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流域和水系流域:指河流的集水區域。水系:流域內所有河流、湖泊等各種水體組成的水網系統。水流最終流入海洋的稱做外流水系,如太平洋水系、北冰洋水系;水流最終流入內陸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稱做內流水系。大河眾多的亞洲在圖中找出下列河流,描畫其干流(注意流向),并說出它們所屬的水系。太平洋水系:黃河、長江、湄公河。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北冰洋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內流水系:塔里木河、阿姆河、錫爾河。內流流域面積:原因:水系結構呈:原因:輻射狀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廣大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試總結亞洲的水系特點,并分析原因。長江長江是亞洲第一長河,是世界第三長河,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與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和黃河一起并稱為“母親河”,它源遠流長,孕育了華夏文明,孕育了中華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兒女,是世界三大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湄公河湄公河,發源于中國唐古拉山,在中國境內叫瀾滄江,流入中南半島后的河段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長4909千米,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是世界第九長河,亞洲第五長河,東南亞第一長河。流經中國、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南海流域。一個區域的河流特征歸納和描述往往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0102據圖判斷該區域河流的整體特征(數量、長度等)03據地勢高低判斷該區域河流的流向判斷某條河流的價值(水運、水能、供水等)貝加爾湖最深的淡水湖里海最大的咸水湖死海海拔最低含鹽度最高巴爾喀什湖一半咸一半淡亞洲的典型湖泊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最深處達1 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千米。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是世界陸地最低點。①讀圖7-2,找出伏爾加河、多瑙河、萊茵河,說出它們各自注入的水域。活動熟悉歐洲河流伏爾加河——里海多瑙河——黑海萊茵河——北海②從地形和氣候對河流影響的角度,分析歐洲河流的分布特點。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水流平緩;面積較小,河流短??;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河網稠密,水量豐富;航運價值高。多瑙河多瑙河是歐洲第二長河,流經9個國家 ,是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伏爾加河全長3692千米,也是歐洲最長的河流。更是世界最長、流域最廣的內流河。③多瑙河和萊菌河都是著名的國際河流,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讀圖7-18,完成相關任務。(1)說一說,多瑙河和萊茵河干流各流經了哪些國家?多瑙河:德、奧、斯、匈、克、塞、羅、保、摩、烏萊茵河:瑞、德、法、荷(2)查閱資料,議一議,為什么說多瑙河和萊茵河具有重要的航運價值?自然方面:水量大,季節變化小;無結冰期或結冰期短;河流平穩。社會經濟方面:流經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城市密集。數據來自《世界人口展望2022》亞洲59.2%其余40.8%截至2022年11月15日,地球上的人口已達80億人,其中亞洲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59.2%,達到47.36億。亞洲的人口與經濟目前,世界人口超過1億人的國家有14個,其中7個分布在亞洲,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和菲律賓。亞洲地域遼闊,差異明顯,為了便于認識,我們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西亞、南亞、北亞、中亞 、東南亞6個分區。亞洲分區歐洲的人口2021年,歐洲總人口7.45億人,居世界各大洲第三位。除北部寒冷地區外,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歐洲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歐洲還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一些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接近于零,有的甚至出現負增長。①讀圖7-20,說一說,哪些地區人口稠密,哪些地區人口稀疏?人口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活動人口稀疏區:亞歐大陸內部、北部和西部②從氣候的角度,分析亞歐大陸北部和亞洲西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亞歐大陸北部緯度較高,氣候寒冷。亞歐大陸內部深居內陸,降水稀少;亞洲西部屬于沙漠氣候,炎熱干燥。亞洲經濟發展歷程當前,亞洲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漸次提升,逐步由低端的原材料加工和簡單的零部件制造,向研發、設計、數字化、智能化等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20 世紀 60 年代日本經濟崛起20 世紀 70 年代以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的臺灣和香港為代表的“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騰飛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中國和東盟部分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外向出口型經濟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中國臺灣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全亞洲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四國。這四個國家的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都像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一樣突飛猛進,因而得名。1979—2023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8.9%,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3.0%的平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第1位。為世界貢獻“穩”的支撐、“進”的動力。讀中國GDP變化,了解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官網亞洲國家內部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如日本、韓國、以色列、新加坡等國屬于發達國家,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西亞石油資源豐富,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一些國家依靠石油資源,經濟獲得較快發展。①參考玲玲和貝貝的說法,舉例說明歐洲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活動歐洲通過殖民掠奪的方式初步實現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第一次及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是在歐洲首先爆發,蒸汽革命及電氣革命的發展,改革了歐洲原有的生產方式,極大解放了歐洲生產力,使其經濟進一步騰飛。②讀圖7-21,說出歐洲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及變化。歐洲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憑借率先完成工業化,在 19 世紀至 20 世紀初成為世界經濟的中心,在全球貿易、工業生產和金融等領域占據主導地位。但近年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變化,如人口老齡化、債務危機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洲經濟的增長和競爭力。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讀亞洲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1.亞洲的河流( )A.呈輻射狀流入周邊海洋B.多大江大河,航運價值都較高C.西部和中部的河流流量大,流速快D.東部和南部的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小2.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人口分布較稀疏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共有8個國家人口總數超過1億(2024年),分別是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菲律賓、越南。讀亞洲人口分布圖(圖左)與亞洲河流分布圖(圖右),完成下面小題。3.亞洲人口分布不均。從方位來看,主要分布在亞洲的( )A.東部和東南部 B.南部和西部C.東部和南部 D.東南部和中部4.在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屬于發達國家的是( )A.中國 B.印度C.印度尼西亞 D.日本5.亞洲的人口稠密區多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水源等自然條件,但亞洲北部河流中下游地區人口稀疏,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氣稀薄 B.緯度高,氣溫低C.地形平坦,水熱充足 D.高溫多雨,氣候潮濕(23-24七年級下·廣東河源·期中)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大洲內部國家文化多樣,經濟差異明顯。完成下面小題。6.分析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單位:美元)資料,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各國( )A.自然條件相差懸殊 B.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C.國土面積差異大 D.人口出生率高低不同7.下列關于亞洲人口與資源、環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亞洲龐大的人口對經濟的發展起促進作用B.亞洲人口眾多,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C.目前亞洲的人口與經濟和環境的發展不正相適應D.亞洲是世界上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數量最多的大洲國家 日本 韓國 中國 印度 越南 孟加拉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34010 12030 1100 540 430 38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