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四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第一課時回顧回憶一下上節課學的內容:什么是營養繁殖?植物用營養器官,比如根、莖、葉直接發育成一個新的個體的繁殖方式叫營養繁殖。常用營養繁殖的類型有哪些?扦插、壓條、嫁接。植物OK!那么植物的相關內容我們也已經學完了。動物的知識我們也學完了。那么就該輪到微生物了。看一看微生物都有哪些類型和結構吧。微生物先來看一看細菌:細菌個體十分微小,大小只有幾微米,用肉眼或者放大鏡都無法直接觀察到細菌。需要用顯微鏡才能夠觀察到細菌,其分布十分廣泛,幾乎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但是當大量的細菌聚集在一起時,我們能夠用肉眼看到一個細菌團,這個細菌團我們稱為菌落。一個菌落里約有幾百萬個細菌。微生物細菌都有哪些種類呢?我們大致把細菌分為三個類型:球菌、桿菌、螺旋菌。微生物雖然細菌的種類形狀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細胞質中間:細胞壁最內層:細胞膜最外層:莢膜這邊是遺傳物質集中區域,細菌沒有成型細胞核這些觸須:鞭毛微生物總結:細菌基本結構特殊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集中區域,無成型細胞核鞭毛:莢膜:幫助細菌自由移動處于細胞壁外,起保護作用。需要注意:細菌雖然有細胞壁,但是無葉綠體,所以沒辦法自己合成有機物,需要依靠外界來攝取有機物,屬于異養生物。微生物細菌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細菌繁殖能力非常強,如大腸桿菌20分鐘即可繁殖一次。若沒有條件限制,一小時分裂3次,10個小時分裂30次,便可從1個細菌,分裂成1073741824個細菌。微生物細菌與我們人類的關系:對我們有益的一面:我們利用細菌參與生產各種物品,如酸奶,我們利用乳酸菌制作;用甲烷菌生產沼氣;醬油、食醋、泡菜的制作也都需要相應的細菌參與。微生物細菌與我們人類的關系:一些細菌會導致我們人體生病,如肺結核、霍亂、鼠疫。對我們有害的一面:我們唯二的兩種甲級傳染病,就是霍亂和鼠疫。霍亂:由霍亂弧菌引起。常見感染來源是污染的水、海鮮、水果等。癥狀是上吐下瀉,這個上吐下瀉可就厲害了,水會從肛門和口腔中“噴射”出來,像水龍頭一樣,止都止不住,最終因為體內電解質紊亂和失水死亡。微生物鼠疫:由鼠疫菌引起。主要在嚙齒動物之間傳播,如老鼠。當被帶菌老鼠或跳蚤咬傷,或者吸入空氣中的鼠疫菌,就會感染。癥狀是發熱,出血,局部組織壞死。死亡率高大60%,死后身體呈紫黑色,曾經十四世紀席卷歐洲的“黑死病”,就是鼠疫引起,造成5000萬人死亡,約占當時歐洲的三分之一人口。微生物細菌微生物學完了細菌,我們再來看一下真菌:真菌的種類也很多,分布廣。但是和細菌不同的是,細菌都很微小,但是真菌既有微小個體的單細胞真菌,也有大型的多細胞真菌。但是不管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真菌的結構都是一樣的。微生物真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需要注意:真菌雖然有細胞壁和液泡,但是無葉綠體,所以沒辦法自己合成有機物,需要依靠外界來攝取有機物,屬于異養生物。微生物單細胞真菌:酵母菌。酵母菌與人類關系密切,在食品和發酵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如葡萄酒和啤酒。平常吃的饅頭和面包,也是由酵母菌發酵而成。繁殖方式:出芽生殖。微生物酵母菌微生物多細胞真菌:霉菌。一塊面包買回來放了很久的時間,我們會發現這塊面包“發霉”了。導致發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面包上的霉菌開始滋生。微生物霉菌有很多類型,比如青霉、根霉、曲霉等。它們的結構都差不多,都有頂部的孢子囊和底部的菌絲構成。孢子囊菌絲主要繁殖方式就是孢子繁殖。需要注意:菌絲并不是根,根是植物的一部分,有細胞壁和細胞核,菌絲只是真菌的營養體,無細胞核。微生物細菌克星——青霉素。青霉素就是由青霉產生的。是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能夠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但是隨著青霉素的濫用,細菌的抗藥性也在逐漸增強,現在的青霉素藥效沒有以前好了。微生物霉菌微生物大型多細胞真菌:蘑菇。蘑菇也是由菌絲構成。1.底部菌絲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2.上面的菌絲組成菌柄和菌蓋。微生物菌蓋部分有大量的孢子,所以蘑菇的繁殖方式也是孢子繁殖。微生物食用菌:我們把可以食用的真菌稱為食用菌。如蘑菇、香菇、金針菇等。蘑菇香菇蘑菇和香菇的區別:1.口感不同,蘑菇更柔軟,香菇較硬。2.營養不同:②香菇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健腦益智,降低血壓血脂膽固醇。①蘑菇含大量膳食纖維和維生素D,能增強免疫力,促進鈣的吸收。練習A1.提到細菌和真菌,人們往往只想到它們的危害,其實很多細菌和真菌對人類是有益的。下列有關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說法錯誤的是( )A.制作泡菜的壇子加水密封隔絕空氣是為了抑制乳酸菌繁殖B.制作不同的發酵食品,所利用的細菌或真菌可能是不同的種類C.新鮮蔬菜放在冰箱冷藏,其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D.腌肉長時間不易腐爛,是由于鹽分多會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練習D2.為了探究“肉湯變質的原因”,某同學做了如下的實驗:甲、乙兩套裝置分別連接好,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至肉湯沸騰15分鐘,然后將甲、乙裝置放在室溫為25℃的環境中。三天后,甲裝置中的肉湯變質了,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的原因是( )A.室溫保持在25℃ B.沒有空氣進入乙試管內C.選用的肉比甲的好 D.彎管阻擋了細菌進入肉湯中練習3.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癥研究機構將黃曲霉菌產生的毒素黃曲霉素劃定為Ⅰ類致癌物,如圖四種生物中與黃曲霉結構最相似的是( )A.細菌 B.衣藻C.酵母菌 D.草履蟲C感謝觀看新版科學 第一章 第四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第一課時)基礎練習:1.世界上最大的細菌被稱之為納米比亞的硫磺珍珠,呈球形,人類用肉眼就可以看清楚。下列有關這種球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有葉綠體 B.屬于多細胞生物體C.沒有遺傳物質 D.可以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2.微生物跟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跟做饅頭、制酸奶有關的微生物依次為( )A.細菌、乳酸菌 B.酵母菌、真菌 C.細菌、真菌 D.酵母菌、乳酸菌3.下列對青霉菌和酵母菌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青霉菌有細胞核,酵母菌沒有明顯的細胞核B.青霉菌是多細胞生物,酵母菌是單細胞生物C.青霉菌有細胞壁,酵母菌沒有細胞壁D.青霉菌用于制作饅頭,酵母苗用于制作藥物4.近年來,在許多國家都發現了“超級細菌”。現有的絕大多數抗生素對這種細菌都不起作用。下列有關這種細菌的說法,錯誤的是( )A.“超級細菌”也有遺傳物質B.“超級細菌”以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屬于無性生殖C.“超級細菌”不需要依賴現成的有機物生活D.“超級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5.某小組同學為探究牛奶腐敗的原因,利用三個規格相同經過消毒的錐形瓶進行下表所示的實驗操作,在室溫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后觀察實驗結果。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編號 甲 乙 丙加入的物質 50毫升滅菌鮮牛奶 50毫升鮮牛奶 50毫升滅菌鮮牛奶瓶口的處理 不做處理 用消毒瓶塞密封 用消毒棉球塞住A.本實驗的變量是瓶內空氣的有無B.乙瓶和丙瓶內牛奶不會腐敗變質C.上述實驗操作應該在無菌條件下進行D.與室溫相比,5℃條件下牛奶會先腐敗6.根據微生物的某一特征進行簡單分類(見下表),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待分類微生物 青霉、酵母菌、乳酸菌、曲霉、醋酸桿菌類別一 乳酸菌、醋酸桿菌類別二 青霉、酵母菌、曲霉A.其分類標準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B.其分類標準是單細胞生物或多細胞生物C.其分類標準是有無細胞壁D.其分類標準是能否進行光合作用7.有些細菌外面具有鞭毛和莢膜,其作用分別是( )A.防御和保護 B.運動和保護 C.攻擊和保溫 D.運動和保溫8.將某種細菌接種于已消毒的培養基上,加蓋后以不同方式處理,并置于不同溫度中,培養24h后,觀察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培養基 處理方法 溫度(℃) 觀察現象1 接種細菌 40 全表面呈渾濁2 接種細菌 0 全表面清晰3 接種細菌 100 全表面清晰4 接種細菌,并在上面放一張吸有抗生素X的圓紙片 40 全表面呈渾濁5 接種細菌,并在上面放一張吸有抗生素Y的圓紙片 40 紙片周圍呈現一清晰區,其余表面呈渾濁A.1、4、5培養基中觀察到的渾濁現象是細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菌落B.將培養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時間,觀察到的現象都是全表面清晰C.依據實驗結果推測,如果人體感染該種細菌,可用抗生素Y進行治療D.以上實驗運用對照實驗方法,探究溫度、抗生素對該種細菌生活的影響9.酵母菌與乳酸菌的本質區別是( )A.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而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B.乳酸菌有細胞壁,而酵母菌沒有C.酵母菌有葉綠體,而乳酸菌沒有D.利用酵母菌可以制作酸奶,而乳酸菌可以用來釀酒10.清洗干凈的濕衣服若遺忘在陰暗潮濕處沒有及時晾曬,則可能出現霉變情況,如圖所示。有關濕衣服長霉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霉菌都會影響人類健康 B.霉菌形態分為球狀、桿狀和螺旋狀C.霉菌主要依靠孢子繁殖 D.霉菌不屬于真菌11.“超級細菌”曾一度引起人們關注,它是指因為抗菌藥物的濫用,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強而出現的具有多重耐藥性質的細菌。圖乙是某“超級細菌”照片。請回答下列問題:甲 細菌結構示意圖 乙 超級細菌(1)從形態上分,細菌可以分成三種類型,圖乙中的這種“超級細菌”屬于 。(2)“超級細菌”攜帶的遺傳物質存在于如圖甲所示細菌結構的 中(填字母)。(3)細菌與酵母菌在細胞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 ,因此細菌屬于 (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12.圖甲表示在不同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曲線。圖乙表示某種對人體有害的細菌在不同溫度下的成活情況。請回答下列問題:甲 乙(1)細菌通過 繁殖后代,這種生殖方式屬于 (選填“有性”或“無性”)生殖。(2)圖乙中的細菌最適宜生存的環境溫度約是 。(3)某同學想采用高壓鍋煮沸滅菌,高壓鍋的氣壓應不低于 個標準大氣壓。(4)殺滅這種細菌還可以用 方法。13.在“探究酵母菌發酵的最佳條件”實驗中,明明設計了如表所示實驗方案:編號 溫度(℃) 酵母菌含量 發酵前面團的體積(mL) 發酵3h后體積(mL)A 4 適量 100 100B 10 適量 100 105C 28 適量 100 175(1)該實驗的目的是 。(2)設計該實驗的原理是控制發酵前面團體積、發酵時間和 保持不變,通過觀察 來了解酵母菌發酵的效果。(3)該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4)該實驗尚有不足之處,請你寫出一條改進意見: 。提高訓練:14.科學家為了研究鏈霉素對某些細菌的作用,做了如下實驗:取兩個培養皿盛上適于細菌生存的培養基,高溫滅菌后,在A培養皿的一側接種鏈霉菌,在遠離鏈霉菌接種線條一側的三點上分別接種大腸肝菌、結核桿菌、肺炎雙球菌;在B培養皿中不接種鏈霉菌,其他相同于A培養皿。將A、B培養皿同時放在25℃的環境中培養,七天后,三種細菌在A、B培養皿中生存情況不相同,結果見下圖。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從微生物培養的角度來說,培養基中必須有有機物,以保證細菌生長的需要,在制作固體培養基時,還必須添加瓊脂作為凝固劑B.產生鏈霉菌素的鏈霉菌是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C.在接種前要高溫消毒,是為了消除培養皿中原有細菌對實驗的影響D.實驗結果表明鏈霉菌素對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最弱15.某班同學做“檢測硬幣上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甲、乙兩組試驗方法步驟如下表:甲組 乙組1 取兩套一樣的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已高溫滅菌),貼上編號為①、②的標簽 取一套裝有牛肉汁培養基的培養皿(已高溫滅菌)2 用無菌棉棒擦取硬幣后,把該棉棒在①號培養皿中的培養基上輕輕涂抹,蓋好封嚴, ②號培養皿不做處理 用無菌棉棒擦取硬幣后,把該棉棒在培養基上輕輕涂抹,蓋好封嚴3 ①號、②號兩套培養皿放在室內溫暖環境下培養,其他實驗條件都保持一致 把培養皿放在室內溫暖環境下培養4 每天觀查一次,做好記錄 每天觀查一次,做好記錄請分析表中信息并回答下列問題:(1)甲組同學要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推測甲組同學在實驗中,能在__________號培養皿的培養基上觀察到菌落。(3) 乙組同學的實驗方案不科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當把酵母菌加到生面團中時,酵母菌會大量繁殖并且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膨脹,如圖顯示了溫度對二氧化碳產生量的影響,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由圖可以看出,當溫度由0℃逐漸升高到30℃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 (填“增加”或“減少”或“不變”);(2)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用酵母菌發面時,要將其溶于________(填“熱水”或“冷水”或“溫水”)中。3)如果把生面團放到冰箱里,它還會發酵嗎?請解釋原因:________。17.為了探究肉湯變質的原因,小伍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按圖連接好甲、乙、丙三套裝置,分別用酒精燈加熱肉湯至沸騰15min,然后將甲、乙裝置放在室溫為25℃的環境中,丙裝置放入冰箱。三天后,甲裝置中的肉湯變質了,乙、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請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將裝置中的肉湯煮沸的目的是 。(2)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的原因是 (填字母)。A.室溫保持在25℃B.彎管阻擋了微生物進入肉湯中C.選用的肉比甲裝置中的好D.沒有空氣進入乙裝置內(3)這個實驗說明了肉湯變質的原因是 。(4)甲、丙組對照實驗中的變量是 。(5)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1.D【解析】A.細菌中沒有葉綠體,大部分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極少數細菌可以自己合成有機物,A錯誤。B.細菌是單細胞生物,B錯誤。C.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有DNA的集中區域,屬于原核生物,C錯誤。D.細菌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以 速度增加,繁殖速度快,D正確。故選D。2. 【答案】 D【解析】微生物的發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如制饅頭、做面包、釀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使得菜和奶有一種特殊的酸味。 故選D。3. 【答案】 B【解析】青霉菌是多細胞真菌,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它們都有細胞壁,青霉菌用于制作藥物,酵母菌用于饅頭,青霉菌和酵母菌都有細胞核,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4. 【答案】 C【解析】AD、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具有核區,核區中存在著遺傳物質;故AD正確;B、細菌是通過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的,這種生殖方式沒有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故B正確;C、細菌沒有葉綠體,只能通過從外界攝取有機物生存;故C錯誤; 故答案為:C。5.C【解析】A、本實驗的變量是瓶內細菌的有無,錯誤;B、乙瓶會提前腐敗,丙瓶會較長時間的保存,錯誤;C、上述實驗操作應該在無菌條件下進行,正確。D、溫度低可抑制微生物的繁殖,5℃條件下牛奶會晚些時間腐敗,錯誤。故選:C。6.A【解析】A.乳酸菌、醋酸桿菌屬于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青霉、酵母菌、曲霉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 A正確。B.酵母菌屬于單細胞真菌,乳酸菌、醋酸桿菌屬于細菌,細菌是單細胞的,B錯誤。CD.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菌真菌都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D錯誤。7. 【答案】B【解析】細胞壁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有些細菌生長的中后期細胞壁增厚形成莢膜,故莢膜的作用是保護。鞭毛有運動作用,依靠鞭毛的擺動細菌可以運動。故選:B。8. 【答案】B【解析】A、1, 4, 5培養基中觀察到的渾濁現象是細菌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菌落,正確;B、將培養基2和3再放在40℃一段時間,細菌繁殖形成菌落。因此觀察到的現象都是渾濁現象,而不是全表面清晰,錯誤;C、4全表面呈渾濁,表明抗生素X對該種細菌沒有抑制作用;5紙片周圍呈現一清晰區,其表面則呈渾濁,表明抗生素Y對該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因此依據實驗結果推測,如果人體感染該種細菌,可用抗生素Y進行治療,正確;D、以上實驗運用對照實驗方法,探究溫度、抗生素對該種細菌生活的影響,正確。故選:B。9. 【答案】A【解析】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真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因此細菌與真菌的根本區別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細胞核,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域。乳酸菌是細菌,酵母菌是真菌,因此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區別是: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的細胞核。故選:A。10. 【答案】C【解析】A、多數霉菌都對人類有害,也有對人類有益的霉菌,如在制醬卻用到霉菌,A錯誤;B、霉菌由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絲體組成,B錯誤;C、霉屬于多細胞真菌,霉菌主要依靠產生孢子進行繁殖,C正確;D、霉菌由大量的菌絲構成的,每個細胞結構為:細胞壁、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和液泡等,體內不含葉綠體,屬于真菌,D錯誤。故選:C。11. 【答案】(1)桿菌 (2)A (3)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原核【解析】(1)細菌的形態有球菌、桿菌、螺旋菌三種類型,圖中的這種超級細菌根據形態判斷應該屬于桿菌。(2)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超級細菌攜帶的NDM-1基因存在于(圖甲)細菌結構的A中。(3)與植物細胞相比細菌體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因此細菌屬于原核生物。【答案】(1)桿菌 (2)A (3)有無成形的細胞核 原核12. 【答案】(1)分裂 無性 (2)50℃ (3)2 (4)冷凍【解析】(1)細菌是通過分裂繁殖后代,這種生殖方式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因此屬于無性生殖。(2)從圖乙看出,該細菌最適宜生存的環境溫度是50℃。(3)從圖乙看出,該細菌在120℃時成活率是0,從圖甲看出,在2個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20℃,因此某同學想采用高壓鍋煮沸殺菌,高壓鍋的氣壓應不低于2個標準大氣壓。(4)從圖乙看出,該細菌在-20℃時成活率是0,因此對這種細菌還可以用低于-20℃的低溫殺菌。故答案為:(1)分裂 無性 (2)50℃ (3)2 (4)冷凍13. 【答案】(1)溫度對酵母菌發酵的影響 (2)含菌量 發酵后體積 (3)溫度越高,發酵程度越高 (4)設置一個對照組(無酵母菌環境)【解析】(1)酵母菌生長的環境條件主要是指溫度、有機物、水等。由題干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溫度對酵母菌發酵的影響。(2)設計該實驗的原理是在控制發酵前面團體積、發酵時間和含菌量保持不變,通過控制發酵后體積觀察,來判斷酵母菌發酵效果與溫度的關系。(3)通過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溫度越高,發酵程度越高。(4)該實驗應增加一個對照實驗,因為沒有對照實驗,難以說明溫度對酵母菌發酵的影響。應設置一個對照組(無酵母菌環境)。故答案為:(1)溫度對酵母菌發酵的影響 (2)含菌量 發酵后體積 (3)溫度越高,發酵程度越高 (4)設置一個對照組(無酵母菌環境)14.B【解析】A.細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營養物質)等。培養基中必須有有機物,以保證細菌真菌生長的需要,在制作固體培養基時,還必須添加瓊脂作為凝固劑,A正確。B.產生鏈霉菌素的鏈霉菌是屬于真菌,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B錯誤。C.在接種前,要進行高溫滅菌,其目的是消除雜菌影響。接種后要放在25℃的環境中培養,這是因為該溫度適合菌類生長,C正確。D.抗生素是真菌(另外還有放線菌)產生的可殺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質,可以用來治療相應的疾病。如圖所示,實驗結果表明,鏈霉菌產生的鏈霉素是一種抗生素類物質,它可以抑制某些細菌的繁殖。分析實驗A的結果可以看出:鏈霉素對結核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強,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最弱,D正確。故選B。15. 硬幣上有細菌和真菌嗎? ① 缺少對照組【解析】(1)依據某班同學做“檢測硬幣上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實驗及其方法步驟,甲組同學要探究的問題是硬幣上有細菌和真菌嗎?所做出的假設是硬幣上有細菌和真菌。(2)從甲組同學在實驗中,在①號培養皿的培養基上接種了細菌和真菌,給予了適宜的條件,所以能在①號培養皿的培養基上觀察到菌落。(3)甲組設置①、②號培養皿的目的是對照實驗,而乙組同學的實驗方法缺少對照組,因此實驗方法步驟不科學。16. 【答案】 (1)增加(2)溫水(3)不會,低溫抑制酵母菌繁殖【解析】(1) 由圖可以看出,當溫度由0℃逐漸升高到30℃時,酵母菌產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2) 在用酵母菌發面時,要讓酵母菌大量繁殖并且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氣體使面團膨脹,由圖可知,溫度為30℃左右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最多,溫度過高反而會受到抑制,所以要將其溶于溫水中。(3)由圖可知,當溫度較低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很少,說明酵母菌未能很好的進行發酵;所以可知如果把生面團放到冰箱里, 低溫抑制酵母菌繁殖,不會發酵。17. 【答案】(1)高溫殺滅肉湯內的細菌等微生物 (2) B(3)空氣中的細菌或芽孢落在肉湯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湯腐敗變質(4)溫度 (5)低溫抑制細菌、真菌(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解析】(1)食物腐敗變質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長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會憑空產生,而是由空氣中原有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產生的。“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通過鵝頸瓶實驗驗證了這一結論。因此將肉湯煮沸的目的是通過高溫將肉湯內的細菌等微生物殺滅。(2)甲裝置肉湯腐敗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結果,空氣中有細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湯中,會使肉湯腐敗變質;乙瓶的瓶頸彎曲,空氣中的細菌只落到了瓶頸的彎曲處,不能進入肉湯,故彎管阻擋了細菌進入肉湯中,乙瓶中的肉湯能保存較長的時間。(3)上述實驗說明:肉湯變質的原因是空氣中的細菌或芽孢落在肉湯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湯腐敗變質。(4)將甲裝置放在25℃的室溫環境中,丙裝置放入冰箱內。甲、丙可以構成一組對照實驗,其唯 一變量是溫度,甲和乙形成對照,變量是細菌,目的是探究細菌是肉湯變質的原因。(5)丙裝置中的肉湯未變質的原因是將肉湯放入冰箱,低溫抑制細菌、真菌(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故答案為:(1)高溫殺滅肉湯內的細菌等微生物 (2) B(3)空氣中的細菌或芽孢落在肉湯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湯腐敗變質(4)溫度 (5)低溫抑制細菌、真菌(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試卷第5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第一課時).docx 第四節 微生物的結構與生殖(第一課時)(27張PPT) 練習(含答案) 素材.pptx 細菌簡介.mp4 酵母菌簡介.mp4 霉菌簡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