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 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溫度變化可使物質的物理性質發生改變;2、了解溫度變化可使物質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3、了解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往往有特殊現象;4、了解化學變化中會伴隨物理變化;5、根據分析現象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一、知識點梳理:1、物質的三態變化說明 對物質物理性質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水的三態變化中,水的 性質沒有變化;如,溫度升高時,冰會 或升華;溫度降低時水會 或液化;2、加熱藍色的硫酸銅晶體一會兒固體變成白色粉末,說明 對物質的化學性質產生了影響,使物質發生了 變化,生成了 物質;3、化學變化中 發生物理變化,而物理變化中 同時發生化學變化。4、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如 ;5、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常會伴隨 的變化,如,物質燃燒時出現 現象;6、化學變化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特殊現象,如出現 、 、 等,并可依據這些現象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二、例題講解例題1、下列關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物理性質都是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的B. 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C. 蠟燭燃燒現象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 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例題2、某同學點燃蠟燭并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如圖所示,下列能作為蠟燭發生化學變化證據的現象是( ?。?br/>A.出現蠟油 B.蠟燭變軟 C.杯壁出現水珠 D.蠟燭體積減小(例題2圖) (例題是的圖)例題3、拿一只小燒杯,將它靠近嘴邊,張開口對著燒杯內壁哈氣,如圖甲,可以發現杯內壁出現了水霧。點燃打火機,并用一只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如圖乙。一段時間后,同樣可見燒杯的內壁出現水霧。這兩個過程發生的變化( )A.都是物理變化 B. 都是化學變化C. 前者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D. 后者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例題4、化學反應不僅有新物質生成,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以下能量變化不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 )A. 電水壺通電放熱 B.蠟燭燃燒發光 C.煤燃燒火力發電 D. 鞭炮爆炸發聲例題5、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能結成冰,水在加熱時能變成水蒸氣,水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一位同學把一塊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學將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請從中找出:(1)水的一種化學性質: 。(2)水的一個物理變化: 。(3)水的化學變化: 。三、課后練習:1、下列變化中,與其他三種變化有本質區別的是( )A. 食品腐爛 B. 水結成冰 C. 鋼鐵生銹 D. 燃放煙花2、下列各項中,前者屬于物理性質,后者屬于化學性是( )A. 蔗糖的溶解性,金屬的導電性 B. 木炭具有可燃性,氧氣能供給呼吸C. 氧化銅是黑色粉末,木炭具有可燃性 D. 鐵會生銹,水能夠結冰3、下列詩句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望洞庭湖贈張丞相》)B.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C.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行路難》)D.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4、品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平水日鑄”為紹興的名茶。為保持茶葉的品質,要做到防潮和防氧化,往往在茶葉的包裝袋內放入1—2包黑色的還原鐵粉作為“雙吸劑”,失效后會變成棕黃色物質。這一從黑色物質到棕黃色物質的變化過程屬于( )A.化學性質 B.物理性質 C.化學變化 D.物理變化5、在物理變化中,一定不變的是( )A.分子的運動 B.分子間的間隔C.分子的物理性質 D.分子的構成和結構6、納米(nm)是一種長度單位,1nm=10 9m,納米科技開辟了人類認識世界的新層面。納米材料科技是納米科技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把固體物質加工到納米級(1nm 100nm)的超細粉末,即可得到納米材料。這種加工過程屬于( )A.化學變化 B.物理變化C.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D.既不是物理變化又不是化學變化7、以下都是辨別“地溝油”的簡易方法,其中一定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看油是否透明 B.聽油燃燒時是否有“噼啪”聲C.聞油是否有異味 D.降溫看油是否更易凝固8、判斷石蠟在空氣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是( )A.燭芯周圍石蠟熔化 B.產生明亮火焰 C.放出熱量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9、化學上把“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下面對化學變化中“新物質”的解釋正確的是( )A.“新物質”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B.“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顏色上不同的物質C. “新物質”就是在組成或結構上與變化前的物質不同的物質D.“新物質”就是與變化前的物質在狀態上不同的物質10、某固體物質受熱后變成氣態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定是物理變化 B. 一定是化學變化C. 一定不是物理變化 D. 無法確定11、新型客機波音787的“電子窗簾”用的是一種可以通過按鈕隨意改變透明狀態的調光玻璃。使用“電子窗簾”時,發生變化的是( )A. 質量 B. 硬度 C. 比熱容 D. 透光度12、下列描述中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 膽礬是藍色的固體 B. 在常溫、常壓下水的沸點是100℃C.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變渾濁 D. 礦石粉碎13、閱讀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以下問題。臭氧在通常情況下是淡藍色,有魚腥臭味的氣體。臭氧不穩定,一旦受熱極易轉化成氧氣,并放出大量的熱。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氣強得多。臭氧發生器是在高壓電極的作用下將空氣中的氧氣轉化為臭氧的裝置。利用臭氧的強氧化性,可將其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若將氧氣通過臭氧發生器,在無聲放電條件下,從臭氧發生器出來的氧氣中含有3%的臭氧。(1)臭氧的物理性質有: ;(2)臭氧的化學性質有: ;(3)臭氧的用途: 。14、下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配料 保質期 含碘量氯化鈉、碘酸鉀 18個月 20~40毫克/千克儲存指南 食用方法避熱避光、密封 勿長時間燉炒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為白色、 態,這是加碘鹽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由儲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 (填“易”或“不易”)分解,這是它的 性質。15、某同學進行實驗,其過程如下:a.研磨:將硫的塊狀固體通過研缽磨成硫的粉末;b.混合:將1g鐵粉與1g硫粉混合均勻;C.加熱:將上述混合物加熱一會兒,產生強光、放熱現象,冷卻后得到一種黑色的固體。請回答:(1)小明認為b是物理變化過程,那么你認為a是 變化過程,c是 變化過程。(2)證明b是物理變化過程的方法是 。(3)證明c是化學變化過程的方法是 。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1、溫度 化學 吸收 熔化 凝固2、溫度 化學 新3、一定同時 不一定4、硫酸銅晶體 加熱 硫酸銅粉末 +水5、能量 放熱6、放熱 產生氣體 出現沉淀二、例題講解:例題1、A解析:A.物理性質不通過物理變化就能表現出來,比如顏色和氣味,故A錯誤符合題意;B.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屬于化學變化,但是蠟燭的狀態也同時發生變化,這是物理變化,因此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A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A、出現蠟油是蠟燭熔化成的,是物理變化,A錯誤;B、蠟燭變軟,蠟燭是非晶體溫度升高后會變軟,是物理變化證據,B錯誤;C、 杯壁出現水珠是蠟燭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的新物質,是化學變化的證據,C正確;D、蠟燭體積減小,沒有指出新物質的生成,不是化學變化的證據,D錯誤。故C符合題意。例題3、D解析:張口對著燒杯內壁哈氣,由于哈出的水蒸氣溫度高,遇到溫度低的燒杯放熱液化成水珠,這就是看到的水霧。由于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屬于物理變化。點燃打火機,其中的燃料燃燒,即與氧氣反應生成高溫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的燒杯內壁液化成小水珠,這就是看到的水霧。由于生成了新物質,所以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D符合題意。例題4、A解析:A、電水壺通電放熱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正確;B、蠟燭燃燒發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C、煤燃燒火力發電,煤燃燒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 D、鞭炮爆炸發聲生成有害氣體和煙塵,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錯誤;所以A符合題意。例題5、(1)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2)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3)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解析:(1)水的化學性質: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2)水的一個物理變化: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3)水的化學變化: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三、課后練習:1、B 2、C 3、B 4、C 5、D 6、B 7、B 8、D9、C 10、D 11、D 12、C13、(1)淡藍色,有魚腥味的氣體;(2)臭氧不穩定、有強氧化性;(3)應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殺菌和消毒14、固;物理;易;化學15、(1)物理;化學;(2)可用磁鐵對混合物進行吸收,然后稱量吸引鐵粉的質量,發現仍為1g;(3)可用磁鐵對黑色物質進行吸引,固體不被吸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26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下3.3 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第三章“第2課時”物質的特性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分層作業學習目標科學觀念:了解溫度變化可使物質的物理性質發生改變;了解溫度變化可使物質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了解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往往有特殊現象;了解化學變化中會伴隨物理變化;科學思維:根據分析現象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探究實踐:通過探索活動,了解到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會出現一些特殊現象;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態度責任:提升描準確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和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解決問題復習:1、下列敘述中屬于金屬化學性質的是( )A. 純鐵是銀白色固體 B. 鋁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 C. 鎢的熔點高 D. 銅易導電2、下列是酒精在實際應用時發生的變化,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將酒精擦拭在皮膚上,一會兒消失B. 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使其燃燒C. 食品工業用酒精來釀制醋酸D. 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BA解決問題復習:3、 下列物質的用途只應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br/>A. 干冰在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 B. 小蘇打在做饅頭時作發酵劑C. 還原鐵粉在月餅盒內作除氧劑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內作干燥劑4、航天所用燃料之一為液氫,下列說法中:A.液氫燃燒 B.氫氣是最輕的氣體C.液氫可以做燃料 D.液氫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1)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2)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3)屬于實驗現象的是 ;(4)屬于物質用途的是 。ABADC新知導入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物質狀態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時,物質會從固態轉變為液態,如冰熔化;錄溫度繼續升高時,物質會從液態轉變為氣態,如水的蒸發或沸騰;當溫度降低時,物質會從氣態轉變為液態,如凌晨空中的霧和植物葉片上的露;當溫度繼續下降時,物質會從液態變成固態,如水結冰,等。水、冰和水蒸氣雖然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但水分子間的空隙卻發生了變化。可見,溫度不僅對物質的狀態產生影響,還會對物質的性質產生影響。解決問題探究新知一、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1、溫度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當溫度改變時,物質會發生物理變化,如物質的狀態、密度等發生變化。如,我們給冰塊加熱,冰塊吸收熱,逐漸熔化成水。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斷升高,最后沸騰,水變成水蒸氣,這是因為熔化和沸騰需要從外界 吸收熱。反之,高溫的水蒸氣冷卻,水蒸氣放出熱,逐漸液化成水,甚至 凝固成冰,這是因為物質液化和凝固時要放出熱。探索活動:溫度的變化除了會使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是否也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活動:1)取5g硫酸銅晶體放入蒸發皿中。2)用酒精燈邊加熱邊移動,控制溫度,觀察硫酸銅晶體顏色變化。等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3)將固體移入燒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觀察固體顏色的變化。4)繼續往燒杯中加20mL水,待固體完全溶解后,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晶體顏色由藍色慢慢變成白色粉末粉末顏色由白色又變成藍色液體的溫度明顯高于室溫探究新知2、溫度對物質化學性質的影響:當溫度改變時,物質會發生化學變化,如物質受熱分解等。(1)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如,加熱硫酸銅晶體,蒸發皿內藍色硫酸銅晶體變為白色無水硫酸銅,這個反應需要從外界吸收熱。(2)化學變化中常伴隨著能的轉化:如,往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水,溫度升高,表示此反應會放出熱。探究新知二、探索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方法1、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往往會出現一些現象:注:沉淀是指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于反應物所在溶液的物質。活動:觀察沉淀的產生:1)取一支試管,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2)用膠頭滴管取少量硫酸銅溶液,慢慢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并描述現象。藍色硫酸銅溶液中加入無色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絮狀沉淀。注:沉淀的顏色有多種,不同沉淀顏色不同,如氫氧化鐵為紅褐色,碳酸鈣為白色,氯化銀為白色,等。探索活動1)分別取少量的鐵絲、銅片和鎂條,用砂紙輕輕打磨,觀察并記錄它們的顏色和狀態。2)試一試,用手能否折斷少量鐵絲、銅片或鎂條,觀察并記錄現象。鐵絲:銀白色固體銅片:紫紅色固體鎂條:銀白色固體易彎曲而不容易折斷探索活動3)將1 cm長的鐵絲、銅片和鎂條分別放入3支試管中,再向3支試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觀察并記錄現象。4)問題討論: 哪些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哪些變化屬于化學變化?請說出判斷的依據。鎂條和鎂條表面都有大量氣泡產生,并逐漸溶解;并且觸摸試管外壁,有發燙現象,試管壁內出現水珠;但鎂條反應更劇烈些;銅片表面無明顯現象。打磨金屬絲、金屬絲彎曲或斷開,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發生了物理變化;鐵與白醋反應、鎂與白醋反應,發生了是化學變化,因為金屬變少而出現大量的氣泡,說明生成了化學變化。視頻:鎂條與鹽酸反應(點擊圖片播放)說明:白醋和鹽酸都是酸;鎂條與鹽酸反應、鎂條與白醋反應,現象差不多,只不過與鹽酸反應更劇烈些。探究新知2、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會伴隨著一些現象,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從物質的顏色、狀態、溫度(吸熱或放熱)、有無沉淀或氣體生成等方面尋找證據,對各種證據進行分析,從而認識物質的變化和變化的規律,并利用物質變化的規律造福人類。探索活動1)取一段長約10cm的鎂條,用砂紙輕輕打磨;2)點燃酒精燈,用坩堝鉗夾住鎂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中引燃;3)迅速移去酒精燈,將燃著鎂條迅速移到石棉網上方,觀察并描述現象。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探索活動:1)取一小塊木炭,放在燃燒匙中;2)點燃酒精燈,將燃燒匙放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灼燒,使木炭開始燃燒起來,觀察和描述現象;3)將燃著木炭和燃燒匙一起迅速移到氧氣瓶中,觀察并描述現象;4)燃燒結束后,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幾下,觀察并描述現象。發出白光,劇烈燃燒,放熱;木炭燃燒生成的氧化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發出紅光,放熱;視頻:木炭燃燒課堂練習1、下列關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物理性質都是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的B. 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C. 蠟燭燃燒現象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 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A課堂練習2、某同學點燃蠟燭并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如圖,下列能作為蠟燭發生化學變化證據的現象是( ?。?br/>A.出現蠟油 B.蠟燭變軟C.杯壁出現水珠 D.蠟燭體積減小C課堂練習3、拿一只小燒杯,將它靠近嘴邊,張開口對著燒杯內壁哈氣,如圖甲,可以發現杯內壁出現了水霧。點燃打火機,并用一只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如圖乙。一段時間后,同樣可見燒杯的內壁出現水霧。這兩個過程發生的變化( )A.都是物理變化 B. 都是化學變化C. 前者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D. 后者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D課堂練習4、化學反應不僅有新物質生成,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以下能量變化不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 )A. 電水壺通電放熱B.蠟燭燃燒發光C.煤燃燒火力發電D. 鞭炮爆炸發聲A課堂練習5、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能結成冰,水在加熱時能變成水蒸氣,水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一位同學把一塊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學將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請從中找出:(1)水的一種化學性質: 。(2)水的一個物理變化: 。(3)水的化學變化: 。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課堂總結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探索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方法1、溫度對物質性質影響:溫度影響物質的物理性質;如溫度改變時,物質發生三態變化;溫度影響物質的化學性質;如物質受熱發生分解反應;2、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有化學變化;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3、化學變化中伴隨能量變化,并出現現象:氣泡、沉淀、放熱,等。分層作業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學案中的“課后練習”;3、復習“3.3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相關內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26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3.3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教學設計課題 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探索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方法 單元 三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課時為浙教版七下第三章第3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第2課時,主要介紹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探索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方法;前面已學的物質的性質和物質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溫度可改變物質的物理性質,也可改變物質的化學性質,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同時通過探究活動,認識到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伴隨物理變化;通過活動探究,直觀地認識到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一般會出現一些特殊的現象,如產生氣體、出現沉淀等,并可作為判斷是否發生化學變化的主要依據。本課時是后續繼續學習化學等知識的基礎性內容,故處于比較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了解溫度變化可使物質的物理性質發生改變;了解溫度變化可使物質的化學性質發生變化;了解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往往有特殊現象;了解化學變化中會伴隨物理變化;科學思維:根據分析現象判斷物質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探究實踐:通過探索活動,了解到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會出現一些特殊現象;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態度責任:提升描準確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和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激發學習的興趣。重點 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化學變化中伴隨著的特殊現象;難點 溫度對物質化學性質的影響;根據現象判斷化學變化的發生。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復習:1、下列敘述中屬于金屬化學性質的是( ) A. 純鐵是銀白色固體 B. 鋁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氧化膜 C. 鎢的熔點高 D. 銅易導電2、下列是酒精在實際應用時發生的變化,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將酒精擦拭在皮膚上,一會兒消失 B. 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使其燃燒C. 食品工業用酒精來釀制醋酸 D. 用酒精制作乙酸乙酯香料 3、 下列物質的用途只應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 干冰在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 B. 小蘇打在做饅頭時作發酵劑C. 還原鐵粉在月餅盒內作除氧劑 D.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內作干燥劑 4、航天所用燃料之一為液氫,下列說法中: A.液氫燃燒 B.氫氣是最輕的氣體 C.液氫可以做燃料 D.液氫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1)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2)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3)屬于實驗現象的是 ;(4)屬于物質用途的是 。 參考答案:(1)B (2)A (3)A (4)B A D C 導入:我們知道,溫度是影響物質狀態的主要因素之一。如,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時,物質會從固態轉變為液態,如冰熔化;錄溫度繼續升高時,物質會從液態轉變為氣態,如水的蒸發或沸騰;當溫度降低時,物質會從氣態轉變為液態,如凌晨空中的霧和植物葉片上的露;當溫度繼續下降時,物質會從液態變成固態,如水結冰,等。 水、冰和水蒸氣雖然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但水分子間的空隙卻發生了變化。 可見,溫度不僅對物質的狀態產生影響,還會對物質的性質產生影響。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一、溫度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1、溫度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 當溫度改變時,物質會發生物理變化,如物質的狀態、密度等發生變化。 如,我們給冰塊加熱,冰塊吸收熱,逐漸熔化成水。繼續加熱,水的溫度不斷升高,最后沸騰,水變成水蒸氣,這是因為熔化和沸騰需要從外界吸收熱。反之,高溫的水蒸氣冷卻,水蒸氣放出熱,逐漸液化成水,甚至凝固成冰,這是因為物質液化和凝固時要放出熱。溫度的變化除了會使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是否也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 活動: 1)取5g硫酸銅晶體放入蒸發皿中。 2)用酒精燈邊加熱邊移動,控制溫度,觀察硫酸銅晶體顏色變化。等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 3)將固體移入燒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觀察固體顏色的變化。 4)繼續往燒杯中加20mL水,待固體完全溶解后,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參考:加熱晶體時顏色由藍變白色粉末;加少量水時白色又變藍,溶解于水中時溫度較室溫高。2、溫度對物質化學性質的影響: 當溫度改變時,物質會發生化學變化,如物質受熱分解等。 (1)加熱會使物質發生化學變化: 如,加熱硫酸銅晶體,蒸發皿內藍色硫酸銅晶體變為白色無水硫酸銅,這個反應需要從外界吸收熱。 (2)化學變化中常伴隨著能的轉化: 如,往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中加水,溫度升高,表示此反應會放出熱。 二、探索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方法 1、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往往會出現一些現象: 注:沉淀是指發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不溶于反應物所在溶液的物質。 活動:觀察沉淀的產生: 1)取一支試管,加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 2)用膠頭滴管取少量硫酸銅溶液,慢慢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觀察并描述現象。參考: 注: 沉淀的顏色有多種,不同沉淀顏色不同,如氫氧化鐵為紅褐色,碳酸鈣為白色,氯化銀為白色,等。 探索活動:1)分別取少量的鐵絲、銅片和鎂條,用砂紙輕輕打磨,觀察并記錄它們的顏色和狀態。 2)試一試,用手能否折斷少量鐵絲、銅片或鎂條,觀察并記錄現象。 3)將1 cm長的鐵絲、銅片和鎂條分別放入3支試管中,再向3支試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觀察并記錄現象。 4)問題討論: 哪些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哪些變化屬于化學變化?請說出判斷的依據。 參考:1)鐵絲和鎂條都是銀白色固體 ;銅片:紫紅色固體 ;2)易彎曲不易折斷;3)鎂條和鎂條表面都有大量氣泡產生,并逐漸溶解;并且觸摸試管外壁,有發燙現象,試管壁內出現水珠;但鎂條反應更劇烈些;銅片表面無明顯現象。 4)打磨金屬絲、金屬絲彎曲或斷開,沒有新的物質生成,發生了物理變化;鐵與白醋反應、鎂與白醋反應,發生了是化學變化,因為金屬變少而出現大量的氣泡,說明生成了化學變化。 視頻:鎂條與鹽酸反應說明:白醋和鹽酸都是酸;鎂條與鹽酸反應、鎂條與白醋反應,現象差不多,只不過與鹽酸反應更劇烈些。 2、觀察和實驗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會伴隨著一些現象,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從物質的顏色、狀態、溫度(吸熱或放熱)、有無沉淀或氣體生成等方面尋找證據,對各種證據進行分析,從而認識物質的變化和變化的規律,并利用物質變化的規律造福人類。 探索活動:1)取一段長約10cm的鎂條,用砂紙輕輕打磨; 2)點燃酒精燈,用坩堝鉗夾住鎂條的一端,把另一端放在酒精燈的火焰中引燃; 3)迅速移去酒精燈,將燃著鎂條迅速移到石棉網上方,觀察并描述現象。 參考:鎂條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色固體。探索活動: 1)取一小塊木炭,放在燃燒匙中; 2)點燃酒精燈,將燃燒匙放在酒精燈的外焰上灼燒,使木炭開始燃燒起來,觀察和描述現象; 3)將燃著木炭和燃燒匙一起迅速移到氧氣瓶中,觀察并描述現象; 4)燃燒結束后,向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幾下,觀察并描述現象。 參考:空氣中燃燒,發出紅光,放熱;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產生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視頻:碳燃燒 溫度對物質的物理性質的影響,是前面知識點的延伸,如狀態變化,從狀態、密度等變化認識溫度影響下物質發生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些陌生,本節課中需要大量事例來加以表述,加深學生的理解,尤其是現象描述,對學生來說是難點教師要加以引導和規范增加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實驗,一是為讓學生認識第一次接觸的沉淀的含義,二是增加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對現象描述也是重點,要多模仿多練習為后續學習化學打基礎課堂練習 1、下列關于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 ) A. 物理性質都是通過物理變化表現出來的B. 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稱為化學性質C. 蠟燭燃燒現象說明化學變化中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D. 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唯一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某同學點燃蠟燭并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燭焰上方,如圖所示,下列能作為蠟燭發生化學變化證據的現象是( C?。? A.出現蠟油 B.蠟燭變軟 C.杯壁出現水珠 D.蠟燭體積減小 (例題2圖) (例題3圖)3、拿一只小燒杯,將它靠近嘴邊,張開口對著燒杯內壁哈氣,如圖甲,可以發現杯內壁出現了水霧。點燃打火機,并用一只干冷的小燒杯罩在火焰上,如圖乙。一段時間后,同樣可見燒杯的內壁出現水霧。這兩個過程發生的變化( D ) A.都是物理變化 B. 都是化學變化C. 前者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D. 后者既有化學變化,又有物理變化4、化學反應不僅有新物質生成,而且還伴隨能量變化。以下能量變化不是由化學變化引起的是( A )A. 電水壺通電放熱 B.蠟燭燃燒發光 C.煤燃燒火力發電 D. 鞭炮爆炸發聲5、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水能結成冰,水在加熱時能變成水蒸氣,水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有一位同學把一塊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學將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請從中找出:(1)水的一種化學性質: 。 (2)水的一個物理變化: 。 (3)水的化學變化: 。 參考:(1)在通電條件下能分解成氫氣和氧氣;(2)冰塊投入水中,冰塊就逐漸變小了 (3)金屬鈉投入水中,發現有氣泡冒出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板書設計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 3.3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mp4 碳在氧氣中燃燒.wmv 鎂與稀鹽酸的放熱反應.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