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下5《守株待兔》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單元以寓言故事組織單元內容,是繼三年級上冊童話單元之后,第二次以文體組元,編排了四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四則寓言故事涵蓋古今中外,有中國古代寓言、當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體有故事,還有詩歌。豐富多樣的學習素材,為學生認識、了解寓言打開了一扇窗。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寓言,對寓言有過感性的認識。這次專門編排寓言單元,旨在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寓言,幫助學生形成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初步認識。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不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內容,還要關注寓言中蘊含的道理,“交流平臺”則引導學生對寓言的基本特點及閱讀寓言的好處進行了總結梳理。《守株待兔》講述了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宋國有一個農夫,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掉了,便放下手里的農具整天守著樹樁,希望再撿到撞死的兔子。當然農夫沒有再撿到撞死的兔子,而他的田地卻荒蕪了,農夫也被宋國人笑話。《守株待免》中兔子自己撞死在樹樁上,這不過是生活中的一個偶然事件,可農夫卻幻想這樁巧事能變成經常發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個田園荒蕪、被人笑話的下場。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道理:不努力,而抱僥幸心理,指望靠好運氣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課文僅三十幾個字,寓意卻很深刻。文言多單音節詞。比如,“耕”是“種田”的意思,“株”是“樹樁”的意思,“冀”是“希望”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有的詞語的意思與現代文已經不一樣了。比如,文中“走”是“跑”的意思,與現代的“走”的意思不同。教學目標語言建構:認識“宋、冀”等4個生字,寫好“守、株、待”等9個生字。能正確朗讀課文,讀好“因釋其耒而守株”等文言詞句的節奏停頓;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思維發展:能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讀懂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創意表達:能抓住故事中宋人的典型行為,想象其心理活動,在交際情境中與宋人展開對話,聯系生活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文化傳承:能自主閱讀并說出“閱讀鏈接”《南轅北轍》中乘車人所犯的錯誤。教學重難點讀懂故事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述《守株待兔》的故事,聯系生活體會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教學過程◎單元導覽,明確學習要求從今天這節課開始,我們將開啟第二單元的學習之旅。這個單元,我們將學習一組寓言故事。出示單元篇章頁,讀一讀單元主題句: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為什么這么說“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呢?交流明確:寓言通過一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關于做人做事的深刻的道理。板書:小故事·大道理進一步明確學習寓言的要求: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出示單元目錄,知曉本單元要學習的寓言故事。◎導入 揭示課題,了解出處1.這節課,我們先來走進本單元的第一個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學生同時書空課題:守株待兔指導理解課題的意思:守:守候;株:樹樁(聯系注釋);待:等待。課題的意思就是:守候著一個樹樁,等待著兔子。2.這是一篇文言文,選自《韓非子·五蠹(dù)》,流傳到現在約有兩千多年了。這么老的故事,我們怎么能把它講好呢?◎學習任務一 朗讀課文,讀準字句,讀好節奏1.自讀:自己試著大聲讀讀這則故事。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指名讀,相機指導讀準文中的生字字音:耕、釋、耒、冀、為(第二聲)3.集中學習生字:耕、耒、釋、冀(1)字理識字,學習“耒”和“耕”,理解“耕者”。耒:古代用來耕田的一種農具。出示圖片。耕:耕田的時候常常要用到“耒”,所以它的偏旁是“耒”,右邊的“井”,在古代指的就是田地。耕者:耕種的人,種田的人。(2)學習“釋”和“冀”指導書空“釋”,注意筆畫筆順。了解“釋”的不同意思并組詞。比較“冀”和“翼”。理解“冀”的意思并組詞。4.聽讀,指導讀好語句的節奏停頓。朗讀文言文,不僅要讀準字句,還要注意讀好節奏停頓。聽老師朗讀,一邊聽,一邊用斜豎線畫出節奏停頓。出示標畫節奏停頓的課文,學生再次練讀,然后指名朗讀,齊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學習任務二 借助注釋,理解字句,讀懂內容1.學法回顧。上學期,我們學習了文言文《司馬光》,大家還記得讀懂文言文,有什么好方法理解字句嗎?預設:借助注釋,聯系上下文。2.指導理解: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1)理解“宋人”:宋國人。指出,這個宋國是古代春秋時期的一個小國,距今兩千多年了。(2)理解“耕者”:耕田的人。者:做……的人。拓展:作者、記者、讀者。(3)株:樹樁。(4)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兩句話的意思。3.指導理解:兔走觸株,折頸而死。(1)走:區別古今意思的不同。古:奔跑;今:行走。(2)觸株:撞到樹樁上。(3)折頸:折斷脖子。(4)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4.指導理解: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1)借助注釋理解“因”:于是。(2)借助注釋,再次理解“釋其耒”:放下他的耒。其:這里指宋人。(3)聯系注釋,理解“冀復得兔”:希望再次得到兔子。(4)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說整句話的意思。5.指導理解: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1)理解“復得”:再次得到。(2)理解“身為宋國笑”:身,這里指的是這個宋人,不能理解為“身體”;為:成為;笑:笑話,可笑的人。(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6.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說說這個故事。自由練說,指名說,評價是否說準確,說清楚,說通順。◎學習任務三 抓住行為,情境想象,體會人物課文所寫的這個寓言故事很簡短,內容比較簡單。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宋人的所作所為,展開合理的想象,把這個故事講得更加豐滿。1.出示想象情境,豐富想象講故事。宋人撿起撞死在樹樁上的兔子后,開心極了,他想……宋人坐在樹樁旁,看著別人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他一邊等一邊想……一天過去了,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種田人還是不肯離開樹樁,他一邊等一邊想……讓我們一邊講故事,一邊發揮想象,試著想象出農夫的想法。2.指名學生講故事,師生一起通過追問、補充等豐滿故事情節。相機板書:偶然 碰運氣 不勞而獲3.角色互動,勸說宋人。這個宋人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守候著這個樹樁,等待著兔子來撞……讓我們來勸勸他吧。出示勸說情境:◇農夫:兔子啊兔子,你快點來撞樹樁吧……◇鄰居看見了,對他說……◇妻子看見了,對他說……◇兒子看見了,對他說……學生自己練說,指名說,相機評價:◇勸說有理有據☆☆◇勸說語氣恰當☆☆◇勸說符合身份☆☆◎學習任務四 聯系生活,感悟道理,學以致用1.小故事·大道理。讀了《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指名交流,明確:努力才有收獲??窟\氣,不勞而獲,是不可取的。2.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學了守株待兔的故事,你會對他們說什么呢?出示情境,指名說一說。◇李叔叔聽說有人買彩票中了大獎,就天天去買彩票,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中大獎。◇小西在一次數學考試中沒有認真復習就考出了好成績,于是他對同學說:“復習有什么用?不用復習我照樣能考出好成績!”3.小結:《守株待兔》是中國古時候的一則寓言故事,至今已經流傳兩千多年了。流傳這樣一個故事,其實是在傳遞一個永恒的道理,◎學習任務五 閱讀鏈接,感悟道理,延伸課外1.讀一讀“閱讀鏈接”中的《南轅北轍》自由讀,思考:故事中的坐車人錯在哪里?交流,預設:要去的地方與行走的方向相反,固執己見,不聽人勸。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路?交流,預設:做事情,首先方向要正確,否則2.再讀一讀《刻舟求劍》的故事,說說故事中的人錯在哪里,他為什么找不到寶劍。3.像這樣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有很多。出示一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一讀,再指名交流自己讀過的故事。守株待兔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刻舟求劍狐假虎威 坐井觀天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葉公好龍 鷸蚌相爭 螳螂捕蟬 鄭人買履愚公移山 盲人摸象 ……4.布置作業:課外去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