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 鄧稼先【教學目標】1.整體把握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學習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2.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在行文順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點。3.把握文中的關鍵語句,并理解其深刻含義。重點:體會文中洋溢的對中華民族、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及文中所表現出的鄧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獻精神。難點:對關鍵語句深刻含義的理解。【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同學們,今天,中華民族之所以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為中華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孕育了許許多多卓越的科學家和無數的仁人志士!他們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智慧和活力,甚至生命和熱血,才使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起來,他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下面我們一起隨著作者走進這篇文章,去認識、了解一位為中國的強大作出巨大貢獻卻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二、作者簡介楊振寧,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理論物理學家。與李政道共同發現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發表過約200篇科學論文和報告,著作有《楊振寧文集》《曙光集》等。三、相關鏈接1.人物簡介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核物理學家、核武器科學和技術專家。中國研制和發展核武器的重要技術領導人,為中國成功研制原子彈、氫彈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貢獻。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文體知識傳記,一種文學體裁。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作品,一般由別人記敘;自述生平的,稱為“自傳”。傳記要求真實,凡是文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是準確的,有時還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資料,保證敘述的真實可信。但是,傳記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簡介或履歷表,作者可以發揮想象,以填補事實的空隙,生動傳神地表現人物。3.《吊古戰場文》譯文廣大呀!曠野無邊無際,遼遠而不見人煙。河水環繞,群山交錯雜亂。幽暗啊悲慘凄涼,風聲悲號,天色昏暗。飛蓬折斷,百草枯死,寒風凜冽像是霜凍的早晨。飛鳥(在空中)盤旋而不敢下落,野獸(在地上)快步奔跑。亭長告訴我說:“這就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覆沒(在這里)。(在這里,)每逢陰天就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四、新課講授(一)整體感知1.學生自由認知閱讀,要求讀準字音。元勛(xūn) 鮮為人知(xiǎn)奠基(diàn) 至死不懈(xiè)選聘(pìn) 鞠躬盡瘁(cuì)晝夜(zhòu) 鋒芒畢露(lù)摯友(zhì) 婦孺皆知(rú)2.默讀課文,給文章劃分層次,概括層意。明確: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在近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第二部分(“兩彈”元勛):簡要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在同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對比中來突出鄧稼先的個性與品格。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為中國人獨立自主地研制出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自豪,從另一個角度寫鄧稼先貢獻之大。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精神氣概。第六部分(永恒的驕傲):總結全文,借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總體評價鄧稼先。3.你認為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明確:鄧稼先是一個熱愛祖國、勤奮刻苦、忠厚平實、無私奉獻的人。從他學成歸國、刻苦鉆研、忘我工作、真誠坦白、為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中可以看出。(二)問題探究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這一部分可否去掉?為什么?明確:為了突出中華民族這段歷史時期的苦難、危機、屈辱深重,從而引出鄧稼先,突出鄧稼先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作出的巨大貢獻,突出他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所以這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不能去掉。2.鄧稼先的學生時代是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度過的,為了求學他也曾屢遇困境。作者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對這方面只字未提?明確:第二部分的小標題是“‘兩彈’元勛”。作者是圍繞鄧稼先為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作出貢獻這一中心選取相關材料組織內容的。在鄧稼先62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在1958年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這之后的28年間的經歷最能表現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處理了材料與中心的關系,與中心無關的內容省略不寫,而詳寫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內容。3.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請概述兩人最本質的區別。明確: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4.鄧稼先能夠說服兩派不對吵對打、繼續工作的原因是什么?明確:因為鄧稼先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五、課堂小結鄧稼先是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的“‘兩彈’元勛”。他忠厚平實,真誠坦白;他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熱愛祖國,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他的一生始終在執著地追求,無私地奉獻。為了站起來的中華民族的強大,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六、課后作業1.積累“讀讀寫寫”中的字詞。2.朗讀課文,收集有關楊振寧的資料。第二課時一、新課導入通過楊振寧的介紹,我們了解了“‘兩彈’元勛”鄧稼先對我國現代化國防作出的巨大貢獻。對于好友的無私奉獻、巨大貢獻,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下面,讓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課文。二、新課講授(一)問題探究1.作者為什么以“民族感情?友情?”為小標題?明確:小標題“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抒發了作者為朋友、為民族而驕傲自豪的感情。2.給楊振寧造成“極大的感情震蕩”的原因是什么?明確:①楊振寧沒有想到鄧稼先會對這么一件小事那么重視。鄧稼先的工作日程應該是排得滿滿的,他本可以把謠言的事放在一邊或讓別人去查找證據,但鄧稼先沒有這樣做,他親自找到周總理。待得到證實后,他從北京發信至上海,讓楊振寧在回美前夕得到確切的答案。②楊振寧雖久居海外,但赤子之心猶存。因此,當他看到鄧稼先的所作所為時,他為自己有這樣的摯友而激動,更為中國有這樣的好兒子而感到驕傲。這兩種感情已經合二為一,彼此交融了。3.如何理解“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這兩句話的含義?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明確: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是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并把它們變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就是把這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的黨員。這兩句話流露出作者對鄧稼先的崇敬與贊揚之情。4.文中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戰場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時該部分還引用楊振寧兒時學到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明確:引用唐代的《吊古戰場文》,渲染了悲壯、凄涼的氣氛,不但從側面說明鄧稼先工作環境的惡劣、艱苦,突出他為國家而不辭勞苦的品質,而且含蓄地將研制“兩彈”比作一場艱苦的戰役,歌頌了科技工作者的崇高品質。引用楊振寧兒時學到的歌作為鄧稼先一生的寫照,并呼應第一部分,把鄧稼先的貢獻置于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背景下,贊揚了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人物,暗示了鄧稼先就是這些偉大人物中最閃亮的一個。5.文中最后一段寫道:“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明確: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也寫出了作者對鄧稼先的深深的敬意。6.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明確:第一部分是引子。第二部分簡介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第五部分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7.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有什么特點?請舉例說明。明確:這些小標題新穎、概括力強,突出了本部分的核心內容和豐富意蘊。如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個小標題創造出了恢宏的畫面感,給人縱深的歷史感,在這個廣闊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說明鄧稼先是對這一巨變作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再如第五部分小標題“‘我不能走’”,言為心聲,一句簡短的話語,道出了鄧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有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這體現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藝術和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二)寫作特點1.角度新。一般的傳記作品習慣上以時間為序,描寫主人公一生的經歷或相關重要事件,表現人物的個性和精神。但本文卻把人物形象的刻畫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之下,將人物命運和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強弱聯系起來,不僅刻畫人物性格、贊頌人物精神,而且還去探尋其緣由。這是本文的一大特點。2.內容新。這一特點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1)“兩彈”事業本身就帶有神秘色彩。(2)作者與主人公的關系密切。楊振寧與鄧稼先同學多年。鄧稼先在美求學的時候,又與楊振寧共同居住。楊振寧所選取的事件或是親身經歷或是耳聞目睹,所以讀來真實感人。(3)楊振寧本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因此所選用的具體事例除了具有文學上的典型意義之外,在物理學上也是有代表性的。3.手法新。作者為了突出鄧稼先的個性特征,除使用語言描寫之外,還使用了對比手法(如第三部分)和間接描寫。三、課堂小結世界上不斷涌現一些杰出的人物。這些人物在不同的領域開拓進取,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在核武器領域里奮斗一生的卓越的科學家。掩卷沉思,我們對鄧稼先的敬佩仰慕之情油然而生。這真是一篇蕩氣回腸的元勛頌,一曲情文并茂的正氣歌!四、課后作業1.整理你知道的有關鄧稼先、楊振寧兩位科學家的故事。寫出你學習本文后的啟發和感受,字數不限。2.預習《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五、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