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湘科版(2024)四年級下冊知識點第三單元 生物與環境1.在水分過多或干燥土壤中的蚯蚓大多鉆出來;蠶卵在溫暖環境下孵化更快;蠶會從干枯的桑葉上轉移到新鮮桑葉上;土壤噴水后,蝸牛更愿意鉆出來活動等這些現象說明了空氣、水、食物等發生變化時,會對動物的生存產生影響。2.面對草原冬季的來臨,黑頸鶴向南遷徙到溫暖的云南;而狼則留守原地,采取換毛的方式抵御寒冷。它們這樣做,都是為了在嚴酷的環境變化中生存下去。3.大自然中許多地方會經歷一年四季,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動物都用適應季節變化的本領。大雁、燕子、天鵝等動物過冬的方式是遷徙,蛇、青蛙、刺猬等動物過冬的方式是冬眠,狗、兔子、麻雀等動物過冬的方式是換毛。4.長期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的動物,它們的形態結構不同。因為動物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鳥類,它們的喙和爪子各不相同,都與環境相適應。鶴類的喙長而直,適合捕捉魚蝦。它們的爪細長,適合在淺水中行走。鷹的喙強大且末端有彎鉤,適合吃小型鳥獸。它們的爪帶鉤,容易抓住樹枝,利于捕捉小動物。鴨子的喙扁而長,適合捕捉魚蝦。它們的腳短,趾間有發達的蹼,善于游泳和潛水。5.當光照發生變化時,植物幼苗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不斷調整生長方向,朝向陽光傾斜。6.植物有發芽、生長、開花結果、落葉等行為,這些都是植物適應季節變化的表現。7.綠蘿的莖細長,圓柱形,它的葉又寬又大,生長在樹蔭下,潮濕的地方。仙人掌粗大,呈圓柱形,含水分多,它的葉又尖又細,像針一樣,生長在沙漠,干旱少雨的地方。8.喜水植物有的中空,能通氣;有的柔軟,適應水流,不易斷。多數的耐旱植物有強大的根系, 以增加對沙土中水分的吸收。為減少水分消耗,減少蒸騰面積,許多植物的葉子縮得很小,或者變成棒狀或刺狀,有的甚至無葉,用綠色的莖代替葉子的作用,莖表面覆蓋蠟質。9.鳥類常常利用樹干、草葉等材料筑巢、安家、求偶、繁育后代。有些巢穴還具有隱蔽作用,以防被天敵發現。而鳥類會捕食危害植物的昆蟲,使植物更好地生長。10.動物和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物為菜粉蝶提供了食物和產卵、化蛹的場所,菜粉蝶為植物傳播了花粉。益蟻保護蟻棲樹,而蟻棲樹供給益蟻食物和住房,它們真是合作的典范。11.導致白鱀豚逐漸消失的原因:(1)人類對其食物,魚蝦進行過度捕撈,致使白鱀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給;(2)人類對長江的過度開發,使白鱀豚的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3)長江附近化工廠和醫藥工廠的開設,使得長江受到嚴重污染;(4)長江成為了非常繁忙的運輸水道,很多白鱀豚被船只的螺旋槳擊死擊傷;(5)人類活動增加或活動不當,使白鱀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等。12.近年來銀杏數量逐年增加的原因:(1)人類增強了保護措施。(2)大量地科學種植銀杏等。13.人類危害動植物的生存的一些行為有大型采礦、亂砍濫伐、非法盜獵、大面積燒荒等。14.地球是個大家庭,我們應該愛護地球,保護動植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