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下1古詩二首-詠柳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語言建構:通過多種識字方法識記“詠、絳、裁”等11個生字,學寫“碧、綠”等8個生字。思維發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味。背誦古詩。文化傳承:了解詩歌大意,初步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大自然生機勃勃的畫面。【教學重難點】朗讀并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描述出大自然萬物復蘇的畫面。【教學過程】一、導入柳樹圖片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高鼎的詩歌里看到了草長鶯飛,拂堤楊柳,紙鳶飄揚的美麗畫面,那從這副圖片中你又看到了什么?是啊!春天到,柳樹飄,這一棵棵的楊柳立在堤岸,就像一位位迎賓戰士迎接春姑娘的到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描寫春天的第二首詩《詠柳》。回顧學習古詩的六步驟:解詩題、知詩人、讀詩文、會詩意、悟詩情、頌詩篇。二、解詩題、知詩人回顧詠鵝的詠是什么意思?(歌詠,歌頌)歌頌白鵝。柳:楊樹,楊柳。詠柳:歌頌柳樹。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他是書法家,今浙江省蕭山人。少年就以文章名,公元695年進士,做過官。今存詩19首,除《詠柳》外,還有《采蓮詩》《回鄉偶書》等。三、讀詩文、會詩意自學提示:1 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不認識的字認真拼讀。2 畫一畫:用\畫出詩歌的節奏。開火車讀,評價哪節車廂讀得正確,標準且富有詩意。重點讀準“妝、垂、裁、似”的字音。梳理詩意,學習前兩句出示碧玉圖和柳葉圖:提問:你發現有什么相似之處?碧玉:碧綠色的玉。觀察其外形特點,尤其是顏色和光澤,再想想他和柳樹的哪部分相似,讓學生明白,詩人用碧玉來形容柳樹鮮嫩發亮的新葉。妝:裝飾、打扮。出示女孩子打扮的圖片,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妝扮的意思。一樹:滿樹。一:滿、全在中國古典詩詞和文章中,數量詞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確切的數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出示絲絳圖、柳枝倒垂圖,提問:對比一下,你又發現有什么相似之處。絳:用絲編成的繩帶。這里指像絲帶一樣的柳條。說一說第一行詩的詩意:滿樹碧綠的嫩葉裝扮著早春的楊柳。長長的的柳枝垂下來,就好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學生朗讀感受柳樹的沒,讀出節奏和韻味。邊讀邊想,這么美的柳條,這么漂亮的葉子,到底是誰裁出來的呢?引導發揮想象,說一說:春風是怎樣裁剪出來的?朗讀第三四行。學習后兩句過渡:這細細的,嫩嫩的綠葉是大自然中哪一位魔術師的作品呢?是呀,春風多么神奇呀,他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用他的小剪刀將柳樹的葉子都裁剪好了。一棵,兩棵,成千上萬棵柳樹就在這一夜之間裁剪好了,這一排排的柳樹就站在堤岸邊,風一吹,輕輕柔柔的拂掃著地面。重點講解多音字似:si似:似乎、相似shi似的詩人賀知章看到此情此景,不由得詩興大發,詠道: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四 悟詩情、頌詩篇詩人為什么把春風比作剪刀呢?是的,詩人把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顯現了春風的靈活奇特,把春風比作剪刀,贊許他是美的創作者。由此可見詩人愛柳樹,愛春天,更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二月春風裁剪出了這么美麗的柳葉,他還裝扮了哪些景物?二月春風喚醒了( )二月春風融化了( )二月春風染紅了( )二月春風吹綠了( )二月春風……柳樹和春天在詩人的口中變得更加可愛,有趣了,現在讓我們帶著對春天的喜愛吟誦這首詩歌吧!1 去掉文字,看圖背誦古詩。2 配樂背誦古詩。五 走進書寫天地。重點講解“綠”和“剪”。綠:左半部分為絞絲旁,第二筆“撇折”從第一筆的收筆處偏右上方開始起筆:后半部分為“錄”。剪:上寬、長,下扁?短;上半部分“月”“立刀旁”均在橫中線下方收筆;下半部分“刀”字底的撇收筆與橫折勾在同一水平線上。課堂總結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像今天一樣,積極探索古詩詞的奧秘,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感謝大家聆聽!板書設計詠柳碧玉(柳葉) 絲絳(柳枝) 贊美柳樹剪刀(春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