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識字《小青蛙》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正確認讀“青、清、晴、情、睛、苗、生”等生字,掌握“青、清、晴、情”的書寫規范。通過觀察偏旁,理解“青”字家族(清、晴、情、睛)的形近字區別,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選用。流利朗讀課文《小青蛙》,背誦重點句,體會兒歌的節奏和押韻特點。結合課文內容,了解青蛙保護禾苗的作用,樹立愛護動物、保護自然的意識。教學重難點重點:形近字“青、清、晴、情、睛”的認讀與書寫,掌握偏旁與字義的聯系。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并復述青蛙的益蟲作用。難點:區分“青”字家族不同偏旁的含義,并能靈活運用于組詞和填空(如“□水、□天、心□”)。正確書寫“青”字及含“青”的形近字,注意筆畫順序和結構比例。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6分鐘)趣味激趣:播放青蛙叫聲音頻,提問:“這是什么聲音?猜猜它是誰?”展示青蛙圖片或簡短視頻(約30秒),引導學生觀察:“小青蛙長什么樣?它生活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后,教師總結:“小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關于它的兒歌!”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小青蛙》,用綠色粉筆標紅“青”字,帶讀兩遍:“qīng——青,青蛙的青。”提問:“‘青’可以組什么詞?”(青草、青菜、青山)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2分鐘)教師范讀:教師邊指課文邊聲情并茂地朗讀,強調節奏和押韻(如“河水清清天氣晴”中的疊詞“清清”)。學生手指文字,輕聲跟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讀: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圈出不認識的字,用“△”標出喜歡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重點關注“睛、病”等易錯字讀音。正音糾錯:板書易錯字:“睛(jīng,眼睛)”“病(bìng,生病)”,對比“晴(qíng,晴天)”“情(qíng,心情)”。通過“開火車”游戲檢查讀音:學生依次朗讀課文句子,教師即時糾正發音。三、識字教學(20分鐘)“青”字家族拓展:字源引導:板書“青”字,用圖片展示“青草、青蛙”,解釋“青”表示綠色或藍色。提問:“‘青’加上不同偏旁會變成什么字?”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逐一貼出卡片:清(氵+青):清水、清澈(關聯課文“河水清清”)。晴(日+青):晴天、晴朗(關聯課文“天氣晴”)。情(忄+青):心情、事情(關聯課文“好事情”)。睛(目+青):眼睛、定睛(關聯課文“大眼睛”)。偏旁歸類游戲:準備偏旁卡片(氵、日、忄、目),學生分組比賽,將偏旁與“青”組合成新字,并組詞。其他生字學習:“苗”:展示禾苗圖片,組詞“禾苗、秧苗”,聯系課文“保護禾苗”。“生”:組詞“生病、生長”,結合句子“好讓禾苗不生病”,理解“生”的反義詞是“病”。書寫指導:“青”字書寫:教師范寫,強調結構:上半部分“?”占三分之二,下半部分“月”變形成“円”,橫畫間距均勻。學生書空練習,邊寫邊念口訣:“橫橫豎橫長,月字變變樣。”“清、晴、情”書寫:對比三個字,強調左窄右寬,偏旁占三分之一(如“氵”寫緊湊,“日”略扁)。學生在田字格上練習書寫,教師逐一點評,糾正筆畫錯誤。四、課文精讀與理解(15分鐘)逐句解析與互動:第一句:“河水清清天氣晴”提問:“‘清清’是什么意思?還能說‘清清的什么’?”(清清的湖水、清清的池塘)動作模仿:雙手做波浪狀,模仿“河水流動”。第二句:“小小青蛙大眼睛”角色扮演:學生模仿青蛙“鼓眼睛”的動作,體會青蛙外形特點。第三、四句:“保護禾苗吃害蟲……不生病”討論:“青蛙吃什么?為什么它是‘好事情’?”(害蟲破壞莊稼,青蛙幫助農民)情感滲透:“如果你是小青蛙,你想對人類說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請愛護我”)朗讀與背誦:師生接讀:教師讀前半句(如“河水清清”),學生接后半句(“天氣晴”)。配樂朗讀:播放輕快音樂,學生拍手打節奏朗讀全文。填空背誦:教師擦去部分詞語(如“小小青蛙____”),學生嘗試補充完整。五、鞏固練習與拓展(12分鐘)形近字填空(結合練習圖):出示習題:眼(睛) (清)水 (晴)天 心(情) (請)問學生口頭填空,并解釋選擇理由(如“清水”要有“氵”)。偏旁歸類挑戰:分發字卡(清、晴、情、睛、請、蛙),學生分組將字卡按偏旁分類貼到黑板對應區域。拓展討論:提問:“除了青蛙,還有哪些動物是益蟲/益鳥?”(燕子吃害蟲、蜻蜓捕蚊等)結合生活:“我們怎樣保護小青蛙?”(不捉青蛙、不亂扔垃圾到池塘)六、課堂總結與作業(5分鐘)總結回顧:師生齊讀板書內容,復述“青”字家族的特點。強調核心句:“保護禾苗吃害蟲,請你愛護小青蛙!”分層作業:基礎作業:書寫“青、清、晴、情”各5遍,注意結構和筆畫。給家長朗讀課文,并背誦第二句和第四句。實踐作業:觀察身邊的“益蟲”,畫一畫并寫上它的名字(如“小青蛙”“七星瓢蟲”)。板書設計:3 小青蛙青 → 氵+青=清(清水) 日+青=晴(晴天)忄+青=情(心情) 目+青=睛(眼睛)青蛙功勞大,保護莊稼頂呱呱!七、教學反思:通過偏旁歸類游戲和動作模仿,增強學生對形近字的記憶。需關注書寫時“青”字下半部分的變形,個別學生易寫成“月”,需反復示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