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端午粽》教案教學目標:1.鞏固識記生字,會寫“葉、米、分”3個字。2.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美滋滋”等詞語,并歸類積累。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3-4自然段,讀好長句子。4.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習俗、來歷。教學重點:1.鞏固識記生字,會寫“葉、米、分”3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3-4自然段,讀好長句子。教學難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美滋滋”等詞語。教學過程:一、復習詞語,朗讀課文1.出示詞語,生齊讀。2.自由朗讀課文。學習課文,體會心情學習第一自然段(1)抽生讀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外婆為什么這么盼著我們回去?(2)帶著幸福和期盼的心情齊讀第一自然段。學習第二自然段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話寫了粽子的樣子?(勾畫句子) 指名匯報。學習疊詞“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的運用,了解粽子的樣子。①了解包粽子需要的材料。說一說材料的顏色。②對比讀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粽子是用青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糯米,中間有一顆紅棗。③看圖填空讀短語學習粽子的味道①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第二句,想一想:這句話寫了粽子的什么?②邊做動作邊讀讀第三句話,體會粽子的香甜。③理解“又黏又甜”,拓展“又白又胖、又大又圓、又細又長”(4)齊讀第二自然段。學習第三自然段學生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圈一圈外婆包了哪些粽子。(匯報交流)理解“美滋滋”①那么多種好吃的粽子,文中的我吃得開心嗎?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②抽生用美滋滋的心情讀讀這句話。③為什么我們美滋滋的吃完了,外婆還要我們帶一小籃回去?(體會外婆教會我們分享)④情境理解“美滋滋”,試著用“美滋滋”說話。我們興沖沖地把粽子送給鄰居,鄰居心里美滋滋的。聽著鄰居贊不絕口的話,我們心里也美滋滋的。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過美滋滋的時候?⑤帶這美滋滋的心情齊讀第三自然段。4.學習第四自然段(1)觀看視頻,了解端午節(jié)吃粽子習俗的由來。(2)交流: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3)理解“據(jù)說”的意思。四、復習鞏固,練寫生字指導書寫生字“米、分、葉”。1.認讀,組詞。2.觀察交流:“米”和“分”都有共同的筆畫——撇、捺,書寫的時候要舒展。3.教師范寫,隨機提醒:“葉”的口在橫中線上,橫對著口的中間起筆。“米”的橫寫在橫中線上,豎寫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分”的“八”撇、捺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超過橫中線,“刀”的起筆在橫中線。4.學生練寫,展示評價。五、總結(jié)全文每年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吃粽子,今天通過學習《端午粽》,我們不僅跟隨課文“品嘗”了美味香甜的粽子,還知道了端午節(jié)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的由來。當我們在吃美味的粽子時,不要忘記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板書:端午粽樣子:青、白、紅味道:又黏又甜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花樣:多意義:紀念屈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