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部編版)下冊古詩《關雎》鑒賞說明:根據課內外古詩詞的順序,課本中的每首都按下面表格中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鑒賞1.原文及經典詩句 2.翻譯3.作者(作品)簡介和創作背景 4.情感表達分析與賞析從兩個方面:核心意象,表現手法. 6.(二)理解與賞析部分示例:《關雎》運用了多種精妙的藝術手法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 起興開篇,營造氛圍:詩歌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運用起興手法。詩人借雎鳩鳥在河洲上相互和鳴的情景,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鳥雌雄常相伴,情意綿篤,其和鳴之聲營造出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為下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做鋪墊,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男女之間的美好愛情。這種起興方式,由物及人,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人類情感相聯系,委婉含蓄地表達主題,避免了直接言情的突兀。 比興結合,深化情感:“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摘荇菜的動作比興男子對女子的追求。荇菜順水漂流,時左時右,難以采摘,正如男子追求女子過程中的曲折。同時,采摘荇菜從“流”到“采”再到“芼”,體現出動作的漸進性,暗示男子對女子的追求不斷深入,情感逐漸加深。這種比興結合的手法,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1、《關雎》古詩原文 經典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棲息在河中的小洲。賢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卻沒法得到,日日夜夜總思念她。綿綿不斷的思念,叫人翻來覆去難入睡。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摘取。賢良美好的女子,彈琴鼓瑟來親近她。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去挑選它。賢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作者(作品)簡介 《關雎》出自《詩經》,《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 11 世紀至前 6 世紀)的詩歌,共 311 篇,其中 6 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說是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 。尹吉甫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被尊稱為 “中華詩祖”。孔子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背景介紹 關于《關雎》的創作背景,有多種說法。一種傳統觀點認為,這首詩是為了歌頌后妃之德。在古代,婚姻被視為家族延續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后妃的品德和行為對宮廷乃至國家都有著深遠影響。《關雎》通過描繪男子對美好女子的追求,寓意著對后妃賢良淑德的贊美和期望,希望后妃能夠輔佐君主,治理好后宮,進而為國家的穩定和繁榮做出貢獻。另一種觀點認為,它反映了當時民間的婚戀習俗。在西周至春秋時期,人們在婚戀方面相對自由,青年男女通過各種社交活動相互結識、表達愛意。《關雎》生動地展現了一位青年男子在追求心儀女子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是當時民間婚戀生活的藝術寫照,反映了普通民眾對美好愛情和婚姻的向往與追求。情感表達 這首詩表達了古代男子對美好女子的愛慕與追求,生動展現了青年男女對真摯、美好愛情的向往。詩中男子對女子的情感,從最初單純的愛慕,到追求不得的痛苦煎熬,再到想象中與女子結合的美好憧憬,層層遞進,寄托了人們對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期盼。(一)分析與賞析1.核心意象雎鳩 詩開篇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起興,雎鳩鳥雌雄常相伴,情意篤厚,其和鳴引出君子對淑女的愛慕追求 ,象征著美好的愛情與婚姻。雎鳩的和鳴營造出和諧、美好的氛圍,為全詩奠定愛情基調,暗示男女之間應有的和諧、真摯情感。荇菜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等詩句多次提及荇菜。采摘荇菜動作從“流”到“采”再到“芼”,既展現勞動場景,又以其順水漂流難采摘,比興男子追求女子過程的曲折。荇菜的存在使詩歌從自然場景過渡到人物情感表達,成為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感寄托象征,體現追求過程的漸進與執著。窈窕淑女 這是詩中男子愛慕追求的對象,代表著美好、賢淑的女子形象。她不僅有外在美貌,更具內在美好品德,是男子心中理想配偶,象征著男子對美好愛情和婚姻的向往。君子 追求“窈窕淑女”的主人公,代表著有修養、有道德追求的男子形象。他對淑女的追求,發乎情止乎禮,體現出對美好愛情的向往與尊重,是符合傳統道德觀念的愛情追求者象征。2.藝術手法《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運用了多種精妙的藝術手法,使其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厚的文化內涵: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 起興開篇,營造氛圍:詩歌開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運用起興手法。詩人借雎鳩鳥在河洲上相互和鳴的情景,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鳩鳥雌雄常相伴,情意綿篤,其和鳴之聲營造出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為下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做鋪墊,使讀者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男女之間的美好愛情。這種起興方式,由物及人,巧妙地將自然景象與人類情感相聯系,委婉含蓄地表達主題,避免了直接言情的突兀。 比興結合,深化情感:“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摘荇菜的動作比興男子對女子的追求。荇菜順水漂流,時左時右,難以采摘,正如男子追求女子過程中的曲折。同時,采摘荇菜從“流”到“采”再到“芼”,體現出動作的漸進性,暗示男子對女子的追求不斷深入,情感逐漸加深。這種比興結合的手法,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重章疊句,回環往復 增強節奏感與音樂美:詩中“參差荇菜”數句以及“窈窕淑女”數句反復出現,只在部分字詞上有所變化,如“流”“采”“芼”和“求”“友”“樂”。這種重章疊句的形式,使詩歌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和傳唱。仿佛是一首優美的樂章,在反復的詠唱中,強化了詩歌的音樂效果,給人以聽覺上的美感享受。深化情感表達:通過重章疊句,詩歌在反復詠唱中,不斷強化男子對女子的思念與追求之情。每一次的重復,并非簡單的語句再現,而是情感的逐步深化。從“寤寐求之”的執著追求,到“寤寐思服”的日夜思念,再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美好憧憬,情感在回環往復中層層遞進,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推向高潮,使讀者深切感受到其情感的真摯與強烈。雙聲疊韻,音韻和諧 雙聲詞的運用:詩中“參差”一詞,聲母相同,屬于雙聲詞。“參差”描繪荇菜長短不齊的樣子,不僅生動地表現了荇菜的形態,而且讀起來音韻和諧,富有節奏感。這種雙聲詞的運用,增強了詩歌語言的表現力,使詩歌在描繪事物時更加形象逼真,同時也為詩歌增添了音韻之美。疊韻詞的效果:“窈窕”“輾轉”等詞是疊韻詞,韻母相同。“窈窕”形容女子心靈儀表兼美的樣子,音韻婉轉,將女子的美好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輾轉”則生動地表現出男子因思念女子而翻來覆去難以入眠的狀態,其韻律的和諧使這種情感的表達更加細膩動人。雙聲疊韻詞的大量運用,使詩歌在押韻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音韻的和諧美,使詩歌的音樂性達到更高的境界。細節描寫,生動傳情 心理細節展現深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通過對男子心理和動作的細節描寫,生動地展現了他追求女子不得時的痛苦與煎熬。“寤寐思服”直白地表達出男子無論白天黑夜都在思念女子,內心被這份情感填滿;“悠哉悠哉”則以反復詠嘆的方式,強化了這種思念的悠長與深沉;“輾轉反側”具體描繪了男子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眠的情景,將他內心的焦慮、痛苦和對女子的深深眷戀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深情。動作細節暗示追求:詩中對采摘荇菜動作的描寫,如“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芼之”,不僅是對勞動場景的描繪,更暗示了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這些動作細節的刻畫,使詩歌的敘事更加生動具體,同時也展現了男子在追求過程中的用心與執著,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二)理解與賞析《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從藝術角度看,它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將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之情描繪得細膩入微,讓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古人純真質樸的情感世界。其重章疊句和比興手法的運用,不僅使詩歌具有音樂美,更增添了詩歌的韻味和含蓄之美。從文化層面理解,《關雎》反映了古代社會人們對愛情和婚姻的重視,以及對美好情感的崇尚。它所表達的情感并非是低俗的欲望,而是一種發乎情、止乎禮的美好情感,體現了儒家所倡導的 “中和” 之美。這種對愛情的向往與追求,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引發人們的共鳴,讓我們感受到人類情感的共通性和永恒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