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題 2 吃水不忘挖井人 課時 2內容 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革命領袖毛主席的故事。本課重點:一是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二是學習根據問題找出文中明顯的信息,體會鄉親們的情感。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應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感恩,懂得珍惜。素養 目標 文化自信:學習并發揚革命優良傳統,飲水思源。 語言運用:朗讀課文并讀出兩個字前后輕重的變化。 思維能力:根據問題找出文中明顯的信息,體會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 審美創造:能夠留意身邊人、事物的美好,懂得感恩。思政 元素 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了解革命歷史,感受毛主席等革命先輩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情懷,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崇敬和感激之情,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重點 難點 1. 掌握 13 個生字的讀音、字形和字義,學會正確書寫 6 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理解 “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含義,體會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懂得感恩的道理。課前 準備 1. 預習提綱:(1)詢問家長或查閱資料,了解毛主席的一些事跡。(2)借助拼音初讀課文,圈出生字詞。2. 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過程設計第一課時課時 目標 1.認識“井、城”等13個生字和廣字頭、心字底2個偏旁;會寫“井、主”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環節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教師活動】 1. (播放歌曲《瀏陽河》)“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大家邊聽邊看,感受歌曲里傳達的情感。” 播放過程中,引導學生專注傾聽和觀看。 2. 引導交流:歌曲播放結束后,提問 “你們都聽到了什么?對歌曲里提到的內容有什么了解?你們知道毛主席是誰嗎?” 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所知。 3. 知識介紹: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毛主席的有關圖片,如毛主席的照片、他在革命時期的工作場景等,詳細簡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主要貢獻,包括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 揭示課題:在黑板上板書 “吃水不忘挖井人”,引導學生齊讀課題。之后,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如 “誰是挖井人?誰是吃水人?為什么要挖井?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將這些問題寫在黑板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生活動】 1. 認真傾聽歌曲,觀看畫面,感受歌曲的氛圍。 2. 思考老師的問題,積極發言,分享自己對歌曲內容和毛主席的了解,如 “我知道毛主席是很偉大的人”。 3. 認真觀看課件展示的圖片,聆聽老師對毛主席的介紹,對毛主席產生崇敬之情。 4. 齊讀課題,思考并提出自己心中的疑問,如 “為什么吃水不能忘記挖井的人呢?”【設計意圖】通過播放歌曲,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介紹毛主席的事跡,讓學生對毛主席有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質疑課題,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環節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教師活動】 1. 齊讀課題識字:“我們再次齊讀課題,在齊讀的過程中,重點認識‘井’這個生字。” 出示字卡,讓學生認讀,每個字讀三遍,糾正讀音。 2. 交流識字方法:“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記住‘井’這個字呢?先自己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最后全班一起分享。” 引導學生交流匯報,如字理分析法、加一加、減一減等識字方法。 3. 范讀課文:“現在老師來范讀課文,大家認真聽,同時思考我們剛才提出的問題:誰是挖井人?誰不忘挖井人?” 范讀時聲音清晰、富有感情。 4. 指導自讀:“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老師給大家一些小提示。” 出示自讀要求:借助拼音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找出課后的生字,在文中圈出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不會讀的請教老師或同學;遇到不理解的字詞,做上記號,多讀幾遍;和小組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用心讀課文,思考讀課題時提出的問題,找到答案就畫出來。巡視指導學生自讀。 5. 指導識字:(出示生字詞) 挖 外 子 過 “我們來學習這些生字詞。” 先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讓學生讀準字音,同桌互讀糾正讀音;組織小組交流生字識記方法,引導學生從結構、部首、組詞等方面思考;聽取學生交流匯報,總結歸類,如組詞識記法(用課后第二題的詞語,通過分組讀、接力讀、同桌互讀等方式認讀)、部首歸類(認識新部首廣字頭,借用 “毛主席胸懷寬廣” 記住 “席” 的字形;認識新部首心字底,借用含有心字底的生字鞏固 “念” 的字形 )。 6. 鞏固詞語:再次展示新詞語。 教師范讀、領讀,讓學生自由讀,強調讀準字音,記住字形。小結識字方法,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學生活動】 1. 齊讀課題,認真認讀 “井” 字,跟隨老師的節奏讀準字音。 2. 思考并與同桌交流識字方法,如 “井” 像一個井口;積極參與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識字方法。 3. 認真聽老師范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4. 按照自讀要求,認真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遇到困難主動請教;與小組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互相幫助;思考問題,在文中尋找答案并畫出來。 5. 積極參與生字詞的認讀活動,認真讀準每個字音;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認真傾聽他人的方法,學習借鑒;參與全班匯報,加深對生字的記憶。 6. 認真跟讀老師范讀、領讀的詞語,自由讀詞語,努力記住生字詞。【設計意圖】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識字,培養自主識字能力;范讀和自讀指導,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深入學習課文做準備;鞏固詞語,強化生字記憶。環節三:指導書寫,練習鞏固【教師活動】 1. 觀察字形:(出示要求會寫的字)“同學們,我們來觀察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每個筆畫應該寫在哪里。”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2. 講解示范:“我們一起說說寫好每個字的關鍵之處,老師來示范寫一寫。” 邊示范邊講解,如 “主、住” 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主” 的點居首橫上部的中間,中橫稍短;“住” 左窄右寬,第二筆豎從撇的中間起筆,三橫等距;“江” 的部首三點水呈弧形,“江” 中的 “工” 兩橫間距適中。 3. 學生練習:讓學生描紅、臨摹,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和筆畫錯誤;組織交流評議,展示部分學生的書寫作品,引導學生從筆畫規范、結構合理等方面進行評價。 4. 拓展練習:鼓勵學生將會寫字和熟字組成常用的詞語讀一讀,如 “水井、主要、居住、江水” 等,鞏固生字。【學生活動】 1. 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記住每個筆畫的位置。 2. 認真聽老師講解書寫要領,仔細觀察老師的示范書寫。 3. 進行描紅、臨摹練習,注意書寫姿勢;觀看同學的作品展示,參與評價,學習他人優點。 4. 思考并說出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認真朗讀詞語。【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講解、示范和練習,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提高書寫能力;交流評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評價能力;拓展練習鞏固生字,加深記憶。環節四:指導朗讀,整體感知【教師活動】 1.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給課文的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巡視指導學生朗讀。 2. 范讀跟讀:教師范讀,“大家小聲跟著老師讀,注意老師讀‘村子、時候、地方’這幾個詞語時,兩個字前后輕重的變化。” 范讀時突出這些詞語的發音特點。 3. 重點指導:(課件出示帶有新詞的比較難讀的句子)“我們來重點練習朗讀這幾個句子。” 以 “瑞金城外有個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 為例,先標紅詞語 “瑞金城外、村子、沙洲壩、毛主席、領導革命”,教師領讀、指名讀、齊讀詞語;再讓學生連起來自由練讀句子,之后指名讀,檢查朗讀效果。用同樣的方法指導 “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 這句話的朗讀,先讀詞語 “帶領、戰士、鄉親們、一口井” ,再讀句子,鼓勵同桌互讀互糾。 4. 朗讀展示:“現在請幾位同學來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聽聽他們是否讀準了字音,讀通了句子。” 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展示,評價學生的朗讀情況。 5. 引導思考:“同學們,讀完課文,大家交流一下,文中的挖井人是誰?吃水人是誰?為什么要挖井?為什么不忘挖井人?” 引導學生初步思考這些問題,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活動】 1. 自由朗讀課文,給自然段標序號,努力讀正確、讀流利。 2. 小聲跟讀老師,模仿老師的發音,注意詞語的輕重變化。 3. 認真讀標紅的詞語,跟隨老師的領讀、指名讀、齊讀進行練習;連起來朗讀句子,自由練讀,積極參與指名讀,接受老師的指導,努力讀好句子。 4. 認真傾聽同學朗讀,參與評價,學習他人優點,改進自己的朗讀。 5. 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結合課文內容,初步交流自己的想法,如 “挖井人是毛主席和戰士們,吃水人是鄉親們”。【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重點指導朗讀難讀的句子,提高朗讀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下節課深入理解課文做鋪墊。環節五:鞏固提升,作業設計【教師活動】 1.游戲鞏固。 教師將本課的會認字、會寫字寫在字卡上(一字一卡),然后將字卡分發給學生(一人一卡)。教師說出一個生字的讀音,持有該生字卡片的學生起立,將卡片上的生字讀三遍。師生依此進行多輪游戲。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學生活動】 1. 參與游戲,認真聽老師讀音,快速反應,起立讀出自己手中卡片上的生字。 2. 課后認真完成對應訓練,鞏固知識;將課文讀給家長聽,分享學習成果。【設計意圖】游戲鞏固生字,增加學習趣味性;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學習效果,同時促進親子閱讀。教學反思在本課時的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成功之處在于,通過播放歌曲和介紹毛主席的事跡,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課文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為學習課文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識字教學環節,運用多種識字方法,如字理分析法、部首歸類等,幫助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生字的讀音和字形,學生參與度較高。書寫指導時,通過示范和評議,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書寫方法,書寫規范度有所提高。朗讀教學中,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初步熟悉了課文內容,對一些難讀的句子也能較好地掌握。 在識字教學時,部分學生對一些生字的記憶不夠牢固,尤其對于一些通過部首歸類識字的生字,理解和記憶存在困難,可能是因為對部首含義的講解不夠生動形象,學生難以建立聯系。在朗讀指導方面,雖然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但部分學生在朗讀時對詞語的輕重變化把握不夠準確,對課文情感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可能是因為引導方式不夠多樣化,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感。在時間把控上不夠精準,導致最后的游戲鞏固環節有些倉促,部分學生沒有充分參與,影響了鞏固效果。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識字方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對于部首含義的講解,可以結合具體的圖片或小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在朗讀指導時,增加引導方式,如創設情境、對比朗讀等,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詞語的發音特點和課文情感,從而更準確地朗讀。在教學設計時,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個教學環節都能充分展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過程設計第二課時課時 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毛主席關心人民群眾疾苦的高尚品質。 2.找出文中明顯的信息,體會鄉親們的情感。環節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教師活動】 1. 聽寫詞語:“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不少生字詞,現在來檢驗一下大家的掌握情況”。可以同桌之間你說我寫,然后互相檢查糾正,也可以請幾位同學到黑板上來聽寫。 2. 詞語認讀:(出示詞語) 挖井 城外 村子 毛主席 住過 鄉親 戰士 想念 “我們再來一起認讀這些詞語,加強記憶。” 組織學生分組開火車認讀詞語、齊讀詞語,以及同桌之間你指我讀;“現在,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詞語說一句話。” 引導學生運用詞語進行表達。 3. 談話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知道了毛主席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井的故事,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這個故事,去感受更深刻的情感。毛主席是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偉人,他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壩,看看那里還發生了什么。”【學生活動】 1. 認真參與聽寫,與同桌互相配合,仔細檢查并糾正錯誤。 2. 積極參與詞語認讀活動,準確讀出詞語;認真思考,選擇詞語造句,如 “鄉親們都很勤勞”。 3. 認真傾聽老師談話,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充滿期待,回憶上節課的內容,準備深入學習。【設計意圖】通過聽寫和詞語認讀復習鞏固上節課的知識,強化生字詞的記憶;引導學生用詞語造句,鍛煉語言運用能力;談話導入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環節二:閱讀課文,讀中悟情【教師活動】 1. 自讀要求:“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己讀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做到不錯字、不漏字、不加字。” 巡視學生自讀情況,及時給予指導。 2. 學習第 1 自然段: 指名朗讀第 1 自然段,“請一位同學來讀第 1 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個自然段寫了誰,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 引導學生思考。 組織學生圈出表示地點的詞語,“大家在課本上把第 1 自然段中表示地點的詞語圈出來。” 檢查學生圈畫情況。 組織說話練習,“‘瑞金、沙洲壩、江西’這三個地點有什么關系呢?大家來說一說。” 參與學生討論,適時給予引導。 講述背景:“曾經,毛主席在江西瑞金發動和依靠群眾,建立紅色根據地,領導人民鬧翻身、求解放,為人民謀幸福,在這期間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講的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時發生的事。”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背景。 3. 學習第 2 自然段: 講述童謠:“在沙洲壩一帶曾經流傳過這樣一段童謠:‘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沒水洗手帕。’連洗手帕的水都沒有,可見沙洲壩是多么干旱哪!” 引導學生感受沙洲壩缺水的嚴重情況。 聯系生活:“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如果沒有水,人們的生活會遇到哪些困難。” 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田地龜裂、人畜飲水困難等圖片,“大家看這些圖片,這就是缺水中人們生活的艱辛,感受一下水對人們的重要性。” 引導思考:“現在,請一位同學來讀第 2 自然段,其他同學想一想,毛主席做了一件什么好事?他為什么要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井?” 學習第 1 句話: ①引導學生齊讀第 1 句話,(課件出示井的圖片及人們在井邊打水、挑水的圖片)“大家仔細觀察圖中人物的行為,再想一想,‘很遠’說明了什么?從‘很遠’一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思考。 ②“我們用‘因為…… 所以……’這個句式來改說這句話,誰來試試?” 引導學生改寫句子,加深對句子邏輯關系的理解。 學習第 2 句話: ①“‘帶領’是什么意思呢?大家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一說,也用‘帶領’說一句話。”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并運用。 ②“想象一下毛主席和戰士們是怎樣挖井的,他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體會一下挖井的辛苦。” 引導學生想象并感受。 ③“毛主席為什么要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井呢?大家結合課文內容和剛才的思考說一說。” 引導學生理解毛主席的為民情懷。 朗讀指導: ①“看,這就是毛主席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的那口井。(展示插圖)喝著打上來的井水,鄉親們會說什么呢?他們會感受到什么?現在,人們喝著井水,會想到誰?你覺得毛主席是一個怎樣的人?” 引導學生思考并交流。 ②“讓我們帶著對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來讀第 2 自然段。”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語調、重音等。 4. 學習第 3 自然段: 齊讀段落:“我們一起來齊讀第 3 自然段,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解放’這個詞。” 落實 “解放” 一詞的含義,解釋 “推翻反動統治得到自由。特指我國 1949 年推翻國民黨統治”。 理解字詞:“‘立’是什么意思呢?‘時刻’又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 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引導思考:“鄉親們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大家從課文中找一找。”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語句。 觀察插圖:“大家觀察插圖,看看石碑上刻著什么字,想一想鄉親們為什么要刻這些字呢?” 引導學生體會鄉親們的情感。 朗讀指導:(出示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我們用深情的語氣讀出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讀出鄉親們對毛主席的感激與懷念之情,其中‘挖井人、時刻、毛主席’咬字稍重。” 示范朗讀后,讓學生練習。 多樣朗讀:“現在,請大家自由讀第 3 自然段,然后我們來進行指名讀、比賽讀。” 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活動。 深入思考:“鄉親們為什么感謝毛主席呢?大家結合全文內容,深入思考一下。” 引導學生全面理解鄉親們的感恩之情。【學生活動】 1. 按照要求認真自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讀順。 2. 認真聽同學朗讀第 1 自然段,思考問題,圈出詞語;與同學交流地點之間的關系;認真聽老師講述背景,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3. 認真聽老師講述童謠,感受沙洲壩缺水的情況;聯系生活實際,思考缺水帶來的困難,觀看圖片,加深感受;認真聽同學朗讀,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齊讀第 1 句話,觀察圖片,思考并回答問題,改寫句子;理解 “帶領” 的意思,造句;想象挖井場景,體會辛苦;思考并回答毛主席挖井的原因;交流鄉親們的話語和感受,朗讀第 2 自然段,讀出感激之情。 4. 齊讀第 3 自然段,理解 “解放” 的含義;思考 “立” 和 “時刻” 的意思;找出鄉親們做的事;觀察插圖,思考刻字的原因;認真聽老師朗讀指導,練習朗讀;參與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深入思考并回答鄉親們感謝毛主席的原因。【設計意圖】通過逐段深入學習課文,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毛主席的偉大和鄉親們的感恩之情;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思考活動,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朗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環節三:情感升華,作業設計【教師活動】 1. 交流引導:“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輩用血汗換來的,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要想想毛主席和為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人們。生活中,我們應該感謝哪些‘挖井人’呢?” 激情引導,如 “當你吃著可口的米飯時,你可曾想到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當你穿上漂亮的新衣時,你可曾想到裁縫師傅的精心制作;當你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時,你可曾想到建筑工人的付出和老師們的奉獻。” 2. 拓展活動: 情境想象:“假如你是沙洲壩鄉親中的一員,看到石碑,你想對毛主席說些什么呢?大家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故事拓展:“不僅僅是沙洲壩的人民懷念毛主席,全國人民都忘不了毛主席。因為他的一生都在為中國的革命事業披肝瀝膽、嘔心瀝血,他的光輝事跡數不勝數。課后請家長為你講一講毛主席的故事。” 3. 朗讀總結:“讓我們帶著對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把課文齊讀一遍。” 引導學生飽含情感地朗讀。 4. 布置作業:“完成本課對應訓練,鞏固今天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把你想對毛主席說的話寫下來,或者畫一幅你心中毛主席的畫像。”【學生活動】 1. 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結合生活實際,交流自己應該感謝的人,如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導等。 2. 想象自己是沙洲壩鄉親,和同桌交流想對毛主席說的話;課后請家長講毛主席的故事,認真傾聽。 3. 飽含情感地齊讀課文,表達對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 4. 課后認真完成對應訓練,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寫話語或畫毛主席的畫像。【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分享,引導學生將課文中的感恩之情延伸到生活實際中,培養感恩意識;拓展活動加深學生對毛主席的了解,激發崇敬之情;朗讀總結強化情感體驗;作業布置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造力。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教學活動在達成教學目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成功之處在于,通過復習導入環節,有效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為新課學習做好了鋪墊。在閱讀課文環節,借助童謠、圖片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學生較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深刻體會到了鄉親們的情感以及 “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含義,并且在朗讀中能夠較好地表達情感。拓展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了毛主席的偉大事跡,增強了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 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感恩時,部分學生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難以深入挖掘身邊 “挖井人” 的付出和意義,可能是由于引導不夠深入,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在拓展活動中,對于 “假如你是沙洲壩鄉親” 的情境想象,部分學生的表達不夠豐富,可能是因為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不夠深入,缺乏情感共鳴。在課堂時間把控上不夠精準,導致最后的作業布置環節有些倉促,對作業要求的講解不夠細致,學生可能對作業的完成方式和要求理解不夠清晰。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深入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具體事例和引導性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身邊人的付出,培養感恩之心。在情境想象活動前,提供更多關于沙洲壩當時情況的資料,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境,豐富表達。在教學設計時,更加合理地安排時間,為每個教學環節留出充足的時間,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對作業要求進行詳細的講解和示范,讓學生明確任務,提高學習效果。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