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四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核心素養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旨在通過一系列活動和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到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及其對個人、家庭乃至社會資源的負面影響,培養學生節約資源、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教材內容豐富,包括餐桌上的浪費、浪費背后的勞動價值、全球食物浪費的現狀及影響等,旨在通過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節約的重要性,并轉化為實際行動。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正處于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浪費現象有一定的感知,但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行動。他們容易受到同伴、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對節約資源的意識不夠強烈。因此,本課需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實踐活動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認識到浪費的危害,培養節約的習慣。核心素養分析政治認同:理解并認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任務,積極參與節約行動。 道德素養:培養勤儉節約、尊重勞動的道德品質,珍惜每一份勞動成果。 法治觀念:了解節約資源、反對浪費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治意識。 健全人格:學會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不盲目跟風、攀比,培養健康的消費觀和生活觀。 責任意識:認識到節約資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積極為構建節約型社會貢獻力量。認識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及其危害。 理解節約資源、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將節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理性判斷的能力,不盲目跟風、攀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天平、小碗(用于稱量大米) 浪費現象圖片或視頻 “光盤行動”宣傳海報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設計: 情境導入:播放一段關于餐桌浪費的視頻或展示浪費現象的圖片,營造直觀、生動的情境。 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浪費現象,以及個人對此的看法。 學生活動設計: 觀看視頻或圖片,認真聆聽教師的提問。 積極思考并分享自己或他人餐桌上的浪費現象,表達個人見解。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導入和提問,引發學生對浪費現象的關注,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二、講授新課 第一板塊:餐桌上的浪費 1. 分享經歷 教師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或他人餐桌上的浪費現象,引導學生認識到浪費的普遍性。 2. 閱讀角 教師活動:朗讀“學校食堂角落的泔水桶”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浪費對食物和勞動者勞動成果的不尊重。 3. 討論 教師活動:提問“聽完食物的哭訴,你有什么話想說?浪費有哪些表現?這種浪費為什么容易被忽視?” 4. 算一算 教師活動:使用天平和小碗稱量50克大米,讓學生直觀感受50克的重量。然后計算全班、全校學生一天、一年浪費的大米量,并討論這些被浪費的糧食可以供多少學生吃一個月。 5. 感受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享看到計算結果后的感受,進一步認識浪費的嚴重性。 6. 閱讀角 教師活動:講述“一瓶水背后的辛勞”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浪費不僅僅是金錢的浪費,更是對勞動者勞動成果的不尊重。 7. 討論 教師活動:提問“浪費糧食背后還浪費了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到浪費對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8. 相關鏈接 教師活動:介紹全球食物浪費的現狀及影響,強調節約食物、拒絕浪費的重要性。 9. “光盤行動” 教師活動:介紹“光盤行動”的背景和意義,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節約行動。 10. 討論 教師活動:提問“你怎么看待這些節約行為?在家里和餐館里,我們應該怎么做?”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節約計劃。 學生活動:分享個人經歷或見聞,參與課堂討論。 學生活動:認真聆聽故事,思考并討論浪費的危害。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討論,發表個人見解。 學生活動:參與稱量活動,計算并討論浪費的糧食量。 學生活動:分享個人感受,深化對浪費危害的認識。 學生活動:認真聆聽故事,思考浪費的多重危害。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討論,發表個人見解。 學生活動:認真聆聽介紹,了解全球食物浪費的現狀。 學生活動:了解“光盤行動”,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節約計劃。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討論,分享個人節約計劃。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經歷,讓學生意識到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增強節約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朗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浪費對勞動者勞動成果的不尊重,增強情感共鳴。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浪費的表現和危害,以及為何容易被忽視。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感受和計算,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浪費的嚴重性。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感受,加深學生對浪費危害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講述,拓寬學生對浪費危害的認識,增強節約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浪費的危害,增強節約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全球食物浪費的現狀,讓學生認識到節約食物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光盤行動”,激發學生參與節約行動的熱情,培養節約習慣。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講述,拓寬學生對浪費危害的認識,增強節約意識。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和分享,讓學生將節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計劃。三、課堂練習 教師活動設計: 設計幾道與節約資源、反對浪費相關的選擇題或判斷題,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引導學生思考并寫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節約小妙招。 學生活動設計: 完成選擇題或判斷題,檢驗所學知識。 思考并寫下節約小妙招,與同學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練習,鞏固學生對節約資源、反對浪費的理解,并鼓勵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中。四、課堂小結 總結本課學習的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危害性以及節約資源、珍惜勞動成果的重要性。 強調節約資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鼓勵學生將節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 學生活動設計: 認真聆聽教師的總結,回顧所學內容。 思考如何將節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節約資源、反對浪費做出貢獻。 設計意圖:通過課堂小結,加深學生對節約資源、反對浪費重要性的理解,并激發他們將節約意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決心和信心。板書設計6.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 餐桌上的浪費 浪費背后的勞動價值 全球食物浪費的現狀及影響 “光盤行動”與我們的責任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生動的案例、實踐活動和討論,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認識到浪費的危害和節約的重要性。 學生在計算浪費量和討論節約行為時積極參與,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判斷。 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如引入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節約案例,增加實踐活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可以加強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節約習慣。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5張PPT)第二單元 做聰明的消費者6.1 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01教學目標02新知導入03新知講解04課堂練習05課堂小結06板書設計01教學目標政治認同:理解并認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任務,積極參與節約行動。道德素養:培養勤儉節約、尊重勞動的道德品質,珍惜每一份勞動成果。法治觀念:了解節約資源、反對浪費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學會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不盲目跟風、攀比,培養健康的消費觀和生活觀。責任意識:認識到節約資源是每個公民的責任,積極為構建節約型社會貢獻力量。餐桌浪費現象02新知導入思考并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浪費現象,以及個人對此的看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常見到食物浪費現象,如餐廳里未被吃完的豐盛菜肴,超市丟棄的臨近保質期食品。這種浪費不僅令人痛心,也加劇了資源緊張。我認為,珍惜糧食,減少浪費,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也是對社會和自然的尊重。03新知講解第一板塊:餐桌上的浪費分享自己或他人餐桌上的浪費現象,引導學生認識到浪費的普遍性。我們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時,也可能會產生浪費。這樣的浪費現象你看見過、經歷過嗎?閱讀角夜深人靜,學校食堂角落的泔水桶里傳出一陣陣哭訴聲。米粒兄弟們抱在一起,嗚嗚地哭著:“現在的孩子們可真忍心,把我們大團大團地扔掉。不吃夠主食,他們上課、玩耍、鍛煉很容易就會沒力氣的。”幾個白花花的饅頭也在一旁抹著眼淚:“我們也是。你看,只咬了幾口就被扔掉了。”泡在菜湯里的白菜、豆角、茄子七嘴八舌地說:“就是,太不像話了!”“我們蔬菜多有營養啊。”“廚師們認真地把我們洗干凈,精心地烹飪,孩子們卻一點都不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高高堆在泔水桶最上面的幾塊紅燒肉嘆著氣:“現在孩子們吃得好了,變得更挑食了,我們這么美味也難逃被拋棄的命運。聽完這些食物的哭訴,你有什么話想說?聽完這些食物的哭訴,我深感震撼與反思。每一種食物背后,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和農民的辛勤汗水。我們應當珍惜每一餐,減少浪費,尊重食物,感恩自然。讓我們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回應它們的無聲呼喚,共創一個更加可持續的世界。浪費有多種表現:把不愛吃的食物扔掉是浪費;任由水龍頭開著不用水,任憑清水白白流走是浪費;購買大量衣物卻很少穿戴,讓它們閑置在衣柜中是浪費;電器不用時不及時關閉,讓電能無謂消耗同樣是浪費。這種浪費是容易被忽視的,也許每次浪費的量看起來并不多,但日積月累就是一個很大的數目。算一算:1.用天平稱一稱,用小碗量一量,看看 50克大米有多少。2.如果每個同學一天浪費 50克大米,全班同學一天共浪費多少大米?一年共浪費多少?如果全校有 500個學生,一年將浪費多少大米?3.一個學生一個月大約吃 9000克大米。如果能把這些被浪費的糧食積攢起來,可以夠多少學生吃一個月?全班一天:50×53=2650(克)全班一年:50×53×365=967250(克)全校一年:50×500×365=9125000(克)9125000÷9000≈1014(名)看到計算結果,你有什么感受?面對這觸目驚心的計算結果,我們不禁反思:每一粒米都凝聚著辛勤與汗水,浪費糧食不僅是資源的極大損耗,更是對勞動者的不尊重。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刻不容緩!我們在享用餐桌上的美食時,也可能會產生浪費。一瓶水背后的辛勞放學回家,我放下書包,手里還有喝剩的半瓶礦泉水。剛想扔進垃圾桶,媽媽就阻止了我:“浩浩,別浪費。”我說:“媽,一瓶水才一塊多錢,我頂多浪費了五角錢。”媽媽說:“想想看,你浪費的只是五角錢嗎?”我想了想,說:“還浪費了水資源。”媽媽摸摸我的頭說:“是的。你不僅浪費了水資源,還浪費了許多人力、物力。一瓶水從汲取,到處理、裝罐、密封,得經過許多道工序。礦泉水出廠后,需要打包裝箱,需要長途運輸,需要在倉庫保管,運到超市卸貨,理貨員運上架,有許多人付出了勞動。礦泉水瓶的生產也是如此。就更別提這背后制造機器、車輛使用、蓋房子、修橋鋪路消耗的人力了。細算下來,一瓶水凝聚了成百上千人的辛勞呢。”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到手中的半瓶水沉甸甸的,再也不能隨便丟棄了。為什么媽媽說扔半瓶礦泉水浪費的不僅僅是五角錢?媽媽說扔半瓶礦泉水,浪費的遠遠不止五角錢。這不僅是對水資源的極大不尊,更是對環境的不負責任。每一滴水都來之不易,積少成多,浪費的習慣若養成,將對我們共同的家園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珍惜水資源,從我做起!說一說:有人說浪費糧食不單是糧食的浪費。你知道在這背后,還浪費了什么?浪費糧食絕非僅僅是糧食的損失,它背后還浪費了農民辛勤的汗水、水資源、土地資源以及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更重要的是,它浪費了社會資源,加劇了環境壓力,是對自然與勞動成果的不尊重。因此,珍惜糧食,人人有責。據英國廣播公司 2016年報道,科學研究發現,在過去 50年中,全球食物需求從每人每天 9614焦耳(功、能量和熱的單位)上升到了10032焦耳;而浪費的食物卻從每人每天 1295.8焦耳上升到了 2131.8焦耳。當前供人類食用的食物,多達三分之一被浪費。浪費食物所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已從 1.3億噸上升到了 5.3億噸,增幅超過 300%。科研人員研究發現,浪費食物所導致的環境污染將“巨幅增長”,增幅甚至可能相當于每年排放 25億噸二氧化碳。同時,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對食物的需求也會增加。由此看來,節約食物、拒絕浪費,既能減輕農業對環境的壓力,也能節約食品生產所需的資源,可謂意義重大。相關鏈接:節約糧食是習慣,更是美德。大家都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尚作出自己的努力。2013年,全國掀起了一股“光盤行動”的熱潮。“光盤行動”旨在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如在餐館就餐時,要吃光盤子里的飯菜,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今天你光盤了嗎?你怎么看待這些行為呢?這些行為體現了對食物的不同態度。在家里按需做飯、不挑食、不剩飯菜值得提倡,能有效減少浪費。在餐館請客時,適量點餐也很重要,但應考慮文化習俗。購買保質期短的食品需謹慎,避免過期,這些都是節約糧食的好習慣。這些行為體現了對食物的不同態度。在家里按需做飯、不挑食、不剩飯菜值得提倡,能有效減少浪費。在餐館請客時,適量點餐也很重要,但應考慮文化習俗。購買保質期短的食品需謹慎,避免過期,這些都是節約糧食的好習慣。04課堂練習選擇題:1. 下列哪項行為有助于節約水資源?A. 長時間開著水龍頭刷牙B. 用洗菜水澆花C. 隨意丟棄廢舊電池導致水污染2. 為了節約能源,我們應該:A. 經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B. 隨手關閉不必要的電燈和電器C. 過度包裝商品以吸引消費者BB04課堂練習判斷題:1. 剩飯剩菜應該直接倒掉,以免滋生細菌。( )2. 紙張雙面使用是一種節約資源的好習慣。( )√×06課堂小結同學們,本課我們深刻認識到浪費現象的普遍性及其巨大危害。節約資源,珍惜勞動成果,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將節約意識變成日常行動,為地球母親減負,共創美好未來!08板書設計6.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餐桌上的浪費浪費背后的勞動價值食物的哭訴浪費食物的數據與危害節約食物的重要性“光盤行動”與我們的責任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第6課《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第1課時教案含反思.docx 【核心素養】第6課《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第1課時課件.pptx 視頻素材:餐桌浪費.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