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教材冀教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教材目錄:第一單元 地球家園你我他1 認識植物2 認識動物3 比較植物和動物4 認識自然物和人造物第二單元 家園為我5 認識水6 認識空氣7 動植物的家8 食物與健康第三單元 我為家園9 關愛行動10 人人節約11 和諧共生科技擂臺生涯鏈接 建筑工程師12 給蝸牛建個小小的家新教材冀教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1一、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剛接觸科學課程,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探索欲望,但在科學知識儲備、科學探究方法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較為欠缺。他們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易分散,需要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習。二、教材分析本學期使用 2025 春新教材冀教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材共三個單元,另含科技擂臺與生涯鏈接板塊。第一單元 “地球家園你我他” 引導學生認識植物、動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建立對地球家園基本組成的認知;第二單元 “家園為我” 讓學生了解水、空氣、動植物的家以及食物與健康的關系,認識家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第三單元 “我為家園” 培養學生關愛家園、節約資源、和諧共生的意識和行動。科技擂臺和生涯鏈接拓展學生視野,激發科學興趣,引導職業思考。三、教學目標科學知識:學生能識別常見植物、動物,說出其基本特征;了解水和空氣的基本性質;知道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及食物與健康的聯系;區分自然物和人造物。科學探究:通過觀察、比較、實驗等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使其學會記錄和整理簡單觀察數據,能用簡單語言表達探究結果。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其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以及尊重事實、樂于合作、善于分享的品質。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讓學生認識到人類與地球家園相互依存的關系,培養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和行為習慣,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幫助學生認識常見動植物、水、空氣等自然事物的特征和性質;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培養觀察和比較能力;樹立愛護地球家園、節約資源的意識。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動植物與生存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將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五、教學措施激發興趣:運用故事、游戲、實驗、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觀教學:充分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等直觀教具,讓學生直觀感知科學知識,降低學習難度。探究活動:設計豐富多樣的探究活動,如觀察、實驗、調查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培養探究能力和科學思維。小組合作: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交流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引導學生將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科學的實用性。六、教學進度安排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1 - 2 第一單元 地球家園你我他1. 認識植物2. 認識動物 觀察法、討論法3 - 4 第一單元 地球家園你我他3. 比較植物和動物4. 認識自然物和人造物 比較法、分類法5 - 6 第二單元 家園為我5. 認識水6. 認識空氣 實驗法、演示法7 - 8 第二單元 家園為我7. 動植物的家8. 食物與健康 調查法、講解法9 - 10 第三單元 我為家園9. 關愛行動10. 人人節約 討論法、實踐法11 - 12 第三單元 我為家園11. 和諧共生 案例分析法、討論法13 - 14 科技擂臺生涯鏈接 建筑工程師 展示法、講解法15 - 16 12. 給蝸牛建個小小的家 實踐法、觀察法17 - 18 復習與總結 復習法、歸納法七、教學評價過程性評價:觀察學生課堂表現,包括參與度、發言情況、小組合作表現等;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如觀察記錄、實驗報告等;對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包括探究方法的運用、數據記錄與分析、問題解決能力等。終結性評價:在學期末進行書面測試,考查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實踐操作考核,考查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新教材冀教版一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2一、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各單元的核心科學知識,如植物和動物的基本特征、水的特性、空氣的存在等。科學探究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比較和描述能力,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和理解周圍的世界。科學態度目標: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愛護自然、珍惜資源的情感和意識。二、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實驗和討論來尋找答案,培養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項目式學習:設計跨單元的項目,如“動植物觀察日記”、“小小環保行動”等,讓學生在合作中深化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游戲化教學:利用科學游戲、互動環節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三、單元教學計劃第一單元:地球家園你我他認識植物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常見的植物,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教學方法:實物展示、圖片觀察、小組討論。實踐活動:組織“植物觀察日”,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認識動物教學內容:介紹身邊常見的動物,了解它們的外形、顏色、生活環境等基本特征。教學方法:視頻觀看、動物模型展示、角色扮演。實踐活動:制作“動物名片”,分享動物小知識。比較植物和動物教學內容:比較植物和動物在生長、繁殖、運動等方面的異同。教學方法:圖表對比、小組討論、教師講解。實踐活動:繪制“植物與動物對比圖”。認識自然物和人造物教學內容:區分自然物和人造物,了解它們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教學方法:實物展示、圖片對比、生活實例分析。實踐活動:收集自然物和人造物,進行分類展示。第二單元:家園為我認識水教學內容:了解水的特性,如水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固定形狀等。教學方法:實驗演示、感官體驗、小組討論。實踐活動:進行“水的特性小實驗”,記錄觀察結果。認識空氣教學內容:了解空氣的存在、組成和特性。教學方法:實物演示、感官體驗、科學游戲。實踐活動:制作“空氣氣球”,感受空氣的存在。動植物的家教學內容: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環境,以及它們如何適應環境。教學方法:視頻觀看、圖片展示、小組討論。實踐活動:觀察校園內的動植物,記錄它們的棲息環境。食物與健康教學內容:了解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對健康的影響。教學方法:實物展示、營養圖表分析、小組討論。實踐活動:設計“健康餐盤”,分享健康飲食理念。第三單元:我為家園關愛行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了解如何關愛地球家園。教學方法: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踐活動:組織“小小環保志愿者”活動,參與校園綠化。人人節約教學內容:了解資源的重要性,學會節約用水和用電。教學方法:生活實例分析、小組討論、制作節約小貼士。實踐活動:記錄一周內的用水用電情況,制定節約計劃。和諧共生教學內容: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學會尊重生命和保護生態環境。教學方法:視頻觀看、圖片展示、小組討論。實踐活動:參觀自然博物館或生態公園,撰寫觀后感。科技擂臺:給蝸牛建個小小的家教學內容:運用所學科學知識,為蝸牛設計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教學方法:小組討論、設計比賽、作品展示。實踐活動:分組設計并制作“蝸牛小屋”,進行展示和評選。四、評估與反饋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包括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實踐活動參與度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估,培養他們的自我監控能力。收集家長和教師的反饋意見,持續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學進度表第一單元:地球家園你我他周次 課題 教學目標第1周 1. 認識植物 學生能夠認識身邊常見的植物,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激發學生對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第2周 2. 認識動物 學生能夠認識身邊常見的動物,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第3周 3. 比較植物和動物 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比較,了解植物和動物的區別和相似之處,培養學生的比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4周 4. 認識自然物和人造物 學生能夠區分自然物和人造物,了解它們的特點和用途,培養學生的分類能力和認知能力。第二單元:家園為我周次 課題 教學目標第5周 5. 認識水 學生能夠了解水的基本特性,如透明性、流動性等,通過實驗觀察水的溶解性,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第6周 6. 認識空氣 學生能夠了解空氣的存在和特性,通過實驗感知空氣的存在,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第7周 7. 動植物的家 學生能夠了解動植物的生活環境,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第8周 8. 食物與健康 學生能夠了解食物與健康的關系,培養學生的健康飲食意識。第三單元:我為家園周次 課題 教學目標第9周 9. 關愛行動 學生能夠了解關愛動植物和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愛心和責任感。第10周 10. 人人節約 學生能夠了解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節約意識和環保行為。第11周 11. 和諧共生 學生能夠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生態倫理觀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科技擂臺與生涯鏈接周次 課題 教學目標第12周 給蝸牛建個小小的家 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飼養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生涯鏈接:建筑工程師 引導學生了解建筑工程師的職業特點和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興趣和探索欲望。注意事項:靈活調整:教學進度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具體安排進行靈活調整。實驗安全:在進行實驗教學時,應確保學生的安全,遵守實驗室規則,正確使用實驗器材。互動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家校合作: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共同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和成長。以上教學進度表僅供參考,具體的教學安排還需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