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資治通鑒》孫權勸學——深沉的感嘆,用情的反問《孫權勸學》走近作者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世稱涑水先生。“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了解作品《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歷時十九年完成,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長于描寫戰爭。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編年體:《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紀傳體:《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書體例識英雄孫權(181-252年),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呂蒙(178-219年) ,東吳國大將。字子明。少時以膽氣稱,后發奮苦讀,智勇雙全。魯肅(172—217年),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主張聯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卿( ) 即更刮目相待( )邪( ) 遂( )qīnɡgēngyésuì讀準字音整體感知劃分朗讀節奏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調———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補———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刪———刪去無實在意義的詞,不譯。譯法點撥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鉆研經書當博士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從前,當初孫權勸學鼓勵,勸勉對……說古代君對臣的愛稱當道,當權掌管政事推托事務副詞。“怎么,難道”古時王侯的自稱研究儒家經典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只,只是粗略地閱讀通“耶”,“嗎”歷史“罷了”,表限止語氣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譯文: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 到了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國家大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誰比得上“所字結構”。收獲(名詞)于是,就從事到,等到經過議論國家大事才干和謀略不再是泛指吳地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有抱負的人泛指多日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對朋友輩的敬稱知曉事情語氣詞,表反問,相當于“呢”連詞,表順承譯文: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另外試目相看,長兄知道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然后分別了。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讓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來看,你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么晚啊!”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孫權勸學》教學孫權,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后裔。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呂蒙,字子明,東吳末年名將。由于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他出身貧苦,少年時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鄧當是孫策部下。后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從而踏上軍人路途。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努力修習經典,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魯肅,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杰出戰略家、外交家。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人物鏈接課文研讀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呈現的三組鏡頭,并說一說,本文的詳略是怎么安排的:(點撥:誰 + 做什么)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詳略詳課文研讀資料鏈接:呂蒙家境極貧寒,早年隨姐夫鄧當參軍,追隨孫策,因果敢有膽頗受重用。而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掌江東大權,呂蒙戰功赫赫,漸受重用。孫權欲抬舉呂蒙,但呂蒙乃一介武夫出身,文才謀略尚不能服眾,孫權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才有了這番“勸學”的談話。課文研讀鏡頭一:孫權勸學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辭以軍中多務。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乃始就學。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②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雙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 限止語氣 目標明確—— 反問語氣 阻斷借口—— 切身體會 亮明益處勸說藝術課文研讀孫權的“勸學”最終還是促使呂蒙開始學習。談一談孫權的“勸”有何高明之處?明確身份:君勸臣剖析過程:掌事應學習(談必要性)嚴厲+關心多務亦可學(談可能性)批評+督促現身說益處(談益處)責備+愛護循循善誘言辭懇切課文研讀孫權循循善誘,呂蒙終于“乃始就學”。他的學習成果如何呢?請看鏡頭三: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拜蒙母,(與蒙)結友而別。課文研讀魯肅與呂蒙的這番對話,發生在如下的情景中:資料鏈接: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魯肅接任。魯肅到陸口,途經呂蒙駐地。魯肅為一代儒將,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輕視他。有人對魯肅說:"呂將軍功名日益顯赫,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應當去拜訪他。"于是魯肅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受重任,與關羽鄰接,將要采取何種策略,以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呢 "魯肅倉促回答說:"臨時看情況辦。"呂蒙說:"現在孫、劉雖然是一家,但關羽實在是個如熊虎一樣的將領,怎么不預定計謀呢 "于是,呂蒙詳盡地分析當時的利害。魯肅聞后,大驚,越席而起,靠近呂蒙,親切地拍著他的背,發出了記于本文中的贊嘆。課文研讀文章為何詳寫魯肅的反應?驚嘆結友(贊賞)(惺惺相惜)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孫權勸學》教學魯肅輕視的是 ,尊重的是 。——《孫權勸學》教學課文中,呂蒙怎樣回應魯肅呢?試想象,并添加表示呂蒙神態或心理的語氣詞。蒙( )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教學呂蒙用自豪的語氣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用得意的語氣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用感慨的語氣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課文研讀呂蒙巧妙地回應了魯肅的盛贊,請你讀一讀:“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自得、自豪苦學成才,當之無愧,坦然受之故作驚訝,輕松打趣,關系融洽結合全文,分析孫權、呂蒙、魯肅分別是怎樣的人?形象分析孫權呂蒙魯肅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直爽、敬才愛才勸贊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結合全文,分析孫權、呂蒙、魯肅分別是怎樣的人?拓展延伸你從中得到了什么道理呢?讀書、學習有助于人的發展和完善。啟示:【從呂蒙變化得到的啟示:】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要勤奮好學;【從孫權勸學成功得到的啟示:】勸說別人要以身作則,要循循善誘。【從魯肅結交朋友得到的啟示:】要敬重人才。概括主題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并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請你用一句話或一句詩文來勸勸身邊的同學、好友或親人,讓他們也加入讀書的行列。孫權勸學——深沉的感嘆,用情的反問教學目標:1.借助朗讀與比較,理解文意,體會文本詳略處理的好處。2.梳理人物形象,品味歷史人物的復雜情感和精神風貌。3.領悟學習與成長的關系,理解學習對于自我提升的重要意義【導入】同學們,古語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孫權勸學》,正是講述了三國時期孫權如何勸勉大將呂蒙學習的故事。呂蒙從一個只知武略的將軍,成長為文武雙全的棟梁之才,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么?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去感受學習的魅力,體會勸學的智慧。【走近作者】司馬光(1019—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世稱涑水先生。“王安石變法”以后,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等。【了解作品】《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歷時十九年完成,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長于描寫戰爭。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史書體例:編年體:《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紀傳體:《史記》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識英雄孫權(181-252年),字仲謀,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呂蒙(178-219年) ,東吳國大將。字子明。少時以膽氣稱,后發奮苦讀,智勇雙全。魯肅(172—217年),三國時吳國名將、政治家。字子敬,主張聯劉抗曹,助周瑜大破曹軍于赤壁。(過渡語)文言文的語言精煉而富有韻味,朗讀是感受其魅力的重要方式。在朗讀之前,我們先來讀準一些生字的讀音。(PPT展示生字:卿、即更、邪、遂)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和節奏。【預習檢測】讀準字音卿( qīnɡ) 即更刮目相待( gēng)邪( yé) 遂( suì)讀對節奏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語段翻譯】(教師教授技巧)文言文翻譯小技巧:留———國號、年號、地名、書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調———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補———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刪———刪去無實在意義的詞,不譯。任務一:教師指導后,逐段翻譯: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讓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只應當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大有益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議論,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來看,你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士別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多么晚啊!”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就分別了。人物資料補充:孫權,東吳大帝,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政治家、軍事家。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二十二世后裔。自幼文武雙全,早年隨父兄征戰天下。善騎射年輕時常常乘馬射虎,膽略超群。呂蒙,字子明,東吳末年名將。由于為虎威將軍,故亦稱呂虎威。他出身貧苦,少年時未曾受教育,其姊夫鄧當是孫策部下。后來受到孫策的賞識,從而踏上軍人路途。呂蒙一方面屢立戰功,另一方面在壯年時受到主公孫權啟發,努力修習經典,遍讀群書,逐漸蛻變成一位具戰略眼光、智勇雙全的將領。魯肅,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杰出戰略家、外交家。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任務二:用自己的話概括文中呈現的三組鏡頭,并說一說,本文的詳略是怎么安排的:(點撥:誰 + 做什么)孫權勸學 詳呂蒙就學 略魯肅贊學 詳資料鏈接:呂蒙家境極貧寒,早年隨姐夫鄧當參軍,追隨孫策,因果敢有膽頗受重用。而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掌江東大權,呂蒙戰功赫赫,漸受重用。孫權欲抬舉呂蒙,但呂蒙乃一介武夫出身,文才謀略尚不能服眾,孫權意識到了這一點,于是才有了這番“勸學”的談話。1.鏡頭一:孫權勸學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辭以軍中多務。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乃始就學。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雙重否定 重要性和必要性②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限止語氣 目標明確③ 卿言多務,孰若孤?—— 反問語氣 阻斷借口④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切身體會 亮明益處2.孫權的“勸學”最終還是促使呂蒙開始學習。 談一談孫權的“勸”有何高明之處?3. 孫權循循善誘,呂蒙終于“乃始就學”。他的學習成果如何呢?請看鏡頭三: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拜蒙母,(與蒙)結友而別。魯肅與呂蒙的這番對話,發生在如下的情景中:資料鏈接: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死,魯肅接任。魯肅到陸口,途經呂蒙駐地。魯肅為一代儒將,認為呂蒙是武夫出身,有些輕視他。有人對魯肅說:"呂將軍功名日益顯赫,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他,您應當去拜訪他。"于是魯肅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受重任,與關羽鄰接,將要采取何種策略,以防止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呢 "魯肅倉促回答說:"臨時看情況辦。"呂蒙說:"現在孫、劉雖然是一家,但關羽實在是個如熊虎一樣的將領,怎么不預定計謀呢 "于是,呂蒙詳盡地分析當時的利害。魯肅聞后,大驚,越席而起,靠近呂蒙,親切地拍著他的背,發出了記于本文中的贊嘆。4.文章為何詳寫魯肅的反應?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魯肅輕視的是_______________,尊重的是_________________。5. 課文中,呂蒙怎樣回應魯肅呢?試想象,并添加表示呂蒙神態或心理的語氣詞。蒙( )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用自豪的語氣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用得意的語氣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用感慨的語氣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巧妙地回應了魯肅的盛贊,請你讀一讀:“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明確】自得、自豪苦學成才,當之無愧,坦然受之故作驚訝,輕松打趣,關系融洽6.結合全文,分析孫權、呂蒙、魯肅分別是怎樣的人?孫權勸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呂蒙樂于接受勸告、勤奮好學魯肅贊直爽、敬才愛才拓展延伸你從中得到了什么道理呢?讀書、學習有助于人的發展和完善。啟示:【從呂蒙變化得到的啟示:】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要勤奮好學;【從孫權勸學成功得到的啟示:】勸說別人要以身作則,要循循善誘。【從魯肅結交朋友得到的啟示:】要敬重人才。概括主題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并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作業:請你用一句話或一句詩文來勸勸身邊的同學、好友或親人,讓他們也加入讀書的行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孫權勸學》課件 .pptx 第4課《孫權勸學》課件 .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