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學評一體化】第二單元 走近經典篇章,涵養家國情懷-【大單元教學設計】新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學評一體化】第二單元 走近經典篇章,涵養家國情懷-【大單元教學設計】新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名師備課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走近經典篇章,涵養家國情懷
新修訂統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單元以家國情懷為主題,選編的五篇課文有現代詩(歌詞)、新聞通訊、當代散文和南北朝樂府民歌,雖然時代不同,文體不同,但是內在情感價值相通,共同奏響了愛國情懷的樂章。在學習中要重視精讀、涵泳,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體會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并做好批注,記下自己的點滴體會。其中,《黃河頌》以詩歌的形式,通過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氣勢,展示了黃河所代表的中華民族的堅強與偉大?!独仙浇纭肥且黄貞涢L征的散文,生動真實的記錄了長征中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過程,贊揚了紅軍戰士英勇、樂觀的精神品質?!墩l是最可愛的人》是一篇描寫抗美援朝戰士的通訊文章,歌頌了戰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和他們身上國際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值“九·一八”十周年創作的抒情散文,表現了作者對故土的眷戀和誓死要回到她身邊的深沉情感?!赌咎m詩》是南北朝時間樂府民歌,塑造了一個女扮男裝,抵抗外強,替父從軍的巾幗英雄形象。
寫作部分“學習抒情”要求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抒情表達的方法,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綜合性學習部分“我的語文生活”則鼓勵學生走出課堂,關注身邊的語文現象,如廣告、標語、對聯等,通過實踐活動提高語文運用能力。
單元整體設計的核心任務:學校開展“愛我中華、愛我家鄉”主實踐活動,請你來講述家鄉故事!學習過程按照“單元導讀”“單篇精讀”“整合聯讀”“讀寫共生”“單元小結”五種課型展開學習,逐層深入,學以致用。
【單元知識建構】
【課標導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四學段(7~9年級)的課程目標,在“閱讀與鑒賞”中要求引導學生“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在閱讀中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表達與交流”中要求學生“寫作要有真情實感,表達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力求有創意”。
在課程內容中,本單元的課文契合“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的要求,其第四課段(7~9年級)旨在引導學生“閱讀反映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偉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跡的優秀文學作品,感悟革命領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精神,運用多種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并在該部分的教學提示中明確指出,第四學段要側重考察學生對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領悟程度和體驗,評價學生文學作品的欣賞水平,關注研討、交流以及創意表達能力。
在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業質量描述”中要求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揣摩、品味經典作品中的重要詞句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通過圈點、批注等多種方法呈現對作品中語言、形象、情感、主題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現手法的作用”,“能從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鑒的地方,對照他人的語言表達反思自己的語言實踐”,“能借鑒他人的經驗調整自己的表達,能根據需要,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
綜上,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課程評價都要求,在學習反映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偉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跡的優秀文學作品時,應關注主要內容、關鍵詞句、表達方式三個方面的內容,從而感悟、學習人物精神。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時期,在這一階段,用中華優秀革命文化作品和英雄人物精神對他們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有利于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而言,他們有一定的家國情懷類作品的閱讀積累,但在深入細致的分析上有所欠缺,缺乏對抒情方式的關注和細致分析。 因此,涵泳品味,感受作者的情懷,做好批注,學習課文的抒情方式,是本專題設計的學習內容。
【單元學習目標】
1.學習精讀,涵泳品味,調動個人的體驗與想象,體會作品的情境。
2.把握文章抒情方式,學習做批注,感受作者的情懷。
3.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學習在寫作中運用基本的抒情方法。
4.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單元學習任務】
核心任務 課型安排 學習任務 課時安排
學校開展“愛我中華、愛我家鄉”主實踐活動,請你來講述家鄉故事!通過單元學習,涵養家國情懷,以《鄉情》為題,寫一篇贊美家鄉的文章。 單元導讀課 任務一:小組討論,分享交流任務二:速讀課文,理清字詞任務三:閱讀導語,明確任務 1課時
單篇精讀課 任務一:《木蘭詩》精讀任務二:《老山界》精讀任務三:《誰是最可愛的人》精讀 6課時
整合聯讀課 《黃河頌》《土地的誓言》整合聯讀 2課時
讀寫共生課 任務一: 學習直接抒情任務二: 學習間接抒情任務三:抒寫濃濃鄉情 2課時
單元小結課 任務一:故事我來講任務二:對聯我來賞任務三:學習我評價 1課時
【教學實施】
第一課時 單元導讀
學習目標:
1.會寫重點字詞,積累重點詞語重點語句的意思,能靈活運用。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事跡。
3.了解單元學習任務,能做好學習規劃。
學習任務:
任務一:小組討論,分享交流
任務二:速讀課文,理清字詞
任務三:閱讀導語,明確任務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愛國主題的歌曲或視頻,如《我和我的祖國》,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營造家國情懷的學習氛圍。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小組討論,分享交流
討論分享: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家國情懷的理解,教師可以結合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進行拓展,加深學生的認識。
任務二:速讀課文,理清字詞
閱讀《黃河頌》《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土地的誓言》《木蘭詩》五篇課文,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注意記錄閱讀時的問題,并在后續的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完成誦讀任務學習單。
誦讀任務學習單
課文 問題記錄 方法建議
《黃河頌》 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老山界》
《誰是最可愛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蘭詩》
任務三:閱讀導語,明確任務
學習本單元,要在精讀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作品所歌詠的偉大精神,體會藍含其中的深摯情感。精讀時應注重涵泳品味,盡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圍之中,調動起體驗與想象。要把握課文的抒情方式,體會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懷。還要學習做批注,記下自己的點滴
體會。
三、課后延學
熟讀課文《木蘭詩》。
第二課時 《木蘭詩》單篇精讀
學習目標:
1.反復涵泳詩歌,了解“互文”手法,理解詩意。
2.梳理故事情節,理解詩歌詳略得當的構思匠心。
學習任務:
任務一:美讀涵泳,初識木蘭
任務二:疏通文句,理解詩意
任務三:概述情節,知木蘭事
學習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經典詠流傳”節目上演唱的《木蘭詩》歌曲片段。
“褪紅妝/辭爺娘/買駿馬/乘風浪/無所思/無所憶/扮男裝/十余載/英勇相/把熱血/灑戰場。”師導人: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是歌唱誰的嗎 花木蘭。對,咱們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偉丈夫,但也不乏許許多多的奇女子。木蘭就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奇女子。今天,我們走進《木蘭詩》,去欣賞木蘭精彩的傳奇人生。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美讀涵泳,初識木蘭
1.師補充資料。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也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起源于漢武帝時期。“樂府”最初是采集歌詞、整理民間歌謠和民間文學、訓練樂工、制定樂譜的音樂機構,后經歷代演變,成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名稱,稱“樂府詩”?!赌咎m詩》和《孔雀東南飛》被歷代文人合稱為“樂府雙璧”。
2.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
師提醒學生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機杼(zhù) 軍帖(tiě) 鞍韉(jiān) 可汗(hán) 轡頭(pèi)
朔氣(shuò) 燕山(yān) 濺濺(jiān) 云鬢(bìn) 金柝(tuò)
3.學生拍掌朗讀課文,讀出節奏。
預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 /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再次朗讀詩歌,讀出詩情。
教師作朗讀指導:
(1)讀木蘭嘆息時,要顯得低沉、憂愁。
(2)決定代父從軍一段要讀得堅決。
(3)出征準備片段要讀得急速。
(4)征途思親片段要讀得深沉,讀出眷念。
(5)奔赴戰場片段要讀出緊張豪邁。
(6)辭官片段要讀得從容急切。
(7)回家團聚一段要讀出輕松愉悅。
(8)最后一段要讀出贊美驕傲之情。
任務二:疏通文句,理解詩意
1.借助注釋,理解詩句。
(1)學生根據注釋理解詩句,同時圈出不理解的詞,然后師生一起釋疑。
(2)教師重點指導對互文句的理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師引導:這個句子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可理解為——將軍經過很多次戰斗后最后戰死了,壯士十年后勝利歸來了。這樣的理解顯然不符合邏輯,那該怎么理解呢 其實,這是古文中常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修辭手法,叫互文。
互文:一組句子的上下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的,說的是一件事,即上下文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師引導:理解互文要瞻前顧后,不能偏執任何一端,把它割裂開來。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應該理解為“將軍壯士百戰死,將軍壯士十年歸”,即真正的意思是:將士們征戰多年,經歷了很多次戰斗,許多人戰死在了沙場,而木蘭等幸存者最后勝利歸來。
(3)學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找出文中其他的互文句并加以理解。
教師可重點指導下列句子: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這一句應理解為“東市西市南市北市買駿馬,買鞍韉,買轡頭,買長鞭”,意思是:到各個街市備辦鞍馬等戰具。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這一句應理解為“開我東閣西閣門,坐我東閣西閣床”,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看看,每張床都要過去坐坐。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這一句應理解為“當窗對鏡理云鬢,當窗對鏡帖花黃”,意思是:當著窗戶,對著鏡子,先理云鬢,后貼花黃。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具體見配套課件)
任務三:概述情節,知木蘭事
1.2000年,郵政部門發行了一套名為《花木蘭》的特種郵票,共四張。這四張郵票的空白處原是有名字的,分別概括了花木蘭替父從軍這一故事中的一個情節?,F在老師把名字去掉了,請你各用一個四字詞語給這四張郵票命名。
① ②
③ ④
明確:
①木蘭紡織;②木蘭還鄉;③木蘭征戰;④木蘭從軍。
2.除了這四個情節,《木蘭詩》中還有哪些情節 請你仿照郵票的命名方式予以概括。
預設:木蘭思親;木蘭辭官。
3.學生把這些情節按照時間順序重新排列,然后同桌之間互相復述故事。
明確:
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思親——木蘭征戰——木蘭辭官——木蘭還鄉。
4.在理清情節的基礎上,請學生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
明確: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得勝歸來后辭官還鄉。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初步感知了木蘭的形象。千百年來,花木蘭已成為了婦孺皆知的巾幗英雄。不只是我們中國人喜歡她,國外的很多人也喜歡她。早在1998年,美國迪斯尼公司就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木蘭究竟有什么魅力讓全世界為之矚目呢 這個問題留待我們下節課去思考。
四、課后延學
朗讀課文并嘗試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木蘭詩》單篇精讀
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和比讀,理解木蘭品質,感受人物的傳奇魅力。
2.感知詩歌的語言魅力,體會北朝民歌的獨特風格和情味。
3.梳理故事情節,理解詩歌詳略得當的構思匠心。
學習任務:
任務一:品詩之奇,讀懂木蘭
任務二:深化認識,贊美木蘭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清朝著名學者沈德潛曾這樣評價《木蘭詩》:
事奇語奇,卑靡時得此,如鳳凰鳴,慶云見,為之快絕。
(摘自沈德潛的《古詩源》)
師引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首詩以及它敘寫的事情堪稱神奇,在格調低下的作品中讀到它,就如同聽到了鳳凰的鳴叫,看到了吉瑞的祥云,不覺讓人稱快至極。其實,除了事奇語奇,沈德潛還少說了一“奇”,同學們可以補充嗎
明確:人奇。
師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反復涵泳這首詩歌,品析詩中的“奇事奇人奇語”,看看“奇”在何處。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品詩之奇,讀懂木蘭
1.品讀“奇事”
學生細讀全詩,找出詩歌所敘事情的奇特之處。
預設:
奇事一: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古代女子都是在家相夫教子,與戰爭無緣。然而,這首詩中木蘭卻女扮男裝,成了戰爭的主角。此事堪稱新奇!
奇事二: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戰爭是異常殘酷的,許多將軍、戰士征戰多年,身經百戰,最后都戰死沙場了,木蘭卻能勝利歸來。此事堪稱驚奇!
奇事三: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木蘭乃一介女子,女扮男裝上戰場已是新奇,可女子在戰場上偏不輸男兒郎,屢建奇功,超越了許多男子。此事堪稱稀奇!
奇事四: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木蘭女扮男裝,瞞著眾人走上戰場,而且一瞞就是十多年,她瞞過了天子,瞞過了朝夕相處的同伴。此事堪稱神奇!
2.品說“奇人”
(1)師引導:有奇事必有奇人。請同學們繼續品讀“奇人”。請從下列稱謂中選擇一個來形容木蘭,并說明理由。
女英雄 女漢子 女神 剛柔并濟的少女
(2)提問:從全詩看,作者喜歡哪一個稱謂 為什么
明確:剛柔并濟的少女。剛——英雄氣;柔——女兒情。
(3)師引導:同學們,請你們再次沉潛詩中,找出體現木蘭“剛——英雄氣”的詩句并進行評說。
預設:
詩句一: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國難當頭,家無兄長,木蘭挺身而出,急國家之所急,憂家庭之所憂,女扮男裝替爺征。其愛國之心、孝順之情、決斷和膽量是何等地令人敬佩!
詩句二: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準備行裝時有條不紊,從準備工作可知,木蘭一定通曉戰事、善于騎射。其果敢、迅速的行動是何等令人欽佩!
詩句三: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本蘭越過重重關山,馬不停蹄、日夜兼程奔赴戰場。戰爭殘酷激烈,戰地生活艱苦,但木蘭英勇善戰,奮勇殺敵。其勇敢、堅毅的精神是何等令人折服、敬重!
師小結: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心懷家國、勇挑重任、果敢堅毅、馳騁沙場、浴血奮戰的木蘭。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4)師引導:木蘭是一位英雄,但木蘭這位英雄與眾不同。請你們繼續涵泳全詩,找出體現木蘭“柔——女兒情”的詩句并進行咀嚼。
預設:
詩句一: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木蘭埋頭織布,辛勤勞作。當聽到國家有難、家中有憂時,愁腸百轉,停機嘆息。這是一個憂國憂家的孝順女兒。
詩句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踏上征途,逐漸遠離家鄉,雖然行軍緊急,但木蘭仍然思念著父母。這是一個思家念親、關愛父母的好女兒。
詩句三: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古人常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中國人歷來就有“博取功名,富貴還鄉”的習慣,可是木蘭雖屢建奇功,卻拒絕一切賞賜,拒絕高官厚祿,只愿回到父母身邊,恢復她“當戶織”的勞動生活。這是一個不求名利、熱愛親人、淳樸高潔的女兒。
詩句四: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百戰歸來的勇士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就急忙回到自己家中,換上女裝,像許許多多普通女子一樣,精心打扮。這是一個渴望“女兒裝”、愛美愛生活的普普通通的女兒。
師小結:從這些詩句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勤勞善良、乖巧孝順、愛國戀家、不愛名利、愛生活、愛和平、愛紅裝的少女木蘭!她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一個明麗活潑的鄰家女子!
(5)比較閱讀,深解“奇”人。
師引導:從以上的品讀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既有英雄氣概又有女兒柔情的木蘭。這樣具有傳奇色彩的女性形象,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很難見到。請你將木蘭與下面兩類女性形象進行比較,領會木蘭獨特的魅力。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啾>葹楦簦毓澢椴灰?。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摘自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
眉橫殺氣,眼露兇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發。紅裙內斑斕裹肚,黃發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
(摘自《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學生閱讀上面兩段文字,將其中的兩個女性形象與木蘭形象進行比較,以加深對木蘭傳奇形象的理解。
師小結: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較單一,或者柔如與《木蘭詩》并稱為“樂府雙壁”的《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多才多藝、知書達理、吃苦耐勞、善良孝順,卻逆來順受,最終落得一個悲劇的結局;或者強悍,如《水滸》中的孫二娘,根本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女人,她兇狠毒辣、蠻橫粗俗,完全是一個男性化的女人。而木蘭呢,當國家有難、父親有憂時,她挺身而出,果敢堅決,但一旦國難解除,她首先做的就是還我女兒身,她要做一個真真正正的女人,而不是女漢子、男人婆。她的身上,既有大丈夫的堅毅果敢,更有小女子的柔情明媚;既是金戈鐵馬的英雄,更是嬌美孝順的女兒。這樣的形象,真正奇哉!
3.品味“奇語”
師引導:木蘭這位馳騁沙場的英雄,這位云鬢花黃的少女,之所以具有經久不衰的神奇魅力,除了“事奇”“人奇”,還因為詩歌本身具有獨特的魅力?,F在我們就沉入詩中,來細細品味。
學生自讀自選句子,從句式、修辭、音韻等方面體會詩歌的藝術效果。
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品味下列句子:
①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②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③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④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⑤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⑥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明確:
第①句運用了復沓和互文的方法,通過反復鋪敘,渲染出戰前緊張、軍情緊急的氣氛。
第②句運用了反復和長短句相間的方法,來渲染木蘭的思親之念,強化木蘭的女兒情懷。
第③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渲染出木蘭回家時歡快、喜悅、輕松的氣氛。
第④句運用了比喻、反問的修辭手法,來贊揚木蘭的智慧,巧妙地解答了木蘭女扮男裝的奧秘,妙趣橫生而又令人回味無窮。
第⑤句運用了對偶、互文的修辭手法,來突出木蘭恢復女裝時的歡樂心情,并渲染出一種輕松歡快的氣氛。
第⑥句運用了疊詞、頂真的方法,來強調征兵名冊上父親的名字反復出現、出征已成定局的事實,而且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
師小結:這些詩句,以五言為主,又雜有七言、九言,質樸精練,生動暢達,錯落有致,朗朗上口,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表現力,使全詩語言既剛健質樸,又富有濃厚的民歌風味和浪漫主義色彩,顯示出了精湛的語言造詣。
4.品析“奇構思”
(1)師引導:我們品讀了詩歌的“奇事”“奇人”“奇語”,其實啊,這首詩還有奇處。請同學們回憶這首詩的情節,說說作者對情節的詳略是怎么安排的。
明確:
木蘭紡織(詳)
木蘭從軍(詳)
木蘭思親(詳)
木蘭征戰(略)
木蘭辭官(詳)
木蘭還鄉(詳)
(2)生思考:詳略為何要這樣安排
明確:
因為這首詩要著力刻畫的是木蘭的女兒形象。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這一性別特征來寫。對木蘭織布時的心事重重、木蘭奔赴戰場時的心態、木蘭回家后家人的歡樂、木蘭恢復女兒裝束時的欣喜等,反復鋪敘,精雕細琢,而對木蘭十年的戎馬生涯,僅用寥寥六句、短短30個字就高度概括了,留給讀者自由想象的空間。這樣安排,旨在強化木蘭的女兒身份,弱化木蘭的英雄身份。整首詩對事件的敘述,是繁則極繁,簡則極簡,詳則揮墨如潑,略則惜墨如金,如此用筆,堪稱奇巧。
任務二:深化認識,贊美木蘭
1.師引導:既能橫刀立馬馳騁沙場,又能當戶紡織勤儉持家。這位英姿颯爽的英雄,這位嬌媚梳
妝的少女,真真令人奇仰。請你選用復沓、對偶、長短句、排比等中的一種方法,抒發對木蘭的贊美之情。
2.學生抒寫,然后進行展示、評價和交流。
預設:
(1)用復沓贊美。
流水鳴濺濺,征程路漫漫。爺娘喚女聲,和水共潺潺。替從軍去,報國戰邊關。
胡馬鳴啾啾,關山一重重。爺娘喚女聲,縈繞在心間。沙場征戰苦,百戰方凱旋。
(2)用對偶贊美。
對偶一:替父從軍守邊塞,壯志不輸男兒膽。
對偶二:一身英雄氣,滿腔女兒情。
(3)用長短句贊美。
不受可汗封,不做尚書郎。磨刀霍霍豬羊聲,賽過明堂天子賞。
(4)用排比句贊美。
勤儉持家好女兒,俏麗活潑美少女,橫戈躍馬真英雄。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木蘭詩》是我國北方民歌中的不朽杰作,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歷經千年滄桑,
依然風華絕代。這節課,我們通過涵泳、品讀詩歌敘述的“奇事”、塑造的“奇人”、行文的“奇語”,深刻體會了詩歌剛健明朗、生動質樸的民歌風味。讓我們共讀全詩,再一次深切感受這首詩歌的藝術魅力。
(女領)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
四、課后延學
1.整理文言積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具體見配套學習任務單)
2.發揮想象,補白木蘭“從軍生涯”略寫的部分。
第四課時 《老山界》單篇精讀
學習目標:
1.抓住文章的敘事線索,梳理紅車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2.結合具體的敘述和描寫,體會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
學習任務:
任務一:敘“老山界”之事
任務二:贊“老山界”之人
學習過程:
一、課堂導入
師出示毛澤東的詩歌《七律·長征》,學生朗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師導入:這首詩以精練之筆高度地概括了紅軍奪關殺敵的戰斗歷程和戰勝的種種艱難險阻,贊美了紅軍戰士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大無畏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五嶺”就是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越城嶺的土名就叫“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今天,我們就去看看那座高高的老山界,看看它是怎樣被紅軍戰士當作“細浪”征服的。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敘“老山界”之事
1.學生初讀課文,結合課文和資料,說說老山界是一座怎樣的山。
教師補充資料:
老山界為五嶺之越城嶺山脈的中段分支,在廣西北部,南北坡長21公里,東西寬約6公里,山地面積達126平方公里,其主峰是貓兒山,海拔2141米,是五嶺第一高峰。這里山勢連綿,峰巒重疊,懸崖峭壁高聳入云,觸目驚心。遍山林深葉茂,河谷幽深,人跡罕至。只有懸崖絕壁間的羊腸小徑可走。小徑如同一條細長的帶子,忽而伸向山頂,忽而墜入峽谷。“瞬間有四季,幾步不同天”,是人們對老山界的形象描述。
明確:高大陡峭、崎嶇險峻、氣候惡劣、人跡罕至。
2.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了這是一篇敘事文,那作者是怎樣敘事的呢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紅軍翻山的路線圖。
學生邊讀課文邊畫圖。
示例:
3.學生分析行軍路線圖,思考:
(1)從路線圖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敘事的 敘事的線索是什么
(2)用一句話概括文章所敘之事。
(3)從圖中,你還可以發現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哪些信息
明確:
(1)作者是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移順序敘事的。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線索,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將翻山的整個過程敘述得十分清晰。
(2)紅軍戰士翻越了高聳、陡峭、險峻的老山界。
(3)從圖中,我們還可發現:翻山的時間是一天半;是連夜翻山;翻山的過程很艱苦;在翻山途中紅軍能密切聯系群眾。
任務二:贊“老山界”之人
1.師引導:我們理清了翻山之事,再去認識一群翻山之人。這是一群怎樣的人呢 請同學們讀課文最后一段,找出文中評價老山界的一句話。
明確:“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2.老山界究竟有多難走呢 “難”在哪些方面呢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按照下面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看法。
句式: 難。紅軍戰士 。
學生先細讀課文,思考作答,然后師生進行評價和交流。
預設:
行路難。紅軍戰士要翻越的老山界,山高路險,特別是雷公巖,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路只有一尺多寬。
生活難。紅軍戰士缺乏糧食,吃不飽飯,而且只能在山路上睡覺,晚上寒氣逼人,卻只有一條毯子可以避寒。
行動難。紅軍戰士不是輕裝行軍,而是有傷員、病員以及馬匹等隨行輜重。
處境難。紅軍戰士翻越老山界時的境況危急:地上有敵人的追兵,天上有敵人的飛機,他們需要一邊阻擊敵人,一邊急行軍。
3.如此難走的老山界,被紅軍勝利翻越了。你從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樣的紅軍 請從文中找出關鍵語句去理解,然后回答學生可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
明確:
(1)看到了有著必勝的信念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的紅軍。
句子:
“不要掉隊呀!”
“不要落后做烏龜呀!”
“我們頂著天啦!”
“大家聽了,哈哈地笑起來?!?br/>(2)看到了有著堅強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的英雄主義精神的紅軍。
句子:
“走了不多遠,看見昨晚所說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謂的雷公巖,果然陡極了,幾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br/>“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3)看到了有著高度的紀律性、自覺性和團結互助精神的紅軍。
句子:
“我們幾個人又停下來,立刻寫標語,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號,演說,幫助病員和運輸員。忙了一會兒,再向前進。”
“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一路上,看見以前送上去的標語用完了,就一路寫著標語貼。累得走不動的時候,索性在地上躺一會兒?!?br/>“醫務人員真是辛苦,因為山陡,傷員病員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她們還是處處在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一點也不知道疲倦。”
(4)看到了努力爭取民眾支持,依靠人民群眾戰勝困難的紅軍。
句子:
“我們談到紅軍,談到苛捐雜稅,談到她住在這里的生活情形?!?br/>“好容易來了一個認識的同志,帶來一袋米,雖然明知道前面糧食缺乏,我們還是把這整袋子米送給地。"
“部隊今天非夜里行軍不可,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br/>三、課堂小結
本文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線索展開敘述,脈絡清晰,真實地表現了紅軍戰士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課后延學
請同學們課后去查閱有關長征的歷史資料,進一步了解長征,了解長征中的紅軍精神。
第五課時 《老山界》單篇精讀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敘述和描寫,體會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
2.品讀、批注重點詞語和精彩段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任務:
任務一:品《老山界》之文
任務二:頌“老山界”之精神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萬里長征中的第一山,就這樣被英勇的紅軍戰士征服了。作者是怎樣把紅軍征服老山界的經過敘述得繪聲繪色、妙趣橫生的 是怎樣把紅軍戰士的精神描寫得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的 沉潛文本,我們會發現其中的奧秘。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品《老山界》之文
1.從準確的用詞中體會情感。
(1)文中有些詞語,初讀覺得奇怪。請看下面兩個句中的加點詞語,該如何理解
①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②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明確:
①“搶”在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并不是說去搶別人的飯。因為當時軍情緊急,時間倉促,為了抓緊時間登山,顧不得別的了。“搶”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情景和作者當時的心情。
②“笨重”一詞,表明翻越老山界的紅軍部隊不是輕裝行軍,隊伍里有傷員、病員以及馬匹、裝備等,行動比較困難,由此才更能突出紅軍的堅強意志和英勇精神。
小結:這樣的詞語,看似奇怪,卻準確表現出了紅軍戰士的精神品質,飽含著作者對紅軍的贊美之情。
(2)文中還有一些看似普通的詞語,卻蘊含著不尋常的意思。請你再次默讀課文,找出看似平常卻有著不平常的深意的詞語。
學生思考后作答。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詞語:
①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②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③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明確:
①從“照著習慣”和“躲”可以看出軍閥對老百姓的欺壓?,幟窦业哪兄魅瞬恢澜涍^的隊伍是紅軍,以為是以前那樣的部隊,所以躲起來了。這反襯出紅軍關心群眾、團結群眾的品質。
②這里是在用擬人的手法,嘲諷國民黨反動派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不去抗日,卻來對付紅軍,這種反動行徑違背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③“生怕”是“很怕”的意思,表達了紅軍深切愛護群眾利益的心情?!帮@眼”是“突出,醒目”的意思,說明紅軍考慮得周到,也體現了紅軍對群眾的關心。
2.從生動的描寫中體會情感。
(1)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幅圖,并給這兩幅圖命名。
① ②
明確:
①星夜翻山圖;②夜宿山腰圖。
(2)學生選擇一幅畫,自己先試著描繪,然后找到跟圖畫相匹配的文段進行朗讀比較,品析描寫的表達效果。
學生思考后作答。教師可重點引導學生作如下品析:
①與圖①匹配的是第12自然段和第18自然段,這兩段從不同的視角,描寫了老山界。
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寫出了山路的曲折。
“從山腳向上望”,火把“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種以仰視的視角所進行的描寫突出了山的險峻。
“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边@種以俯視的視角所進行的描寫再現了山的陡峭。
這些描寫以山的險峻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表現了紅軍在艱難征程中的昂揚斗志。
②與圖②匹配的是第22自然段。
一是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比喻——“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畫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這些比喻寫出了山的高大、陡峭。再如“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運用了連續比喻(博喻)和排比,把各種不可捉摸、難以言狀的聲響寫得活靈活現,從不同角度寫出了聲音的變化。以上這些句子短小而整齊,形象豐富而生動,表現了紅軍戰士堅強的意志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二是調動了多種感官進行描寫。這一自然段先寫的是視覺感受,后寫的是聽覺感受。寫視覺感受時,是按照“看”的自然順序來寫的,即先寫醒來時首先看到的星空,再寫四周的山峰,最后寫山路上的篝火,由此自然過渡到聽覺。作者運用了以聲襯靜的手法來寫聽覺感受,突出了山的寂靜,還能引發讀者的種種聯想和想象。
三是多角度運用對比手法。有寂靜與聲響的對比,遠與近的對比,還有大與小的對比。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突出了山的寂靜。
師小結:這段所描寫的環境寒氣逼人、刺人肌骨,令人渾身打顫,而紅軍戰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凸顯了紅軍戰士的鎮定與豪邁,刻畫出了紅軍戰士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
(3)學生再次朗讀這三個自然段,讀出紅軍戰士的樂觀、鎮定、勇敢。
任務二:頌“老山界”之精神
1.師出示毛澤東的詞《十六字令三首》。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1)同學們知道這三首詞是誰寫的嗎 是在什么時候寫的 學生朗誦這三首詩,猜想后回答。
明確:
這是毛澤東寫的《十六字令三首》,描寫了長征路上紅軍征服高山的英雄氣概。其中第一首是毛澤東翻越老山界,登上老山界主峰貓兒山的山頂時寫下的。
(2)你從毛主席的第一首詞中讀到了哪些內容和情感
預設:
①連續行軍,時間緊迫。
②老山界高而險峻。
③蔑視一切困難的英雄氣概。
④戰勝困難后的勝利豪情。
2.擬寫碑文。
(1)師引導:巍巍老山界,傳奇英雄山。作者在文中寫道:“將來要在這里立個紀念碑,寫上某年某月某日,紅軍北上抗日,路過此處?!边z憾的是,作者未能如愿。假如你今天重走長征路,重登老山界,想在山頂立一塊石碑作紀念,你準備在石碑上寫什么
(2)學生先寫作,然后進行展示交流。寫作內容可以是贊頌紅軍精神,也可以寫自己對重走長征路、重登老山界的感想。
預設:
①追尋紅軍足跡,傳承長征精神。
②今日重登老山界,紅軍精神記心間。
③星夜翻山不怕險,革命意志高如天。
④北上抗日何懼艱難萬險,穿越老山界紅軍意志堅。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老山界》是一篇敘事文,你們通過此文的學習,學到了哪些閱讀敘事文章的方法呢
師總結:
閱讀敘事文,方法要掌握。
首先抓線索,理事明內容。
其次析人物,形象要把握。
揣摩詞句段,咀嚼精彩處。
穿行文字間,涵泳真意現。
請同學們記?。赫Z文之道在閱讀,閱讀之道在得法。懂得閱讀之法,方可事半功倍。
四、課后延學
拓展閱讀:《紅星照耀中國》《倔強的小紅軍》《永遠的豐碑》。
第六——七課時 《誰是最可愛的人》單篇精讀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能夠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了解新聞通訊,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掌握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特點。
3.通過欣賞英雄人物,學習志愿軍戰士的優秀品質,傳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學習任務:
任務一:認識一個群體
任務二:探討三件事例
任務三:學習兩種寫法
任務四:傳承一種精神
學習過程:
一、課堂導入
1950年,美國悍然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同年10月,應朝鮮政府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開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義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如: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的黃繼光、趴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的邱少云,今天讓我們走進《誰是最可愛的人》這篇文章,重溫這群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跡。
認識作者:
【魏巍】(1920—2008)河南鄭州人,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當代詩人,著名散文作家、小說家。曾在1950年至1958年間三次赴朝鮮,寫下了奠定其文學地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及《故士和祖國》《在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等作品,歷時22年創作的著名長篇小說《東方》,榮獲1982年中國首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創作獎)。
知識鏈接:
通訊,是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手法,具體、生動、形象地反映新聞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
它是記敘文的一種,是報紙、廣播電臺、通訊社常用的文體。
最常見的是: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
特點:(1)嚴格的真實性
(2)報道的客觀性
(3)較強的時間性
(4)描寫的形象性
背景鏈接:
本文選自《誰是最可愛的人》(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略有改動。本文是一篇影響很大、傳誦很廣的優秀通訊,寫的是抗美援朝戰爭最艱苦階段,志愿軍戰士英勇反擊美國侵略軍的英雄事跡。本文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刊登。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揭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序幕。作者魏巍到前沿陣地上進行采訪。在前線的經歷,他終生難忘。從朝鮮回來后,前方將士那不怕死英雄氣概強烈地震撼著他,他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了解自己的兒女是多么英勇、多么頑強,于是他根據采訪內容,整理寫作了這篇通訊。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認識一個群體
1.快速朗讀課文,劃分段落層次。
預設:
第一部分(1-3),從切身感受提出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概括歌頌他們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4-14),選用三個典型事例,表現志愿軍戰士崇高的思想品質,具體說明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第三部分(15),聯系我們的幸福生活,號召人們熱愛志愿軍戰士,因為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2.根據課文內容,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
預設:
中國人民志愿軍
3.中國人民志愿軍他們可愛在哪里呢?課文中有一段筆墨集中對他們進行了高度的概括,請找出來。
預設:
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
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
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
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指導學生帶著贊揚和敬佩的感情和語氣朗讀。
任務二:探討三件事例
活動1:概括事例。
作為一篇通訊,表現人物必須以事實說話,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想一想,文章通過哪些事例表現我們的戰士是“最可愛的人”?為每個事例加上小標題。
預設:
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
活動2:運用所學批注方法,圈點勾畫,揣摩課文(4-14段)的關鍵語句,交流展示批注。(提示:可從語言、表達方式、修辭、句式、標點等角度進行批注)
(1)松骨峰戰斗(4—8段)
預設:
示例1:這支部隊的先頭連就匆匆占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岡,阻住敵人。
批注1:“匆匆”,寫出戰斗時間緊迫;“很低”,寫出作戰時志愿軍處于不利地形,暗示了戰斗的激烈、艱難,間接贊揚了志愿軍戰士們的英雄主義精神。
示例2: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
批注2:動作描寫,排比修辭,寫出志愿軍戰士犧牲時的各種姿勢,凸出戰斗的激烈,戰況的慘烈,贊揚志愿軍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
示例3:我覺得我們的戰士太偉大了,太可愛了,我不能不被他們感動得掉下淚來。
批注3:雙重否定句,肯定志愿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強烈抒發了對志愿軍戰士的贊美之情。
示例4:敵人為了逃命,用了32架飛機、10多輛坦克發起集團沖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涌卷來,整個山頂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但是,勇士們在這煙與火的山岡上,高喊著口號,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死在陣地前面。
批注4:正側面描寫相結合,通過對戰況的敘述和描寫,贊美了戰士們英勇搏斗,無所畏懼,堅韌剛強精神。
(2)火中救小孩(9——12段)
預設:
示例1:“那,不同!”他說,“離敵人越近,越覺得打得過癮,越覺得打得解恨!”
批注1:運用短句和多個感嘆號,語氣堅定、有力,表現出馬玉祥對敵人徹骨的痛恨和要打擊敵人的堅定信念。
示例2:他說:“我能夠不進去嗎?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國遇見這種情形,我能夠進去,那么,在朝鮮我就可以不進去嗎?朝鮮人民和我們祖國的人民不是一樣的嗎?
批注2:語言描寫,寫出馬玉祥英勇無畏,純樸謙遜的氣質,這都源于熱愛、關心朝鮮人民,贊揚了他的國際主義精神。
(3)防空洞談話(13——14段)
預設:
示例1:他把小勺干脆放下,興奮地說:“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么就做點什么?!?br/>示例2: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悶的慌哩,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不能曬,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墒?,我在這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們想騎車子也行,像走路也行,邊溜達邊說話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所以—“他把雪放到嘴里,像總結似的說:“我在這里流點兒血不算什么, 吃這點兒苦又算什么哩!”
示例3: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們什么也不要。可是說心里話——我這話可不一定恰當啊,我們是想要這么大的一個東西……”他笑著,用手指比個銅子兒大小,怕我不明白:”一塊‘朝鮮解放紀念章’,我們愿意戴在胸脯上,回到咱們的祖國去?!?br/>批注: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寫出志愿軍戰士高尚的苦樂觀、高度的責任感、崇高的榮譽感,這都源于他們對黨、祖國、人民的愛,贊揚了他們淳樸謙遜,胸懷美麗寬廣,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
活動3:問題探究
1.三個事例分別表現了志愿軍什么精神品質?
預設:
(1)松骨峰戰斗——英雄主義
(2)火中救小孩——國際主義
(3)防空洞談話——愛國主義
2.了解了文中的三個事例后,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
預設:
共同表現志愿軍是“最可愛的人”,但側重點有所不同:
(1)松骨峰戰斗——對敵人的恨
(2)火中救小孩——對朝鮮人民的愛
(3)防空洞談話——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礎
3.作者在朝鮮前線采訪中,收集了一百多個生動的事例。但經過反覆的篩選,為什么最后只用了文中的三個事例
預設:
因為作者選取的這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集中表現了志愿軍戰士最本質的思想情感。即對侵略者的恨,對朝鮮人民的愛,以及他們的苦樂觀,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國際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精神。三個典型事例中,有集體的,有個人的,有戰斗場面,有戰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最能說明志愿軍英雄本質的事例。三個事例集中體現了志愿軍戰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現的主題,所以作者只選取了三個典型事例來寫。
任務三:學習兩種寫法
1.強烈的抒情和精切的議論。
(1)品詞,領會敘事中飽含的深情。
這篇文章,不僅僅是一篇通訊,更是一篇熱情洋溢的抒情散文。對志愿軍戰士的深情贊美,蕩漾在文章的每一詞、每一句每一段中。請同學們在下列括號中填上詞語,再與原文比較,體會作者在其中飽含的感情。
這時候,勇士們是( )不會后退的呀,他們把槍一( ),向敵人( )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著火苗,把敵人( ),讓身上的火,也把占領陣地的敵人燒死。
明確:
“仍然”能凸顯出戰士們英勇頑強的鋼鐵意志,“摔”的果敢、 “撲”的英勇、“抱住”的堅決,都在這看似樸實的敘事中一一體現,其中飽含著作者最深情的贊美。
(2)品句,領會描寫中飽含的深情。
請同學們品讀下面比喻句,體會作者在其中飽含的感情。
他長著一副微黑透紅的臉膛兒,高高的個兒,站在那兒,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紅高粱那樣淳樸可愛。
明確:
用紅高粱作比,既與馬玉祥的外形相似,更是為了凸顯出馬玉祥的樸實與淳樸,對馬玉樣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3)品段,領會議論抒情的表達效果。
作者思想感情的潮水洶涌澎湃,不可抑制,除了通過敘事傾瀉感情,還直接運用議論、抒情讓感情噴瀉。請同學們跳讀課文,找出文中議論與抒情有機融合的段落并朗讀,然后從人稱、句式、修辭等角度分析其表達效果批注在旁邊。
明確:第1、2、3、8、9、12、14、15自然段。
預設:
①朋友,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
用呼告,設問句和反問句直抒胸臆,抒發對戰士們的贊美之情和為祖國自豪的感情。
②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而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地愛,充滿國際主義的深厚熱情。
用對比和帶有強烈感情的詞語深情贊美戰士們的高尚品質。
小結:作者通過運用強烈的感情詞、反復、呼告、排比、設問、反問等多種方式,把對志愿軍戰士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嵌入文章的每一字、每一句中。
2.直述和引述的穿插運用。
這篇通訊,是魏巍深入朝鮮前線,采訪了眾多的志愿軍戰士后揮筆寫就的。為了突出戰士們崇高的精神品質,作者對敘事語言的表達方法做了精心的安排。
(1)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段,思考:這兩個段落在敘事語言的表達方法上特點?
預設:
這兩個段落是直述和引述相結合。以作者的話直接敘述的內容,如,寫馬玉祥外貌、年齡、籍貫、調到步兵連的原因,以及敵機打機關炮扔燃燒彈,馬玉祥走到燃燒的房屋門前等情況,也有引用馬玉祥談話的內容。作者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人物,推動情節發展,引用馬玉祥的話,進一步增強文章的真實感,也便于展示志愿軍戰士高尚的內心世界。揭示其內心世界,將馬玉祥品質的純潔和高尚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真實可信,親切自然。如果只是作者的敘述,馬玉祥的心靈美不是直接呈現在讀者面前,表現力會大大削弱。
(2)請學生再找出文中直述和引述相結合的語段,體會其作用。
預設:
直接敘述有利于集中筆墨發展情節;引用被采訪人的話則有利于真切展現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并增加文字的可信度。二者穿插使用,使得敘述錯落變化,既典型又生動。
任務四:傳承一種精神
1.朗讀體會。
習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年大會上的講話:
“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br/>2.交流討論。
(1)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硝煙彌漫之際有那些最可愛的人在戰場上為我們保駕護航,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在各自的“戰場”上奮斗的“可愛的人”。請你說說你心目中最可愛的人,并講出他的故事。
(2)我們大家該怎樣繼承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呢?
(學生暢所欲言,從日常小事做起,從努力讀書做起……)
三、課堂小結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1949年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愿同學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讀書”,擁有寬廣的胸懷,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努力奮斗,不負青春,做一個“最可愛的人”!
四、課后延學
請你仿照《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某個語段的抒情方式,寫一段話給身邊的“最可愛的人”。
第八——九課時 《黃河頌》《土地的誓言》整合聯讀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中表達的濃濃情感。
2.借助課文批注,理解文章內容,學習為文章的精彩段落和關鍵語句做批注。
3.理解直接和間接的抒情方式,體會其作用。
學習任務:
任務一:自由朗讀,感受情感
任務二:對比閱讀,體會情感
任務三:朗誦展示,表達情感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天下國家”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人們就經常討論。孟子說:“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眰€人與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每個人對自己國家的愛,都是近乎本能的。關心祖國的命運,為之奮斗為之犧牲;贊美祖國的山河,為之描畫為之歌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歷史文化,為之沉醉為之感動……這些都是愛國情懷的表現。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自由朗讀,感受情感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主概括《黃河頌》《土地的誓言》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預設:
《黃河頌》:通過贊美源遠流長、胸襟博大、氣勢宏偉的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英勇不屈、偉大而堅強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堅定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
《土地的誓言》:文章中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用極具感染力的文字抒發了對國土淪喪的壓抑之感和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
任務二:對比閱讀,體會情感
1.比較《黃河頌》和《土地的誓言》在意象選擇、抒情方式和情感上的異同。
知識鏈接:
抒情方式
(1)定義
作者或者作品中的人物抒發情感的表述方法。
(2)抒情方式的類型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直接抒情的效果強烈、鮮明。如,“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選自《貓》)
間接抒情:沒有直白的抒情語句,而把情感滲透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由讀者慢慢體會。間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①在敘述中抒情。臧克家的《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中,作者通過敘述聞一多先生生活細節,表達了對聞一多先生的由衷敬佩。
②在描寫中抒情?!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薄短靸羯场で锼肌贰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薄段鹘隆ひ剐悬S沙道中》
③在評論中抒情。“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
篇目 不同點 相同點
意象 抒情方式 具體情感
《黃河頌》
《土地的誓言》
預設:
篇目 不同點 相同點
意象 抒情方式 具體情感 都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
《黃河頌》 黃河 直接抒情 歌頌偉大的民族精神。
《土地的誓言》 土地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表達對故鄉的深深眷念。
2.出示材料,了解批注。
材料一:批注,指閱讀時在文中空白處對文章進行批評和注解,作用是幫助自己掌握書中的內容。批注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和傳統的讀書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是些切中肯綮的短詞短句,是閱讀者自身感受的筆錄,體現著閱讀者別樣的眼光和情懷?!芭奔磁Z,也指品評,如在文章旁邊寫上段落、層次大意,敘述、說明、議論的寫作方式;或對思想內容、觀點見解、表達方法、作者思路、遣詞造句加以評論?!白ⅰ本褪亲⑨?,如對難字生詞、文章背景、作者材料、人物典故、風土人情等加以解釋或提示。
材料二:
注釋:在讀書時,遇到不認識或難懂的字、詞,查字典、找參考書,弄清詞義,指明出處,寫在空白處。
提要:邊看邊思考,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脈絡,提示語言特點。
批語:讀書時,會有各種思想、見解、疑問產生,這些內容可隨手寫在空白處。
批注"時應注意用語簡潔、精練,語言通順,不能太繁瑣,用自己的話準確概括,做到言簡意賅。
3.師引導:請同學們研讀《黃河頌》的五處批注,看看它們是從哪些角度進行批注的
學生研讀批注示例,獨立思考后作答。
明確:
第一處:是對段落作用的批注;
第二處:是對詞語作用的批注;
第三處:是在提示詩歌的內容層次;
第四處:是在賞析句子的作用;
第五處:是對結尾特點的評價。
師總結:
批注的對象可以是多樣的:可以是詞、句,也可以是段、篇,還可以從語言特點、表達效果、思想內容、人物形象、層次結構、藝術手法等多個角度進行鑒賞評價或質疑問難。
批注的方法也同樣是多樣的:可以是理解意思、含義、作用,可以是寫感想、鑒賞評價、質疑聯想,也可以是為某個內容做補充。
批注的方法可以概括為:分析式批注、概括式批注、感想式批注、鑒賞式批注、質疑式批注、聯想式批注、評價式批注、補充式批注等。
學生分析課文五處批注運用的方法。學生思考后作答。
明確:
前三處都是分析式批注,第四處是鑒賞式批注,第五處是評價式批注。
4.細讀《黃河頌》批注,明確詩歌的層次。
學生細讀詩歌,可結合課文批注二和批注三,抓住關鍵詞語,理清詩歌層次,并概括內容。
明確:
根據批注提示,可以抓住“望”“頌”和“學習”這三個關鍵詞來理清詩歌的層次。
“望”領起的內容——“望黃河滾滾……劈成南北兩面”
概括:望黃河。
“頌”領起的內容—“啊!黃河……發揚滋長”,即三個“啊!黃河!”領起的內容。
概括:頌黃河。
詩歌最后的內容—“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概括:學黃河。
由此詩歌的內容層次可確定為:望黃河——頌黃河——學黃河。
5.補寫《黃河頌》批注,理解詩意。
(1)學生細讀“望”字領起的詩句,在“批注二”后補寫批注: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黃河形象的 黃河是一種怎樣的形象
學生先做批注,然后進行課堂交流。
預設:
“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近鏡頭特寫;
“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俯瞰全景式總寫;
“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縱向描寫;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橫向描寫。
形象:奔騰不息、氣勢磅礴、一往無前。
(2)學生細讀“頌”領起的部分,在“批注三”后補寫批注:詩歌是從哪些方面來“頌”黃河的 并各舉一個關鍵詞做批注。
學生先做批注,然后進行課堂交流。
預設:
詩歌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歌頌黃河的:
黃河哺育中華民族;
黃河保衛中華民族;
黃河還將激勵中華民族。
教師可重點引導對下列詞語的批注:
“搖籃”“發源”:“搖籃”這個比喻表明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發源”表明中華文化是從黃河產生、發展、壯大起來的。
“屏障”:該詞表明黃河像城防一樣保衛著中華民族,尤其是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是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鐵的臂膀”:作者用“鐵的臂膀”來比喻黃河無數條支流。黃河流域寬廣,澤被眾生,其不可阻擋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氣勢,足以激發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6.再讀《土地的誓言》,浸入文本,結合課文批注,找出直接抒情的重要句子,用學到的方法批注其表達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然后全班進行交流分享。
預設:
直接抒情的句子一: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摯痛的熱愛。
批注:“摯痛”,表明愛之深切,直接抒發了對故鄉的深切熱愛之情。
方法:直接運用感情強烈的詞語。
直接抒情的句子二: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我有時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躍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血液吧,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批注:這里通過移情于物,寫故鄉召喚自己,將自己對家鄉的思念、故鄉令自己魂牽夢縈之情表達得更加濃烈、真摯。故鄉的召喚讓我熱血沸騰,“泛濫”一詞形容我對故鄉的深情激憤狂放,難以駕馭。
方法:用了移情于物和反復的方式。
直接抒情的句子三: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里來的。在那亙古的地層里,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涌著血液一樣。(結合課文“批注二”提出的問題批注)
批注:由大地深層涌動著沸騰的巖漿,聯想到自己的內心也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似乎正要噴涌而出!對故鄉的熱愛何等深沉!
方法:用了比喻和聯想的修辭手法。
直接抒情的句子四:土地是我的母親,我的每一寸皮膚,都有著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變得平靜。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無數的腳印。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有我的手印。(結合課文“批注三”提出的問題批注)
批注:把自己跟土地融為一體,旨在傾吐我與故鄉的血脈相連之情?!奥裨帷币辉~,表明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傷。
方法: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營造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以抒發熾熱、奔放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句子五: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批注:感情逐步增強。“必定”“必須”表達了作者要為故鄉戰斗到底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方法:用了呼告、人稱轉換的方式。
直接抒情的句子六: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批注:表現了愿為故鄉奉獻一切、為之犧牲一切的決心。
方法:用感情強烈的詞語直接抒情。
7.細讀《土地的誓言》,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品讀間接抒情的重要句子,體會這種抒情方式的作用。
預設:
第1自然段中的“美麗富饒圖”: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鋪陳了許多富于東北生活氣息的意象,這些意象,代表著故鄉,因為它們是東北大地特有的。作者將這些有特色的、有意味的景物密集排列在一起,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不僅展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更是流消著對故鄉的深切的熱愛、眷念和贊美之情。
第2自然段中的“春華秋實圖”:作者通過描寫故鄉的河流、柳條、鳥兒的鳴叫、天空、勞動的聲音,通過描寫牛角上的蛛絲、糧車、麻雀、禾稻、場院這些平淡無奇的景物,繪就了一幅幅故鄉的風景畫。這幅組合畫中,有美麗的風光,有勞動的喜悅,也有豐收的快樂,展現了東北這塊土地上的安寧幸福,飽含著作者對這塊土地的無比熱愛和深深懷念之情。
任務三:朗誦展示,表達情感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黃河頌》和《土地的誓言》兩篇課文中自選片段,綜合運用停頓、停連、重音、節奏等朗讀技巧設計朗誦稿,然后自創朗讀形式,在組內開展朗讀展示,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示例:
《黃河頌》:
(男領)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男女領合) 這里,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師領)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
(生合)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女領)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源;
(男合)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多少英雄的故事,
(眾合) 在你的身邊扮演!
(男領)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
(女合)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眾合)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師與領合)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仲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揚滋長!
(男合)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女合)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眾合)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一:
(男領) 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
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
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
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
(女領) 我想起
(女合) 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
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
(男領) 我看見
(男合) 奔流似的馬群,
聽見蒙古狗深夜的嗥鳴
和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
(女領) 我想起
(男合) 紅布似的高梁,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女合) 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晴,
(男合) 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
(女合) 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
(男合) 我想起幽遠的車鈴,
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
(女合) 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領合) 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
(眾合) 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
片段二:
(男領) 在春天,
東風吹起的時候,
土壤的香氣便在田野里飄起。
(女領) 河流淺淺地流過,
柳條像一陣煙雨似的竄出來,
空氣里都有一種歡喜的聲音。
(眾合) 原野到處有一種鳴叫,
天空清亮透明,
勞動的聲音從這頭響到那頭。
(女領) 秋天,
銀線似的蛛絲在牛角上掛著,
(男領) 糧車拉糧回來,
麻雀吃厭了,
這里那里到處飛。
(領合) 禾稻的香氣是強烈的,
碾著新谷的場院轆轆地響著,
(眾合) 多么美麗,多么豐饒……
多么美麗,多么豐饒……
片段三:
(男領) 沒有人能夠忘記她。(充滿深情,“她”重讀)
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語氣堅定,“必定”“戰斗”重讀)
(女領) 土地,原野,我的家鄉,(感情依次加強,“我的”重讀)
你必須被解放!
你必須站立!(語氣堅定?!敖夥拧薄罢玖ⅰ敝刈x,“你”后稍作停頓)
(眾合) 你必須被解放!
你必須站立!
片段四:
(男領) 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
出現在我的面前——(語氣堅定,充滿希望,“必須看見”重讀,“看見”后稍作停頓)或者我的墳前,(充滿堅定無畏,“或者”后稍作停頓)
(女領) 而我將用我的淚水,
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表達堅定的決心,“洗去”重讀)
(領合) 而我將用我的淚水,
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眾合) 而我將用我的淚水,
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
三、課后延學
課外閱讀《黃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黃河之水天上來》。
第十——十一課時 讀寫共生課
學習目標:
1.學習運用情感詞、感嘆句、反問句、排比、反復、呼告等方法來直接抒情。
2.學習運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來間接抒情。
學習任務:
任務一: 學習直接抒情
任務二: 學習間接抒情
任務三:抒寫濃濃鄉情
學習過程:
一、課堂導入
用PPT顯示下列詩句: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摘自江淹的《別賦》)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摘自北朝民歌《木蘭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摘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摘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摘自高適的《別董大》)
學生誦讀兩遍。師提問:人生之中,我們會多次經歷與親人、朋友的離別。離別時很多人會有深切的不舍,也會有股切的期盼。那么,哪次離別最令你難忘呢 在離別的時候,你都有哪些情感與感受呢
學生回憶并交流。
師引導:同學們在離別時候的情感與感受多么豐富!我們把這種情感與感受抒發出來,就是抒情。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習抒情。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學習直接抒情
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說說抒情有哪兩種方式,它們有何不同的效果。
預設:抒情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這兩種方式。
作者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這樣抒情的效果強烈、鮮明;沒有直白的抒情語句,而是把情感滲透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由讀者慢慢體會,就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的效果是含而不露、耐人尋味。
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是沒有高下之別的,只要使用得當,都可以很好地抒發感情,達到打動人心的效果。
2.探究如何直接抒情。
(1)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感情強烈的詞語直接抒情。
師引導:剛才大家在講述離別的情形的時候,用了“難受”“悲傷”“舍不得”“忍不住哭起來”“懷念”等等詞語,這就是在使用表達心理、情感、感受的情感詞來抒情。運用這樣的有情感傾向的詞語,就可以直接表達出我們的情感。
小結:使用情感詞。
(2)同學們閱讀下面兩個文段,看看使用了哪種直接抒情的方法。
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摘自鄭振鐸的《貓》)
你不覺得我們的戰土是可愛的嗎 你不以我們的相國有著達樣的英雄而自豪嗎?(摘自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預設:
這兩個文段采用了感嘆句、反問句來加強情感的表達。第一個文段使用了感嘆句,旨在強調一種悔恨、自責之情。第二個文段使用了反問句,表達了作者對志愿軍戰士的崇敬之情。
小結:
運用情感句:感嘆句、反問句。
(3)下邊這三個句子,又是采用了哪種方法來直接抒情的呢
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摘自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摘自光未然的《黃河頌》)
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摘自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預設:這三個句子運用了排比、反復、呼告這一類修辭來增強情感的氣勢與力量。
小結:
運用修辭:排比、反復、呼告。
歸納總結:有些文字會直截了當地抒發作者的真情實感,赤裸裸地把喜怒哀樂愛惡懼等情感表達出來,這種直接抒情的方式叫“直陳”??梢赃\用情感詞,感嘆句、反問句等情感句,排比、反復、呼告等修辭來直接抒情。
任務二:學習間接抒情
1.融情于事。
(1)師引導:一篇文章通常不會通篇都是“赤裸裸”的直接抒情。有時候,我們會把情感融入事件之中,在對事件的敘述中將情感自然滲透出來,我們將這種間接抒情的方法稱為“融情于事”。
用PPT顯示“融情于事”的間接抒情案例: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摘自朱自清的《背影》)
師點評:
這個片段是“融情于事”的經典片段。它用父子分別之前,父親穿過鐵路,攀上對面月臺給“我”買橘子的這個典型材料,來展現父親對“我”濃濃的關愛之情及“我”深深的感激之情。融情于事,關鍵是要抓住典型材料。所謂典型材料,就是指最能表現情感的材料。
小結:
融情于事:抓住典型材料。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除了抓住最能表現情感的典型材料外,這個片段還用什么方法把父親的關愛之情和“我”的感動之情表現出來了
預設:
這個語段細致描繪了父親的穿著,反復突出服飾的“黑色”“臃腫”,旨在表現父親的衰老、肥胖。又詳細地描寫了父親攀爬月臺的動作,突出其行動的艱難。這樣就烘托出了父親對“我”的深切的關愛。“我”看到父親艱難的身影、動作,深受感動。這個片段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對典型材料中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等動人的細節進行詳細的描寫,可傳遞濃濃的情感。
小結:
融情于事:抓住典型材料,詳寫動人細節。
(2)開展寫作實踐。
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融情于事:抓住典型材料,詳寫動人細節”這種方法有了比較深的理解。請大家在剛才寫的直接抒情的句子的基礎上,添加對相關事件的敘述與描寫,要求抓住典型材料,詳寫動人細節,做到“融情于事”。
學生先寫作。然后在小組內展示習作并互相點評,最后推選習作到全班展示,由師生共同進行點評。點評標準是:語段抒情濃郁嗎 是否抓住了典型材料,并對動人的細節進行了細致刻畫
學生根據點評進行修改。
2.融情于景。
(1)師引導:剛才我們探索的是“融情于事”的抒情方法。我們還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提示我們也可以將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之中,通過景物描寫傳遞出強烈的情感。這種間接抒情的方法就叫“融情于景”。
用PPT顯示“融情于景”的間接抒情案例:
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地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摘自鄭振鐸的《貓》)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摘自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
師點評:
這兩個語段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抒情方法。第一個語段中,“那時太陽光暖暖地照著”,以這樣溫暖的景物烘托了“我”當時的愉悅、寧靜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貓的喜愛。第二個語段則用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這一凄涼的景物描寫,來烘托“我”雙腿癱瘓后悲傷絕望的心情。
師引導:這兩個語段啟示我們,在“融情于景”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預設:景物的選擇要符合情感的需要。
小結:
融情于景:景物符合情感所需。
此外,景物符合情感所需,還可添加修飾語來渲染情感。
(2)開展寫作實踐。
師引導:請同學們想一想,記憶中的那次難忘的離別發生在怎樣的環境下 請同學們在剛才所寫的片段基礎上,在恰當的位置添加景物描寫片段,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抒發情感。(提示:景物的選擇要有助于情感的抒發,要在景物前添加修飾語,以對情感加以渲染)
學生先寫作。然后在小組內展示習作并互相點評,最后推選習作到全班展示,由師生共同進行點評。點評的標準是:景物的選擇是否恰當 是否在景物前添加了修飾語以渲染情感
學生根據點評修改習作。
任務三:抒寫濃濃鄉情
1.單元寫作任務。
學校開展“愛我中華、愛我家鄉”主實踐活動,請你來講述家鄉故事!通過單元學習,涵養家國情懷,以《鄉情》為題,寫一篇贊美家鄉的文章。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繪了美麗而豐饒的家鄉。你的家鄉是什么樣的 你對它懷有怎樣的情感 以《鄉情》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關于家鄉,應該有許多內容可寫:家鄉的景色、物產、風俗,以及你在家鄉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側重地寫作。
(2)直接抒情應基于相關的記敘、描寫,順勢而發;間接抒情時,所寫內容要與表達的情感相協調,要把情感融入具體的描寫之中。
(3)寫完初稿后,讀給同學聽,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動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學討論,看看問題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應的修改。
2.撰寫寫作提綱
《鄉情》寫作提綱導引單
確定家鄉: 寫作內容 分列關鍵詞 選擇表達方式
擷取讓人印象深刻的點,要具有特色和代表性,不要面面俱到,選取一/二即可,敘述要有所側重。 家鄉的景物
家鄉的物產
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人情
家鄉的生活
家鄉的語言
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文化
家鄉的歷史
……
寫作提綱
抒情方式 抒情內容/技巧
開頭
中 間 1.
2.
3.
結尾
3.寫作練習。
學生根據寫作任務,結合寫作提綱,自擬題目,進行寫作練習,不少于500字。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種抒情的方法: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直接抒情的時候要注意情感詞的選擇,感嘆句、反問句等情感句的使用,排比、反復、呼告等修辭的運用,在間接抒情的時候要通過“抓住典型材料,詳寫動人細節”來“融情于事”,要通過“選擇恰當景物,添加修飾語”來“融情于景”。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動人的文字,都飽含著情感,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所以,“情”是我們作品的生命文章本是無情物,揮灑妙筆可生花。希望同學們運用好抒情的方法,讓一片真情、一片深情,彌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間!
四、課后延學
根據同學的建議,修改完善作文。
第十二課時 單元小結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回顧,能夠準確評價自己。
2.通過故事回顧,加深對單元知識的理解。
3.通過搜集和賞析對聯,感受生活中的語文魅力。
學習任務:
任務一:故事我來講
任務二:對聯我來賞
任務三:學習我評價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單元回顧引入。
二、任務開展
任務一:故事我來講
本單元的文章都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促使我們沉浸其中,品味感悟。圍繞其中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如《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木蘭詩》,或課文涉及的歷史事件,如長征、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搜集資料,準備愛國故事素材。選取其中最能打動你的一則故事,參考下面的表格撰寫一份提綱,然后依據提綱在小組內講述這則故事。
故事提綱
基本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事件:
人物形象 性格: 品質:
故事內容
及結構 如何開頭:
主要情節:
如何結尾:
講述角度
其 他
任務二:對聯我來賞
1.師引導:對聯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也是活的文化遺產,現在還普遍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在名勝古跡,還是在市井閭巷,我們常常會發現對聯。這些對聯與周圍的環境相映成趣,體現著漢語的魅力,彰顯著文化的豐厚底蘊,豐富著人民生活。
2.觸摸身邊的對聯,了解對聯常識:
學生分組展示在網絡上查找到的有關對聯的歷史、種類、格律要求等資料。
參考資料:
對聯的概念:對聯俗稱對子,亦稱楹聯,是我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形式。一般把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語對偶,音韻平仄對稱,內容上相互關聯呼應,形式上彼此對稱的兩句話組成的文體,稱為對聯。
對聯的特點:對聯分上下聯和橫批;上下聯字數相同,仄起平落,上下聯對應位置的詞語詞義相同、相反、相關等都行,詞性應是相同的,這樣讀起來會有韻律和節奏感。所以我們對對聯時不妨先對給出的上聯或者是下聯劃分節奏,然后根據節奏找對應位置上的詞語。找的時候無非是找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例如: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可對“春/滿/乾坤/福/滿門”。
對聯的類型:
春聯。又叫“春貼”,是為慶賀新春佳節而作的楹聯,如“東風迎新歲,瑞雪兆豐年”。
喜聯。喜聯又叫婚聯。是人們對結婚者的一種良好祝愿。上下聯中一般都或明或暗地含有一個能表示夫妻意義的名詞。如“??菔癄€同心永結,地闊天高比翼齊飛”。
壽聯。這是老人過壽時,晚輩或親朋好友贈送的表示贊美、祝愿長命百歲的對聯。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挽聯。這是悼死者的對聯,如“壽終德望在,身去音容存”“南邦寺死個和尚,西竺國添一如來”。
行業聯。這是各行各業裝點門面所用的對聯。如“但愿世間人常健,何愁架上藥生塵”。
諧趣聯。這類對聯用途最廣,給人的印象也最深。它或褒揚,或諷刺,或贊美,或鼓勵,或自勉。如某城中一中藥商人花巨款買了個四品官,時人諷之曰:“四品天青褂,六味地黃九?!?br/>(3)尋找最美對聯,分享賞析對聯。
參考資料:
①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賞析:這是岳陽樓的對聯,詠的是范仲淹。對聯的原義是:站在岳陽樓上,四周洞庭湖的山水景色盡收眼底,天下百姓的苦樂涌上心頭。其含義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賞析:這是岳飛墓的對聯,對聯里藏著兩個歷史人物,他們是岳飛和秦檜,這副對聯真正讓人懂得了應“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
③年難過,年難過,年年難過;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賞析:這是陳毅寫的對聯。這副對聯巧用疊字,回環有意趣,表現了青年時代的陳毅的憂國憂民之心和對革命一定勝利的信心。
④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賞析:這是明代東林黨人在無錫東林書院寫的對聯。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這副對聯告誡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天下之事,多用心體會世間百態,而不要讀死書。
⑤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賞析:這是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林則徐借此聯勉勵自己,無論是當官還是做人,都要像大海一樣“有容”,有大海一樣的胸襟。像山一樣挺拔,為人正直,不要有任何的私欲,要大公無私。林則徐之所以成為民族英雄,與他的“有容”和“無欲”恐怕不無關系。
(4)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擬寫一副對聯。
任務三:學習我評價
單元學習自我評價表
內容 完成情況
能通過精讀,涵泳品味,調動個人的體驗與想象,體會作品的情境。 很好[ ]還不錯[ ]有待提升[ ]
學會做批注,能夠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懷。 很好[ ]還不錯[ ]有待提升[ ]
能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學習在寫作中運用基本的抒情方法。 很好[ ]還不錯[ ]有待提升[ ]
能自信、大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做到清楚、連貫、簡潔。 很好[ ]還不錯[ ]有待提升[ ]
三、課后延學
1.用表格、導圖等方式,從基礎知識、讀寫方法、文章結構等方面整理本單元內容、主旨、寫法等學習所得,并選擇重點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繪制單元思維導圖。
2.閱讀推薦:《駱駝祥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随州市| 哈巴河县| 河池市| 阜新市| 西充县| 万荣县| 德清县| 响水县| 汉源县| 安陆市| 奈曼旗| 雷山县| 双鸭山市| 海盐县| 平泉县| 武宣县| 安庆市| 湾仔区| 九寨沟县| 泗阳县| 景德镇市| 静海县| 若羌县| 阳高县| 新泰市| 沾益县| 封丘县| 天长市| 安徽省| 四子王旗| 巴林右旗| 准格尔旗| 连山| 布尔津县| 罗甸县| 黑河市| 应城市| 高雄市| 德昌县|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