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 六年級下冊 《浩瀚宇宙》單元 19.探索宇宙 教學設計單元 《浩瀚宇宙》 課題 19.探索宇宙 課時 1核心 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學習內容及要求 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5~6年級⑦了解人造衛星和載人航天的歷史,知道太空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關注我國航天事業的進展。 ⑧了解天文觀測和利用航天器探測宇宙的歷史,關注我國月球和深空探測事業的開展。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歷史,關注我國及世界空間技術的最新發展。能認識到太空探索拓寬了人類的視野。 科學思維:在尊重證據的前提下,堅持正確的觀點;能大膽質疑,從不同視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探究實踐:能基于所學知識,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學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方式,呈現探究的過程與結論。 態度責任:了解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動了探測宇宙技術的發展和探索工具的改進。教學 重點 通過查閱資料、調查、分析等方式獲取事物的信息;運用分析、比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學探究的結論。教學 難點 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學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方式,呈現探究的過程與結論。教學 準備 教師:1.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搜集有關人類探索宇宙、我國航天發展的歷史、我國最新的航天成就等資料。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教學備注一、引入課題 [PPT 1 出示]觀看視頻,欣賞宇宙之美。 師: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向往太空,并進行著不斷的探索,前面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了人類對宇宙中天體的認識成果,人類是怎樣了解到這些信息的,是運用哪些工具觀察這些星體的,今天我們繼續進行“探索宇宙”的活動。(板書課題)二、活動過程 (一)了解人類天體觀測技術的發展過程。 [PPT 2 出示]小組交流搜集的信息,學生匯報觀測工具的發展歷史。 教師借助課件介紹觀測工具的發展歷史。 [PPT 3 出示]渾儀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以渾天說為理論基礎制造的天體觀測儀器,由相應天球坐標系各基本圈的環規及瞄準器構成,一重重的同心圓環,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圓球。它的作用是用肉眼觀測星空時方便定位。 [PPT 4 出示]伽利略望遠鏡是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07年發明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屬于一種光學折射望遠鏡,他用這架望遠鏡觀察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以及木星的4顆衛星。 [PPT 5 出示]牛頓望遠鏡是牛頓1672年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能更清晰的觀測到比較暗的天體。現代的巨型望遠鏡大多屬于這種反射望遠鏡。 [PPT 6 出示]郭守敬望遠鏡是一臺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世界上口徑最大、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 [PPT 7 出示]射電望遠鏡:好比是天文學家的“順風耳”,隨著地球的運動,望遠鏡掃射天空,接受天體發來的無線電波,天文學家就是通過它捕捉來自宇宙的各種信息的。 [PPT 8 出示] 中國天眼(FAST)是一種射電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以來,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超過900顆新脈沖星,是同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三倍以上。這些成就使得中國天眼在天文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人類拓展了觀天的極限。 [PPT 9 出示]哈勃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間望遠鏡,人們把它的誕生看成是天文學走向空間時代的一座里程碑。 [PPT 10 出示]討論:天體觀測工具的不斷發展對人類探索宇宙有什么影響? 學生討論交流。 師總結:人類觀測宇宙的工具在不斷地更新和進步,觀測方式由肉眼直接觀測到用儀器觀察,觀測對象從觀測可見光到光譜及電磁波,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人類對太空的認識是隨技術的進步深化和拓展的。天體觀測技術的發展促進了人類觀測天體能力的提高,使得人類對宇宙的觀測更遠、更清楚。 師:在地球上用望遠鏡觀察宇宙,獲得的信息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到太空中觀測,才能獲得更多的有關宇宙天體的信息,因此人類向太空中發射了許多宇宙探測器。 (二)了解人類進入太空的歷程。 [PPT 11 出示]師: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了幻想,向往著飛向太空。人們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就。誰來講一講? 生講述。 教師借助課件介紹人類進入天空的歷程。 [PPT 12 出示]1.明朝初期的陶成道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并利用火箭飛天的人,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 2.1957年10月4日,蘇聯用衛星號運載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軌道。 [PPT 13 出示]3.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太空,成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PPT 14 出示]4.“和平”號空間站在太空中運行了15年,創造了航天史上的一大奇跡。 [PPT 15 出示]5. 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進行第25次“挑戰”。就在它升空第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間化為一團火球墜入大西洋。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 [PPT 16 出示]6.美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使人類對火星的研究進入了新階段。 [PPT 17 出示]小組討論:通過了解人類進入太空的歷程,你有什么感想? [PPT 18 出示]師總結: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許多科學家付出了艱辛和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是漫長曲折的,而且是不斷進步的。 [PPT 19 出示]出示資料卡:中國航天大事記 [PPT 20 出示]交流中國航天大事,說一說有哪些新認識? 師總結:我國經濟的發展既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促進了航天技術的發展。 (三)我國空間技術有哪些新成就? 我們國家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你知道我國在宇宙探索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嗎 [PPT 21——25 出示]播放幻燈片,學生欣賞。 [PPT 26 出示]討論:了解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討論交流。 [PPT 27 出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總結:科學技術是在不斷發展的,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會進一步揭開宇宙神秘的面紗。三、拓展活動 [PPT 28 出示]1、思考:人類對宇宙的探測有什么意義? 請同學們繼續收集我國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并做一期手抄報。 [PPT 29 出示]中國夢,航天夢,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希望同學們銘記歷史、傳承精神,胸懷凌云志,共筑航天夢!四、練一練 一、選擇題 1.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用望遠鏡探索宇宙的科學家是()。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愛因斯坦 2.下列()是無法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間的航天器。 A 航天飛機 B 宇宙飛船 C空間站 3.2021年5月 15日7時18分,( )探測器成功著陸,在火星上首次留下 中國印跡。 A.天問一號 B.嫦娥五號 C.長征二號 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的是( )。 A.陶成道 B.郭守敬 C.加加林 二、判斷題 1.“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2.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進人太空的人。() 3.人類對天體的觀測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參考答案 B2.C3.A4.A 1.√2.√3.√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六、板書設計 探索宇宙 人類天體觀測技術的發展過程 人類進入太空的歷程 我國空間技術的新成就 渾儀、伽利略望遠鏡、牛頓望遠鏡 嫦娥五號、天問一號 郭守敬望遠鏡、射電望遠鏡 神州十四號、嫦娥六號 哈勃望遠鏡(共29張PPT)《浩瀚宇宙》- 探索宇宙六年級下冊 第五單元2025春新版青島版《科學》活動準備活動一:了解人類天體觀測技術的發展過程。2、匯報觀測宇宙工具的相關信息。1 、小組交流搜集的觀測宇宙工具的材料。活動過程渾儀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以渾天說為理論基礎制造的天體觀測儀器,由相應天球坐標系各基本圈的環規及瞄準器構成,一重重的同心圓環,整體看起來就像一個圓球。它的作用是用肉眼觀測星空時方便定位。渾儀活動過程伽利略望遠鏡是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在1607年發明的,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屬于一種光學折射望遠鏡,他用這架望遠鏡觀察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以及木星的4顆衛星。伽利略望遠鏡活動過程牛頓望遠鏡是牛頓1672年發明的世界上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能更清晰的觀測到比較暗的天體。現代的巨型望遠鏡大多屬于這種反射望遠鏡。牛頓望遠鏡活動過程郭守敬望遠鏡是一臺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世界上口徑最大、光譜獲取率最高的望遠鏡。郭守敬望遠鏡活動過程射電望遠鏡:好比是天文學家的“順風耳”,隨著地球的運動,望遠鏡掃射天空,接受天體發來的無線電波,天文學家就是通過它捕捉來自宇宙的各種信息的。射電望遠鏡活動過程 中國天眼(FAST)是一種射電望遠鏡,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以來,中國天眼已經發現了超過900顆新脈沖星,是同時期國際上其他望遠鏡發現脈沖星總數的三倍以上。這些成就使得中國天眼在天文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幫助人類拓展了觀天的極限。中國天眼(FAST)活動過程哈勃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間望遠鏡,人們把它的誕生看成是天文學走向空間時代的一座里程碑。它的清晰度是地面天文望遠鏡的10倍以上。它所獲得的圖像和光譜具有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重復性。哈勃望遠鏡活動過程天體觀測工具的不斷發展對人類探索宇宙有什么影響?活動過程活動二:了解人類進入太空的歷程。2、匯報人類進入太空的信息。1 、小組整理、交流搜集的人類進入太空的材料。活動過程明朝初期的陶成道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并利用火箭飛天的人,被稱為“世界航天第一人”。1957年10月4日,蘇聯用衛星號運載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入軌道。活動過程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進入太空,成為在太空旅行的第一人。活動過程1976年2月17日,蘇聯和平號空間站完成建造。它是首個可供人類長期居住的空間研究中心,在軌運行15年。活動過程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進行第25次挑戰。就在它升空第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間化為一團火球墜入大西洋。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活動過程2004年1月4日,美國勇氣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使人類對火星的研究進入了新階段。活動過程通過了解人類進入太空的歷程,你有什么感想?活動過程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許多科學家付出了艱辛和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是漫長曲折的,而且是不斷進步的。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三:中國空間技術成就知多少交流中國航天大事,說一說有哪些新認識?活動過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著陸地球,完成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的“繞、落、回”中的第三步,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為未來我國開展月球和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活動過程“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著陸活動過程2022年11月30日,神州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與神州十五號航天員乘組勝利會師,在中國空間站里留下了一張足以載入史冊的太空合影。活動過程2024年6月2日,嫦娥六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中的預選著陸點著陸,順利完成月壤采樣任務,于2024年6月25日順利返回地球,還帶回大約2kg的月背樣本,實現世界首次月背采樣返回。活動過程活動過程了解了這些,你有什么想說的?活動過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談收獲活動過程請同學們繼續收集我國在探索宇宙方面取得的最新進展,并做一期手抄報。拓展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9.《探索宇宙》教學設計.docx 19.《探索宇宙》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