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島版 五年級下冊 《心和腦 》單元 4.心臟和血管 教學設計單元 《心和腦》 課題 4.心臟和血管 課時 1核心 概念 5.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學習內容及要求 5.5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 5~6年級④說出腦是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生物學基礎,舉例說出保護腦健康的主要措施。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知道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和功能,了解保護心臟和血管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科學思維:能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和資料,概括出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和功能;表現出科學探究的興趣,愿意溝通交流,綜合考慮小組各成員的意見,形成集體觀點。 探究實踐:能基于所學的知識,從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能通過觀察、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心臟和血管的信息;初步學會保護心臟和血管的方法。 態度責任:了解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人類的好奇和社會需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醫療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福利。教學 重點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保護心臟和血管的方法;從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教學 難點 了解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和功能,學會保護心臟和血管的方法;從心臟和血管的結構、功能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學問題。教學 準備 教師:1.課件優化 2.學生實驗材料一套。學生:剪刀、氣球、皮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教學備注一、引入課題 1.[PPT 3 出示]談話:同學們見過中醫把脈看病的場景嗎 具體怎么做 2.教師邊講解邊演示:伸出左手,掌心朝上,右手中間3個手指并攏,將指腹放在左手 手腕外側,其他手指自然放下,這時指腹就可以感覺到手腕處的脈搏了。 學生自己動手為自己把脈。 提問:脈搏是由什么引起的 學生猜想:心臟跳動引起的;血管引起的...... 談話: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架精密儀器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心臟 和血管的結構是怎樣的?它們是怎么工作的?在我們的身體中又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心臟和血管。(板書課題:心臟和血管)。二、活動過程 (一)測一測我們的脈搏頻率。 談話:同一個人的脈搏在不同情況下有變化嗎 [PPT 4 出示]學生兩人組測脈搏(踮腳跳前和踮腳跳后),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做好記錄。 學生小組展示,匯報交流發現。 談話:通過測量脈搏,你發現了什么 [PPT 5 出示]學生談發現及觀看脈搏視頻。 [PPT 6 出示]小結:心率就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脈搏頻率就是動脈每分鐘搏動的次數。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頻率和心率一致。少年兒童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60~100次。參加運動后心跳會變快。 (二)認識我們的心臟和血管。 1.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心臟是什么樣子嗎 [PPT 7 出示]學生觀看心臟視頻。 [PPT 8 出示](課件展示心臟內剖面圖。) 講解:心臟位于胸腔左側,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心臟是由發達的心肌構成的,內部是空的,分為4個腔室,分別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邊和右邊不通,四個腔都與血管相通。 學生分組實驗,用聽診器聽心跳。 [PPT 9 出示]播放視頻:心臟和血管是如何工作的。 4.[PPT 10 出示]小結: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環時經過的管狀結構,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3種。收縮時,心臟把血液壓入動脈血管;舒張時,血液從靜脈血管流回心臟。心臟不停地收縮和舒張,從而推動全身的血液不停流動。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我們就感覺到心跳一次。 5.[PPT 11 出示](拿出一瓶礦泉水)談話:一般情況下,心臟每跳一次泵出的血液約70毫升。算一算每分鐘心臟泵出的血液,相當于多少瓶500毫升的礦泉水。 學生計算回答。 提問:血液的流動對人的生命活動有什么意義? [PPT 12 出示]小結: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把全身各處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等交給排泄器官、呼吸器官排出體外。 (三)怎樣保護我們的心臟和血管? 1.[PPT 13 出示]談話:你知道心臟和血管的疾病有哪些? 學生回答。 2.[PPT 14 出示]討論:(1)為什么會得這種疾病?(2)在生活中怎么預防? 3.小組匯報。 [PPT 15 出示]小結:每天進行戶外鍛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保持平和的情緒,樂觀向上;合理膳食,飲食有節等。 (四)制作一個簡易聽診器。 1.[PPT 16 出示]學習如何制作簡易聽診器。 2.動手制作,并聽一聽自己的心跳。 3.[PPT 17 出示]對比一些醫用聽診器,改進自己的聽診器。三、拓展活動 [PPT 18 出示]利用自己制作的簡易聽診器聽家庭成員的心率,統計一下,有什么發現?四、練一練 一、選擇題 1.少年兒童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 )次。 A.60—100 B.80-100 C.100-120 血管分為( )種。 A.動脈、靜脈 B.靜脈和毛細血管 C.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 3.人在情緒激動、從事體力勞動、參加體育運動時,心率會( )。 A.保持穩定 B.加快 C.減慢 4.心臟位于胸腔( ),形狀像一個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頭差不多。 A.右側 B.左側 C.正中間 5.心臟的內部有( )個腔室。 A.3 B.4 C.5 二、判斷題 1.不同年齡的人,心跳會有不同。( ) 2.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領率和心率一致。( ) 3.人的某一器官發生病變,心跳也會發生變化。( ) 4.收縮時,血液從靜脈血管流回心臟;舒張時,心臟把血液壓入動脈血管。( ) 5.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把全身各處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等交給排泄器官、呼吸器官排出體外。( ) 參考答案 1.A2.C3.B4.B5.B 1.√2.√3.√4.×5.√五、整理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材料的整理。六、板書設計 4.心臟和血管 心臟結構: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血管分類: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心臟收縮:(血液)從心臟→動脈血管 心跳 心臟舒張:(血液)從靜脈血管→心臟(共18張PPT)《心和腦》- 心臟和血管五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青島版《科學》2025春新版學生準備:剪刀、氣球、皮筋。教師準備:長膠管、玻璃漏斗、秒表、課件、評價表等。活動過程活動一:測一測我們的脈搏頻率“師生跳躍”游戲1.教師示范:踮腳原地跳。2.學生跟著老師踮腳原地跳30下。3.學生感受并匯報:體驗活動中,身體有哪些變化?活動過程活動過程心率就是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脈搏頻率就是動脈每分鐘搏動的次數,正常情況下,人的脈搏頻率和心率一致。少年兒童在正常情況下,每分鐘心跳60~100次,參加運動后心跳會變快。活動過程活動二:認識我們的心臟和血管活動過程活動過程活動過程血管是血液在全身循環時經過的管狀結構,分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3種。收縮時,心臟把血液壓入動脈血管;舒張時,血液從靜脈血管流回心臟。心臟不停地收縮和舒張,從而推動全身的血液不停流動,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我們就感覺到心跳一次。活動過程活動過程血液把消化器官吸收的養料和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把全身各處產生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等交給排泄器官、呼吸器官排出體外。活動過程活動三:怎樣保護我們的心臟和血管?你知道心臟和血管的疾病有哪些?活動過程1.為什么會得這種疾病?2.在生活中怎么預防?活動過程1.每天進行戶外鍛煉,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2.情緒平和,樂觀向上。3.合理膳食,飲食有節。……活動過程活動四:制作一個簡易聽診器制作步驟1.將氣球剪到氣球肚的位置,留剩余部分。2.將剪下來的氣球套在漏斗口的上面。3.將長膠管插入漏斗嘴,用透明膠帶粘好,以 防漏氣。4.用做好的聽診器互相在胸前聽聽心跳。活動過程對比一些醫用聽診器,改進自己的聽診器。活動過程利用自己制作的簡易聽診器聽家庭成員的心率,統計一下,有什么發現?拓展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心臟和血管》教學設計.docx 4《心臟和血管》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