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能認識“崛、范”等9個生字,會寫“肅、晰”等11個字,會寫“嚴肅、清晰”等15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歸納課文講敘的三件事,弄清楚事與事之間的關系,將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難點1.能認識“崛、范”等9個生字,會寫“肅、晰”等11個字,會寫“嚴肅、清晰”等15個詞語。2.默讀課文,能歸納課文講敘的三件事,弄清楚事與事之間的關系,將三件事連起來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過程一、解讀導語,明確目標1.今天我們要學習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課題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請齊讀課題。2.這是第七單元的“單元導語”(出示單元頁),每一個單元的導語都是這個單元學習的重要指南,它會告訴我們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及目標。這一單元我們要在閱讀中“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上閱讀要素加框),從中感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文主題”加框)。3.理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借助注釋,讀懂這句話嗎?(2)是呀,這是一種責任擔當,更是一種“家國情懷”。(出示“家國情懷”)4.“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突出顯示),在第四單元,我們學習了“弄清事情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這個單元我們學習的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新方法又該怎樣做呢?這節課,咱們就帶著這個任務,走進第22課的學習。二、理解課題,導入課文1.同學們課前預習了課文吧。結合自己的預習,誰能說說自己對課文題目的理解 學生交流。2.引導:這句話是誰說的?(板書:周恩來)3.小結:課題是少年周恩來的讀書志向,意思是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強大而讀書。三、檢查預習,初步理解1.認讀生字詞淮安 胸懷 訓斥 清晰 熱鬧非凡嚴肅 贊嘆 疑惑 仿效 左顧右盼2.指導寫字(1)“肅”的書寫:“肅”字的筆順比較特殊。()(2)“贊”的書寫:“贊”字的上面部分兩個“先”有差別。()小結:其實,咱們的漢字也是懂得謙讓的,當它從一個獨立的字變成另一個字中的部件時,為了給其他部分騰出位置,就會把原來比較舒展的筆畫做一些改變。像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比如“仿效”的“效”字()左邊最后一筆是捺變成了點,“左顧右盼”的“顧”()左邊原本是厄運的厄,最后一筆豎彎鉤變成了豎提,同學們在寫字時要注意觀察。(3)練習書寫?,F在,就在下面這幾個字中選一個你覺得最難寫的,在田字格旁練習一遍吧。3.抽讀句子,理解難懂的詞語。把生字詞語送回課文里,你能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嗎?抽讀句子,重點指導難懂的詞語。語段1: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奉天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為什么而讀書?”“為家父而讀書?!?br/>“為明理而讀書。”“為光耀門楣而讀書。”有人干脆這樣回答。指導:①在這些讀書志向中,不太好理解的是哪個 (學生談理解)②理解“光耀門楣”:()門楣是正門門框上部的橫木。古代,只有朝廷官吏的府邸的正門之上才有門楣,是家族地位的象征。那你想想光耀門楣是什么意思 語段2: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指導:①朗讀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抓住提示語,讀出語氣。②齊讀。語段3:魏校長聽了,高興地連聲贊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指導:理解“當效此生”:魏校長在這些志向中更贊賞誰的 這個“此生”是指誰 “效”是什么意思?給你這些選擇(),這里的“效”該選哪一種意思呢 四、學習把握主要內容(一)自主嘗試1.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試著用以前學過的“抓事情起因、經過、結果,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說一說。預設1:講得清楚。引導:看來你預習得很認真,你是怎么說清楚的,能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大家嗎?(如果方法說清楚了)看來,你已經知道這篇課文不只講了一件事,而且這些事之間有著內在的關系也不那么簡單。其實……預設2:講不清楚。引導:看來,要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還不太容易。別著急,其實……2.小結:其實,抓“事情起因、經過、結果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適合于只寫了一件事的文章。這篇課文好像不止寫一件事,那又該用什么方法來說清楚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呢?(二)發現方法1.在課文后面就給大家提示了方法,你發現了嗎?誰來讀給大家聽聽。(課后第一題)2.從這個題目中,我們可以讀出了兩個學習任務,一是——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二是——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三)學習方法1.學習任務一: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1)自讀交流:①首先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幾件事,每件事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知道了就舉手。②先匯報:課文講了幾件事?③再匯報:分別在哪些自然段 ④小結:這一遍讀書,很多同學讀出了文中的三件事所在的自然段,你們很會讀書。不是這樣想的的同學,此時你們的心里一定有疑問吧?有疑問也是會思考的表現,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2)小組合作學習,完成學習單:①下面,就請帶著同學們剛才的讀書收獲和疑問,再次默讀課文,和小組的同學共同完成學習單。請一位同學讀讀學習要求:(出示學習要求)1.四人為一個小組,建議每人讀一件事,根據學習單的提示在書上勾畫相關語句。2.小組長組織匯報,有不同意見在組內討論,記錄員根據組員的匯報和討論結果填表。(出示空白學習單)提醒:“人物在做什么”這一欄,照樣子,只寫關鍵詞就行了。學生小組內學習。事件 時間 地點 人物在做什么第一件事 新學年開始 學校 魏校長(問) 同學們(答) 周恩來(答)第二件事 十二歲那年 奉天 伯父(告訴) 周恩來(疑惑不解)第三件事 一個星期天 被外國人占據的地方 外國人(肇事) 中國婦女(受欺負) 中國巡警(不懲處、訓斥) 圍觀的中國人(只能勸慰) 周恩來(看見、體會 )②匯報表格。A.先請有疑問的同學回答:剛才認為只有兩件事的同學,現在你知道為什么是三件事了嗎?剛才對每件事所在的自然段不理解的同學,你現在理解了嗎?B.請小組代表展示匯報學習單,老師紅筆糾錯。(3)根據學習單,弄清每件事的主要內容。①出示填好的學習單,學生根據學習單自主嘗試說第一件事主要內容(指名)②根據學情指導“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弄清第一件事。A.出示導語頁,提醒“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B.引導學生觀察學習單,找到主要人物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主要人物)C.引導說清每件事:既然是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那其他人物就可以不說,其他人物做的事也可以略去,包括時間、地點這些次要的要素都可以省略。就用“誰干什么”的句式就能說清楚,誰來試試?(指名說)我們還可以把這件事概括成一個小標題(板書:立志振興中華)③繼續用“關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說說第二件事是什么?(指名說)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聽到中華不振④第三件事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板書:目睹中華不振2.學習任務二:把幾件事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1)理清三件事的關系。①學生嘗試將三件事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②根據學情,指導:A.這篇課文比較特殊,文中的三件事沒有按時間先后順序寫,而把最后發生的事寫在了最前面,我們需要理清順序后再連著說(板書:1 2 3)。B.它們之間存在內在的聯系,下面兩件事是立志的原因,(板書:原因)立下這樣的志向是下面兩件的結果(板書:結果)把原因和結果連起來說,可以用什么關聯詞呢?()(2)連起來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①指兩名說主要內容,再同桌互說。②還有不會說的嗎?(四)歸納方法對于這種不只寫一件事的文章,咱們是怎么說清楚主要內容的?我們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先弄清楚——每件事講了什么,再把幾件事——連起來說。(結合板書 )五、觀照舊知,歸納整理1.不同類型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主要內容。有幾位同學就在一起交流他們學到的不同方法呢,一起來看看吧。(出示交流平臺)2.他們交流了哪些方法?3.學習了這些方法,對你以后讀文章有什么幫助?(引導平常閱讀中多運用這些方法)六、布置任務,鏈接新課要真正讀懂一篇文章,只弄懂主要內容是不行的,還需抓住文中的具體內容深入理解。這篇文章里的事離我們的生活較遠,還需查閱資料,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理解才行。給同學們布置兩個課后任務:1.了解“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日俄戰爭”的史實及當時簽訂的相關條約。2.了解周恩來所寫的詩《大江歌罷掉頭東》的詩句意思和寫作背景。下節課,我們再結合這些資料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板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主要人物 事件立志振興中華 結果(原因)周恩來 聽到中華不振目睹中華不振(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