數目增多 鈉與水反應有NaOH生成C 金屬鈉著火時,應用干燥的沙子撲滅 鈉與水反應生成H2,不安全D 將一小塊鈉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應后溶液變藍 鈉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解析: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消耗少量水,恢復到室溫后,原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剩余溶液還是飽和溶液,鈉離子數目減少。5.(2024·唐山高一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鈉是銀白色固體,硬度很大B.實驗室做鈉的實驗時,余下的鈉扔進垃圾桶C.將一小塊鈉放入盛有飽和石灰水的燒杯中,鈉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燒杯底部有固體析出D.將一小塊鈉放入Na2SO4溶液中,沒有明顯現象產生√解析:金屬鈉是銀白色固體,質軟,A錯誤;實驗室做鈉的實驗時,余下的鈉應放回原試劑瓶,B錯誤;Na2SO4和Na溶于水生成的NaOH不反應,所以Na與Na2SO4溶液反應的實質是Na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有明顯現象產生,D錯誤。6.在坩堝中放一小塊鈉加熱,鈉很快熔成圓球,停止加熱,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無水CuSO4粉末與熔化的鈉接觸,產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輕微爆鳴聲,同時有紅色固體生成,經檢驗該紅色固體與稀硫酸不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鈉受熱易熔成圓球,說明鈉的熔點低B.鈉與CuSO4粉末反應時放出大量熱C.將無水CuSO4粉末改為CuSO4溶液,反應現象相同D.一定條件下,Na可以與CuSO4反應生成Cu√解析:A.鈉受熱易熔成圓球,說明鈉的熔點低,A正確;B.鈉與CuSO4粉末反應時,產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輕微爆鳴聲,表明反應放出大量熱,B正確;C.若將無水CuSO4粉末改為CuSO4溶液,則鈉將先與水反應,沒有銅生成,但會生成H2和Cu(OH)2沉淀,C錯誤;D.在無水條件下,熔融的Na可以與CuSO4發生置換反應生成Cu,D正確。A.安全漏斗的作用是“液封”B.裝置A中的試劑是稀硫酸和粗鋅C.裝置B中的試劑是濃硫酸D.實驗開始后先點燃C處酒精燈,再啟動裝置A中反應7.(2024·新泰一中高一質檢)NaH是有機合成中用途很廣泛的物質。已知NaH遇水蒸氣劇烈反應,某小組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制備Na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已知:Na能與O2反應)( )√解析:加入液體后,部分液體儲存于安全漏斗上部彎管中起液封作用,避免氫氣從漏斗中逸出,故A正確;稀硫酸與粗鋅反應生成氫氣,用于后續與Na的反應,故B正確;裝置B用于干燥氫氣,所盛試劑應該為濃硫酸,故C正確;先啟動裝置A中反應,利用生成的氫氣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防止鈉與氧氣反應,再點燃C處酒精燈,故D錯誤。8.某同學為研究鈉的性質,在實驗室里做了如下實驗:(1)取用浸沒在煤油中的金屬鈉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鈉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的底部,取用時需用鑷子夾取一小塊鈉,然后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切一小塊內部的鈉備用,剩余的鈉要放回原試劑瓶中。用鑷子取出鈉塊,用濾紙吸干鈉塊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層,再切下一小粒備用,余下的鈉全部放回原試劑瓶中(2)向一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該燒杯中輕緩地加入一綠豆大小的金屬鈉,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符合下圖中的________。解析:煤油和水互不相溶,煤油在上層,加入鈉后,因鈉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比水的小,因此鈉處于煤油和水的交界處,與水反應生成氣泡,故選A。A(3)將一小塊鈉投入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將一小塊鈉投入FeCl3溶液中,首先鈉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為3NaOH+FeCl3===Fe(OH)3↓+3NaCl。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9.某課外活動小組為了檢驗鈉與水反應的產物,設計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夾持裝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內加入少量煤油和幾粒鈉塊,再從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趕出空氣,一段時間后加熱表面有CuO的銅絲。(1)U形管中溶液的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有________生成。(2)銅絲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U形管中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裝置,簡述檢驗氣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 g鈉與b g水完全反應,則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上到下逐漸由無色變為紅色NaOH由黑色變為紅色H2在玻璃管口處點燃氣體,有淡藍色火焰產生10.分別向盛有100 mL水、100 mL鹽酸、100 mL硫酸銅溶液的X、Y、Z三個燒杯中投入1.15 g Na,Na均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燒杯中一定會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B.X燒杯中的反應最劇烈C.Z燒杯中一定會有Cu(OH)2沉淀生成D.三個燒杯中生成氣體的質量不同√解析:鈉與鹽酸反應的本質是Na與HCl電離出的H+反應,當酸反應完后才與溶劑水反應,當酸足量時,鈉只與酸反應,A項錯誤;Y燒杯中的反應最劇烈,B項錯誤;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所以Z燒杯中一定會有Cu(OH)2沉淀生成,C項正確;因向三個燒杯中加入的鈉的質量相同且鈉完全反應,故生成H2的質量相同,D項錯誤。11.為研究Na的性質,進行如下實驗:裝置 實驗 液體a 現象蒸餾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劇烈反應,產生少量白霧稀鹽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應比Ⅰ中劇烈,產生白霧濃鹽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應比Ⅰ中緩慢,產生大量白霧,燒杯底部有白色固體生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Ⅰ中現象說明Na與水反應放熱B.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C.Ⅲ中白霧比Ⅱ中多,說明Ⅲ中反應放熱比Ⅱ中的多D.推測Ⅲ中反應緩慢可能與Cl-的濃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體有關√解析:Ⅰ中Na投入蒸餾水中,可與水發生反應,產生少量白霧,說明反應劇烈且放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A、B正確;濃鹽酸易揮發,所以對照實驗Ⅲ和Ⅱ,鈉與HCl反應放熱,除了有揮發的水蒸氣以外,還有HCl,它在空氣中與水蒸氣結合,呈現更多的白霧,C錯誤;實驗Ⅲ和Ⅱ經對照可知,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氫離子反應,之所以實驗Ⅲ反應緩慢,可能與Cl-的濃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體有關,D正確。12.為探究鈉的部分性質,設計實驗操作如下:①向如右圖所示的試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為0.86 g·cm-3,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頭針,使Na(密度為0.97 g·cm-3)落入苯中(鈉與苯不反應);③從長頸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約為1 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層B.鈉一直停留在苯層不發生反應C.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反應,并上下跳動直至消失,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處游動,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解析:MgCl2溶液的密度比苯的大,分層后MgCl2溶液在下層,A項錯誤;Na的密度介于苯和MgCl2溶液之間,故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與水反應,生成的H2附著在Na表面,在H2逸出的過程中帶動Na上浮至苯層,H2逸出后,Na在重力作用下又回到界面處,故可觀察到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上下跳動直至消失,又因為鈉與水反應生成的NaOH能與MgCl2反應生成Mg(OH)2,故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C項正確,B、D項錯誤。13.某學生為了探究鈉與CO2的反應,利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已知PdCl2能與CO反應得到黑色的P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氣體;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1)請將圖中各裝置連接完整(填寫裝置中字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h。fgde解析:探究鈉與CO2的反應時,首先要制取CO2,然后進行除雜和凈化,再做CO2與Na反應的實驗,最后還要檢驗反應的產物。①為CO2與Na反應的裝置,②為制取CO2的裝置,③為CO2的干燥裝置,④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氣體的裝置,⑤為檢驗CO2和吸收CO的裝置。(1)依據實驗目的,裝置連接順序為c→f→g→d→e→a→b→h。(2)若用稀鹽酸與CaCO3反應制備CO2,在加入稀鹽酸時,發現CaCO3與稀鹽酸不能接觸,而稀鹽酸又不夠了,為使反應能順利進行,可向長頸漏斗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A.H2SO4溶液 B.CCl4C.煤油 D.稀硝酸BD解析:H2SO4溶液與CaCO3反應,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CaCO3表面,阻止反應的繼續進行,A不符合題意;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雖然與CaCO3不反應,但可增大液體體積,使鹽酸能與CaCO3接觸并發生反應,B符合題意;煤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面上,不能使鹽酸與CaCO3接觸,不能使反應順利發生,C不符合題意;稀硝酸與CaCO3也能反應并生成CO2氣體,D符合題意。(3)檢查裝置氣密性并裝好藥品后,點燃酒精燈之前應進行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使CO2充滿整個裝置,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再點燃酒精燈。解析:裝置內的空氣會干擾CO2與Na的反應,因此在點燃酒精燈之前應排盡裝置內的空氣,使CO2充滿整個裝置,當觀察到裝置⑤中澄清石灰水開始變渾濁時再點燃酒精燈。裝置⑤中澄清石灰水開始變渾濁(4)假如反應過程中有下列兩種情況,分別寫出兩種情況下鈉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Ⅰ.裝置⑤PdCl2溶液中觀察到有黑色沉淀,裝置①中固體成分只有一種,且向該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裝置①充分反應后,將裝置①中的固體加入足量鹽酸中,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溶液中仍有黑色固體剩余,將溶液中剩余的固體過濾、干燥,灼燒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課后達標素養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課后達標素養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s\do5([學生用書P145(單獨成冊)]))INCLUDEPICTURE "A基礎檢測.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A基礎檢測.TIF" \* MERGEFORMAT1.下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A.運用觀察法可以研究物質的性質B.運用比較法可以認識物質的異同與內在聯系C.運用分類法不可以總結物質的共性D.通過建構模型可以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簡化模擬2.二氧化碳氣體可以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發現實驗室中暫時沒有稀鹽酸,經過思考,他選擇了稀硝酸。僅選擇稀硝酸這一環節,該同學運用的方法是( )A.實驗法 B.比較法C.觀察法 D.分類法3.下列關于鈉的用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鈉可用于制造高壓鈉燈B.鈉可用于制造氫氧化鈉等化合物C.鈉和鉀組成的合金可作為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D.鈉可將鈦、鋯、鈮、鉭等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4.對于下列事實和相應解釋有錯誤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鈉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絕空氣B 將一小塊鈉投入飽和NaOH溶液中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Na+數目增多 鈉與水反應有NaOH生成C 金屬鈉著火時,應用干燥的沙子撲滅 鈉與水反應生成H2,不安全D 將一小塊鈉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應后溶液變藍 鈉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5.(2024·唐山高一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鈉是銀白色固體,硬度很大B.實驗室做鈉的實驗時,余下的鈉扔進垃圾桶C.將一小塊鈉放入盛有飽和石灰水的燒杯中,鈉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燒杯底部有固體析出D.將一小塊鈉放入Na2SO4溶液中,沒有明顯現象產生6.在坩堝中放一小塊鈉加熱,鈉很快熔成圓球,停止加熱,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無水CuSO4粉末與熔化的鈉接觸,產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輕微爆鳴聲,同時有紅色固體生成,經檢驗該紅色固體與稀硫酸不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鈉受熱易熔成圓球,說明鈉的熔點低B.鈉與CuSO4粉末反應時放出大量熱C.將無水CuSO4粉末改為CuSO4溶液,反應現象相同D.一定條件下,Na可以與CuSO4反應生成Cu7.(2024·新泰一中高一質檢)NaH是有機合成中用途很廣泛的物質。已知NaH遇水蒸氣劇烈反應,某小組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制備Na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已知:Na能與O2反應)( )INCLUDEPICTURE "HKDX8.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8.tif" \* MERGEFORMATA.安全漏斗的作用是“液封”B.裝置A中的試劑是稀硫酸和粗鋅C.裝置B中的試劑是濃硫酸D.實驗開始后先點燃C處酒精燈,再啟動裝置A中反應8.某同學為研究鈉的性質,在實驗室里做了如下實驗:(1)取用浸沒在煤油中的金屬鈉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一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該燒杯中輕緩地加入一綠豆大小的金屬鈉,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符合下圖中的________。INCLUDEPICTURE "HKDX6.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6.tif" \* MERGEFORMAT(3)將一小塊鈉投入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某課外活動小組為了檢驗鈉與水反應的產物,設計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夾持裝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內加入少量煤油和幾粒鈉塊,再從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趕出空氣,一段時間后加熱表面有CuO的銅絲。INCLUDEPICTURE "24ZJ2.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24ZJ2.TIF" \* MERGEFORMAT(1)U形管中溶液的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有________生成。(2)銅絲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U形管中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裝置,簡述檢驗氣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 g鈉與b g水完全反應,則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INCLUDEPICTURE "A素養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A素養提升.TIF" \* MERGEFORMAT10.分別向盛有100 mL水、100 mL鹽酸、100 mL硫酸銅溶液的X、Y、Z三個燒杯中投入1.15 g Na,Na均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燒杯中一定會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B.X燒杯中的反應最劇烈C.Z燒杯中一定會有Cu(OH)2沉淀生成D.三個燒杯中生成氣體的質量不同11.為研究Na的性質,進行如下實驗:裝置 實驗INCLUDEPICTURE "HKDX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7.tif" \* MERGEFORMAT 液體a 現象蒸餾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劇烈反應,產生少量白霧稀鹽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應比Ⅰ中劇烈,產生白霧濃鹽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應比Ⅰ中緩慢,產生大量白霧,燒杯底部有白色固體生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Ⅰ中現象說明Na與水反應放熱B.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C.Ⅲ中白霧比Ⅱ中多,說明Ⅲ中反應放熱比Ⅱ中的多D.推測Ⅲ中反應緩慢可能與Cl-的濃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體有關12.INCLUDEPICTURE "HYYG1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YYG17.TIF" \* MERGEFORMAT為探究鈉的部分性質,設計實驗操作如下:①向如右圖所示的試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為0.86 g·cm-3,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頭針,使Na(密度為0.97 g·cm-3)落入苯中(鈉與苯不反應);③從長頸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約為1 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層B.鈉一直停留在苯層不發生反應C.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反應,并上下跳動直至消失,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處游動,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13.某學生為了探究鈉與CO2的反應,利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INCLUDEPICTURE "HKDX9.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9.tif" \* MERGEFORMAT已知PdCl2能與CO反應得到黑色的P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氣體;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1)請將圖中各裝置連接完整(填寫裝置中字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h。(2)若用稀鹽酸與CaCO3反應制備CO2,在加入稀鹽酸時,發現CaCO3與稀鹽酸不能接觸,而稀鹽酸又不夠了,為使反應能順利進行,可向長頸漏斗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A.H2SO4溶液 B.CCl4C.煤油 D.稀硝酸(3)檢查裝置氣密性并裝好藥品后,點燃酒精燈之前應進行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使CO2充滿整個裝置,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再點燃酒精燈。(4)假如反應過程中有下列兩種情況,分別寫出兩種情況下鈉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Ⅰ.裝置⑤PdCl2溶液中觀察到有黑色沉淀,裝置①中固體成分只有一種,且向該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裝置①充分反應后,將裝置①中的固體加入足量鹽酸中,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溶液中仍有黑色固體剩余,將溶液中剩余的固體過濾、干燥,灼燒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 \o(\s\up7( INCLUDEPICTURE "課后達標素養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課后達標素養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 ),\s\do5([學生用書P145(單獨成冊)]))INCLUDEPICTURE "A基礎檢測.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A基礎檢測.TIF" \* MERGEFORMAT1.下列研究物質性質的方法錯誤的是( )A.運用觀察法可以研究物質的性質B.運用比較法可以認識物質的異同與內在聯系C.運用分類法不可以總結物質的共性D.通過建構模型可以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簡化模擬解析:選C。運用觀察法可以了解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等性質,A項正確;運用比較法可以了解不同物質的異同和內在聯系,B項正確;運用分類法可以總結物質的共性,C項錯誤;通過建構模型可以形象地了解物質的結構及其變化規律,D項正確。2.二氧化碳氣體可以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某同學在做該實驗時,發現實驗室中暫時沒有稀鹽酸,經過思考,他選擇了稀硝酸。僅選擇稀硝酸這一環節,該同學運用的方法是( )A.實驗法 B.比較法C.觀察法 D.分類法解析:選D。該反應為用強酸制取二氧化碳,從物質類別及其性質規律的角度來看,可以選擇稀硝酸代替稀鹽酸,這個過程運用的是分類法。3.下列關于鈉的用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鈉可用于制造高壓鈉燈B.鈉可用于制造氫氧化鈉等化合物C.鈉和鉀組成的合金可作為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D.鈉可將鈦、鋯、鈮、鉭等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解析:選D。鈉蒸氣放電而產生的黃光射程遠、透霧能力強,故鈉可用于制造高壓鈉燈,A正確;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所以鈉可用于制造氫氧化鈉等化合物,B正確;鈉鉀合金在常溫下呈液態,是熱的良導體,可用作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C正確;鈉和鈦、鋯、鈮、鉭等金屬的鹽溶液反應的實質是鈉先和水反應,不會置換出金屬,D錯誤。4.對于下列事實和相應解釋有錯誤的是( )選項 事實 解釋A 鈉保存在煤油中 煤油可以隔絕空氣B 將一小塊鈉投入飽和NaOH溶液中恢復到原溫度后溶液中Na+數目增多 鈉與水反應有NaOH生成C 金屬鈉著火時,應用干燥的沙子撲滅 鈉與水反應生成H2,不安全D 將一小塊鈉投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中,反應后溶液變藍 鈉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生成的NaOH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解析:選B。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消耗少量水,恢復到室溫后,原飽和溶液有晶體析出,剩余溶液還是飽和溶液,鈉離子數目減少。5.(2024·唐山高一期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金屬鈉是銀白色固體,硬度很大B.實驗室做鈉的實驗時,余下的鈉扔進垃圾桶C.將一小塊鈉放入盛有飽和石灰水的燒杯中,鈉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燒杯底部有固體析出D.將一小塊鈉放入Na2SO4溶液中,沒有明顯現象產生解析:選C。金屬鈉是銀白色固體,質軟,A錯誤;實驗室做鈉的實驗時,余下的鈉應放回原試劑瓶,B錯誤;Na2SO4和Na溶于水生成的NaOH不反應,所以Na與Na2SO4溶液反應的實質是Na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有明顯現象產生,D錯誤。6.在坩堝中放一小塊鈉加熱,鈉很快熔成圓球,停止加熱,立即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無水CuSO4粉末與熔化的鈉接觸,產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輕微爆鳴聲,同時有紅色固體生成,經檢驗該紅色固體與稀硫酸不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鈉受熱易熔成圓球,說明鈉的熔點低B.鈉與CuSO4粉末反應時放出大量熱C.將無水CuSO4粉末改為CuSO4溶液,反應現象相同D.一定條件下,Na可以與CuSO4反應生成Cu解析:選C。A.鈉受熱易熔成圓球,說明鈉的熔點低,A正確;B.鈉與CuSO4粉末反應時,產生耀眼的火花,并有輕微爆鳴聲,表明反應放出大量熱,B正確;C.若將無水CuSO4粉末改為CuSO4溶液,則鈉將先與水反應,沒有銅生成,但會生成H2和Cu(OH)2沉淀,C錯誤;D.在無水條件下,熔融的Na可以與CuSO4發生置換反應生成Cu,D正確。7.(2024·新泰一中高一質檢)NaH是有機合成中用途很廣泛的物質。已知NaH遇水蒸氣劇烈反應,某小組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制備Na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已知:Na能與O2反應)( )INCLUDEPICTURE "HKDX8.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8.tif" \* MERGEFORMATA.安全漏斗的作用是“液封”B.裝置A中的試劑是稀硫酸和粗鋅C.裝置B中的試劑是濃硫酸D.實驗開始后先點燃C處酒精燈,再啟動裝置A中反應解析:選D。加入液體后,部分液體儲存于安全漏斗上部彎管中起液封作用,避免氫氣從漏斗中逸出,故A正確;稀硫酸與粗鋅反應生成氫氣,用于后續與Na的反應,故B正確;裝置B用于干燥氫氣,所盛試劑應該為濃硫酸,故C正確;先啟動裝置A中反應,利用生成的氫氣將裝置中的空氣排出,防止鈉與氧氣反應,再點燃C處酒精燈,故D錯誤。8.某同學為研究鈉的性質,在實驗室里做了如下實驗:(1)取用浸沒在煤油中的金屬鈉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向一小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的水和煤油,片刻后再向該燒杯中輕緩地加入一綠豆大小的金屬鈉,可能觀察到的現象符合下圖中的________。INCLUDEPICTURE "HKDX6.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6.tif" \* MERGEFORMAT(3)將一小塊鈉投入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鈉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的底部,取用時需用鑷子夾取一小塊鈉,然后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膜,切一小塊內部的鈉備用,剩余的鈉要放回原試劑瓶中。(2)煤油和水互不相溶,煤油在上層,加入鈉后,因鈉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比水的小,因此鈉處于煤油和水的交界處,與水反應生成氣泡,故選A。(3)將一小塊鈉投入FeCl3溶液中,首先鈉與水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為3NaOH+FeCl3===Fe(OH)3↓+3NaCl。答案:(1)用鑷子取出鈉塊,用濾紙吸干鈉塊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去表面的氧化層,再切下一小粒備用,余下的鈉全部放回原試劑瓶中 (2)A(3)2Na+2H2O===2NaOH+H2↑、3NaOH+FeCl3===Fe(OH)3↓+3NaCl9.某課外活動小組為了檢驗鈉與水反應的產物,設計如下圖所示的裝置(夾持裝置省略)。首先在U形管內加入少量煤油和幾粒鈉塊,再從U形管高端加入水(含有酚酞),趕出空氣,一段時間后加熱表面有CuO的銅絲。INCLUDEPICTURE "24ZJ2.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24ZJ2.TIF" \* MERGEFORMAT(1)U形管中溶液的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有________生成。(2)銅絲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U形管中有________生成;若去掉后面的裝置,簡述檢驗氣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a g鈉與b g水完全反應,則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解析:鈉位于水和煤油界面上,與水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生成的H2與CuO發生反應H2+CuOCu+H2O。鈉與水反應生成NaOH:2Na+2H2O===2NaOH+H2↑2×23 2×40 2a g g gw(NaOH)=×100%=×100%。答案:(1)從上到下逐漸由無色變為紅色 NaOH (2)由黑色變為紅色 H2 在玻璃管口處點燃氣體,有淡藍色火焰產生 (3)×100%INCLUDEPICTURE "A素養提升.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A素養提升.TIF" \* MERGEFORMAT10.分別向盛有100 mL水、100 mL鹽酸、100 mL硫酸銅溶液的X、Y、Z三個燒杯中投入1.15 g Na,Na均完全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個燒杯中一定會發生反應2Na+2H2O===2NaOH+H2↑B.X燒杯中的反應最劇烈C.Z燒杯中一定會有Cu(OH)2沉淀生成D.三個燒杯中生成氣體的質量不同解析:選C。鈉與鹽酸反應的本質是Na與HCl電離出的H+反應,當酸反應完后才與溶劑水反應,當酸足量時,鈉只與酸反應,A項錯誤;Y燒杯中的反應最劇烈,B項錯誤;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所以Z燒杯中一定會有Cu(OH)2沉淀生成,C項正確;因向三個燒杯中加入的鈉的質量相同且鈉完全反應,故生成H2的質量相同,D項錯誤。11.為研究Na的性質,進行如下實驗:裝置 實驗INCLUDEPICTURE "HKDX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7.tif" \* MERGEFORMAT 液體a 現象蒸餾水 Ⅰ.Na浮在液面上,劇烈反應,產生少量白霧稀鹽酸 Ⅱ.Na浮在液面上,反應比Ⅰ中劇烈,產生白霧濃鹽酸 Ⅲ.Na浮在液面上,反應比Ⅰ中緩慢,產生大量白霧,燒杯底部有白色固體生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Ⅰ中現象說明Na與水反應放熱B.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C.Ⅲ中白霧比Ⅱ中多,說明Ⅲ中反應放熱比Ⅱ中的多D.推測Ⅲ中反應緩慢可能與Cl-的濃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體有關解析:選C。Ⅰ中Na投入蒸餾水中,可與水發生反應,產生少量白霧,說明反應劇烈且放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A、B正確;濃鹽酸易揮發,所以對照實驗Ⅲ和Ⅱ,鈉與HCl反應放熱,除了有揮發的水蒸氣以外,還有HCl,它在空氣中與水蒸氣結合,呈現更多的白霧,C錯誤;實驗Ⅲ和Ⅱ經對照可知,反應的實質是鈉與氫離子反應,之所以實驗Ⅲ反應緩慢,可能與Cl-的濃度以及生成的白色固體有關,D正確。12.INCLUDEPICTURE "HYYG17.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YYG17.TIF" \* MERGEFORMAT為探究鈉的部分性質,設計實驗操作如下:①向如右圖所示的試管中加入苯(已知苯的密度為0.86 g·cm-3,苯不溶于水);②拔出大頭針,使Na(密度為0.97 g·cm-3)落入苯中(鈉與苯不反應);③從長頸漏斗中加入MgCl2溶液(密度約為1 g·c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把MgCl2溶液加入苯中,MgCl2溶液在上層B.鈉一直停留在苯層不發生反應C.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反應,并上下跳動直至消失,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D.Na在MgCl2溶液底部四處游動,Mg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產生解析:選C。MgCl2溶液的密度比苯的大,分層后MgCl2溶液在下層,A項錯誤;Na的密度介于苯和MgCl2溶液之間,故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與水反應,生成的H2附著在Na表面,在H2逸出的過程中帶動Na上浮至苯層,H2逸出后,Na在重力作用下又回到界面處,故可觀察到Na在MgCl2溶液與苯的界面處上下跳動直至消失,又因為鈉與水反應生成的NaOH能與MgCl2反應生成Mg(OH)2,故下層有白色沉淀產生,C項正確,B、D項錯誤。13.某學生為了探究鈉與CO2的反應,利用如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INCLUDEPICTURE "HKDX9.tif" INCLUDEPICTURE "../../../化學魯科必修第一冊/HKDX9.tif" \* MERGEFORMAT已知PdCl2能與CO反應得到黑色的P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可除去CO2中的HCl氣體;CCl4的密度比水的大。(1)請將圖中各裝置連接完整(填寫裝置中字母):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h。(2)若用稀鹽酸與CaCO3反應制備CO2,在加入稀鹽酸時,發現CaCO3與稀鹽酸不能接觸,而稀鹽酸又不夠了,為使反應能順利進行,可向長頸漏斗中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A.H2SO4溶液 B.CCl4C.煤油 D.稀硝酸(3)檢查裝置氣密性并裝好藥品后,點燃酒精燈之前應進行的操作是打開彈簧夾,使CO2充滿整個裝置,當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再點燃酒精燈。(4)假如反應過程中有下列兩種情況,分別寫出兩種情況下鈉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Ⅰ.裝置⑤PdCl2溶液中觀察到有黑色沉淀,裝置①中固體成分只有一種,且向該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裝置①充分反應后,將裝置①中的固體加入足量鹽酸中,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溶液中仍有黑色固體剩余,將溶液中剩余的固體過濾、干燥,灼燒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探究鈉與CO2的反應時,首先要制取CO2,然后進行除雜和凈化,再做CO2與Na反應的實驗,最后還要檢驗反應的產物。①為CO2與Na反應的裝置,②為制取CO2的裝置,③為CO2的干燥裝置,④為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氣體的裝置,⑤為檢驗CO2和吸收CO的裝置。(1)依據實驗目的,裝置連接順序為c→f→g→d→e→a→b→h。(2)H2SO4溶液與CaCO3反應,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會覆蓋在CaCO3表面,阻止反應的繼續進行,A不符合題意;CCl4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雖然與CaCO3不反應,但可增大液體體積,使鹽酸能與CaCO3接觸并發生反應,B符合題意;煤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浮在水面上,不能使鹽酸與CaCO3接觸,不能使反應順利發生,C不符合題意;稀硝酸與CaCO3也能反應并生成CO2氣體,D符合題意。(3)裝置內的空氣會干擾CO2與Na的反應,因此在點燃酒精燈之前應排盡裝置內的空氣,使CO2充滿整個裝置,當觀察到裝置⑤中澄清石灰水開始變渾濁時再點燃酒精燈。(4)Ⅰ.裝置⑤PdCl2溶液中觀察到有黑色沉淀,表明生成了CO,裝置①中固體成分只有一種,且向該固體中加入稀鹽酸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該固體為Na2CO3,Na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CO2Na2CO3+CO。Ⅱ.裝置①充分反應后,將裝置①中的固體加入足量鹽酸中,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該固體為Na2CO3;將溶液中剩余的固體過濾、干燥,灼燒后又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該固體為C,Na與CO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a+3CO22Na2CO3+C。答案:(1)f g d e (2)BD (3)裝置⑤中澄清石灰水開始變渾濁 (4)Ⅰ.2Na+2CO2Na2CO3+CO Ⅱ.4Na+3CO22Na2CO3+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第1課時 課后達標 素養提升 - 學生版.doc 1.2 第1課時 課后達標 素養提升.doc 1.2 第1課時 課后達標 素養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