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十課 走近民法典第1課時 認識民法典學習目標 重點難點責任意識:知道民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律,民法典的實施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 政治認同:了解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系,以及確立的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 重點:民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律。難點:民法典所確立的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視頻《從小明的一生看民法典》導入新課點撥: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思考:通過視頻,你對民法典有怎樣的認識?60歲的張老太騎電動三輪車途經小張的飯店門口時,一只沒有拴鏈的大型犬突然向她沖過來,張老太受到驚嚇致使三輪車側翻,導致張老太右鎖骨粉碎性骨折。雙方就費用賠付問題未達成一致,故張老太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根據《民法典》第1245條規定,飼養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等相關法律規定,判令小張賠償張老太醫療費、殘疾賠償金等共計107969.89元。思考:人民法院是根據哪部法律進行判決的?由此你認為這是一部怎樣的法律?導入新課點撥:民法典。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民法典。為什么說中學生活是一個新的起點?自主學習1.民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律?2.實施民法典有什么意義?3.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么內在聯系?4.民法典確立了民事活動的哪些基本原則?教學目標生活觀察思考:結合以上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民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律。點撥:(1)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我還是胎兒時,雖然沒有出生,但是可以繼承遺產。父母對未成年的我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姐姐25歲了,她和心儀的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爸爸在路上救助一位暈倒的叔叔,在給叔叔做心肺復蘇時用力過猛壓斷了其一根肋骨。叔叔醒來了解情況后,表示不需要爸爸賠償,并向爸爸表示感謝。我家買了新房,爸爸媽媽與開發商簽訂了購房合同。爺爺70歲了,他立下了遺囑。民法典與我們的一生密切相關。(2)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3)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案例一]12歲的小杰,學校午休時,趁思思(化名)起身說話,突起“玩心”,偷偷將其椅子向后拉,致其嚴重受傷。思思父母與小杰的父母協商未果,將小杰及其父母起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根據《民法典》“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一旦造成他人損害的,就由監護人來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判決小杰及其父母向思償思賠償10萬余元。探究與分享思考:兩則案例中民法典分別是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什么關系?由此說明了什么?點撥:(1)案例一:人身關系;案例二:財產關系。[案例二]李某到某餐廳吃飯后,將手機遺忘在餐廳。當他返回餐廳尋找時,沒有找到。李某通過調取監控確定拾取手機者為張某,便找人勸說協調,張某拒絕歸還手機。李某無奈訴至法院。人民法院根據《民法典》中“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的規定,判決張某返還李某手機或照價賠償。(2)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怎樣的法律?知識歸納(2)民法典是一部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法律。(1)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的規范和保護。探究與分享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這意味著,新中國首部民法典已經問世,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改變。民法典的頒布施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基礎性法律保障。思考:實施民法典有什么意義?點撥:實施民法典,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促進社會更加和諧。實施民法典,有什么意義?知識歸納01能夠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02有利于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03促進社會更加和諧。探究與分享思考:上述規定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么內在聯系 點撥:民法典注重融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節選)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第一百八十五條 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民法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什么內在聯系?知識歸納01民法典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02民法典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03民法典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探究與分享方某遺失了裝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他隨即通過媒體懸賞一千元尋找。當撿到公文包的趙某找到方某歸還公文包時,方某卻拒絕支付懸賞費用。因溝通未果,趙某遂將方某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據民法典,判決方某向趙某支付一千元酬金。思考:查閱民法典,找出人民法院作出上述判決的法律依據。點撥:民法典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民法典確立了民事活動的哪些基本原則?知識歸納民法典確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等基本原則。相關鏈接◆民法典確立綠色原則,意味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貫穿整個民事活動。民法典確立綠色原則◆綠色原則主要體現在民法典的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和侵權責任編等相關法律制度中。第二百九十四條規定:“不動產權利人不得違反國家規定棄置固體廢物,排放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噪聲、光輻射、電磁輻射等有害物質。”◆民法典規定綠色原則,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法治保障。第五百零九條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應當避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條規定:“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他人損害的,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課堂小結是一部怎樣的法律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調整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體現對各方面權利平等的保護平等、自愿、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綠色確立的基本原則實施的意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認識民法典1.小強發現很多網游平臺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時間,并要求實名注冊、人臉驗證,于是他查找了相關法律。他能找到直接依據的法律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B.《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D.《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C2.趙某借同事李某3萬塊錢,遲遲不還,李某無奈將趙某告上法庭。人民法院根據民法典規定,要求趙某將3萬塊錢返回李某,并支付一定利息。這說明民法典( )A.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B.體現了對生命健康權的保護C.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D.保護公民的一切權利C3.民法典第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表明民法典( )①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彰顯中華傳統美德和家庭美德、個人品德③體現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治國理念④有利于培養人們的職業道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4.現實生活中因救人卻成被告的事件時有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民法典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這有助于解決“英雄流血又流淚”的問題。上述材料表明民法典確立了( )的基本原則。A.平等 B.自愿C.公平 D.綠色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1 認識民法典課件2024-2025學年度七年級下學期部編版道德與法治.pptx 《從小明的一生看民法典》.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