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七下第 2 章第 2 節建構分子模型 21.如圖所示,是水的電解實驗。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 中收集的氣體是氫氣B.a 中收集的氣體是氧氣C.a、b 氣體質量比是 2:1D.a 中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水是最常見的物質,下面是小科同學對水的認識,你認為正確的是 ( )①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③水通常以固、液、氣三態存在; ④在實驗室中,水是最常用的溶劑⑤水是由氧和氫組成的一種物質; ⑥水通直流電時,電源正極產生氧氣,氣體體積多A.①②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 D.②③④3.圖甲、乙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從現象上分析:a、b 試管中產生氣體的質量比為 2:1B.從微觀上分析: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C.從宏觀上分析: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D.從性質上分析:a 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4.在水的電解實驗中,能直接觀察到的現象是( )A.水是由氫、氧組成的 B.與正極和負極相連的電極產生的氣體的質量比為 8:1C.電極上有氫氣和氧氣產生 D.與正極和負極相連的電極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為 1:25.小科利用如圖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通過注射器的刻度變化來計算氣體體積。若要繼續探究水的組成,還應獲取的信息( )A.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B.注射器內的氣體成分C.實驗時的通電時間D.通過電極的電流大小6.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圖。下列關于電解水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A.a 接電源正極,b 接電源負極B.甲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C.理論上若得到 8mL 的氫氣,可同時得到 16mL 氧氣D.通過此實驗可得出結論,水是由氫氣和氧氣構成的7.如圖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和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電解屬于化學變化 B.a 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C.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 D.a 和 b 中氣體體積比約為 1:28.如圖是電解水的實驗裝置圖,下列說法符合事實的是 ( )A.圖中 o 表示的是氫原子 B.該反應過程中最小的微粒是∞C.該實驗說明水很不穩定 D.該實驗說明電解水是化學變化9.只根據電解水的實驗結果,還不能直接得出的結論是 ( )A.水由氫和氧組成 B.水分子中有氫、氧原子C.通電條件下,水能發生分解 D.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10. 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1) 驗證氣體甲的方法是 ;(2) 請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 。11.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預先在試管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的目的是 。(2) 實驗室檢驗 B 氣體的方法是 。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答案1.A 2.C 3.B 4.D 5.B6.B 7.C 8.D 9.D10.(1)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若木條復燃,則證明該氣體是氧氣(2)水 氫氣 + 氧氣11.(1)增強水的導電性(2)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共27張PPT)第2章物質的微觀結構從宇宙中的天體到我們接觸的各種物體,再到微觀世界的粒子,它們構成了不斷發生著變化的物質世界。我們每天都要與各種各樣的物質打交道,人們的生活、生產和研究都離不開物質。你是否想過: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物質的組成如何表示?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1在我們周圍的世界里,有著各種各樣的物質,如空氣、水、巖石、金屬、塑料等。物質是由什么構成的呢?如何進入微觀層面去探究物質的構成?可以借鑒哪些方法探究物質的微觀構成?第2課時水分子的構成第1節走進微觀世界分子機器指由分子尺度的物質構成、能行使某種加工功能的機器。科學家已經成功研制出只有人類頭發絲直徑千分之一大小的分子機器,掌握了在分子層面上控制運動的技術。分子是什么?我們如何來認識分子?連接氨基酸的分子機器三、水分子的構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當水由液態變成氣態(水蒸氣)時,水分子沒有變成其他分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本身沒有發生變化。水的狀態雖發生變化,但并沒有變成別的物質。如果在水中通直流電,這時會有什么現象產生?水會變成其他物質嗎?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直流電源,如圖所示。2.觀察并記錄:水的顏色、狀態,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現象,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玻璃管內的現象,比較兩支玻璃管內現象的差異。產生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多少?兩個玻璃管都產生氣泡,連接電源負極的玻璃管,產生氣泡的速度快。氣體的體積比約為 2∶1。3.用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并記錄現象;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并記錄現象。氣體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帶火星木條復燃4.水在通電后發生了什么變化?能得出什么結論?答:水通電后有新的物質生成了。結論:在通電的條件下,水可以發生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水氫氣氧氣+通 電文字表達式: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的氣體是氫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實驗也說明,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根據精確的實驗結果,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根據水電解的式子及實驗現象,分析水在通電情況下是如何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因此我們可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答:水通電后,水分子分裂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它們重新組合生成了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電解水的反應中,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答:分子發生了變化。原子沒有變化。水電解時,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2個氫原子結合成1個氫分子,很多氫分子聚集成氫氣。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氣。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為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1)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且它們的體積比是 2∶1。水氫氣氧氣+通 電1.水電解實驗結論(2)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3)文字表達式: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分子、原子的相同點:1.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質量和體積。2.質量都很微小,體積也很小。3.彼此之間有間隙,都在不斷的運動。4.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同種性質相同,異種性質各異。3.分子是構成物質并且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4.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1.下列關于電解水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水電解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2 ∶ 1B.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證明水應由氫氣和氧氣組成C.水電解產生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一種混合物D.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陰極產生氫氣,陽極產生氧氣D2.區別盛有空氣和氧氣的兩瓶氣體的方法是 ( )A.比較氣體的顏色B.聞氣體的氣味C.用帶火星的木條D.點燃看是否能燃燒C3.關于電解水的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的過程是物理變化B.和電源負極相通的玻璃管內生成的氣體是氧氣C.和電源正極相通的玻璃管內生成的氣體是氫氣D.這個實驗說明了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D4.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電源后,兩支玻璃管內的水面都下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接正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B.接負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C.兩支玻璃管內水面下降一樣快D.不確定B5.在下列變化中,屬于水的化學性質的是( )A.水能結冰 B.水能沸騰C.水能蒸發 D.水能電解D6.關于電解水的實驗,錯誤的是---( )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B.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C.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D.水通直流電能生成氫氣和氧氣C1.試用原子和分子的知識來分析下列兩種變化的本質區別。(1)水受熱變成水蒸氣。(2)水通電變成氫氣和氧氣。答:(1)水受熱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屬于物理變化;( 2 )水通電變成氫氣和氧氣是水分子分裂成了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氧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氫分子、氧分子,分子發生了改變,屬于化學變化。2.觀察實驗室模型,描述氨分子的組成。答::一個氨氣分子由1個氮原子和3個氫原子構成。3.加熱紅色的氧化汞粉末時,氧化汞分子(1個氧化汞分子由1個汞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會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2個氧原子結合成1個氧分子,許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屬汞。試畫出氧化汞分子分解模型圖。氧原子汞原子加熱加熱“勝哥課程”版權聲明“勝哥課程”工作室的課件資料的版權屬于微信公眾號“勝哥課程”, 購買下載的課件僅限購買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學習、課堂教學,但無傳播權,禁止傳播,如傳播造成的后果將負法律責任。只要購買使用“勝哥課程”則視作同意本聲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下第2章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2.pptx 七下第2章第2節建構分子模型2練習.pdf 水的電解.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