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 六年級下冊 《浩瀚宇宙》單元 17.太陽系 教學設計單元 《浩瀚宇宙》 課題 17.太陽系 課時 1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學習內容及要求 9.5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5~6年級⑤比較太陽、氣球、月球的相對大小,知道太陽是一顆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描述太陽系八顆行星在太陽系中心的相對位置。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太陽系是由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組成的;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稱、順序、特點及與太陽的距離。 科學思維:能夠運用比較、分類等方法,分析行星的特點和差異;能夠根據提供的數據,討論和分析行星的相對位置。 探究實踐:能夠通過觀察、討論、分析等活動,初步了解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和行星特點;能夠制作簡單的太陽系模型,加深對太陽系結構的理解。 態度責任:對太陽系和宇宙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愿意繼續深入探索和學習;認識到科學探索需要耐心、細致和嚴謹的態度,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素養。教學 重點 了解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和八大行星的特點;能夠運用比較、分類等方法,分析行星的特點和差異,并制作太陽系模型。教學 難點 了解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和八大行星的特點;能夠運用比較、分類等方法,分析行星的特點和差異,并制作太陽系模型。教學 準備 教師:1.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彩筆、鐵絲、橡皮泥、圓規、卡紙、氣球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教學備注一、引入課題 [PPT 2 出示]教師播放太陽系視頻或展示太陽系圖片,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太陽系的組成和特點。二、活動過程 (一)活動一:太陽系的組成 [PPT 3 出示]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你知道太陽系的“家庭成員”有哪些嗎? 學生自由發言,分享自己的認識和想法。 [PPT 4-5 出示]教師介紹太陽系的中心——太陽,以及圍繞太陽運動的八大行星。 [PPT 6-14 出示] 教師展示八大行星的圖片和名稱,引導學生觀察它們的特點和相對位置。 學生分組討論,比較不同行星的特點,如大小、顏色、形狀、運動規律等。 (3)學生匯報討論結果,教師總結歸納。 [PPT 15 出示]資料展示太陽系的其他星體,還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 [PPT 16 出示]視頻資料總結太陽系的組成。 (二)活動二:了解八顆行星的相對位置。 [PPT 17 出示]教師出示八顆行星與太陽的圖片和距離表格,引導學生分析表格中的相關信息。 [PPT 18 出示]學生按照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交流行星的名稱、與太陽的距離、相互之間的距離以及形狀等方面的信息。 [PPT 19 出示]教師引導總結:太陽系中行星位置排序,距離太陽從近到遠: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PPT 20 出示]學生根據認識,回答相關問題。例如,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什么?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什么? (三)活動三:制作太陽系模型。 [PPT 21 出示]教師出示一組數據,包括八顆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和半徑的對比數據。 [PPT 22 出示]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數據,了解行星體積的大小以及離太陽的遠近。 [PPT 23 出示]學生根據數據按比例團橡皮泥做成行星模型(或用氣球等代替),按照太陽與八顆行星的距離按比例縮小畫出軌道。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和想象力,制作出獨特而精美的模型。 學生展示自己的太陽系模型,并介紹模型的制作過程和特點。 [PPT 24 出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評價,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時提出改進建議。 教師總結:根據太陽系中8顆行星的直徑和與太陽的位置,把它們按照一定比例縮小,以實物的形式展示出來,就是在建立模型,這是一項重要的探究技能。三、拓展活動 談話: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太陽系的組成,了解了八大行星的相對位置,學會了建立模型,其實在廣袤的太陽系,還有一些其他天體在天空運行,同學們課下查找了很多資料,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PPT 25-26 出示]介紹哈雷彗星: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04年最先算出它的軌道而得名,每隔76年它回歸一次。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 [PPT 27-28 出示]討論流星和隕石:流星體是太陽系內小至沙塵、大至巨礫的顆粒狀碎片。當它們進入地球大氣層后發光并被看見時,就形成了流星。而隕石則是太陽系中較大的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后未完全燃燒盡的剩余部分。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總結太陽系的基本結構和八大行星的特點。 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疑問和困惑。四、練一練 一、選擇題 1.太陽系中唯一繞地球運動的天然衛星是()。 A. 太陽 B.月球 C.火星 2.下列關于太陽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也是宇宙的中心 B.太陽系僅僅包括八顆行星 C.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能發光的天體 3.八大行星中看上去像一頂草帽的是( )。 A.木星 B.土星 C.火星 二、判斷題 1.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 2.水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3.人類現在還沒有走出太陽系。() 4.太陽系處于銀河系的中心位置。() 參考答案 1.B2.A3.B 1.√2.×3.√4.√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六、板書設計 太陽系 一、太陽系的組成 1. 恒星:太陽 2. 行星:八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 其他天體:衛星、彗星、流星體等 二、行星的相對位置 按距離太陽從近到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制作太陽系模型 按比例縮小行星體積和距離,畫出軌道,演示公轉情況(共29張PPT)《浩瀚宇宙》- 太陽系六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2025春新版青島版《科學》活動準備活動一 太陽系的組成同學們,你知道太陽系的“家庭成員”有哪些嗎?太陽系的中心——太陽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太陽活動一 太陽系的組成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地球一樣都是圍繞太陽運動的行星。這八顆行星以及其他一些天體與太陽共同組成了太陽系。在太陽系中,衛星都圍繞行星運轉,而行星則圍繞太陽運轉。水星——冰與火的世界八大行星中,水星——距離太陽最近。體積最小。運動速度最快。無衛星環繞。水星朝向太陽的一面,溫度非常高,可達到400℃以上。但背向太陽的一面,長期不見陽光,溫度非常低,達到-173℃,在這里也不可能有液態的水。在1992年的雷達觀察中顯示水星含有凍結的水冰。這被認為只存在于那永遠的陰暗一面的環形山底,被彗星和/或從行星內部噴發出來并堆積在那里。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環形山,還有輻射紋、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表面有許多隕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沒有板塊運動。金星——最亮的行星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國古代稱之為長庚、啟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夜空中亮度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達到亮度最大。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因為其質量與地球類似,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金星自轉方向與其它行星相反,是自東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金星逆向自轉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與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但是現在還無法證明。地球——人類的家園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地球已有44~46億歲。地球以近24小時的周期自轉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繞太陽公轉。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核的溫度大約是6880℃,比太陽光球表面溫度6000℃要高。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北半球的“冷極”在西伯利亞東部的奧伊米亞康,1961年1月的最低溫度是–71℃。南半球的“冷極”在南極大陸,1960年8月24日氣溫為–88.3℃。火星——神秘的紅色星球火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均與地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是人類可以探索的最近行星,從長期來看,火星是一個可供人們移居的星球。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于2020年7月23日發射升空 ,于2021年2月到達火星附近,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約1%,非常干燥,溫度低,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凍結,部分地球生物可以生存。木星——八大行星之王木星為太陽系體積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其它七大行星總和的2.5倍還多,是地球的317.89倍,而體積則是地球的1316倍。木星還是太陽系中自轉最快的行星,自轉一周只需要9小時50分30秒。木星正在向其宇宙空間釋放巨大能量。它所放出的能量是它所獲得太陽能量的兩倍,這說明木星釋放能量的一半來自于它的內部。木星內部存在熱源。木星和太陽的成分十分相似,但是卻沒有像太陽那樣燃燒起來,是因為它的質量太小。木星要成為像太陽那樣的恒星,需要將質量增加到現在的100倍才行。有些科學家猜測,再經過幾十億年之后,木星將會改變它的身份,從一顆行星變成一顆名副其實的恒星。土星——華麗動人的行星土星的大小和質量僅次于木星,占第二位。它由于快速自轉而呈扁球形。土星的衛星至少有82個,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最多的一顆行星。土星環位于土星的赤道面上。在空間探測以前,從地面觀測得知土星環有五個,其中包括三個主環(A環、B環、C環)和兩個暗環(D環、E環)。2009年10月8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發現土星周圍存在一個“隱形”的巨大光環,這個光環可以容納10億個地球。土星的平均密度只有0.70克/立方厘米,是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如果把它放在水中,它會浮在水面上。天王星——躺著旋轉的行星天王星是第一顆在現代發現的行星,是第一顆使用望遠鏡發現的行星。它的亮度是肉眼可見的,但由于較為黯淡而未被古代的觀測者發現。天王星的自轉軸可以說是躺在軌道平面上的,傾斜的角度高達98°。其它行星的自轉軸相對于太陽系的軌道平面都是朝上的,天王星的轉動則像傾倒而被輾壓過去的球。當天王星在至日前后時,一個極點會持續的指向太陽,另一個極點則背向太陽。天王星異常的轉軸傾斜原因也不知道,但是通常的猜想是在太陽系形成的時候,一顆地球大小的原行星撞擊到天王星,造成的指向的歪斜。海王星——計算出來的行星海王星僅比木星和土星小,是太陽系的第三大行星。 因為軌道距離太陽很遠,海王星從太陽得到的熱量很少,所以海王星大氣層頂端溫度只有-218 °C 。海王星是唯一利用數學預測而非有計劃的觀測發現的行星。天文學家利用天王星軌道的攝動推測出海王星的存在與可能的位置。迄今只有旅行者2號曾經在1989年8月25日拜訪過海王星。海王星構造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在大氣層中的甲烷,只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海王星的藍色比天王星更為鮮艷,因此應該還有其他的成分。除了太陽、八大行星及其衛星,太陽系還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行星際物質。小資料: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著數十萬顆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小行星,天文學把這個區域稱為小行星帶。除此以外,太陽系還包括許許多多的彗星和無以計數的天外來客——流星。討論、分析:。根據表中提供的數據,討論、分析行星的相對位置。活動二 了解八顆行星的相對位置太陽系中行星位置排序距離太陽從近到遠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陽系中行星的相對位置快速回答: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是(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是(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太陽系八大行星中,距離地球最遠的行星是( )。海王星水星金星海王星活動三 制作太陽系模型根據表中提供的各行星的相對直徑和各行星距離太陽的相對距離,設計太陽系模型。如果太陽模型的直徑為2米,那么地球模型的直徑就應約為2厘米。我們做一個太陽系模型材料:橡皮泥、牙簽、泡沫板1.參照設計的比例將各色橡皮泥或準備的其他材料分別加工成“八顆行星”。2.由于八顆行星都是以橢圓軌道圍繞太陽公轉。且行星軌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內。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顆行星的軌道平面,然后根據設計的各行星軌道之間的距離畫出軌道。3.把太陽及各行星放置在相應的位置或者軌道上。在下面的示意圖中,標出八顆行星的名稱。小行星是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太陽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運行軌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稱為小行星帶。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已發現了約70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于100千米。哈雷彗星: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04年最先算出它的軌道而得名,每隔76年它回歸一次。下次過近日點時間為2061年7月28日。坦普爾·塔特爾彗星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哈雷彗星恩克彗星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流星體是太陽系內,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成為顆粒狀的碎片。流星體進入地球(或其他行星)的大氣層之后,在路徑上發光并被看見的階段則被稱為流星。許多流星來自相同的方向,并在一段時間內相繼出現,則稱為流星雨。隕 石英仙座流星雨火 流 星隕石是太陽系中較大的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后未完全燃燒盡的剩余部分,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信息,是受人歡迎的不速之客。讓科學流行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7.《太陽系》 教學設計.docx 17.《太陽系》 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