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九年級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九年級中考化學一輪復習知識清單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考點一 物質的變化
類型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定義 ①________其它生成物的變化 ②________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
現象 多表現為狀態、形狀、大小等的變化、的變化 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判斷依據 微觀 構成物質的微粒本身沒有變化,一般只是微粒間隔變化。 變化過程中,分子發生破裂為________,原子重新組成新________。
宏觀 沒有其它生成物 有其他生成物生成
舉例 外形變化 破碎、彎曲、榨汁、切成段壓成片 燃燒類 火災、火藥爆炸、紙張燃燒等
狀態變化 熔化(融化)、蒸發、升華、液化、凝華、凝固、揮發等 變質類 發酵、釀酒、發霉、腐爛等
實驗操作類 蒸餾、過濾、溶解、稀釋、海水曬鹽等 銹蝕類 鐵生銹、銅綠生成等
其他 吸附、燈泡通電發光等 其他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聯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如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是________,而石蠟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卻是________。
【易混易錯】
(1)化學變化中的“新物質”:是指相對________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學變化中一定有伴隨現象發生,但是出現化學變化的伴隨現象,________是化學變化;如燈泡發光是________變化。
(2)物理變化主要是________的改變和________的改變。狀態變化的微觀理解:構成物質的粒子,________沒有變化,變化的是粒子之間的________。
考向01 傳統工藝中物質的變化
例1(2024·安徽)下列展示我國古法釀酒的工序中,以發生化學變化為主的是
A.搗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發酵成酒 D.泉水勾兌
【變式1-1】【新考向】(人教教材習題)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的下列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用粘土燒制陶瓷 B.黑火藥爆炸
C.用糧食釀醋 D.活字印刷
【變式1-2】【新考法】(2024·馬鞍山一中一模)安徽阜南柳編工藝歷史悠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下列制作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挑選原料 B.編織器具 C.硫磺熏烤 D.刷漆上色
考向02 文學知識中物質的變化
例2(人教課后習題)下列詞語包含的物質變化中,有一種與其他與其他有所去區別,該詞語是
A.花香四溢 B.冰雪消融 C.蠟炬成灰 D.沙里淘金
【變式2-1】【新素材】(2023·山東棗莊)成語是中華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成語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刻舟求劍 B.火上澆油 C.立竿見影 D.杯弓蛇影
【變式2-2】【新考法】(2024·河北)如圖所示為我國唐代名畫《搗練圖》。畫卷呈現的工序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捶打織品 B.梳理絲線 C.縫制衣物 D.燒炭熨燙
考向03 生活生產中物質的變化
例3(2024·合肥四十八中一模)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質,其過程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洗滌劑去油污 B.活性炭凈水 C.鐵粉作食品脫氧劑 D.干冰人工降雨
【變式3-1】【新素材】(2024·湖南長沙)“雷小鋒”愛心義賣活動在各學校開展。下列制作義賣品的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編手鏈 B.剪窗花 C.燒火熬粥 D.榨甘蔗汁
【變式3-2】【新考法】(2024·湖北)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粽子是用粽葉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葉中含有對乙烯基苯酚,會散發出清香。在下列粽子制作過程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采粽葉 B.洗粽葉 C.包粽子 D.煮粽子
考點二 物質的性質
類型 物 理 性 質 化 學 性 質
概念 ________________就表現出的性質,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在________中變現出的性質;一個是不需要變化就有具有的。 指在________中表現出的性質
常見性質 ________、溶解性和吸附性;物質的________、________、狀態、熔點、沸點和________ ________、還原性和酸堿性
實例 通常狀態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酒精易揮發等 鐵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石灰石可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等
性質和變化的區別 性質是物質固有的________,是物質基本的特征,是變化的依據;而變化是一個________,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________,變化體現________。性質和變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________的語言中有“可、易、會、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鎂條可以燃燒”是________;而“鎂條燃燒”則是________。
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性質決定________,用途反映________
【易混易錯】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辨別
(1)物理性質主要表現在顏色、氣味、狀態、熔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導電性等方面,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2)化學性質主要包括可燃性、穩定性、活動性、還原性、毒性等。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3)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是指物質所具有的“特點”,而變化是一個過程。
考向01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判斷
例1(2022·安徽)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用含洗滌劑的水洗管具上的油污 發生了乳化
B 清理家中魚缸并通入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易溶于水
C 給校園中的花草施用草木灰(含K2CO3) K2CO3屬于復合肥料
D 用食醋去除熱水瓶內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變式1-1】【新考向】(2024·云南)下列敘述中,屬于C60化學性質的是( )
A.常溫下為固體 B.密度為1.68g/cm3
C.熔點高于280℃ D.能與鉀等金屬反應
【變式1-2】【新考法】(2023·安徽)硫酸是實驗室常用的化學試劑。下列有關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稀硫酸和鋅反應制取氫氣 B.含硫酸的廢液可用熟石灰中和處理
C.稀硫酸的密度比水小 D.蘸取濃硫酸的木棍會變黑
考向02 性質與變化的判斷
例2(2022·安徽)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用含洗滌劑的水洗管具上的油污 發生了乳化
B 清理家中魚缸并通入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易溶于水
C 給校園中的花草施用草木灰(含K2CO3) K2CO3屬于復合肥料
D 用食醋去除熱水瓶內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變式2-1】【新考向】(2024·安徽)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盛有無色氣體的集氣瓶中 木條熄滅 該氣體一定是CO2
B 將打磨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鋁絲上附著紅色固體 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C 向白醋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不變色 白醋呈酸性
D 向鎂粉中加入稀鹽酸 產生大量氣泡 該反應放出熱量
【變式2-2】【新考法】(2024·廣東廣州)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斗創造美好未來。下列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沒有關聯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用白醋除去水垢 醋酸具有酸性
B 洗凈擦干炒菜后的鐵鍋 鐵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
C 用活性炭制作簡易凈水器 活性炭具有導電性
D 利用秸稈發酵產生沼氣 沼氣中含有的甲烷可作燃料
考向03 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例3(2023·安徽)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密切租關。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沒有關聯的是
選項 物質 性質 用途
A 石墨 可以燃燒 作石墨電極
B 生石灰 與水反應放熱 自熱盒飯
C 活性炭 吸附性強 消除異味
D 合成纖維 強度高、彈性好 織成布料
【變式3-1】【新考向】(2024·四川南充)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火箭成功發射。下列材料用途的對應性質解釋不合理的是
A.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可燃性
A.鋁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纖維復合材料作飛船外殼——耐高溫
D.特種橡膠制成太空服加壓層——彈性好
【變式3-2】【新考法】(2024·安徽)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
B.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
C.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
D.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
考點三 常用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一、儀器的分類
儀器用途 儀器名稱及注意事項
存放藥品的儀器 廣口瓶(固體)、 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集氣瓶(氣體)
反應容器 1、可以直接加熱的: 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2、間接加熱:燒杯、錐形瓶、燒瓶 (加熱時墊上陶土網,使儀器受熱均勻,防止炸裂))。
夾持儀器 管夾、鐵架臺、坩堝鉗
取用儀器 鑷子(取塊狀藥品)、藥匙(取粉末狀或小顆粒藥品)膠頭滴管(吸和滴加少量液體,不伸入容器內、不平放、倒放或放實驗臺上)
加熱儀器 酒精燈:1、外焰溫度最高,加熱用外焰; 2、禁止酒精燈引燃酒精燈、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3、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打翻失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計量儀器 托盤天平(稱質量)、量筒(量液體體積)
其他儀器 玻璃棒(用于引流、攪拌或轉移液體)、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
二、藥品的取用
1. 固體藥品取用
固體狀態 取用工具 取用步驟
塊狀 鑷子
粉末狀 藥匙(或紙槽)
2. 液體藥品取用
液體用量 方法 取用步驟
較大量 傾倒法 ①細口瓶的________必須________在桌面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瓶口必須________試管口,并且緩緩地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必須________處(________________);④倒完液體后,要________,并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簽朝向外面(________________)。
較少量 滴加法 ①應在________________;膠頭滴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液后的滴管,應_______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防止液體________,沾污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③用過的試管要________________;但滴瓶上的滴管(專管專用)不能用水沖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規定量 量取法 ①操作:先向量筒中傾倒液體至______________時,改用_______________加藥液至所需刻度線;②正確讀數: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俯視:________>液體實際體積仰視:讀數<________________
三、物質的加熱
1. 酒精燈的使用
要點歸納:
①酒精燈火焰分為________、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其中外焰________,焰心溫度最低,加熱時應使用外焰。
②酒精燈內酒精的體積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________。
③使用酒精燈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a.絕對禁止向________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________另一只酒精燈。
c.酒精燈使用完畢后,必須用________蓋滅,不能用嘴吹滅。
d.不要碰倒酒精燈,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________,不可用水澆。
2. 給液體物質加熱
①________不要對著自己或他人;
②試管應與水平方向成________,液體的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
③試管夾應夾持在試管的________(由底部套上、取下)。
3. 給固體物質加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增大受熱面積;
②試管________________,加熱前擦干外壁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加熱時用試管夾夾持試管,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加熱時________,待________后固定在盛放藥品的部位加熱(________________);
⑤試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燈的燈芯接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儀器的連接
1. 儀器的連接
①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膠塞(圖a):先把玻璃管口用水________,然后對準橡膠塞上的孔稍稍用力________,將其插入。
②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圖b):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容器口塞橡膠塞(圖c):應把橡膠塞________________著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橡膠塞,以免壓破容器。
2. 檢查裝置氣密性
①檢查的時間: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一般在裝置連接好之后,裝入藥品之前。
②檢查的方法:
Ⅰ.微熱法(如圖1)
連接好儀器,將導管一端________,用手________,水中導管口________,松手后,導管口________,且長時間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Ⅱ.液差法(如圖2)
連接好儀器,先向長頸漏斗內注入水使廣口瓶內水沒過漏斗下端管口,用彈簧夾________,繼續向長頸漏斗中________,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中________,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Ⅲ.外壓法(如圖3)
將導管與注射器相連,將分液漏斗的________,將注射器活塞向外________,一段時間后看其是否________,若回到原位,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五、儀器的洗滌
(1)洗滌方法:刷洗時須________________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大,以防損壞試管。
(2)干凈標準: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___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時,表明儀器已洗干凈,洗
的玻璃儀器應放在指定的地方。
考向01 常見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例1(2024·安徽)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活動中,溶解、過濾和蒸發三個步驟都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A.酒精燈 B.漏斗 C.蒸發皿 D.玻璃棒
【變式1-1】(2024·合肥四十五中最后一卷)王老師熱愛帶領同學們一起做實驗,在完成“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兩個實驗中,都必須用到的儀器是
A.酒精燈 B.錐形瓶 C.集氣瓶 D.水槽
【變式1-2】【新考法】(2024·廣東)實驗室制取O2,下列操作、藥品和裝置選擇不合理的是
A.選擇藥品 B.檢查氣密性 C.發生裝置 D.收集裝置
考向02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例2(2023·安徽)為制作葉脈書簽,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A.取用NaOH B.稱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讀取水的體積
【變式2-1】【新考向】(2024·安徽節選)(2)實驗前,用圖乙所示方法檢查裝置氣密性時,
如果氣密性良好,很快會出現的現象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 B. C.
(3)甲烷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小,實驗室收集甲烷的方法是 (寫1種即可)。
【變式2-2】【新考法】(2024·江蘇蘇州)科學種田,助力鄉村振興,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酸堿性土壤。小張同學在實驗室測量土壤樣品酸堿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取水 B.量水 C.溶解 D.測
1.2023年4月,淄博燒烤在全國走紅。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過程,其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肉塊 B.將肉切片
C.用鐵簽串成肉串 D.點燃木炭燒烤
2.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下列記載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B.《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C.《抱樸子》——“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D.《天工開物》——“侯潮一過,明月天睛,半日曬出鹽霜”
3.“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思,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古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蠶絲織布 B.使用火藥 C.煉制丹藥 D.冶煉金屬
4. 2023年5月30日我國神舟16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下列過程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點火升空 B. 箭船分離 C. 太陽帆板展開 D. 自主交匯對接
5.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長期放置會被氧化而發黑。其中屬于銀的化學性質的是( )
A.銀白色 B.密度較大
C.導電性良好 D.能被氧化
6.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均正確并相對應的是( )
性質 用途
A 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 鋁合金用于制作衛生間的置物架
B 鎢的導電性好 鎢用于制作燈泡里的燈絲
C CO2水溶液顯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氣體肥料
D 氫氧化鈉能夠與酸反應 氫氧化鈉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①氫氣用作燃料 ②氧氣用于氣焊 ③干冰用作制冷劑
④一氧化碳用于煉鐵工業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異味物質 ⑥氦氣用作保護氣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⑥ C. ③⑤ D. ①④⑤⑥
8.“中和反應”實驗中,同學們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滴加酚酞 B.取用鹽酸 C.攪拌溶液 D.放置滴管
1.下列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干冰變成CO2氣體 B.從含SiO2的沙子中提煉高純Si
C.海水曬鹽 D.從潮濕空氣中分離出水
2.石油不可再生,其開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過程主要通過化學變化實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下列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性質 用途
A 稀有氣體 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制作霓虹燈
B 活性炭 吸附性 作冰箱除味劑
C 熟石灰 堿性 改良酸性土壤
D 一氧化碳 有毒 冶煉金屬
3.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 天然氣用作燃料 B. 氮氣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氣體用作電光源 D. 碳酸氫鈉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癥
4.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蒸發溶液 D.滴加液體
5.下列圖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檢查氣密性 B. 檢驗O2是否集滿 C. 收集H2 D. 稀釋濃H2SO4
答案和解析
考點一 物質的變化
類型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定義 ①沒有其它生成物的變化 ② 有 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
現象 多表現為狀態、形狀、大小等的變化、的變化 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還伴隨著能量的變化,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判斷依據 微觀 構成物質的微粒本身沒有變化,一般只是微粒間隔變化。 變化過程中,分子發生破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成新 分子 。
宏觀 沒有其它生成物 有其他生成物生成
舉例 外形變化 破碎、彎曲、榨汁、切成段壓成片 燃燒類 火災、火藥爆炸、紙張燃燒等
狀態變化 熔化(融化)、蒸發、升華、液化、凝華、凝固、揮發等 變質類 發酵、釀酒、發霉、腐爛等
實驗操作類 蒸餾、過濾、溶解、稀釋、海水曬鹽等 銹蝕類 鐵生銹、銅綠生成等
其他 吸附、燈泡通電發光等 其他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聯系 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中,會同時發生物理變化。如點燃蠟燭時,石蠟受熱熔化是 物理變化,而石蠟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卻是 化學變化 。
【易混易錯】
(1)化學變化中的“新物質”:是指相對變化前的物質是新的,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也可能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學變化中一定有伴隨現象發生,但是出現化學變化的伴隨現象,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如燈泡發光是物理變化。
(2)物理變化主要是形狀的改變和狀態的改變。狀態變化的微觀理解:構成物質的粒子,本身沒有變化,變化的是粒子之間的間隔。
考向01 傳統工藝中物質的變化
例1(2024·安徽)下列展示我國古法釀酒的工序中,以發生化學變化為主的是
A.搗碎酒曲 B.谷曲混合 C.發酵成酒 D.泉水勾兌
【答案】C
【詳解】A、搗碎酒曲過程中是將酒曲物理性地破碎成更小的碎片,以便在后續的釀酒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谷曲混合過程中是將谷物(如大米、小麥等)與酒曲混合在一起,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發酵成酒過程中酒曲中的微生物會分解谷物中的糖類,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質,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泉水勾兌過程中是將不同批次或不同口感的酒進行混合,以達到特定的風味或標準,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變式1-1】【新考向】(人教教材習題)中華民族的發明創造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的下列古代發明及應用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用粘土燒制陶瓷 B.黑火藥爆炸
C.用糧食釀醋 D.活字印刷
【答案】D
【解析】A. 用粘土燒制陶瓷過程中,金屬的化合物發生了變化; B. 黑火藥爆炸生成了其他物質,屬于化學變化;C. 糧食釀醋食物中的有機物生成了醋酸,屬于化學變化。 D. 活字印刷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BC發生的是化學變化,D發生的是物理變化,故選D。
【變式1-2】【新考法】(2024·馬鞍山一中一模)安徽阜南柳編工藝歷史悠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下列制作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挑選原料 B.編織器具 C.硫磺熏烤 D.刷漆上色
【答案】C
【解析】A.只是挑選,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只是形狀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硫磺熏烤是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進入材質中,防止器具氧化變質,發生化學變化。
D.中只是器具表面刷一層油漆顏色,也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C。
考向02 文學知識中物質的變化
例2(人教課后習題)下列詞語包含的物質變化中,有一種與其他與其他有所去區別,該詞語是
A.花香四溢 B.冰雪消融 C.蠟炬成灰 D.沙里淘金
【答案】C
【解析】A、花香味四溢是分子在不斷運動,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B、冰雪消融,固態變為液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蠟炬成灰是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D、沙里淘金,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A。
【變式2-1】【新素材】(2023·山東棗莊)成語是中華民族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下列成語所描述的情境主要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刻舟求劍 B.火上澆油 C.立竿見影 D.杯弓蛇影
【答案】B
【解析】A. 刻舟求劍描述的是一個人在船上掉了劍,他立刻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希望回到那個位置找回劍;這個情境主要描述的是物體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的生成,A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火上澆油描述了向燃燒的火中添加油,使火勢更加旺盛;在這個過程中,油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新物質,B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立竿見影描述的是把竹竿立在陽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C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杯弓蛇影這個成語來源于一個寓言故事,描述的是一個人在酒杯中看到弓的倒影誤以為是蛇,從而產生了恐懼。這個情境主要是光的反射現象,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的生成,D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變式2-2】【新考法】(2024·河北)如圖所示為我國唐代名畫《搗練圖》。畫卷呈現的工序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捶打織品 B.梳理絲線 C.縫制衣物 D.燒炭熨燙
【答案】D
【解析】A、捶打織品是改變織品的形狀,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A錯誤;
B、梳理絲線,改變了絲線的纏繞狀態,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B錯誤;
C、縫制衣物,改變了絲線的空間位置,沒有產生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
D、燒炭熨燙,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產生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D正確。
故選:D。
考向03 生活生產中物質的變化
例3(2024·合肥四十八中一模)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質,其過程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洗滌劑去油污 B.活性炭凈水 C.鐵粉作食品脫氧劑 D.干冰人工降雨
【答案】C
【解析】A、洗滌劑去油污是利用洗滌劑的乳化作用,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異味,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鐵粉作食品脫氧劑,鐵粉與氧氣和水發生反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
D、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3-1】【新素材】(2024·湖南長沙)“雷小鋒”愛心義賣活動在各學校開展。下列制作義賣品的過程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編手鏈 B.剪窗花 C.燒火熬粥 D.榨甘蔗汁
【答案】C
【解析】A、編手鏈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B、剪窗花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C、燒火熬粥,有燃燒現象,有新物質產生,屬于化學變化;D、榨甘蔗汁沒有新物質產生,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C。
【變式3-2】【新考法】(2024·湖北)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端午時節,粽葉飄香。粽子是用粽葉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葉中含有對乙烯基苯酚,會散發出清香。在下列粽子制作過程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采粽葉 B.洗粽葉 C.包粽子 D.煮粽子
【答案】D
【解析】采粽葉過程中只是將粽葉采摘下來,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不符合題意;洗粽葉過程中只是洗掉雜質,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不符合題意;包粽子過程中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不符合題意;煮粽子過程中,涉及燃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符合題意
考點二 物質的性質
類型 物 理 性 質 化 學 性 質
概念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的性質,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在物理變化中變現出的性質;一個是不需要變化就有具有的。 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的性質
常見性質 揮發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物質的顏色、氣味、狀態、熔點、沸點和密度 可燃性、還原性和酸堿性
實例 通常狀態下,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酒精易揮發等 鐵能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石灰石可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等
性質和變化的區別 性質是物質固有的屬性,是物質基本的特征,是變化的依據;而變化是一個過程,是性質的具體體現,即性質決定變化,變化體現性質。性質和變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質性質的語言中有“可、易、會、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鎂條可以燃燒”是性質;而“鎂條燃燒”則是變化。
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
【易混易錯】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辨別
(1)物理性質主要表現在顏色、氣味、狀態、熔點、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導電性等方面,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
(2)化學性質主要包括可燃性、穩定性、活動性、還原性、毒性等。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
(3)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是指物質所具有的“特點”,而變化是一個過程。
考向01 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判斷
例1(2022·安徽)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用含洗滌劑的水洗管具上的油污 發生了乳化
B 清理家中魚缸并通入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易溶于水
C 給校園中的花草施用草木灰(含K2CO3) K2CO3屬于復合肥料
D 用食醋去除熱水瓶內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答案】A
【解析】A. 用含洗滌劑的水洗管具上的油污,洗滌劑有乳化作用,將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除去,發生了乳化,正確。B. 通入空氣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但空氣中的氧氣不易溶于水,錯誤。C. 碳酸鉀只含有氮磷鉀中的鉀元素,是鉀肥。錯誤。D. 用食醋去除熱水瓶內壁的水垢是因為食醋pH<7,呈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鈣、氫氧化鎂等反應。錯誤。
故選:A。
【變式1-1】【新考向】(2024·云南)下列敘述中,屬于C60化學性質的是( )
A.常溫下為固體 B.密度為1.68g/cm3
C.熔點高于280℃ D.能與鉀等金屬反應
【答案】D
【解析】A. 常溫下為固體,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 密度為1.68g/cm3,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C. 熔點高于280℃,描述的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 能與鉀等金屬反應描述的是物質的化學性質,此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變式1-2】【新考法】(2023·安徽)硫酸是實驗室常用的化學試劑。下列有關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A.稀硫酸和鋅反應制取氫氣 B.含硫酸的廢液可用熟石灰中和處理
C.稀硫酸的密度比水小 D.蘸取濃硫酸的木棍會變黑
【答案】C
【詳解】A、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故實驗室可利用稀硫酸與鋅反應制取氫氣,故A說法正確;
B、熟石灰(氫氧化鈣)顯堿性,氫氧化鈣可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屬于中和反應,故含硫酸的廢液可用熟石灰中和處理,故B說法正確;
C、稀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故C說法錯誤;
D、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把小木棍中氫、氧元素以水分子的形式脫去,所以蘸取濃硫酸的木棍會變黑,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考向02 性質與變化的判斷
例2(2022·安徽)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下列勞動項目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正確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用含洗滌劑的水洗管具上的油污 發生了乳化
B 清理家中魚缸并通入空氣 空氣中的氧氣易溶于水
C 給校園中的花草施用草木灰(含K2CO3) K2CO3屬于復合肥料
D 用食醋去除熱水瓶內壁的水垢 食醋的pH>7
【答案】A
【解析】A. 用含洗滌劑的水洗管具上的油污,洗滌劑有乳化作用,將油污分散成小油滴除去,發生了乳化,正確。B. 通入空氣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但空氣中的氧氣不易溶于水,錯誤。C. 碳酸鉀只含有氮磷鉀中的鉀元素,是鉀肥。錯誤。D. 用食醋去除熱水瓶內壁的水垢是因為食醋pH<7,呈酸性,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鈣、氫氧化鎂等反應。錯誤。
故選:A。
【變式2-1】【新考向】(2024·安徽)根據實驗操作及現象,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A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盛有無色氣體的集氣瓶中 木條熄滅 該氣體一定是CO2
B 將打磨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 鋁絲上附著紅色固體 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
C 向白醋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不變色 白醋呈酸性
D 向鎂粉中加入稀鹽酸 產生大量氣泡 該反應放出熱量
【答案】B
【解析】A、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盛有無色氣體的集氣瓶中,木條熄滅,說明該氣體不支持燃燒,有可能是CO2、N2、稀有氣體等,不一定是CO2,A錯誤;
B、將打磨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鋁絲上附著紅色固體,證明鋁能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出來,說明鋁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B正確;
C、酚酞溶液遇堿變紅,遇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變色,向白醋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變色,說明白醋呈酸性或中性,C錯誤;
D、向鎂粉中加入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說明鎂粉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D錯誤。
故選:B。
【變式2-2】【新考法】(2024·廣東廣州)勞動譜寫時代華章,奮斗創造美好未來。下列勞動項目與所涉及的化學知識沒有關聯的是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知識
A 用白醋除去水垢 醋酸具有酸性
B 洗凈擦干炒菜后的鐵鍋 鐵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
C 用活性炭制作簡易凈水器 活性炭具有導電性
D 利用秸稈發酵產生沼氣 沼氣中含有的甲烷可作燃料
【答案】C
【解析】A、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白醋中含有醋酸,醋酸具有酸性,能與碳酸鈣、氫氧化鎂反應,所以用白醋能除去水垢,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B、鐵在潮濕空氣中易生銹,炒菜后的鐵鍋洗凈擦干,是為了防止生銹,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用活性炭制作簡易凈水器,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及異味,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D、利用秸稈發酵產生沼氣,沼氣中含有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能用作燃料,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考向03 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
例3(2023·安徽)物質的用途與性質密切租關。下列物質的用途與性質沒有關聯的是
選項 物質 性質 用途
A 石墨 可以燃燒 作石墨電極
B 生石灰 與水反應放熱 自熱盒飯
C 活性炭 吸附性強 消除異味
D 合成纖維 強度高、彈性好 織成布料
【答案】A
【詳解】A、石墨作電極,是因為石墨具有導電性,故A錯誤;
B、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常作自熱盒飯的發熱包,故B正確;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異味,故C正確;
D、合成纖維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具有強度高、彈性好等特點,常作衣服布料,故D正確。
故選A。
【變式3-1】【新考向】(2024·四川南充)2024年4月25日,搭載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的火箭成功發射。下列材料用途的對應性質解釋不合理的是
A.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可燃性
A.鋁合金作火箭的骨架——密度大
C.碳纖維復合材料作飛船外殼——耐高溫
D.特種橡膠制成太空服加壓層——彈性好
【答案】B
【解析】由于偏二甲肼具有可燃性,所以偏二甲肼作火箭燃料,A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由于鋁合金密度小、強度和硬度大、抗腐蝕性好,所以鋁合金作火箭的骨架,B解釋不合理,符合題意;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密度小、強度高、耐熱、化學穩定性好,所以碳纖維復合材料作飛船外殼,C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由于特種橡膠具有高彈性、耐高溫的性質,所以用特種橡膠制成太空服加壓層,D解釋合理,不符合題意。
【變式3-2】【新考法】(2024·安徽)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
B.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
C.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
D.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及合金,青銅是合金,屬于金屬材料。A正確;
B、燈油不完全燃燒產生碳粒等煙塵。B正確;
C、清除可燃物,隔絕空氣,使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都能達到滅火目的,所以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C正確;
D、由于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所以水不能吸收一氧化碳。D錯誤。
綜上所述:選擇D。
考點三 常用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方法
一、儀器的分類
儀器用途 儀器名稱及注意事項
存放藥品的儀器 廣口瓶(固體)、 細口瓶(液體)、滴瓶(少量液體)、集氣瓶(氣體)
反應容器 1、可以直接加熱的: 試管、蒸發皿、坩堝、燃燒匙 ;2、間接加熱:燒杯、錐形瓶、燒瓶 (加熱時墊上陶土網,使儀器受熱均勻,防止炸裂))。
夾持儀器 管夾、鐵架臺、坩堝鉗
取用儀器 鑷子(取塊狀藥品)、藥匙(取粉末狀或小顆粒藥品)膠頭滴管(吸和滴加少量液體,不伸入容器內、不平放、倒放或放實驗臺上)
加熱儀器 酒精燈:1、外焰溫度最高,加熱用外焰; 2、禁止酒精燈引燃酒精燈、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3、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打翻失火時,用濕抹布蓋滅。
計量儀器 托盤天平(稱質量)、量筒(量液體體積)
其他儀器 玻璃棒(用于引流、攪拌或轉移液體)、漏斗、長頸漏斗、分液漏斗
二、藥品的取用
1. 固體藥品取用
固體狀態 取用工具 取用步驟
塊狀 鑷子
粉末狀 藥匙(或紙槽)
2. 液體藥品取用
液體用量 方法 取用步驟
較大量 傾倒法 ①細口瓶的瓶塞必須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藥品腐蝕實驗臺或污染藥品);②瓶口必須緊挨試管口,并且緩緩地倒(防止藥液損失);③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必須朝向手心處(防止藥液灑出腐蝕標簽);④倒完液體后,要立即蓋緊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標簽朝向外面(防止藥品潮解、變質)。
較少量 滴加法 ①應在容器的正上方豎直滴入;膠頭滴管不要接觸容器壁(防止沾污試管或污染試劑);②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沾污試劑或腐蝕橡膠膠帽);③用過的試管要立即用清水沖洗干凈;但滴瓶上的滴管(專管專用)不能用水沖洗,也不能交叉使用。
規定量 量取法 ①操作:先向量筒中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藥液至所需刻度線;②正確讀數: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液體實際體積仰視:讀數<液體實際體積
三、物質的加熱
1. 酒精燈的使用
要點歸納:
①酒精燈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三個部分,其中外焰溫度最高,焰心溫度最低,加熱時應使用外焰。
②酒精燈內酒精的體積不超過酒精燈容積的。
③使用酒精燈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a.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中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b.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
c.酒精燈使用完畢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能用嘴吹滅。
d.不要碰倒酒精燈,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燒起來,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不可用水澆。
2. 給液體物質加熱
①試管口不要對著自己或他人;
②試管應與水平方向成45°,液體的量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
③試管夾應夾持在試管的中上部(由底部套上、取下)。
3. 給固體物質加熱
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試管炸裂);
藥品平鋪在試管底部,增大受熱面積;
②試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熱前擦干外壁的水(防止加熱時受熱不均試管炸裂);
③加熱時用試管夾夾持試管,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夾在距試管口約處的中上部,手握長柄;
④加熱時先預熱,待均勻受熱后固定在盛放藥品的部位加熱(防止試管受熱不均炸裂);
⑤試管底部不能和酒精燈的燈芯接觸(防止試管受熱不均炸裂)。
四、儀器的連接
1. 儀器的連接
①把玻璃管插入帶孔橡膠塞(圖a):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對準橡膠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轉動,將其插入。
②連接玻璃管和膠皮管(圖b):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膠皮管。
③在容器口塞橡膠塞(圖c):應把橡膠塞慢慢轉動著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橡膠塞,以免壓破容器。
2. 檢查裝置氣密性
①檢查的時間: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一般在裝置連接好之后,裝入藥品之前。
②檢查的方法:
Ⅰ.微熱法(如圖1)
連接好儀器,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緊握試管,水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手后,導管口形成一段水柱,且長時間不回落,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
Ⅱ.液差法(如圖2)
連接好儀器,先向長頸漏斗內注入水使廣口瓶內水沒過漏斗下端管口,用彈簧夾夾緊膠皮管,繼續向長頸漏斗中加水,一段時間后,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說明裝置氣密性好。
Ⅲ.外壓法(如圖3)
將導管與注射器相連,將分液漏斗的活塞關閉,將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一段時間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若回到原位,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良好。
五、儀器的洗滌
(1)洗滌方法: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大,以防損壞試管。
(2)干凈標準:洗過的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時,表明儀器已洗干凈,洗
的玻璃儀器應放在指定的地方。
考向01 常見儀器的名稱和用途
例1(2024·安徽)在“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活動中,溶解、過濾和蒸發三個步驟都需要用到的儀器是
A.酒精燈 B.漏斗 C.蒸發皿 D.玻璃棒
【答案】D
【詳解】酒精燈用于加熱,在蒸發操作中用來加熱溶液。在溶解、過濾中不能用到,A不符合題意;漏斗在過濾時使用,在溶解和蒸發中不能用到,B不符合題意;蒸發皿用于溶液的蒸發,在溶解、過濾中不能用到,C不符合題意;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過濾時用玻璃棒引流;蒸發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即溶解、過濾和蒸發三個步驟都需要用到的儀器是玻璃棒,D符合題意。
【變式1-1】(2024·合肥四十五中最后一卷)王老師熱愛帶領同學們一起做實驗,在完成“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兩個實驗中,都必須用到的儀器是
A.酒精燈 B.錐形瓶 C.集氣瓶 D.水槽
【答案】C
【解析】A、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需要酒精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用加熱,不用酒精燈,故A錯誤;
B、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儀器是試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錐形瓶,故B錯誤;
C、收集氣體時都需要用集氣瓶,故C正確;
D、氧氣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錯誤。
故選C。
【變式1-2】【新考法】(2024·廣東)實驗室制取O2,下列操作、藥品和裝置選擇不合理的是
A.選擇藥品 B.檢查氣密性 C.發生裝置 D.收集裝置
【答案】A
【解析】A.實驗室可以通過加熱高錳酸鉀生成氧氣,故A正確;
B.有氣體生成或參與的反應需要進行氣密性檢查,用手捂住試管,導管口放水中,如果導管口有氣泡生成,松手后,導管內形成一段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故B正確;
C.加熱固體制取氧氣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試管炸裂,故C錯誤;
D.氧氣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氣法,多功能瓶收集氧氣時,氧氣應從長管通入,空氣由短管排出,故D正確;
故選C。
考向02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例2(2023·安徽)為制作葉脈書簽,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A.取用NaOH B.稱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讀取水的體積
【答案】C
【詳解】A、取用NaOH時,要用藥匙,瓶塞應該倒放,防止污染試劑,圖示操作錯誤;
B、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且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應放在玻璃器皿中稱量,圖示操作錯誤;
C、傾倒液體時,量筒要傾斜,標簽要向著手心,瓶口緊挨量筒口,圖示操作正確;
D、量取水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視線與量筒內的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不能仰視或俯視讀數,圖中為仰視讀數,圖示操作錯誤;
故選C。
【變式2-1】【新考向】(2024·安徽節選)(2)實驗前,用圖乙所示方法檢查裝置氣密性時,
如果氣密性良好,很快會出現的現象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A. B. C.
(3)甲烷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小,實驗室收集甲烷的方法是 (寫1種即可)。
【答案】 (2)AB (3)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氣法
【詳解】(2)檢查裝置氣密性,先將導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捂住試管,手使試管內氣體溫度升高,氣壓變大,如裝置氣密性良好,則氣體從短管口逸出,會很快看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隨后松開手后,導管內會出現水柱且無明顯變化,故選AB。
(3)甲烷難溶于水,則實驗室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甲烷。密度比空氣的小,則可以使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甲烷。
【變式2-2】【新考法】(2024·江蘇蘇州)科學種田,助力鄉村振興,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酸堿性土壤。小張同學在實驗室測量土壤樣品酸堿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取水 B.量水 C.溶解 D.測
【答案】C
【解析】A、取水: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標簽面向手心,集氣瓶口和試管口緊挨在一起,慢慢傾倒是,實驗操作錯誤;
B、量取液體時,視線與量筒中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實驗操作錯誤;
C、溶解固體時應在燒杯中溶解,并用玻璃棒攪拌,實驗操作正確;
D、測定土壤pH時,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 pH 試紙上,并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數,實驗操作錯誤;
故選:C。
1.2023年4月,淄博燒烤在全國走紅。下列是制作烤肉的部分過程,其中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清洗肉塊 B.將肉切片
C.用鐵簽串成肉串 D.點燃木炭燒烤
【答案】D
【解析】A、清洗肉塊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
B、將肉切片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
C、用鐵簽串成肉串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
D、點燃木炭燒烤涉及木炭燃燒等,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
故選D。
2.我國古代文獻記載中蘊含著豐富的化學知。下列記載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易經》——“澤中有火……上火下澤”
B.《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C.《抱樸子》——“丹砂(HgS)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D.《天工開物》——“侯潮一過,明月天睛,半日曬出鹽霜”
【答案】D
【解析】A、“澤中有火……上火下澤”包含物質的燃燒,所以是化學變化,A不符題意;
B、“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指鐵和硫酸銅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B不符題意;C、“丹砂(HgS)燒之成
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此過程發生了兩個化學反應,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是化學變化,C不符題意;D、“侯潮一過,明月天睛,半日曬出鹽霜”此過程是由于水分蒸發,形成晶體,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D正確。
3.“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思,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古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蠶絲織布 B.使用火藥 C.煉制丹藥 D.冶煉金屬
【答案】A
【解析】A、蠶絲織布的過程中只是蠶絲的位置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符合題意;
B、使用火藥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C、煉制丹藥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D、冶煉金屬的過程中有金屬單質生成,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 2023年5月30日我國神舟16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下列過程主要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點火升空 B. 箭船分離 C. 太陽帆板展開 D. 自主交匯對接
【答案】A
【解析】A、點火升空,發生了燃燒,一定生成了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
B、箭船分離,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太陽帆板展開,只是形狀的改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D、自主交匯對接,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A。
5.銀是一種銀白色金屬,密度較大,具有良好的導電性,長期放置會被氧化而發黑。其中屬于銀的化學性質的是( )
A.銀白色 B.密度較大
C.導電性良好 D.能被氧化
【答案】D
【解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
穩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物理性質經常表現為:顏色、狀態、
氣味、密度、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等。
A、銀白色,顏色屬于物
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密度較大,密度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C、導電性良好,導電性屬于物理
性質,故選項錯誤;
D、能被氧化,氧化性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6.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均正確并相對應的是( )
性質 用途
A 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 鋁合金用于制作衛生間的置物架
B 鎢的導電性好 鎢用于制作燈泡里的燈絲
C CO2水溶液顯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氣體肥料
D 氫氧化鈉能夠與酸反應 氫氧化鈉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A、鋁合金用于制作衛生間的置物架,是因為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應繼續繼續,A正確;
B、鎢用于制作燈泡里的燈絲,是因為鎢的熔點高,B錯誤;
C、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氣體肥料,是因為二氧化碳能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C錯誤;
D、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熟石灰,而不是氫氧化鈉,D錯誤。
7.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
①氫氣用作燃料 ②氧氣用于氣焊 ③干冰用作制冷劑
④一氧化碳用于煉鐵工業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異味物質 ⑥氦氣用作保護氣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⑥ C. ③⑤ D. 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①氫氣用作燃料利用了氫氣的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
②氧氣用于氣焊利用了氧氣的助燃性,屬于化學性質;
③干冰用作制冷劑,利用了干冰易升華吸熱,屬于物理性質;
④一氧化碳用于煉鐵工業利用了一氧化碳還原性,屬于化學性質;
⑤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或異味物質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屬于物理性質;
⑥氦氣用作保護氣利用了氦氣化學性質穩定;
故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①②④⑥,B選項符合題意
8.“中和反應”實驗中,同學們使用滴管有如下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滴加酚酞 B.取用鹽酸 C.攪拌溶液 D.放置滴管
【答案】A
【解析】A、膠頭滴管滴加液體時,應豎直懸空,該選項操作正確;
B、取用液體后,膠頭滴管不能倒放,該選項操作不正確;
C、不能用膠頭滴管攪拌溶液,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D、滴管不能放在玻璃板上,應放在干凈的燒杯中,該選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1.下列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干冰變成CO2氣體 B.從含SiO2的沙子中提煉高純Si
C.海水曬鹽 D.從潮濕空氣中分離出水
【答案】B
【解析】
A、干冰變成CO2氣體升華現象,物質的狀態發生改變,并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A錯誤;
B、從含SiO2的沙子中提煉高純Si,SiO2發生還原反應,生成了Si,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化學變化,B正確;
C、海水曬鹽是利用蒸發水分,將鹽和海水分離,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C錯誤;
D、從潮濕空氣中分離出水,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是物理變化,D錯誤。
2.石油不可再生,其開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過程主要通過化學變化實現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石油鉆井開采,原油蒸餾分離出石油氣、燃料油,石油氣加壓變成液化石油氣等的過程中境均沒有新的物質生成,它們均屬于物理變化;而由石油提取的裂解氣聚合成塑料,有新物質生成,故屬于化學變化。
3.物質的性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下列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性質 用途
A 稀有氣體 在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制作霓虹燈
B 活性炭 吸附性 作冰箱除味劑
C 熟石灰 堿性 改良酸性土壤
D 一氧化碳 有毒 冶煉金屬
【答案】D
【解析】A、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燈,故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異味,可作冰箱除味劑,故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C、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呈堿性,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選項對應關系正確;
D、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可用于冶煉金屬,故選項對應關系不正確。
3.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 天然氣用作燃料 B. 氮氣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
C. 稀有氣體用作電光源 D. 碳酸氫鈉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癥
【答案】C
【解析】A、天然氣因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
B、氮氣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氣含有氮元素,通過一定的化學反應可轉化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
C、稀有氣體用作電光源是因為稀有氣體通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不需要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物理性質;
D、碳酸氫鈉用作治療胃酸過多癥是因為碳酸氫鈉和鹽酸可以反應,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是化學性質。
故選C。
4.下列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A.傾倒液體 B.點燃酒精燈 C.蒸發溶液 D.滴加液體
【答案】A
【解析】取用液體藥品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標簽對準手心,瓶口緊挨,A圖中所示操作錯誤;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點燃酒精燈要用火柴點燃,不能用酒精燈引燃,否則引起火災,B圖中所示操作正確;蒸發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C圖中所示操作正確;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容器內或接觸容器內壁。應垂直懸空在容器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D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5.下列圖示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檢查氣密性 B. 檢驗O2是否集滿 C. 收集H2 D. 稀釋濃H2SO4
【答案】A
【解析】A、檢查氣密性,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中,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正確;
B、檢驗O2是否集滿應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錯誤;
C、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錯誤;
D、稀釋濃H2SO4時應將濃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一定不能將水注入濃硫酸中,錯誤。故選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监利县| 汽车| 桦南县| 天峻县| 龙井市| 文成县| 乌鲁木齐市| 名山县| 通河县| 临夏县| 瑞安市| 廉江市| 潞城市| 临安市| 盐山县| 双桥区| 九龙坡区| 南江县| 禹州市| 沙湾县| 彰化县| 盐山县| 桂平市| 五家渠市| 大荔县| 哈密市| 任丘市| 萨迦县| 秦皇岛市| 乌拉特中旗| 余江县| 玉溪市| 禄劝| 庆云县| 凤阳县| 辽阳市| 新乡县| 宁陕县| 秦皇岛市| 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