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琥珀》教案一、教學內容《琥珀》是第二單元展現科學世界的第一課。本課屬于科普小品,從琥珀的形成、被發現、科學價值三個方面進行介紹。全文語言生動易懂,不僅可以使學生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感受生命的突變和漸變,還能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說明語言的生動,想象的準確以及作者推測琥珀形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二、教學思路教學時化繁為簡,聯系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即“閱讀時能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 ,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三、教學目標1.認識“琥、珀”等11個生字,讀準1個多音字“扎” ,會寫“怒、吼”等15個字,正確讀寫“怒吼、松脂”等15個詞語。2.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并試著解決。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琥珀形成的過程,弄清科學家推測的依據是什么。四、教學重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琥珀形成的過程,弄清科學家推測的依據是什么。五、教學策略教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畫面,引導入境,促進朗讀,幫助理解。學法:朗讀法和小組討論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達到以讀促悟;通過小組討論法,給學生創造各抒己見的表達機會,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思維能力。六、教學過程(一)故事導入 ,明確文體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1)師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講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出示課件)2.出示琥珀圖片,揭示課題。(1)課件出示一組琥珀圖片。師:這就是琥珀。 (板書課題)(2)介紹有關琥珀的知識。 (出示課件)(3)介紹文體,感受特色。師:《琥珀》是一篇語言優美的科學小品文,也就是文藝性說明文。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隨著作者的推測,去了解這塊琥珀形成的傳奇故事吧!【設計意圖】:為避免課堂教學沉悶,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新課,讓學生對琥珀的形成過程產生興趣,再讓學生了解、欣賞有關圖片,初步感知琥珀的美麗。此板塊旨在掃除教學中潛在的理解障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學習字詞,整體感知1.生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2.學習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 (出示課件)(1)認讀生字。①生開火車認讀;自由練習認讀。②師指名認讀,教師正音: “脂、拭、滲”讀翹舌音。師出示多音字“扎”。(2)師:你認為哪些字在認讀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 示例: “珀”讀“pò” , 不要讀成“bó” ; “脂”讀“zhī” , 不要讀成“zhǐ” ; “湃”讀 “pài” , 不要讀成 “bài” 。3.學習本課要求會寫的字。(1)說文解字識記“餐”字。 (課件出示“餐”的說文解字)課件出示:,餐,吞食。采用“食”作部首,采用“”作聲旁。指導書寫“餐”字。 (視頻出示“餐”字的書寫筆順)(2)比較形近字識記:脂—指;晌—響;測—側;詳—祥。4.學習要求正確讀寫的詞語。 (出示課件)師指名認讀;小組輪讀;全班齊讀。 (教師提示: “熱辣辣”的“辣”讀là)5.生大聲朗讀課文,把生字、詞語送回課文中去,讀準字音,讀通句子。6.畫出不懂的詞語,交流討論。 (課件出示詞語)郊7.整體感知。(1)理清思路。學習了生字、詞語后,再次走進課文。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本課的行文思路。課件出示:課文先寫這塊奇異的琥珀形成的過程,再寫琥珀被發現,最后寫琥珀的樣子和價值。(2)概括主要內容。(3)師小結 :課文主要寫了人們根據一塊奇異的琥珀推測出琥珀是怎樣形成的,怎樣被發現的,以及有什么價值。【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學會抓住主線,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他們的概括能力。(三)合作朗讀,嘗試提問1.朗讀課文。(1)四人一組合作朗讀課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2)組內討論交流:你對琥珀還有哪些了解 針對課文內容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2.課堂小結。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生字新詞,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還學會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收獲可真不少。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琥珀》 ,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大的收獲。【設計意圖】:讀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式之一,反復誦讀文本,能使學生深入課文,發現問題,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四)解讀課文,進入角色1、交流化石。(1)課件出示琥珀的化石。(2)看圖交流。師引導:這塊琥珀是什么樣子的 看到這兩只小動物,你能想象到怎樣的情景 預設:琥珀是透明的,里面包裹著一只小蒼蠅和一只蜘蛛。它們當時在黏稠的松脂里掙扎了很久。(3)師過渡:這是你們的想象,科學家們是怎樣推測的呢 請看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2.角色轉換。(1)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2) 比較“想象”與“推測”。①師指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教師引導: “想象”是什么意思 (預設: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②(板書:推測)師引導: “推測”和“想象”都有“想”的意思,怎么理解“推測” (預設: “推測”就是根據一種事實去想,要有理有據地想)③師:你們的想象和推測,與科學家看到琥珀所產生的想象和推測是一樣的。現在我們來進行角色轉換,假如你就是科學家,這篇課文的內容,就是你想象和推測出來的。你認為在想象和推測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要有什么樣的科學態度 預設:要特別認真;要細心、嚴謹。【設計意圖】 :讓學生由一個旁觀者——看看科學家是怎樣“想象”和“推測”的,轉換為一個“主導者”——親自進行一番“想象”和“推測” ,使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境界。(五)大膽想象,情境朗讀1.創設情境,合作探究。(1)師導入:上節課我們進行了角色轉換,下面就請“科學家們”好好默讀課文,描述你們想象的一系列情景。 (板書:大膽想象)師:你們愿意描述哪一個自然段 你們想描述事情的經過、當時的環境還是故事的結果 你們為什么這樣想 “科學家”在描述的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以隨時提出不懂的問題,與大家交流。(2)生默讀,邊讀邊想象。(3)四人一組討論交流。2.大膽想象,全班交流。(1)學習第3自然段。①課件出示第3自然段。②生讀后交流:描寫炎熱的天氣,為琥珀的形成做鋪墊。③師:這里想象的是小蒼蠅來到樹林的情景,連它快樂的心情都想象出來了——它在快樂地飛舞。請你讀出小蒼蠅的快樂和天氣的炎熱來。④生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2)學習第5自然段。①課件出示第5自然段。②生想象交流。③指導朗讀。師:你們想象一下 ,蜘蛛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高興)那你能用高興的語氣讀出來嗎 ④師范讀。師:蜘蛛的心里多高興呀!吃掉這只美味的小蒼蠅,是多么高興的事呀!為此,我會這么讀。 (用一種成年人的語氣讀)⑤師啟發生帶著想象朗讀:假如這是一只幼小的蜘蛛,你會怎么讀 預設:帶著稚氣的語氣讀。⑥讀出“自己的滋味”。師:請你們自由朗讀,讀出屬于“自己的滋味”。⑦生自由朗讀。(3)學習第6自然段。①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②師引導:為什么這個故事會發生在一個炎熱的夏日呢 ③預設:因為天氣炎熱才會使松樹滴出松脂。這也是琥珀形成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④女生齊讀。(4)學習第7自然段。①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②生朗讀。③師引導:你能在這段文字中找出體現事情發生得很湊巧的詞語嗎 ④師指名回答 ,教師強調突出“剛、突然、剛好、一齊”。⑤師小結:這是多么湊巧的一件事情呀,就像這位同學分析的那樣。讓我們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通過朗讀真實地再現這一湊巧的事情。⑥生齊讀第7自然段。(5)學習第10自然段。師過渡:請大家繼續想象,還會有怎樣的情景出現 ①課件出示第10自然段。②師指名朗讀,教師引導:關于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疑問嗎 ③預設:為什么要用這么長的時間呀 師 :因為沒有這么長時間,是無法形成琥珀的。④師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出時間的漫長。(6)學習第11自然段。①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②師:為什么要寫地殼的變化呢 ③預設:地殼的一系列變化,也是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④全班齊讀。3.現場競答,找尋根據。(1)師引導:通過閱讀科學家的想象的句段,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琥珀形成的一系列畫面。現在再請“科學家們”推測以下幾個問題。看看你們的推測科學嗎 有充分的依據嗎 (2)出示課件。課件出示:I琥珀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I琥珀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Ⅰ科學家研究琥珀有哪些價值 (3)現場競答。①課文中琥珀形成的條件有哪些 預設1 :需要天氣炎熱、老松樹、小蒼蠅和小蜘蛛,松脂還要不斷地往下滴。預設2 :還需要形成化石,包括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地殼運動,海水淹沒了那片松林,松脂球被掩埋在泥沙下面。這些條件合起來才應該是琥珀形成的條件。②琥珀為什么能得到完整保存 預設1 :因為琥珀在地殼運動以后,一直被埋在泥沙下面,沒有受到風沙、空氣的腐蝕。預設2 :發現琥珀的人能很好地將琥珀保護好并展現在世人面前。4.“科學家”互訪,質疑答疑。(1)師引導:團結合作力量大。以上三個問題,大家答得特別好。現在請“科學家”進行互訪:你可以向其他“科學家”發問,從課題到字句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容,只要有疑問,都可以問。多問幾個“為什么” ,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2)生小聲讀課文并試著發現問題; “科學家”互訪,提出并解決問題。【設計意圖】:現場競答,“科學家”互訪,互提問題,共同討論,學生對這種新穎的學習方式很感興趣。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自主空間”和“合作互動”的機會,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由發展,聰明才智得到盡情發揮。學生在一問一答間,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教師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給學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間,同時也突破了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六)總結寫法,鼓勵創新1.回顧全文,總結寫法。(1)師引導:你們的想象都很細致、合理、科學,德國作家柏吉爾就是根據這樣的推測寫成了這篇文章——《琥珀》。請大家再認真讀讀課文,并思考 :你認為他寫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2)生自由讀課文。(3)預設:《琥珀》中既有事實,又有想象,寫得特別生動。2.角色轉換,鼓勵創新。(1)師引導:柏吉爾聽了你們的評價,一定特別高興。同學們,我們再次進行角色轉換。這次不是讓你們當科學家,而是當作家。(2)師創設問題:聽了科學家有關琥珀的想象和推測之后,要是讓你寫,你會怎么寫 你一定會按照柏吉爾的寫法來寫嗎 這只小蜘蛛一定是為了吃掉小蒼蠅而不幸被淹沒在老松樹“粘稠的黃色淚珠里”嗎 有沒有別的可能 (3)生回答。預設1 :可能是小蜘蛛寂寞了,想找小蒼蠅玩耍,恰巧被困在了松脂里。預設2 :可能是小蜘蛛看小蒼蠅太漂亮了,產生了妒忌心理,想吃掉小蒼蠅,結果不幸遇難了。3.課堂總結。師:你們都很有創作才能,都很了不起。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琥珀的知識 可以上網查一查,互相交流。我相信,只要本著科學的態度,學會大膽想象,合理推測,努力學習,不斷進步,你們將來也會成為科學家或作家的。【設計意圖】:啟發學生想象、創作。通過角色轉換,鼓勵創新 ,學生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理解到位而深刻,思路通暢而開闊,想象豐富而合理,語言表達清晰而流暢,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