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七章 力第2節 彈 力有一個地方,從國外火到國內,引起百萬人點贊,它就是蹦床主題公園!在蹦床上輕輕一躍,便可以瀟灑地完成教科書般的花式扣籃,你知道是什么給了他這股神奇魔力嗎?1.利用生活經驗和實驗,理解彈性和塑性的不同,闡述彈力產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彈力;2.知道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越長;3.經過使用彈簧測力計的過程,學會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任務一認識彈力活動1:回顧書本實驗7.1-2和7.1-3,用力按橡皮泥,橡皮泥的形狀發生了變化,用力拉彈簧,彈簧的形狀也發生變化了。當撤去外力后,發現橡皮泥沒有恢復到原狀,而彈簧恢復到原狀。問題1:結合課本P7內容,解釋上述現象;物體在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有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性質叫做彈性;而有些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性質叫做塑性。橡皮泥發生塑性形變,所以不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所以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注:任何物體都可以發生彈性形變和塑性形變。只要施加在物體身上的力沒有超出這個物體的彈性限度,物體發生的是彈性形變,如果施加在物體身上的力超出了這個物體的彈性限度,這個物體就會發生塑性形變。問題2:橡皮泥和彈簧的形變都比較明顯,而對于如圖所示的手握玻璃瓶和茶杯放在桌面上的形變就很微小,請設計實驗來放大它們的形變并說明出現什么實驗現象則表示發生了形變。用力握玻璃瓶茶杯壓在桌面上實驗設計2:觀察桌面的形變實驗步驟1.在桌子上豎立兩塊平面鏡2.讓一束光一次被兩塊平面鏡反射并射到刻度尺上形成一個光點3.用力壓兩塊平面鏡之間的桌面觀察光點的移動情況實驗現象:光點發生移動實驗設計1:觀察玻璃瓶的形變實驗步驟:1.在玻璃瓶內裝入清水并在玻璃瓶內滴入幾滴紅墨水2.瓶口用中間插有細管的瓶塞塞上3.用雙手按壓玻璃瓶觀察細管內水面的變化情況實驗現象:細管內水面上升或下降活動2:同學們把準備好的直尺和橡皮筋拿出,壓彎直尺,拉伸橡皮筋,同時感受它們對手的作用力。問題1:用手壓直尺,手拉橡皮筋,感受手受的力,同時觀察直尺和橡皮筋的變化,在體驗的基礎上思考,為什么直尺和橡皮筋會對手產生作用?手在壓直尺時,直尺被壓彎,因為直尺具有彈性,有恢復到原狀的趨勢,所以直尺對手也有力的作用;手在拉伸橡皮筋時,橡皮筋發生形變,因為橡皮筋具有彈性,有恢復到原狀的趨勢,所以橡皮筋對手也有力的作用。【參考答案】彈力是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常見的彈力: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彈力產生的條件:(1)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2)物體之間相互接觸。問題2:結合實驗思考彈力是如何產生的,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力屬于彈力,并分析彈力產生的條件。問題3:判斷下列情況下彈力的有無拉力器跳水板射箭磁鐵改變鐵球運動方向有有有無活動小結1.物體在受力時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性質叫做彈性;而有些物體形變后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這種性質叫做塑性;2.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3.常見的彈力有推力、拉力、壓力、支持力等。任務二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活動1:將小彈簧分發給學生進行以下分組實驗。實驗:采用較小的力(適度)拉伸彈簧,觀察彈簧受到拉力時的形狀改變情況,撤去拉力觀察彈簧的形狀恢復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逐漸增大拉力,觀察彈簧伸長量和撤去拉力后的恢復情況。問題1:實驗中在一定范圍內逐漸增大拉力時,發現彈簧的伸長量有什么不同,彈簧的恢復情況又有什么不同?發現拉力逐漸增大的時候,彈簧的伸長量也在逐漸增大,撤去力之后彈簧都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問題2:思考當拉力一直增大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彈簧被拉直后的現象,發現彈簧無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說明拉力過大的時候,就超過了彈簧的彈性限度,就無法恢復到原狀。所以拉力不能一直增大。問題3:試著總結拉力大小對彈簧伸長量的影響。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活動2:利用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的道理做成的測力計,叫做彈簧測力計。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完成P8頁實驗內容。注意:拉動彈簧的力不能超過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問題1:通過實驗,總結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應注意的幾點操作要求。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1)首先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其由刻度盤、彈簧、吊環、指針、掛鉤組成。(2)其次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的位置,如果不是,則需調零。(3)測量前,明確量程和分度值。被測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量程,以免損壞測力計,最好對被測量預先估測。(4)測量時,拉力的方向應沿彈簧的軸線方向,以免掛鉤桿與外殼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5)讀數時,待彈簧測力計穩定后視線必須與指針對應的刻度線垂直。問題2:經歷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分析右圖中彈簧測力計使用時的不當之處,并說明正確做法。(1)甲圖指針的位置沒有指在零刻度上,需要調零;(2)乙圖拉力的方向傾斜,會造成彈簧及拉桿與外殼產生摩擦,使測量結果不準確,需要使彈簧軸線的方向沿著拉力的方向。問題3:如下圖所示,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誤將彈簧測力計上下拿反了,把物體掛在了拉環上,則測量結果會 (選填“大于”或“小于”)正常值。大于活動小結1.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2.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1)首先認識彈簧測力計的構造。其由刻度盤、彈簧、吊環、指針、掛鉤組成。(2)其次觀察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的位置,如果不是,則需調零。(3)測量前,明確量程和分度值。被測力不能大于測力計的量程,以免損壞測力計,最好對被測量預先估測。(4)測量時,拉力的方向應沿彈簧的軸線方向,以免掛鉤桿與外殼之間產生過大的摩擦。(5)讀數時,待彈簧測力計穩定后視線必須與指針對應的刻度線垂直。1.課堂上同學們根據一些具體事例,討論了“哪些物體有彈性,哪此物體有塑性”的問題。你認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泥人張”可以將黏土捏成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黏土不能自行恢復原狀,說明黏土具有塑性B.拉長橡皮筋,松手后橡皮筋能自行恢復原狀,說明橡皮筋具有彈性C.雙手抓住單杠,可以看到單杠略有彎曲,撤去力后單杠又恢復原來的形狀,表明單杠具有彈性D.縫衣服的棉線一拉就斷 ,無法自行恢復原狀,說明棉線沒有彈性D2.下列各力中,不屬于彈力的是( )A.手對彈簧的拉力B.人對跳板的壓力C.手對弓的拉力D.磁鐵對小鐵球的吸引力D3.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有人提醒注意: (1)彈簧測力計的構造,(2)量程和分度值,(3)指針是否指零,(4)指針與外殼間有沒有摩擦。這幾條中,影響測量結果準確性的是( )A.(1)(2)(3)B.(2)(3)(4)C.(1)(3)(4)D.(1)(2)(4)B4.如圖,一根彈簧,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在彈性限度內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彈簧的另一端,下列有關彈簧形變產生的力的描述正確的是( )A.手對彈簧的拉力B.彈簧對手的拉力C.墻對彈簧的拉力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B彈力條件不產生彈性彈性形變塑性塑性形變原理作用使用測量:彈簧測力計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總結:請畫出本節內容的思維導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