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雷震統(tǒng)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村晚導入詩題同學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兒童的詩句?導入詩題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意思就是鄉(xiāng)村的傍晚,這首詩描繪的是鄉(xiāng)村傍晚的景色。《村晚》解讀詩題雷震南宋詩人,生平不詳?;蛞詾槊贾?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作者簡介初讀古詩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宋] 雷震bēiyī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停頓。利用注釋、工具書和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意。學習提示初讀古詩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宋] 雷震bēiyī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停頓。利用注釋、工具書和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意。學習提示感知詩意[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詩意[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陂】池岸。 【銜】含著,叼住。【浸】淹沒。 【漪】水中的波紋。注釋想象詩境[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小草生機勃勃的景象池水滿塘的美景想象詩境[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想象詩境山叼住將要落下去的太陽,動態(tài)景象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想象詩境山既能銜日,也能吐月,古人用字非常精準、傳神。這就是中國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杜甫《月》想象詩境綠油油的水草長滿了池塘邊緣,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陽下,山像是銜著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牧童”指什么人?“歸去”是去哪?“橫牛背”“橫”可換成什么字?想象詩境學習提示躺撐騎…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想象詩境“橫”比“騎”更加自由,更能體現(xiàn)牧童活潑可愛。——袁枚《所見》坐撐跪趴騎牧童姿態(tài)不一樣,但是一樣的天真可愛[宋] 雷震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最后一句有哪個字用得好?想象詩境學習提示信牧童悠閑自得的樣子想象詩境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樂曲。你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體會詩情村晚在山銜落日中,村晚在牧童歸途中,在晝出耘田的忙碌中,在滾滾麥浪中,在飛鳥投林中,在村子的小巷深處犬吠中,在悠揚無腔的笛聲中,媽媽對孩子呼喚聲中,村晚在落日余暉中,在炊煙裊裊中,在聲聲蛙鳴中,在金色的田間小路上……“村晚”在哪里?背誦古詩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村 晚[宋] 雷震想要讀出這首詩的恬靜悠遠,在讀前兩句的時候,語速稍慢一些,兩個“滿”字要重讀。學習提示找出本課三首詩中描寫兒童表現(xiàn)的詞語,說一說:通過這些詞,你發(fā)現(xiàn)不同詩人筆下的兒童有著怎樣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對比閱讀學習提示對比閱讀古詩 描寫兒童表現(xiàn)的詞語 共同點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 村晚 學種瓜純真可愛、招人喜歡童年生活充滿了樂趣脫曉冰橫牛背改寫古詩盡量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畫面。不要逐句翻譯原文,要抓住重點,想象兒童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發(fā)揮想象,把詩的內(nèi)容改寫成小短文。改寫古詩示例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正是初夏時節(jié),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該除草的時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們就都到稻田里去除草。婦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別的家務活以后,晚上也不閑著,忙著又是搓麻線,又是織布。全村的年輕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樂乎。那些孩子們既不會耕田也不會織布,可也閑不下來。因為他們從小被父母耳濡目染,也都熱愛勞動。你看,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底下,他們正在忙著學習種瓜呢!課堂小結(jié)寧靜美好閑適自在村 晚景美草、水、山、日人樂歸、橫、吹謝謝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wǎng)站有大把高質(zhì)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wǎng)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古詩三首 《村晚》 分層作業(yè)1.填空。讀課文中三首詩,你眼前一定浮現(xiàn)出一幅幅畫面。三首詩都描述了古代鄉(xiāng)村的_____________生活,都描寫了兒童的純真、可愛,但詩中兒童活動的環(huán)境不同,第一首是_____________的村莊,第二首是_____________的村莊,第三首是黃昏時的池塘邊。范成大對“童孫未解供耕織,__________________”的鄉(xiāng)村兒童表達了贊賞之意。楊萬里看到幼童在寒冬的清晨弄冰玩耍,小心翼翼地把“_____________”,輕輕敲打,表達出作者對孩子的喜愛之情。雷震在日落之時不僅看見綠草、碧水、青山,還看見牧童橫坐在牛背上,只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調(diào)皮天真、悠閑自在。村 晚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2.給下面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山銜落日浸寒漪。( )A.用嘴含 B.接受 C.相連接(2)牧童歸去橫牛背。( )A.地理上東西向的,與“縱”相對B.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相對C.跟物體長的一邊垂直的,橫坐著3.“山銜落日浸寒漪”運用了______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___________的情態(tài)4.詩句運用了動靜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下面詩句屬于靜態(tài)描寫的是( ),屬于動態(tài)描寫的是( )A.草滿池塘水滿陂 B.短笛無腔信口吹5.本詩描繪了一幅幽靜美麗的___________圖,抒發(fā)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 兒童 農(nóng)忙時 寒冬時 也傍桑陰學種瓜 彩絲穿取當銀鉦 短笛無腔信口吹2. A C 3. 擬人 青山、落日一起倒映在水中 4. A B 5. 田園風光 贊美和向往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古詩三首《村晚》學習任務單一、回憶同類,導入古詩1.同學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兒童的詩句?我們曾經(jīng)懷念過這樣一種指路——我們曾經(jīng)欣賞過這樣一種垂釣——我們曾經(jīng)笑看過這樣一種玩?!?br/>我們也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種勞動——我們也曾經(jīng)記得這樣一種放飛——2.了解作者雷震,南宋,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二、朗讀詩歌,理解詩意1.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停頓。 利用注釋、工具書和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意。2.全班交流匯報古詩的朗讀情況3.全班交流匯報詩意的理解情況三、想象詩境,感悟詩情1.體會煉字,想象畫面。(1)古人作詩,在一首詩中,同一個字往往不會再用第二次。但第一句七個字中,有一個字,卻出現(xiàn)了兩次?你能說說這個字的好處嗎?(2)第二句,還有哪個字用得好呢?為什么?2.想象畫面,體會情境。(1)“牧童”指什么人?“歸去”是去哪?“橫牛背”“橫”可換成什么字?(2)最后一句有哪個字用得好?“信口”體會到?3.拓展想象,感悟詩情(1)引導想象:這首古詩描寫了鄉(xiāng)村傍晚時的景色,詩中有畫,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題是村晚,想一想:村晚在哪?說一說。村晚在_______________中,村晚在_______________中,在_______________中……(2)指導朗讀,背誦古詩。朗讀提示:想要讀出這首詩的恬靜悠遠,在讀前兩句的時候,語速稍慢一些,兩個“滿”字要重讀。四、對比閱讀,改寫古詩1.對比閱讀,感悟表達(1)這三首古詩都向我們展示了古時候兒童生活的情景,找出三首詩中描寫兒童表現(xiàn)的詞語,說一說:通過這些詞,你發(fā)現(xiàn)不同詩人筆下的兒童有著怎樣的不同點和相同點?(2)交流:三首詩中描繪的兒童形象,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2.課堂練筆,改寫古詩(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發(fā)揮想象,把詩的內(nèi)容改寫成小短文。要點提示:①盡量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畫面。②不要逐句翻譯原文,要抓住重點,想象兒童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2)改寫同一首詩的學生組成小組,交流自己的作品,評一評誰的想象更豐富、語言更生動。(3)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語文學科部編版五年級上冊1 古詩三首教學設計課題 1 古詩三首《村晚》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語文 年級 五年級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在古詩學習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對文本有獨特的閱讀體驗。課文所描寫的情景又都與兒童有關(guān),反映兒童生活,學生也可能有著相似的親身經(jīng)歷,符合學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學生情感的的共鳴,進而在閱讀古詩中獲得感知,加以模仿,發(fā)展想象力,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核心素養(yǎng) 目標 1.會認“漪”1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村晚》。 3.理解《村晚》詩意,想象畫面,體會其中的童真童趣。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村晚》。 2.理解《村晚》詩意,想象畫面,體會其中的童真童趣。教學過程 一、回憶同類,導入古詩 1.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老師帶領(lǐng)大家學習了《四時田園雜興》《稚子弄冰》,給我們又增加了兩首有關(guān)童趣的古詩,同學還知道哪些關(guān)于兒童的詩句? 2.解讀詩題 看了詩題,你知道了什么?(“村晚”意思就是鄉(xiāng)村的傍晚) 3.了解作者 這首詩描繪的是宋代鄉(xiāng)村傍晚的美景,這段美景是一位叫雷霆的詩人帶給我們的,下面我們一起了解詩人。 雷震,南宋,生平不詳。或以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寧宗嘉定年間進士。又說是南昌(今屬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進士。其詩見《宋詩紀事》卷七十四。 過渡:鄉(xiāng)村的傍晚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又有著怎樣的樂趣呢?讓我們打開書本,自己讀讀這首詩 二、朗讀詩歌,理解詩意 1.出示學習要求 自由朗讀詩歌,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停頓。 利用注釋、工具書和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匯報古詩的朗讀情況 (1)課件出示詩的節(jié)奏劃分,指名讀;教師相機指導“陂”和“漪”的讀音。 (2)古詩講究韻律美,除了停頓和節(jié)奏,我們讀詩時應該注意讀出什么呢?(重音、語調(diào)) (3)指讀(讀出陂,浸,橫,背,信口)學生評議。注意把這首詩的韻腳“陂、背”讀得清晰、響亮。 (4)學生練讀,指名讀,學生評議,全班齊誦古詩。 3.全班交流匯報詩意的理解情況 詩意:綠草長滿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幾乎溢出了塘岸。遠遠的青山,銜著彤紅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閃動著粼粼波光。那小牧童橫騎在牛背上,緩緩地把家還;拿著一支短笛,隨口吹著,也沒有固定的聲腔。 教師小結(jié):詩人抓住了對景物和人的描寫。(板書 景:草、水、山、日;人:歸、橫、吹)整首詩描繪了一幅牧童騎牛吹笛晚歸圖。 三、想象詩境,感悟詩情 1.體會煉字,想象畫面。 (1)指名學生讀“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2)結(jié)合注釋說一說“陂”“漪”分別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紋) (3)古人作詩,在一首詩中,同一個字往往不會再用第二次。但第一句七個字中,有一個字,卻出現(xiàn)了兩次?你能說說這個字的好處嗎? (4)第二句,還有哪個字用得好呢?為什么? “山銜落日”是山叼住將要落下去的太陽?!般暋睂懗隽颂柭渖綍r,兩山像一張嘴一樣,把太陽叼住了。把夕陽落山一剎那的動態(tài)景象形象的表現(xiàn)出來。 ①教師簡筆畫畫兩座山,讓學生畫太陽位置。指出太陽可以落在這里,也可以落在那里,都是銜。 ②出示杜甫詩句:“四更山吐月”的吐字。 小結(jié):山既能銜日,也能吐月,古人用字非常精準、傳神。這就是中國古詩的語言美,意境美。 (5)再讀一讀這兩句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全班交流畫面) 綠油油的水草長滿了池塘邊緣,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陽下,山像是銜著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 2.想象畫面,體會情境。 (1)指名學生讀“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2)“牧童”指什么人?“歸去”是去哪?“橫牛背”“橫”可換成什么字? (3)牛背上的牧童形象,是表現(xiàn)鄉(xiāng)村兒童生活古詩中的典型意向,在后代畫家的筆下也曾多次出現(xiàn)。他們姿態(tài)各異,充滿童趣。在國畫大師李可染的筆下,更是出現(xiàn)了牛背上多種姿態(tài)的牧童。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4)最后一句有哪個字用得好?“信口”體會到?(牧童悠閑自得的樣子。) 如果你是這個小孩,你會在什么情況下信口吹?(疲勞,放松,吃飽) (5)再讀一讀這兩句詩,說說你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怎樣的畫面。 放牛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上,隨意地用短笛吹奏著不成調(diào)的樂曲。 3.拓展想象,感悟詩情 (1)引導想象:這首古詩描寫了鄉(xiāng)村傍晚時的景色,詩中有畫,有聲有色,有靜有動,給人以無限的遐想。題是村晚,想一想:村晚在哪?說一說(教師根據(jù)學生所說相機補充) 村晚在山銜落日中,村晚在牧童歸途中,在晝出耘田的忙碌中,在滾滾麥浪中,在飛鳥投林中,在村子的小巷深處犬吠中,在悠揚無腔的笛聲中,媽媽對孩子呼喚聲中…… (2)繼續(xù)引導:還在哪里?大家寫一寫。(相機出示,齊讀:村晚在落日余暉中,在炊煙裊裊中,在聲聲蛙鳴中,在金色的田間小路上) (3)教師小結(jié):“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鄉(xiāng)村的晚景多么寧靜美好!“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閑自在呀。同學們向往這樣的生活嗎?那作者呢?(這樣的鄉(xiāng)村美景,就是詩人喜愛的,向往的) (4)指導朗讀,背誦古詩。 朗讀提示:想要讀出這首詩的恬靜悠遠,在讀前兩句的時候,語速稍慢一些,兩個“滿”字要重讀。 四、對比閱讀,改寫古詩 1.對比閱讀,感悟表達 (1)這三首古詩都向我們展示了古時候兒童生活的情景,找出三首詩中描寫兒童表現(xiàn)的詞語,說一說:通過這些詞,你發(fā)現(xiàn)不同詩人筆下的兒童有著怎樣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2)組織學生交流:三首詩中描繪的兒童形象,你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小結(jié):這三首古詩中所描繪的田園風光都很美,都體現(xiàn)了古代兒童的有趣可愛,古代田園生活的和諧美好,只是寫的事情不同,《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寫了夏天孩子們學著大人在桑樹下種瓜的事情;《稚子弄冰》寫了冬天孩子們剜冰,用彩線將冰穿起來當打擊樂器,冰塊摔碎了孩子們失落沮喪的事情;《村晚》寫了傍晚,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歸來的事情。 三位詩人都善于捕捉兒童在做某件事時某一個瞬間的情景,來體現(xiàn)田園生活的美好。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也要留心觀察,捕捉某件事中的某一個瞬間的情景,掌握由面到點的寫法。 2.課堂練筆,改寫古詩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發(fā)揮想象,把詩的內(nèi)容改寫成小短文。 要點提示: ①盡量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畫面。 ②不要逐句翻譯原文,要抓住重點,想象兒童的神態(tài)、動作、心理等。 (2)改寫同一首詩的學生組成小組,交流自己的作品,評一評誰的想象更豐富、語言更生動。 (3)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 示例: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 正是初夏時節(jié),稻田里的秧苗都到了該除草的時候了。白天,村子里的男人們就都到稻田里去除草。婦女白天忙完了家中別的家務活以后,晚上也不閑著,忙著又是搓麻線,又是織布。全村的年輕人都各忙各的,忙得不亦樂乎。 那些孩子們既不會耕田也不會織布,可也閑不下來。因為他們從小被父母耳濡目染,也都熱愛勞動。你看,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底下,他們正在忙著學習種瓜呢!作業(yè)設計 1.熟練背誦三首古詩。板書設計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 古詩三首第3課時.pptx 1 古詩三首第三課時分層練習.doc 1 古詩三首第三課時學習任務單.doc 1古詩三首第三課時教學設計.docx 課文朗讀-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1課3村晚.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