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第七單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考點掃描考點1 燃燒的條件(5年3考)※2022年版課標:①通過實驗探究認識燃燒的條件,理解燃燒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②能運用變量控制思想設計燃燒條件等實驗探究方案。1.燃燒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叫作燃燒。2.燃燒的條件(2019.8)(1)可燃物。(2)與 (或空氣)接觸。 (3)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 )。 著火點 氧氣 影響可燃物燃燒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氧氣的濃度。3.燃燒條件的探究(2023.10;2021.16) 詳見P49實驗四微判斷(1)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燃燒。( )(2)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屬于燃燒。( )××提分1 (2024·臨沂中考改編)小明同學將銅絲網放置在蠟燭火焰中上部,發現銅絲網下方蠟燭正常燃燒,上方沒有火焰,如圖所示。銅絲網上方沒有火焰的原因是( )A.銅絲網隔絕氧氣或空氣B.銅絲網上方沒有石蠟蒸氣等可燃物C.銅絲網散熱,其上方溫度沒有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D.銅絲網使石蠟蒸氣的著火點升高C考點2 燃料燃燒的調控(5年3考)※2022年版課標:①理解滅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調控化學反應的重要意義;②能識別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1.滅火的原理和方法[2024.10C;2021.16(4)]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注意: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隨外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可燃物的著火點氧氣 常見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滅火器 滅火原理 適用范圍干粉滅火器 隔絕空氣 撲滅一般火災以及油、氣等燃燒引起的火災二氧化碳 滅火器 降溫和 隔絕空氣 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存放場所的火災水基型 滅火器 隔絕空氣 撲滅非水溶性可燃液體,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體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災爆炸的 概念 易燃物在 內急劇地燃燒,就會在短時間內聚積大量的熱,使氣體的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相關圖標 (2020. 3C、D) 有限的空間 2.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生活中的 安全知識 ①室內發生火災時,不能立即打開窗戶,火災逃生時,應用濕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墻壁跑離著火區域;②家用電器著火,應先切斷電源,再選擇合適的方法滅火,切不可用水直接澆滅;③家用燃氣泄漏,應立即關閉閥門,并打開門窗通風;④使用煤爐取暖時要注意保持通風,防止一氧化碳中毒;⑤加油站、面粉廠和煤礦的礦井內一定要嚴禁煙火3.燃料的充分燃燒(2024.10B)接觸面氧氣空氣微判斷(1)剪燭芯使蠟燭熄滅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2)用嘴吹滅蠟燭,其滅火原理是隔絕氧氣。( )(3)家用電器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 )××√提分2 1 (2024·棗莊中考)生活處處即化學,對下列生活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A.煤爐火越扇越旺——增大可燃物濃度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降低油的著火點D.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隔絕空氣B提分2 2 [RJ九上教材P179T2改編]下列有關爆炸和粉塵爆炸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A.爆炸一定是化學變化B.此處蠟燭的主要作用是作可燃物C.不加塑料蓋不會發生爆炸D.鼓空氣是為了增大氧氣的含量【解析】鼓空氣是為了使面粉充滿容器,D項錯誤。C考點3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5年3考)※2022年版課標:認識物質的變化過程伴隨著能量變化。1.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2024.9B;2022.8C)化學反應伴隨著能量的變化,通常表現為熱量的變化。(1)常見的吸收熱量的反應:碳單質與二氧化碳的反應等。(2)常見的放出熱量的反應CaO+H2O===Ca(OH)22.常見的能量轉化(2021.10B)(1)物質燃燒主要是將 能轉化為 能。 (2)電池放電時主要是將 能轉化為 能。 (3)光合作用是將 能轉化為 能。 化學 光 電 化學 熱 化學 提分3 下列有關能量變化的說法錯誤的是( )A.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B.氧化鈣與水反應放出熱量,溫度升高C.需要加熱的反應都是吸熱反應D.電解水的過程中將電能轉化為化學能C考點4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僅2023年未考)※2022年版課標:①能列舉生活中常見的能源和資源及其應用;②了解天然氣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③知道資源開發、能源利用可能對環境產生影響,樹立環保意識。化石能源 組成 綜合利用煤 主要含 碳元素 作燃料;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分解或煤與其他物質反應,得到焦炭、煤焦油、煤氣等(化學變化)石油 主要含碳、 氫元素 將石油加熱并使用催化劑煉制,再利用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分離過程屬于物理變化)天然氣 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作燃料(充分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為 ,燃燒時產生藍色火焰)[2020.13(3)] CH4+2O2 CO2+2H2O 1.三大化石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對環境的影響 防治措施燃燒產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這些氣體或氣體在空氣中發生反應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會形成 _ 燃料進行脫硫、脫氮處理等燃燒不充分產生一氧化碳等;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煙塵等污染大氣 改進燃燒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燒;安裝尾氣處理裝置化石能源的燃燒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加劇溫室效應 將化石能源轉化為清潔、便利的二次能源(如電能);開發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氫能)等 酸雨2.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對環境的影響氫氣 作燃料的優點:熱值高、無污染、原料來源廣,是一種清潔的高能燃料,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未能廣泛應用的原因:氫氣大量制取和儲運成本較高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試劑:鋅粒和稀硫酸(2023.7A)原理: (化學方程式) 發生裝置:固液常溫型收集方法:①密度比空氣小→向下排空氣法;②難溶于水→排水法 Zn+H2SO4══ZnSO4+H2↑ 2H2+O2 2H2O 3.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其他 能源 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提分4 1 下列關于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的敘述錯誤的是( )A.都屬于混合物B.在地球上的蘊藏量都是有限的C.充分燃燒時都有二氧化碳生成D.都是可再生能源D提分4 2 (2024·煙臺中考)氫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安全高效地制氫和儲氫是氫能成為主要能源的關鍵。(1)電解水制氫氣可用鐵作電極,是利用了鐵的 。氫氣在與電源 極相連的電極上產生。 (2)高壓氣態儲氫是通過恒溫高壓將氫氣儲存在壓力容器中,從微觀角度解釋此過程主要發生改變的是 。 (3)氫化物儲氫是利用氫氣與金屬(如Al)反應生成金屬氫化物(如AlH3),從而進行氫的儲存,該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化學 分子間的間隔 負 導電性 (4)我國科學家實現了天然氣(CH4)制氫的突破,在400 ℃條件下,將天然氣與水蒸氣直接轉化為氫氣與二氧化碳。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5)氫氣是理想的清潔能源,原因是 。 燃燒產物無污染 CH4+2H2O CO2+4H2 重點實驗突破實驗四 燃燒條件的探究1.探究方法:控制變量法。2.實驗裝置3.實驗現象及分析對比實驗 現象 實驗分析甲中的小石塊和小木塊 小石塊不燃燒,小木塊燃燒 小石塊不是可燃物,小木塊是可燃物,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乙中銅片上的白磷和紅磷 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 白磷和紅磷均與氧氣接觸,但溫度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未達到紅磷的著火點,說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對比實驗 現象 實驗分析乙中銅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 溫度均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銅片上的白磷與氧氣接觸,水中的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丙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前后 通入氧氣前不燃燒,通入氧氣后燃燒 通入氧氣前后,溫度均達到白磷的著火點,通入氧氣前白磷沒有與氧氣接觸,通入氧氣后白磷與氧氣接觸,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4.實驗結論:燃燒所需的條件是可燃物、氧氣(或空氣)、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5.裝置的改進與評價(1)甲、乙、丙裝置的優點:減少燃燒產物對環境的污染。(2)丁裝置將玻璃管改為漏斗的優點:防止通入氧氣時將白磷吹散,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水有關的實驗實驗 鐵絲燃燒 硫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燃燒條件的探究水的作用 防止生成的高溫熔化物濺落,使集氣瓶底炸裂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①集氣瓶中:降溫并吸收五氧化二磷; ②燒杯中:間接測定氧氣含量 提供熱量和隔絕氧氣針對訓練1. 教材中的兩個實驗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圖1實驗中紅磷的量不會影響測定結果B.圖1集氣瓶中的水和圖2燒杯中的水的作用相同C.其他條件不變時,圖1和圖2中的紅磷都可以用木炭替代D.根據圖2現象可推測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的低D2. (2024·合肥瑤海區二模)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物質燃燒條件的進一步探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二氧化錳的作用是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B.室溫時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至凹槽,紅磷未燃燒,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溫度達到其著火點C.打開K通入N2排盡管內空氣,再點燃酒精燈加熱,紅磷不燃燒,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有可燃物D.后面設置吸收裝置的目的是防止燃燒產物逸散導致空氣污染C3.關于燃燒的研究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某課外小組以“探究燃燒的奧秘”為主題開展項目式學習。【任務一】探究燃燒的條件【初步探究】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①從長頸漏斗向集氣瓶內迅速注入60 ℃的熱水至剛剛浸沒白磷;②將白磷放在燃燒匙內,塞好橡膠塞;③白磷燃燒熄滅后,集氣瓶內水面上升,最后淹沒白磷;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⑤連接好注射器,向集氣瓶內推入空氣,集氣瓶內水面下降,當白磷露出水面燃燒時,立即停止推入空氣。(1)以上步驟正確的實驗操作順序是④ ③(填序號)。 (2)白磷燃燒熄滅后集氣瓶內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_ ,對比⑤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現象,說明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若把60 ℃的熱水換成冷水,并重復以上實驗步驟進行對比,該實驗還能得出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 (3)該實驗裝置的優點是 (寫出1點即可)。 更環保(合理即可) 溫度達到著火點 與氧氣接觸 耗氧氣,導致集氣瓶內氣壓減小 白磷燃燒消 ②①⑤ 【任務二】再識燃燒【提出問題】白磷燃燒熄滅后,集氣瓶內是否有氧氣剩余 【深入探究】定量檢測白磷在集氣瓶內燃燒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的變化,結果如圖2所示。【反思交流】(4)下列關于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白磷燃燒前集氣瓶中只含有氧氣B.白磷熄滅的原因是集氣瓶內沒有氧氣C.當氧氣濃度低于一定濃度時白磷不能繼續燃燒(5)在按課本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當反應結束并待集氣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根據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從而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含量的結論是 (填“準確”或“不準確”)的。 不準確 C (6)將鎂條點燃后迅速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如圖3),發現鎂條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產生一種白色粉末和一種黑色粉末。①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到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后產生的白色粉末是氧化鎂,則產生的黑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②通過該實驗,你對燃燒的新認識是 。 燃燒不一定需要氧氣 碳元素 【任務三】調控燃燒(7)有一種滅火器為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若滅火器中液態二氧化碳大約為3 L,則噴出的二氧化碳氣體約1000 L,請從微觀角度解釋該變化: _ 。 (8)二氧化碳能滅火的原因是 _ 。 不支持燃燒 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變大 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時,分子間間隔命題點1 燃燒與滅火1.(2024·安徽第10題)如圖是我國西漢青銅雁魚燈及其示意圖。燈油燃燒時,煙氣通過魚身和雁頸導入雁體內水中,減少對室內空氣的污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燈使用的青銅是一種金屬材料B.產生煙塵的原因是燈油不完全燃燒C.轉動燈罩隔絕空氣,可使燈火熄滅D.水能吸收煙塵,還能吸收一氧化碳安徽真題精選D2.(2023·安徽第10題)某同學用如圖裝置探究磷燃燒的條件,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室可通過加熱KMnO4制取O2B.通入O2后,白磷燃燒,說明物質燃燒的條件只需要O2C.通入O2后,紅磷不燃燒,白磷燃燒,說明白磷的著火點比紅磷低D.實驗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B3.(2019·安徽第8題)某同學用一系列實驗探究物質的燃燒,得到下列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A.鎂條在氧氣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燒,說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氣B.玻璃棒不能燃燒而火柴棒可以燃燒,說明燃燒與物質本身性質有關C.蠟燭在氧氣中比在空氣中燃燒更旺,說明燃燒與氧氣的濃度有關D.燃燒是一種化學反應,需考慮兩方面因素:反應物(內因)和反應條件(外因)A命題點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4.(2020·安徽第3題)下列位置或場所的標識,錯誤的是( )B命題點3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5.(2020·安徽第13題節選)氫氣和甲烷都是清潔能源,寫出甲烷完全燃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充分燃燒1 g氫氣或甲烷釋放的熱量如圖所示,與甲烷相比,氫氣作為燃料的優點是 _ ;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為主要成分的天然氣,原因是 _ (寫出1點即可)。 更易得(合理即可) 天然氣在自然界中儲量大,放熱更多 燃燒等質量的氫氣和甲烷,氫氣 CH4+2O2 CO2+2H2O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