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講 物態變化【2025中考物理第1輪復習考點梳理練 】(原卷版+解析版+講解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講 物態變化【2025中考物理第1輪復習考點梳理練 】(原卷版+解析版+講解ppt)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
第4講 物態變化
 考點1溫度和溫度計
1.溫度
定義 表示物體的 冷熱程度 
單位 攝氏度,符號是 ℃ 
規定 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 0 ℃,沸水溫度規定為 100 ℃
溫度的估測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 37 ℃,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約為25 ℃
2.溫度計
原理  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 
使用 (1)估:測量之前先估計待測物體的溫度。 (2)選:根據測量需求,選擇 量程 和 分度值 合適的溫度計。 (3)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接觸容器壁和容器底,圖1中正確的是 丁 。 (4)讀: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 不能 離開被測物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 相平 ,如圖2中 乙 。 (5)記: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兩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溫度計示數為 42 ℃。 圖1   圖2
注意 (1)溫度計讀數時需要分析液面是在零刻度線以上還是以下,如圖3所示的溫度為 -12 ℃。 (2)體溫計讀數時眼睛通過體溫計的一條棱看過去,圓弧形的棱相當于 凸透鏡(放大鏡) 便于觀察和讀數。 (3)體溫計由于使用的需求,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做了一個 縮口 。如圖4,讀數時 能 離開人體讀數;使用前應拿著體溫計用力 甩 (不甩:只升不降,高準低不準) 圖3   圖4
 考點2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其吸、放熱情況
物態變化 狀態變化 吸、放熱情況 生活中常見應用舉例
熔化 固態→  液 態  吸 熱 夏天,飲料中加冰塊使飲料溫度下降
凝固 液態→  固 態  放 熱 冬天,菜窖里放水,利用水凝固放熱使窖內溫度不會太低
汽化 液態→  氣 態  吸 熱 炎熱的夏天,地上灑水人會感到涼快;利用水沸騰時溫度不變,煮餃子
液化 氣態→  液 態  放 熱 冬天,對手哈氣,可以使手溫暖;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便于儲存和運輸
升華 固態→  氣 態  吸 熱 “干冰”可以防止運輸過程中食品腐爛變質;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
凝華 氣態→  固 態  放 熱 霜、霧凇的形成
 考點3晶體和非晶體
項目 晶體 非晶體
定義  有 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沒有 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高頻實例 冰、萘、海波、水晶、石英、食鹽、各種金屬等 橡膠、石蠟、松香、玻璃、瀝青、塑料等
熔化 特點 熔化前(AB段):持續吸熱,溫度升高,為 固 態;熔化時(BC段):持續吸熱,溫度 不變 ,為 固液共存 態;熔化后(CD段):持續吸熱,溫度升高,為 液 態 持續吸熱,溫度一直升高
條件 ①溫度達到 熔點 ;②持續 吸 熱 持續吸熱
凝固 特點 凝固前(EF段):持續放熱,溫度降低,為 液 態;凝固時(FG段):持續放熱,溫度 不變 ,為 固液共存 態;凝固后(GH段):持續放熱,溫度降低,為 固 態 持續放熱,溫度一直降低
條件 ①溫度達到 凝固點 ;②持續 放 熱 持續放熱
 考點4汽化、液化的兩種方式
1.汽化的兩種方式
汽化形式 蒸發 沸騰
不 同 點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
發生條件 在任何溫度下 達到 沸點 ,持續 吸 熱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影響因素 液體的溫度越 高 、表面積越 大 、表面空氣流速越 快 ,蒸發越快 液面氣壓越高,沸點 越高 
溫度變化 降溫制冷 吸熱,溫度 不變 
相同點 都是 汽化 現象,都需要 吸 熱
2.液化的兩種方式:一是 降低溫度 (如草地上露珠的形成);二是 壓縮體積 (如儲存在鋼瓶內的液化石油氣)。
命題點1 溫度計原理 1.如圖為利用玻璃瓶、橡皮塞、帶有顏色的水和玻璃管自制的一個溫度計,該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 熱脹冷縮 原理來工作的;使用時先將玻璃瓶放入熱水中,觀察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該玻璃瓶放入冷水中,此時玻璃管內水柱會 下降 (選填“上升”或“下降”)。 (RJ八上P47圖3.1-1) 【拓展提升】若想溫度變化時液柱高度變化得更明顯,應盡量選擇 更細 (選填“更粗”或“更細”)的玻璃管
命題點2 用物態變化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2.如圖是小亮用光滑的厚紙制作的小紙鍋。在鍋里裝些水,放在火上加熱,過一會兒可以看到水面上方冒出大量“白氣”,持續加熱,直至水沸騰,而紙鍋沒有燃燒,“白氣”的形成屬于 液化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該過程 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紙鍋能夠燒水而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沸騰時溫度 保持不變 ,此時水的溫度比紙的著火點 低  (RJ八上P60圖3.3-4) (RJ八上P63圖3.3-9) 3.如圖是一個“簡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風的地方,即使經過一天時間,里面的飯菜也不會變質。請解釋“簡易冰箱”的原理。 答:該“簡易冰箱”是利用水蒸發時吸熱制冷來給飯菜降溫,從而對飯菜進行保質;將它放在通風的地方是為了加快水蒸發的速度。
命題點3 物態變化辨識及吸、放熱 4.如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觀察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出現白霜,測得易拉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易拉罐外壁 凝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此過程要 放出 熱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說明向易拉罐中加鹽后,冰的熔點會 降低 。 (RJ八上P67圖3.4-5、圖3.4-6) 【生活實踐】農諺說“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是因為氣溫 低于 (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 ℃時,水蒸氣 凝華 形成霜;“雪后寒”是因為雪融化或 升華 ,都要吸收熱量,使氣溫下降
 實驗1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例1】如圖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猜想與假設】
(1)小明用手握冰塊,一會兒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覺手很涼。據此實驗,請你提出一個與熔化相關的猜想: 固體熔化時需要吸熱(合理即可)。
【設計與進行實驗】
(2)安裝實驗器材時,應該先確定 鐵圈A (選填“鐵圈A”“鐵夾B”或“鐵桿C”)的位置。這樣安裝便于調整陶土網的高度,確保能用 酒精燈外焰加熱 ,提高效率。
(3)實驗中不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把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中的冰 受熱均勻 ,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 慢 (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數據。
(4)實驗中需要觀察試管中物質的狀態,并每隔1 min記錄試管中物質的 溫度 。實驗過程中,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根據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在如圖乙所示的坐標系中描點,并繪制出本次實驗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4 -2 0 0 0 0 1 2
【分析與論證】
(5)請你分析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①冰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判斷的依據是 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
 ②冰熔化過程持續了3 min,第4~5 min 這段時間內,物質處于 固液共存 (選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
 ③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保持不變 。
(6)重復實驗,當試管中的冰開始熔化時,立即將試管取出并浸入另一只裝有冰水混合物的燒杯中,發現冰不再熔化,該現象說明冰在熔化過程中需要 不斷吸熱 。
【交流與評估】
(7)同學小剛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C (填字母)。
A.燒杯中的水少
B.對試管內的冰不斷攪拌
C.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D.冰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
(8)實驗完畢后,小明同學繼續使用相同器材加熱,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當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之后,試管中的水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沸騰,這是因為 試管中的水與燒杯中的水溫度相同,不能繼續吸熱 。
【創新設問】
(9)夏天,我們要喝冰涼的飲料,往往會在飲料中加入適量冰塊,而不是直接加入與冰塊質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的 溫度 更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熔化成水的過程中要 吸收 熱量,從而使飲料的溫度下降得更多。
 實驗2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例2】如圖甲是小組同學“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設計與進行實驗】
(1)圖甲裝置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 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燒杯壁 。
(2)本實驗需要的實驗器材有:①燒杯、水和帶孔的紙蓋;②酒精燈;③鐵桿A和溫度計;④鐵圈B和陶土網。合理的安裝順序是 ②④①③ (填序號)。
(3)除圖中實驗器材外,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秒表 。
(4)在水溫升高到90 ℃后,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并持續幾分鐘后停止讀數,其中第1 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為 92 ℃。小組同學觀察到水沸騰時的實驗現象: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不斷上升且 變大 (選填“變大”或“變小”),到達水面破裂。
【分析與論證】
(5)將實驗中的數據記錄在如下表格中,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①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98 ℃,由此可判斷此時的氣壓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
 ②水沸騰前溫度 升高 ,水沸騰時溫度 保持不變 。
(6)小組同學在水沸騰時撤去酒精燈,過一會兒,觀察到水停止沸騰,說明水沸騰時需要 持續吸熱 。
【交流與評估】
(7)實驗時小組同學想提高水的沸點,于是換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燈加熱,這種做法是否可行? 不可行 ,請說明原因: 加大火力只能讓水更快沸騰,無法改變水的沸點 。
(8)初步得出結論后,等水溫降至90 ℃以下后,另一名小組同學繼續利用該裝置再次進行實驗,并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從兩次實驗的圖像中可看出,水從90 ℃加熱至剛沸騰時,所用時間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質量 不同。
 
【創新設問】
(9)小組同學完成實驗后又進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得到變化的圖像如圖丁所示。如果要喝一杯奶茶(牛奶與茶水的質量之比約為1∶2),有A、B兩種方案可選擇,結合圖像,你認為方案 A (填字母)的冷卻效果好。
A.先將滾燙的熱茶冷卻5 min,然后加冷牛奶
B.先將冷牛奶加進滾燙的熱茶中,然后冷卻5 min
 重難點1物態變化的判斷
  【例1】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日恰逢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立春。“二十四節氣”代表著一年的時光輪轉,也代表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下列關于節氣的諺語理解正確的是( C )
A.“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冰雪消融是升華現象
B.“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露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需要放熱
D.“小寒凍土, 大寒凍河”——河水結冰是熔化現象
物態變化判斷“三部曲”:
明確六種物態變化的條件和特點→明確物態變化前、后的狀態→根據定義確定物態變化種類
 重難點2“白氣”“冰花”現象
  【例2】(傳統文化)夏天,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圍會冒“白氣”,“白氣”的成因與下列諺語中加點字涉及的物態變化相同的是( B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擔
C.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生活中看到的“白氣”并不是氣體。它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懸浮在空中形成的。“白氣”是液態的小水滴,與水蒸氣不同,水蒸氣是氣體,人眼看不到。
  【例3】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窗戶的玻璃上附著一層小水珠,當室外氣溫更低時,還會看到窗玻璃上結有冰花。下列關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D )
A.它們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B.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外一側
C.它們均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內一側
判斷液化時水珠出現位置的方法:
(1)找“熱源”:看哪一側的溫度高;(2)找“冷源”:看哪一側的溫度低;(3)判斷:“熱源”一側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小水珠出現在“熱源”一側。
 命題點1 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
1.(2022·鄂州)媽媽對你說,今天降溫了,看看墻上掛的寒暑表,自己選擇合適的衣服。如圖,關于該寒暑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
C.寒暑表的示數是21 ℃
D.寒暑表的示數是39 ℃
2.(2018·黃岡)在測量水溫度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做法如圖甲所示,該做法存在的錯誤是 溫度計的玻璃泡未浸沒到被測液體中 , 改正錯誤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水的溫度為 22 ℃。
甲   乙
 命題點2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其吸、放熱的判斷
3.(2024·湖北)如圖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表演“打鐵花”。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D )
A.升華 B.凝華
C.熔化 D.凝固
4.(2023·鄂州)下列四種物態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 A )
A.樟腦丸“消失” B.水結冰
C.草葉上形成露珠 D.樹枝上出現霧凇
5.(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媽媽自制的熱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鏡鏡片變模糊了。關于這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熱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鏡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鏡片上
C.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的過程要吸收熱量
D.水蒸氣凝華成小水珠附著在鏡片上
6.(2023·潛江)中華詩詞蘊含大量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是水凝華形成的
D.“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7.(2023·黃岡)如圖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將-196 ℃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態氮迅速汽化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熱量,使酸奶瞬間 凝固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塊。
8.(2023·恩施州)人穿著濕衣服易著涼,是因為水逐漸 汽化 (填物態變化名稱),會 吸收 身體的熱量。
 命題點3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
9.(2024·武漢)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實驗中要控制好燒杯中的水溫。
甲  乙
(1)根據圖乙所示的圖像中 BC 段溫度的變化特點可知冰是晶體,在這段時間內,物質處于 固、液共存 態。
(2)該同學繼續探究加有鹽的冰塊熔化時溫度的變化特點。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現白霜,這些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凝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溫度 低于 0 ℃。
10.(2021·荊州)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50 ℃左右開始,每隔大約1 min記錄一次溫度,根據記錄的數據,在方格紙上以縱軸表示溫度,橫軸表示時間,描點連線,得到如圖乙所示的該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甲  乙
(1)實驗中采取“水浴法”對試管中的物質加熱,這種加熱方法的好處是使試管中的物質 受熱均勻且溫度上升速度較慢 。
(2)由圖乙可知,該物質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圖乙中物體在B點時刻的內能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點時刻的內能。
(4)比較圖乙中的AB段與DE段可知,物質在AB段時的比熱容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DE段時的比熱容。
(5)某同學把試管中的物質換成水,發現無論怎么加熱,試管中的水都不會沸騰,請設計一種可以使試管中的水沸騰的方案: 將燒杯中的水換成沸點更高的液體 (寫出一種即可)。
 命題點4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的變化
11.(2021·黃岡節選)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如圖),錯誤的操作是 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容器壁接觸 ,改正錯誤后,加熱使水沸騰,此后,繼續對水加熱,水溫 不變 。
12.(2022·武漢)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某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兩次實驗,兩次實驗所用水的質量相同。
甲  乙
(1)從實驗中可以看到,水沸騰時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水蒸氣遇冷 液化 (選填“汽化”“液化”“升華”或“凝華”),在燒杯口周圍形成“白氣”。
(2)通過兩次實驗發現,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水的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 繼續吸熱 。
(3)圖乙是該組同學第二次實驗繪制的圖像。第一次實驗中同學們發現,水沸騰前每加熱2 min溫度升高5 ℃ ,則圖乙中t0= 87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物理學科
第4講 物態變化
 考點1溫度和溫度計
1.溫度
定義 表示物體的 冷熱程度 
單位 攝氏度,符號是 ℃ 
規定 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 0 ℃,沸水溫度規定為 100 ℃
溫度的估測 人的正常體溫約為 37 ℃,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約為25 ℃
2.溫度計
原理  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 
使用 (1)估:測量之前先估計待測物體的溫度。 (2)選:根據測量需求,選擇 量程 和 分度值 合適的溫度計。 (3)放: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接觸容器壁和容器底,圖1中正確的是 丁 。 (4)讀: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 不能 離開被測物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液面 相平 ,如圖2中 乙 。 (5)記: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兩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溫度計示數為 42 ℃。 圖1   圖2
注意 (1)溫度計讀數時需要分析液面是在零刻度線以上還是以下,如圖3所示的溫度為 -12 ℃。 (2)體溫計讀數時眼睛通過體溫計的一條棱看過去,圓弧形的棱相當于 凸透鏡(放大鏡) 便于觀察和讀數。 (3)體溫計由于使用的需求,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做了一個 縮口 。如圖4,讀數時 能 離開人體讀數;使用前應拿著體溫計用力 甩 (不甩:只升不降,高準低不準) 圖3   圖4
 考點2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其吸、放熱情況
物態變化 狀態變化 吸、放熱情況 生活中常見應用舉例
熔化 固態→  液 態  吸 熱 夏天,飲料中加冰塊使飲料溫度下降
凝固 液態→  固 態  放 熱 冬天,菜窖里放水,利用水凝固放熱使窖內溫度不會太低
汽化 液態→  氣 態  吸 熱 炎熱的夏天,地上灑水人會感到涼快;利用水沸騰時溫度不變,煮餃子
液化 氣態→  液 態  放 熱 冬天,對手哈氣,可以使手溫暖;通過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便于儲存和運輸
升華 固態→  氣 態  吸 熱 “干冰”可以防止運輸過程中食品腐爛變質;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
凝華 氣態→  固 態  放 熱 霜、霧凇的形成
 考點3晶體和非晶體
項目 晶體 非晶體
定義  有 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沒有 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高頻實例 冰、萘、海波、水晶、石英、食鹽、各種金屬等 橡膠、石蠟、松香、玻璃、瀝青、塑料等
熔化 特點 熔化前(AB段):持續吸熱,溫度升高,為 固 態;熔化時(BC段):持續吸熱,溫度 不變 ,為 固液共存 態;熔化后(CD段):持續吸熱,溫度升高,為 液 態 持續吸熱,溫度一直升高
條件 ①溫度達到 熔點 ;②持續 吸 熱 持續吸熱
凝固 特點 凝固前(EF段):持續放熱,溫度降低,為 液 態;凝固時(FG段):持續放熱,溫度 不變 ,為 固液共存 態;凝固后(GH段):持續放熱,溫度降低,為 固 態 持續放熱,溫度一直降低
條件 ①溫度達到 凝固點 ;②持續 放 熱 持續放熱
 考點4汽化、液化的兩種方式
1.汽化的兩種方式
汽化形式 蒸發 沸騰
不 同 點 發生部位 液體表面 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
發生條件 在任何溫度下 達到 沸點 ,持續 吸 熱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影響因素 液體的溫度越 高 、表面積越 大 、表面空氣流速越 快 ,蒸發越快 液面氣壓越高,沸點 越高 
溫度變化 降溫制冷 吸熱,溫度 不變 
相同點 都是 汽化 現象,都需要 吸 熱
2.液化的兩種方式:一是 降低溫度 (如草地上露珠的形成);二是 壓縮體積 (如儲存在鋼瓶內的液化石油氣)。
命題點1 溫度計原理 1.如圖為利用玻璃瓶、橡皮塞、帶有顏色的水和玻璃管自制的一個溫度計,該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 熱脹冷縮 原理來工作的;使用時先將玻璃瓶放入熱水中,觀察玻璃管中水柱的位置,然后把該玻璃瓶放入冷水中,此時玻璃管內水柱會 下降 (選填“上升”或“下降”)。 (RJ八上P47圖3.1-1) 【拓展提升】若想溫度變化時液柱高度變化得更明顯,應盡量選擇 更細 (選填“更粗”或“更細”)的玻璃管
命題點2 用物態變化知識解釋生活現象 2.如圖是小亮用光滑的厚紙制作的小紙鍋。在鍋里裝些水,放在火上加熱,過一會兒可以看到水面上方冒出大量“白氣”,持續加熱,直至水沸騰,而紙鍋沒有燃燒,“白氣”的形成屬于 液化 (填物態變化名稱)現象,該過程 放熱 (選填“吸熱”或“放熱”);紙鍋能夠燒水而紙鍋不會燃燒,是因為水沸騰時溫度 保持不變 ,此時水的溫度比紙的著火點 低  (RJ八上P60圖3.3-4) (RJ八上P63圖3.3-9) 3.如圖是一個“簡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風的地方,即使經過一天時間,里面的飯菜也不會變質。請解釋“簡易冰箱”的原理。 答:該“簡易冰箱”是利用水蒸發時吸熱制冷來給飯菜降溫,從而對飯菜進行保質;將它放在通風的地方是為了加快水蒸發的速度。
命題點3 物態變化辨識及吸、放熱 4.如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觀察到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出現白霜,測得易拉罐中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易拉罐外壁 凝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此過程要 放出 熱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低于0 ℃,說明向易拉罐中加鹽后,冰的熔點會 降低 。 (RJ八上P67圖3.4-5、圖3.4-6) 【生活實踐】農諺說“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是因為氣溫 低于 (選填“高于”“低于”或“等于”)0 ℃時,水蒸氣 凝華 形成霜;“雪后寒”是因為雪融化或 升華 ,都要吸收熱量,使氣溫下降
 實驗1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例1】如圖甲是小明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
【猜想與假設】
(1)小明用手握冰塊,一會兒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覺手很涼。據此實驗,請你提出一個與熔化相關的猜想: 固體熔化時需要吸熱(合理即可)。
【設計與進行實驗】
(2)安裝實驗器材時,應該先確定 鐵圈A (選填“鐵圈A”“鐵夾B”或“鐵桿C”)的位置。這樣安裝便于調整陶土網的高度,確保能用 酒精燈外焰加熱 ,提高效率。
(3)實驗中不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把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樣做不但能使試管中的冰 受熱均勻 ,而且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 慢 (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數據。
(4)實驗中需要觀察試管中物質的狀態,并每隔1 min記錄試管中物質的 溫度 。實驗過程中,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請根據小明記錄的實驗數據,在如圖乙所示的坐標系中描點,并繪制出本次實驗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4 -2 0 0 0 0 1 2
【分析與論證】
(5)請你分析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①冰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判斷的依據是 有固定的熔化溫度 。
 ②冰熔化過程持續了3 min,第4~5 min 這段時間內,物質處于 固液共存 (選填“固體”“液體”或“固液共存”)狀態。
 ③冰熔化過程中溫度 保持不變 。
(6)重復實驗,當試管中的冰開始熔化時,立即將試管取出并浸入另一只裝有冰水混合物的燒杯中,發現冰不再熔化,該現象說明冰在熔化過程中需要 不斷吸熱 。
【交流與評估】
(7)同學小剛在利用相同的器材進行這一實驗時,觀察到冰熔化過程中溫度計示數緩慢上升。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C (填字母)。
A.燒杯中的水少
B.對試管內的冰不斷攪拌
C.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試管壁
D.冰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升高
(8)實驗完畢后,小明同學繼續使用相同器材加熱,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當燒杯中的水開始沸騰之后,試管中的水 不能 (選填“能”或“不能”)沸騰,這是因為 試管中的水與燒杯中的水溫度相同,不能繼續吸熱 。
【創新設問】
(9)夏天,我們要喝冰涼的飲料,往往會在飲料中加入適量冰塊,而不是直接加入與冰塊質量相等的冷水。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的 溫度 更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冰塊熔化成水的過程中要 吸收 熱量,從而使飲料的溫度下降得更多。
 實驗2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例2】如圖甲是小組同學“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裝置。
     
【設計與進行實驗】
(1)圖甲裝置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指出錯誤之處: 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到燒杯壁 。
(2)本實驗需要的實驗器材有:①燒杯、水和帶孔的紙蓋;②酒精燈;③鐵桿A和溫度計;④鐵圈B和陶土網。合理的安裝順序是 ②④①③ (填序號)。
(3)除圖中實驗器材外,本實驗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秒表 。
(4)在水溫升高到90 ℃后,每隔1 min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并持續幾分鐘后停止讀數,其中第1 min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丙所示,為 92 ℃。小組同學觀察到水沸騰時的實驗現象:水中產生大量氣泡,氣泡不斷上升且 變大 (選填“變大”或“變小”),到達水面破裂。
【分析與論證】
(5)將實驗中的數據記錄在如下表格中,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溫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①實驗中水的沸點為 98 ℃,由此可判斷此時的氣壓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個標準大氣壓。
 ②水沸騰前溫度 升高 ,水沸騰時溫度 保持不變 。
(6)小組同學在水沸騰時撤去酒精燈,過一會兒,觀察到水停止沸騰,說明水沸騰時需要 持續吸熱 。
【交流與評估】
(7)實驗時小組同學想提高水的沸點,于是換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燈加熱,這種做法是否可行? 不可行 ,請說明原因: 加大火力只能讓水更快沸騰,無法改變水的沸點 。
(8)初步得出結論后,等水溫降至90 ℃以下后,另一名小組同學繼續利用該裝置再次進行實驗,并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丙所示。從兩次實驗的圖像中可看出,水從90 ℃加熱至剛沸騰時,所用時間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質量 不同。
 
【創新設問】
(9)小組同學完成實驗后又進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卻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得到變化的圖像如圖丁所示。如果要喝一杯奶茶(牛奶與茶水的質量之比約為1∶2),有A、B兩種方案可選擇,結合圖像,你認為方案 A (填字母)的冷卻效果好。
A.先將滾燙的熱茶冷卻5 min,然后加冷牛奶
B.先將冷牛奶加進滾燙的熱茶中,然后冷卻5 min
 重難點1物態變化的判斷
  【例1】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日恰逢我國“二十四節氣”的立春。“二十四節氣”代表著一年的時光輪轉,也代表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下列關于節氣的諺語理解正確的是( C )
A.“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麥子無處放”——冰雪消融是升華現象
B.“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露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滿倉”——霜的形成需要放熱
D.“小寒凍土, 大寒凍河”——河水結冰是熔化現象
物態變化判斷“三部曲”:
明確六種物態變化的條件和特點→明確物態變化前、后的狀態→根據定義確定物態變化種類
 重難點2“白氣”“冰花”現象
  【例2】(傳統文化)夏天,剛從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圍會冒“白氣”,“白氣”的成因與下列諺語中加點字涉及的物態變化相同的是( B )
A.霜前冷,雪后寒
B.水缸出汗,不用挑擔
C.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D.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生活中看到的“白氣”并不是氣體。它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懸浮在空中形成的。“白氣”是液態的小水滴,與水蒸氣不同,水蒸氣是氣體,人眼看不到。
  【例3】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窗戶的玻璃上附著一層小水珠,當室外氣溫更低時,還會看到窗玻璃上結有冰花。下列關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D )
A.它們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B.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外一側
C.它們均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D.它們均附著在窗玻璃的室內一側
判斷液化時水珠出現位置的方法:
(1)找“熱源”:看哪一側的溫度高;(2)找“冷源”:看哪一側的溫度低;(3)判斷:“熱源”一側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小水珠出現在“熱源”一側。
 命題點1 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
1.(2022·鄂州)媽媽對你說,今天降溫了,看看墻上掛的寒暑表,自己選擇合適的衣服。如圖,關于該寒暑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寒暑表的量程是-50~50 ℃
B.寒暑表的分度值是0.1 ℃
C.寒暑表的示數是21 ℃
D.寒暑表的示數是39 ℃
2.(2018·黃岡)在測量水溫度的實驗中,某同學的做法如圖甲所示,該做法存在的錯誤是 溫度計的玻璃泡未浸沒到被測液體中 , 改正錯誤后,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則水的溫度為 22 ℃。
甲   乙
 命題點2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其吸、放熱的判斷
3.(2024·湖北)如圖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表演“打鐵花”。表演者擊打高溫液態鐵,液態鐵在四散飛濺的過程中發出耀眼的光芒,最后變成固態鐵。此過程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D )
A.升華 B.凝華
C.熔化 D.凝固
4.(2023·鄂州)下列四種物態變化中,需要吸熱的是( A )
A.樟腦丸“消失” B.水結冰
C.草葉上形成露珠 D.樹枝上出現霧凇
5.(2022·鄂州)喝上一杯由媽媽自制的熱乎乎的奶茶,你戴的眼鏡鏡片變模糊了。關于這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熱奶茶中的水先汽化,后在鏡片上液化成小水珠
B.空氣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鏡片上
C.水蒸氣液化成小水珠的過程要吸收熱量
D.水蒸氣凝華成小水珠附著在鏡片上
6.(2023·潛江)中華詩詞蘊含大量物理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
A.“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雪”是水凝華形成的
D.“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7.(2023·黃岡)如圖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種網紅食品——“炒酸奶”。將-196 ℃的液態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態氮迅速汽化 吸收 (選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熱量,使酸奶瞬間 凝固 (填物態變化名稱)成塊。
8.(2023·恩施州)人穿著濕衣服易著涼,是因為水逐漸 汽化 (填物態變化名稱),會 吸收 身體的熱量。
 命題點3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
9.(2024·武漢)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得到了如圖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實驗中要控制好燒杯中的水溫。
甲  乙
(1)根據圖乙所示的圖像中 BC 段溫度的變化特點可知冰是晶體,在這段時間內,物質處于 固、液共存 態。
(2)該同學繼續探究加有鹽的冰塊熔化時溫度的變化特點。他將冰塊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現白霜,這些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 凝華 (填物態變化名稱)形成的。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溫度 低于 0 ℃。
10.(2021·荊州)在“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后,待溫度升至50 ℃左右開始,每隔大約1 min記錄一次溫度,根據記錄的數據,在方格紙上以縱軸表示溫度,橫軸表示時間,描點連線,得到如圖乙所示的該物質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
甲  乙
(1)實驗中采取“水浴法”對試管中的物質加熱,這種加熱方法的好處是使試管中的物質 受熱均勻且溫度上升速度較慢 。
(2)由圖乙可知,該物質是 晶體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
(3)圖乙中物體在B點時刻的內能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點時刻的內能。
(4)比較圖乙中的AB段與DE段可知,物質在AB段時的比熱容 小于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DE段時的比熱容。
(5)某同學把試管中的物質換成水,發現無論怎么加熱,試管中的水都不會沸騰,請設計一種可以使試管中的水沸騰的方案: 將燒杯中的水換成沸點更高的液體 (寫出一種即可)。
 命題點4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的變化
11.(2021·黃岡節選)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如圖),錯誤的操作是 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容器壁接觸 ,改正錯誤后,加熱使水沸騰,此后,繼續對水加熱,水溫 不變 。
12.(2022·武漢)在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某組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兩次實驗,兩次實驗所用水的質量相同。
甲  乙
(1)從實驗中可以看到,水沸騰時形成大量的氣泡不斷上升、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水蒸氣遇冷 液化 (選填“汽化”“液化”“升華”或“凝華”),在燒杯口周圍形成“白氣”。
(2)通過兩次實驗發現,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水的溫度保持不變,但必須 繼續吸熱 。
(3)圖乙是該組同學第二次實驗繪制的圖像。第一次實驗中同學們發現,水沸騰前每加熱2 min溫度升高5 ℃ ,則圖乙中t0= 87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51張PPT)
中考物理一輪復習課件
人教版
2025年中考物理 一輪復習(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第4講 物態變化
考點梳理精練
一、聲、光、熱學
考點1 
溫度和溫度計
冷熱程度

0
100
37
圖1
液體熱脹冷縮的規律
量程
分度值

不能
相平

42
-12
凸透鏡(放大鏡)
縮口


考點2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其吸、放熱情況












考點3 
晶體和非晶體

沒有

不變
固液共存

熔點


不變
固液共存
凝固點


考點4 
汽化、液化的兩種方式
沸點




越高
不變
汽化

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
(RJ八上P47圖3.1-1)
熱脹冷縮
下降
更細
液化
放熱
保持不變

答:該“簡易冰箱”是利用水蒸發時吸熱制冷來給飯菜降溫,從而對飯菜進行保質;將它放在通風的地方是為了加快水蒸發的速度。
(RJ八上P67圖3.4-5、圖3.4-6)
凝華
放出
降低
低于
凝華
升華
實 驗 1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固體熔化時需要吸熱(合理即可)
鐵圈A
酒精燈外焰
加熱
受熱均勻

溫度
晶體
有固定
的熔化溫度
固液
共存
保持不變
不斷吸熱
C
不能
試管中的水與燒杯中的水溫度相同,
不能繼續吸熱
溫度
吸收
實 驗 2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
溫度計的玻璃泡
接觸到燒杯壁
②④①③
秒表
92
變大
98
小于
升高
保持不變
持續吸熱
不可行
加大火力只能讓水更快
沸騰,無法改變水的沸點
質量
A
重難點1
物態變化的判斷
C
重難點2
“白氣”“冰花”現象
B
D
命題點1
溫度計的使用與讀數
A
溫度計的玻璃泡未浸沒到被測液體中
22
命題點2
物態變化的辨識及其吸、放熱的判斷
D
A
A
A
吸收
凝固
汽化
吸收
命題點3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
BC
固、液共存
凝華
低于
受熱均勻且溫度上升速度較慢
晶體
小于
小于
將燒杯中的水換成沸點更高
的液體
命題點4
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的變化
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容器壁接觸
不變
變大
液化
繼續吸熱
87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兼職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黔江区| 罗甸县| 奉节县| 宝应县| 安龙县| 峨山| 台中县| 西贡区| 龙井市| 石楼县| 奉贤区| 桃江县| 通城县| 彭州市| 吉首市| 陆河县| 中超| 新蔡县| 米脂县| 海林市| 兴国县| 新营市| 抚顺县| 赣榆县| 日照市| 保康县| 绍兴县| 兰溪市| 海伦市| 汾阳市| 三穗县| 西畴县| 连州市| 洪泽县| 云梦县| 类乌齐县| 西平县| 类乌齐县| 奉贤区|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