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2張PPT)第1課 杠桿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機械。這是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的結晶,也是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古代使用的機械新課導入現(xiàn)代社會活動中使用的機械觀察與思考觀察下面圖片,找出它們的共同點甲.剪指甲刀乙.剪子1.都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工具,我們稱之為機械(機械的種類很多,如杠桿、滑輪、斜面等,統(tǒng)稱為簡單機械);2.都有一個固定不動的點(稱之為轉軸),機械的其他部分繞轉軸運動;3.都存在兩個力,力的作用點不同,力的方向不同;4.上述的簡單機械屬于杠桿。01杠桿02杠桿的平衡條件03生活中的杠桿04動手動腦學物理課堂講解杠桿認識杠桿1.生活中的杠桿它們工作時有什么共同特征?當你使用這些工具時,你就在使用杠桿了。杠桿是最簡單的機械之一。認識杠桿1.生活中的杠桿共同特征有力的作用繞固定點轉動硬棒認識杠桿2.杠桿的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就叫做杠桿。注意:硬棒可以是直,也可以是彎曲的,即硬棒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形狀。固定點力F1力F2“硬棒” 是指在力的作用不發(fā)生形變。杠桿的五要素1.杠桿的五要素1.支點:繞著轉動的固定點(O);2.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3.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F2);OF1F24.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L15.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L2力臂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用l表示。動力與杠桿轉動方向相同。阻力與杠桿轉動方向相反。杠桿的五要素1.杠桿的五要素力臂不一定在杠桿上,當力的作用線與杠桿不垂直時,力臂與杠桿不重合。力臂包含了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兩個要素。支點一定在杠桿上。動力和阻力可以在支點兩側,也可在支點同側。作用在杠桿上的動力和阻力使杠桿轉動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但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杠桿的五要素2.力臂的畫法畫力臂的要求從支點O向力的作用線引垂線,畫出垂足,則從支點到垂足的距離就是力臂。(2)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畫出力的作用線。注意: 必要時要用虛線將力的作用線延長。(1)先確定杠桿的支點O和動力、阻力的方向。最后用大括號或箭頭勾出力臂,并在旁邊寫上字母l1或l2。杠桿的五要素2.力臂的畫法F1F2l1l2O杠桿的五要素2.力臂的畫法如圖所示,一個繞O點轉動的杠桿,已知阻力F2的方向,以及動力 F1的力臂l1 ,在圖中作出阻力F2的力臂l2以及動力F1的示意圖。F2●OF1l2l1●●∟∟隨講隨練1. 關于杠桿,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杠桿一定是一根直的硬棒;B.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上,且在杠桿的中間位置;C.力臂可能在杠桿上,也可能不在杠桿上;D.從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叫動力臂【解析】杠桿,是一根硬棒,但不一定是直的,杠桿的支點一定在杠桿上,不一定在杠桿的中間位置,所以A、B選項是錯誤的。力臂可能在杠桿上,也可能不在杠桿上,選項C正確;D選項中,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所以 D選項錯誤。故選C。隨講隨練2. 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B上掛一物體,拉力F使杠桿在圖中位置平衡,請在圖中畫出力F的力臂L和物體所受的重力示意圖。【解析】過物體的重心,向豎直向下方向畫一條有向線段,用G表示物體所受重力;由支點O向F的作用線作垂線,垂線段的長度為F的力臂L,如圖所示:G∟L隨講隨練3. 如圖開瓶器開啟瓶蓋時可抽象為一杠桿,不計自重。選項圖能正確表示它工作示意圖的是( )。【解析】由題圖知,向上用力時,起子圍繞左端O轉動,因此O為支點。又因為動力F1的方向向上,使杠桿沿逆時針轉動,所以阻力F2的方向向下,使杠桿沿順時針轉動。故選B。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平衡條件想一想1.杠桿的平衡爸爸陪麗麗玩蹺蹺板,怎樣才能使蹺蹺板在水平位置平衡?吊車起吊貨物,貨物隨吊臂勻速上升時必須滿足什么條件?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的平衡當杠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時,或做緩慢地勻速轉動時,我們說杠桿平衡了。在杠桿的使用中,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狀態(tài)。杠桿在滿足什么條件時會才平衡?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提出問題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關系?猜想與假設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實驗器材帶等分刻度的均質木尺、鉤碼、鐵架臺、彈簧測力計。設計實驗當杠桿平衡時,分別測出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并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獲取多組數(shù)據(jù),從而分析總結出杠桿的平衡條件。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進行實驗一、調平衡:把杠桿安裝在支架上,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調節(jié)方法:杠桿哪端高,就向哪端調節(jié)平衡螺母。目的:使杠桿的重力作用線通過杠桿支點,避免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的影響。向右調節(jié)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進行實驗二、改變鉤碼和所掛位置(1)杠桿兩端掛上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水平平衡。(2)將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記錄表格中。目的:保證力臂沿杠桿,便于測量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進行實驗三、多次測量改變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應調節(jié)動力和動力臂的大小,再做幾次實驗。在杠桿的一側掛上鉤碼作為阻力,通過在其他位置上用彈簧測力計拉住杠桿的辦法使杠桿平衡。將動力F1、阻力F2、動力臂l1、阻力臂l2記錄表格中。目的: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四、用彈簧測力計代替一側鉤碼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實驗表格次數(shù) 動力F1/N 動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1 1 15 3 52 2 10 2 103 3 10 2 154 2 20 4 10……××=數(shù)據(jù)分析動力×動力臂 = 阻力×阻力臂實驗結論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歸納總結杠桿平衡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計算公式:F1 L1=F2 L2或變形式:作用在杠桿上兩個力的大小與他們的力臂成反比。注意:(1)應用公式計算時,單位要統(tǒng)一,即動力和阻力的單位要用牛(N),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單位要相同。(2)杠桿是否平衡,取決于力和力臂的乘積;乘積相等就平衡;否則沿著乘積大的那端轉動。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交流評估(1)讓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的目的是:一是使杠桿的重心在支點,以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二是便于直接讀出力臂。(2)多次測量獲得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獲得普遍性的結論。(3)在實驗前要調節(jié)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水平平衡。掛鉤碼后,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4)讀數(shù)時,杠桿仍要保持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以便直接讀出力臂的長度。調節(jié)平衡螺母不能調節(jié)平衡螺母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交流評估(4)讀數(shù)時,杠桿仍要保持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以便直接讀出力臂的長度。(5)彈簧測力計一定沿豎直方向施加力。如圖(a)所示,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施加力時,力臂l1是10cm。如果彈簧測力計不沿豎直方向施加力, 如圖(b)所示,則力臂為l2, l2 < l1,將小于10cm,變小。(a)(b)l2∟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視頻小結杠桿的平衡條件2.探究杠桿的平衡視頻小結隨講隨練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_____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_________邊旋一些(選填“左”或“右”);(2)調好后,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第_________(選填“一”或“二”)組實驗更好,理由是便于測量_________(選填“力”或“力臂”);(3)在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_________。A.減小摩擦 B.使每組數(shù)據(jù)更準確C.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D.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隨講隨練【解析】(1)[1][2]杠桿靜止時,就是處于平衡狀態(tài);杠桿左端低右端高,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左側,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使杠桿重心右移,應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3][4]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因此第二組實驗設計的好,此時彈簧測力計的拉力與杠桿垂直,力臂直接從杠桿上直接讀取。(3)[5]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時,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選D。【答案】平衡;右;二;力臂;D。隨講隨練2.據(jù)《杭州日報》報道,2001年6月22日,在杭州動物園內,一位物理老師利用杠桿原理,僅用小小的彈簧測力計就測出了一頭大象的質量。測量時利用了根長度為12m的槽鋼作為杠桿。吊鉤固定于槽鋼的中點O。當槽鋼水平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1為200N。測得l1為6m,l2為4cm。若不計鐵籠的質量,請估算大象的質量。g取10N/kg。隨講隨練【解析】Ol1=6ml2=4cmF1=200NF2由F1l1=F2l2 得:F2=F1 l1l2=200N×6m0.04m=3×104Nm=F2g=10N/kg3×104N=3×103kg=3t=Gg隨講隨練3.小夢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在A處掛了4個重為1N的鉤碼,在B處用豎直向上的力拉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 )。A.如圖所示,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1N;B.此時的杠桿可以看成是費力杠桿;C.A處去掉兩個鉤碼后,仍使杠桿水平平衡,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1N;D.如果將彈簧測力計沿圖中虛線方向拉,仍使杠桿水平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變小隨講隨練【解析】A.設杠桿一個小格的長度為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4N×4L=F×8L解得F=2N,故A不符合題意;B.由圖可知,圖中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C.設杠桿一個小格的長度為L,A處去掉兩個鉤碼后,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2N×4L=F×8L,解得F=1N,故C符合題意;D.彈簧測力計在B處豎直向上拉時,拉力的方向豎直向上與杠桿垂直,動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當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時,拉力的方向不再與杠桿垂直,動力臂變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動力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生活中的杠桿生活中的杠桿1.杠桿的分類判斷杠桿的類型,實際就是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若l1>l2,則F1 F2若l1=l2,則F1 F2若l1<l2,則F1 F2>=<省力杠桿等臂杠桿費力杠桿生活中的杠桿2.省力杠桿一、特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oF1F2使用省力杠桿時,動力移動的距離A0A大于阻力移動的距離BB0,即費距離。因為l1>l2,所以F1 <F2,即省力。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 L1=F2 L2生活中的杠桿2.省力杠桿二、生活中的省力杠桿生活中的杠桿2.省力杠桿三、最小力問題杠桿上離支點(O)最遠的點(B)作為作用點,且力的方向與OB垂直,此時所施加的力最小(F3)。最長力臂生活中的杠桿3.費力杠桿一、特點: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oF1F2使用費力杠桿時,動力移動的距離h1小于阻力移動的距離h2,即省距離。F1F2h2h1因為l1<l2,所以F1 >F2,即費力。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 L1=F2 L2o生活中的杠桿3.費力杠桿二、生活中的費力杠桿若克服的阻力較小時,要用費力杠桿。使用費力杠桿,可以省距離。能使工作快捷。生活中的杠桿3.費力杠桿二、生活中的費力杠桿生活中的杠桿4.等臂杠桿一、特點:動力臂等于阻力臂,動力等于阻力,不費距離不省距離。oF1F2使用等臂杠桿時,動力移動的距離等于阻力移動的距離,即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因為l1=l2,所以F1=F2 ,即動力等于阻力。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1 L1=F2 L2生活中的杠桿4.等臂杠桿二、生活中的等臂杠桿定滑輪托盤天平蹺蹺板生活中的杠桿5.杠桿的應用隨講隨練1.如圖開瓶器開啟瓶蓋時可抽象為一杠桿,不計自重。下圖能正確表示它工作示意圖的是( )。支點動力阻力OF1F2B隨講隨練2.如右圖所示,在C點用力把桌腿A抬離地面時,桌腿B始終沒有移動,請在C點畫出最小作用力的示意圖。F以B為支點最長力臂為BC最小的力與BC垂直隨講隨練3.在如圖所示的工具中,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瓶蓋起子 B.食品夾 C.起釘錘 D.核桃夾隨講隨練【解析】A.支點在起子與瓶蓋中間接觸處,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B.支點在夾子兩壁連接處,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C.支點是錘子與地面的接觸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D.支點在夾子兩壁連接處,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B是費力杠桿,所以選B。隨講隨練4.撬棒是人們在勞動中應用杠桿原理的工具。如圖所示是工人利用撬棒撬動大石頭的情景,撬棒上O點為杠桿的支點。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此時撬棒為等臂杠桿;B.應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力;C.力F的作用點靠近O點會更省力;D.應用此撬棒的主要目的是省距離隨講隨練【解析】ABD選項:由圖知,在使用撬棒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使用該杠桿省力但費距離,故B正確、AD錯誤;C選項:力F的作用點靠近O點時,動力臂減小,而阻力、阻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會變大,會更費力,故C錯誤。故選B。動手動腦學物理生活中使用的剪刀1. 各式各樣的剪刀都是一對對的杠桿。在圖中,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 要剪斷鐵片,應該使用哪種剪刀 剪紙時應該使用哪種剪刀 修剪樹枝時應使用哪種剪刀 為什么 【解析】第一個和第三個是省力杠桿。鐵片的硬度大,剪鐵片應該選用第一個;紙張硬度小,為便于裁剪,剪紙可選用第二個。剪樹枝一是硬度較大,二是需要伸長臂來剪,所以應該選用第三個。杠桿作圖2. 在圖中分別畫出鉗子、自行車手間這兩個杠桿(圖中深色部分)工作時的支點、動力和動力臂、阻力和阻力臂。【解析】如圖所示。鉗子是兩個杠桿組合在一起的,只畫了一個。oF1F2l2l1oF1F2l2l1剪指甲刀3. 圖為指甲剪的示意圖,它有幾個杠桿 分別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解析】如圖所示,指甲剪由3個杠桿組成,分別是ABC、OBD和OED。其中, ABC是省力杠桿, OBD和OED是費力杠桿。ECBADO獨輪車4. 搬運磚頭的獨輪車,車箱和磚頭所受的總重力G=1000N,獨輪車的有關尺寸如圖所示。推車時,人手向上的力F應為多大 【解析】獨輪車相當于杠桿,輪子的軸心是支點,手施加的向上的力F為動力,車廂和磚頭的總重力G為阻力。因此,動力臂l1=1m,阻力臂l2=0.3m。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得 F1l1=F2l2 得:o1mGF0.3m思維導圖課堂總結類型1:杠桿五要素如圖所示的情景展示了物理世界的平衡之美。用細線將鐵錘懸掛在光滑的尺子上,錘柄末端緊貼尺面,尺子一端置于水平桌面邊緣O點處,整個裝置恰好處于平衡狀態(tài)。若尺面水平且不計尺子和細線所受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尺子可以視為能繞O點轉動的杠桿;B.細線對鐵錘的拉力與鐵錘所受重力是一對平衡力;C.細線對尺子的拉力大于錘柄末端對尺子的作用力;D.尺子與鐵錘組成的整體,其重心在O點的正下方歸類練習類型1:杠桿五要素【解析】A.尺子繞著O點轉動,故尺子可以視為能繞O點轉動的杠桿,故A正確;B.對鐵錘受力分析,鐵錘受到了重力和細線對其的拉力,還受到了尺子對鐵錘的作用力,而鐵錘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三個力處于平衡態(tài),故細線對鐵錘的拉力與鐵錘所受重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C.對鐵錘受力分析,鐵錘受到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和尺子對其向下的力,還受到了細線給其向上的拉力,豎直向上的力等于豎直向下的合力,故細線對尺子的拉力大于錘柄末端對尺子的作用力,故C正確;D.若將尺子與鐵錘組成的整體,這個整體受到了重力和桌面對其支持力,而支點是兩個力的作用點,故重力的作用線是過O點的,而尺子與鐵錘組成的整體,重心偏向密度大的一端,鐵錘的密度大,故重心在O點的正下方,故D正確。故選ACD。類型2:力臂作圖畫出圖中羊角錘所受力F的力臂L。【解析】羊角錘與物體的接觸點是支點O,從支點到力F的作用線作垂線段,即可作出力臂L,如下圖類型3:最小力作圖如圖所示,輕質杠桿的A點掛一個重物G,繩的拉力為F2,O為杠桿的支點。請在杠桿B端畫出最小的動力F1并畫出其力臂l1,使杠桿在圖中位置平衡。【解析】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可得,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越長,越省力,當力F1作用在B點,并且與桿垂直時,力臂最長為l1,最省力,如圖所示:類型4: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如圖所示,用10 N的水平推力推重為20 N的物體沿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若5 s內推力對物體做了80 J的功,則在這一過程中,物體沿水平方向運動了________m。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左/右)調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類型4:探究杠桿平衡條件(2)杠桿調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_________(用字母表示)。他這樣得出的結論_________(合理/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類型4:探究杠桿平衡條件【解析】(1)[1]杠桿右端下沉,說明杠桿的重心在支點右側,調節(jié)平衡螺母應使杠桿重心左移,應將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左調節(jié),直至重心移到支點處,使杠桿重力的力臂為零,這樣就減小了杠桿的自重對實驗的影響;力臂等于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力的方向與杠桿垂直,力臂可以從杠桿標尺刻度上直接讀出來。(2)[2][3][4]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初中物理實驗進行多次測量有些是為了求平均值,使測得的數(shù)據(jù)更準確,有些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多次測量就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本次實驗,如果只用一組數(shù)據(jù)得到結論,偶然性太大,因此應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歸納出物理規(guī)律。類型4:探究杠桿平衡條件(3)[5]圖乙中,支點位于動力和阻力的右側,杠桿的重心不在支點上,彈簧測力計不但提了鉤碼,而且還提了杠桿,杠桿的重力對杠桿轉動產生了影響,導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桿平衡條件計算出來的數(shù)值偏大。【答案】左;F1l1=F2l2;不合理;實驗次數(shù)太少,得出的結論不具有普遍性;杠桿本身受到重力。類型5:杠桿動態(tài)平衡分析如圖所示,為一可繞O點轉動的杠桿,在A端通過繩作用一豎直向下的拉力F使杠桿平衡,此時AB部分水平,保持重物靜止不動,而使繩繞A點從圖示位置沿圖中的虛線轉動,則( )。A.逆時針轉,F(xiàn)先變小后變大 B.順時針轉,F(xiàn)先變小后變大C.逆時針轉,F(xiàn)先變大后變小 D.順時針轉,F(xiàn)先變大后變小類型5:杠桿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如圖所示:連接OA,此時OA是最長動力臂;已知阻力(物重)不變,阻力臂不變;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不變的情況下,動力臂越長越省力;因此以OA為動力臂時,動力F最小;由圖可知:當繩從圖示位置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動力臂先變大后變小,力F先變小后變大。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動力臂變小,力F變大,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類型6:杠桿的分類學校舉行升旗儀式時,旗桿上端的滑輪相當于一個杠桿,下列工具和它是同一類的是( )。類型6:杠桿的分類【解析】升旗時旗桿上的定滑輪屬于等臂杠桿。A.釣魚竿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A不符合題意;B.開瓶器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B不符合題意;C.天平的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故C符合題意;D.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