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鄂教版《科學》三年級下冊要點第一課 土壤里有什么1、觀察方法:眼睛看、鼻子聞、手摸、耳朵聽、嘴巴嘗。觀察土壤可以看到土壤中有粗沙粒和細黏粒,聞到有潮臭味,摸到土壤黏黏的。2、把土壤倒入水中,可以觀察到有氣泡冒出,有腐殖質浮起來,說明土壤中含空氣和腐殖質。用玻璃棒充分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可以觀察到杯中土壤分層了,沙粒在下層,黏粒在上層。說明土壤中含沙粒和黏粒。3、加熱土壤,要用到三腳架、土壤、石棉網、酒精燈、金屬盒,加熱土壤時,可以看到冒白氣,并且有一股潮臭味,說明土壤含水和腐殖質。4、地面上死亡的動物、植物腐爛后,在土壤中形成的黑褐色物質是腐殖質,腐殖質烤糊后會散發出糊臭味。腐殖質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同時還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5、土壤中含有:空氣、水、沙粒、黏粒、腐殖質等,能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空氣、水和養分。6、土壤覆蓋在地球表面,它是動植物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可利用的土壤資源是只占地球表面的十六分之一,所以要珍惜和保護珍貴的土壤資源。7、人類的不合理行為導致土壤的成分發生了變化,使土壤受到污染和破壞。如:大量施用農藥化肥、排放污水、亂扔垃圾等。8、土壤污染的危害:①影響農作物品質;②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③危害人體健康。9、我們可以為保護土壤資源做些什么?①不亂扔垃圾,垃圾分類,廢舊回收;②控制使用農藥化肥。③不排污水。第二課 比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質地分,可分為沙質土、壤土、黏質土三類。2、沙質土:含沙粒多,含黏粒少,呈淺棕色,黏質土:含黏粒多,含沙粒少,呈棕色或紅色,壤土:含沙粒和黏粒一樣多,顏色一般較深。3、不同土壤黏性不同,黏質土黏性最好,易搓成條,壤土也可以搓成條,沙質土不能搓成條。制作陶瓷、磚瓦要用黏質土。4、分別把同樣多的水同樣多的水緩慢均勻地倒入相同量的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中,可以發現沙質土滲下的水最多,黏質土滲下的水最少。5、不同種類的土壤的成分和性質不同。沙質土比較疏松,透氣性和滲水性好,但保水性和保肥性差,適合西瓜、花生、仙人掌、薯類、芝麻等植物生長。黏質土有一定黏性,透氣性和滲水性差,但保水和保肥性好,適合水稻、蘆葦等植物生長。壤土的透氣性和滲水性、保水性保肥性較好,大部分植物都適合生長在壤土中。第三課 巖石與礦物1、不同的巖石,顏色、顆粒、紋理和硬度等都不同。2、判斷巖石的硬度,可以用鐵釘或鑰匙在巖石表面刻畫,看有無印跡。3、生活中常見的巖石有:花崗巖、砂巖、頁巖、石灰巖、大理巖。4、巖石是由礦物組成的。能夠提取有價值礦物的巖石稱為礦石。從礦物中可以提煉金屬、非金屬等大量有用物質。如雌黃、瑩石、赤鐵礦、黃銅礦。5、巖石的用途:建造房屋、橋梁、道路、制作雕塑、提取礦物等。6、大理巖晶瑩潤澤,較軟,易雕刻,適合做雕塑。第四課 播種發芽1、鳳仙花的種子形狀:圓粒,大小:1-3毫米、顏色:棕褐色。2、播種鳳仙花應挑選粒大、飽滿、無損傷的種子,選用細沙質土,播種深度1厘米,每天澆水1杯。3、播種步驟:①用硬紙片墊在花盆底部的孔上;②裝土;③整理好土壤;④放入鳳仙花種子;⑤蓋上土;⑥澆水。4、鳳仙花播種后經5-7天發芽。影響種子發芽的因素有:種子質量、土壤、溫度、水。第五課 養護鳳仙花1、影響鳳仙花生長的因素有:土壤、溫度、光照、空氣、水。2、鳳仙花適合種在細沙質土中,需每天澆水適量,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潮濕,合理施肥,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第六課 根、莖、葉1、鳳仙花的六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其中,根、莖、葉是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是繁殖器官。2、植物的根分直根和須根,植物的莖分木質莖和草質莖,鳳仙花是直根、木質莖。3、鳳仙花的葉形狀為披針形,由葉柄和葉片組成,葉片上有葉脈。葉脈有運輸水分和營養的作用。4、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料。莖的作用:運輸水分和養料。葉的作用:進行光合作用,制造營養。此外,有的植物的根、莖、葉還有貯存營養和繁殖的功能。第七課 花、果實、種子1、觀察鳳仙花的花:用鑷子把花由外到內輕輕地一層層剝開,把花的各個部分有序地擺放在白紙上,可以發現,鳳仙花的花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組成。2、花的各部分的作用:萼片:保護幼花。花瓣:保護花蕊,吸引昆蟲傳粉。雄蕊:上有花粉。雌蕊:可發育成果實。3、有的植物的的花有完整的四部分,叫完全花,有的植物的花缺少一部分或幾部分,叫不完全花。如百合花缺萼片。4、鳳仙花、桃花等靠昆蟲傳粉,叫蟲媒花,水稻、柳樹等靠風傳粉,叫風媒花。5、鳳仙花的果實呈紡錘形,有白色絨毛,果實由果皮和種子組成。果實成熟后炸開,種子彈出,叫彈射播種。6、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完整的胚可萌發成新的植物。第八課 鳳仙花的一生1、植物由種子萌發成幼苗,再到開花、結果、死亡的過程叫生命周期。鳳仙花花的生命周期:種子→幼苗→成株→開花→結果→死亡。2、向日葵和胡蘿卜與鳳仙花的生命周期相比,相同點是過程相同,都經歷了由種子萌發成幼苗,再到開花、結果、死亡的過程,不同點是它們的生命周期長短不一樣。鳳仙花:150—240天;向日葵:85—120天,胡蘿卜:360天。第九課 哪里有空氣1、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可以通過風箏飛起來、紅旗飄揚、小風車能轉動、海綿放入水中冒氣泡、扇扇子感到涼快等現象證明空氣的存在。2、磚塊、土塊、粉筆、海綿等放入水中時,發現水面上會冒氣泡,這是因為這些物體里面有孔隙,孔隙中有空氣。2、自制的小降落傘下降快慢與傘面大小、傘繩長短有關,通過實驗對比發現:掛同樣重的物體時,傘面越大、傘繩越短,小降落傘下降越慢。第十課 空氣有質量嗎1、天平是測量物體質量的常用工具。最早證明空氣有質量的科學家是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2、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地方;②將游碼歸零,調節兩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針對準刻度盤中間刻度;③做托盤放稱量物,右托盤放砝碼;④用鑷子夾取砝碼,輕放入盤中。根據稱量物的預估質量,先加質量大的砝碼,再加質量小的砝碼;⑤當增減砝碼直到質量最小的砝碼也不能使天平平衡時,就移動游碼直至指針指向刻度盤正中間刻度線。被稱量物體的質量就是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讀出的質量。第十一課 空氣占據空間嗎1、把紙團塞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豎直倒扣在水槽中,紙團不會濕。因為杯子里的空間被空氣占據,空氣沒排出來,水沒進入杯子中。2、給氣球充氣,氣球變大,再把氣球的口松開,氣球又變小了,這個現象說明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3、把氣球套入塑料瓶中,然后對著氣球充氣,氣球能夠吹得很大嗎?為什么?怎樣才能把氣球吹得更大?(第一次吹氣球時吹不大,因為瓶里的空間已經被已有的空氣占據了。想要瓶中氣球吹的更大,可以把瓶身上劃幾個小口,讓瓶里空氣流出去,讓出空間,氣球就可以被吹大了。)4、生活中的充氣輪胎、游泳圈、氣墊城堡、皮球、氣墊船等,都是利用了空氣占據一定空間的原理。5、空氣的性質:空氣是一種無色、無氣味、無味道、充滿各處、能流動、有一定質量、并占據一定的空間的氣體。第十二課 筆芯為什么能伸縮1、拉伸或壓縮彈簧時,我們感受到它對手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就是彈力。像彈簧這樣,當它受到力的作用時,形狀會發生變化,當取消受力后,它又恢復原狀,這種特性叫作彈性。物體在發生彈性形變時,構成物體的物質沒有發生變化。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的彈性制成的一種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由吊環、指針、刻度、掛鉤組成。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①看一下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的位置,如果不在零度線的位置,要來回拉動幾次掛鉤,讓指針指在零刻度線上。②等測力計的指針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指針的刻度線相平。③在使用過程中切忌拉力的大小超過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4、生活中,有彈性的物體還有氣球、彈弓、橡皮筋、注射器等。5、壓縮空氣具有彈性。第十三課 筆桿上橡膠套的作用1、筆桿上的橡膠套,有增大摩擦力的作用。2、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滑動時, 在這兩個物體的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滑動的力,這種力就是摩擦力。3、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壓力(重量)大小及接觸面的光滑度有關。物體的壓力(重量)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4、生活中輪胎和鞋底的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檫力;雪橇的底面做的很光滑,是為了減小摩檫力;給鎖芯上油,是為了減小摩擦力。瓶蓋做成的螺紋狀,是為了增大摩擦力。第十四課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浮在水面的物體會受到水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種力就是浮力。2、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物體的體積大小和質量大小有關。質量相同、體積不同的物體放入水中,體積大的容易上浮,體積小的容易下沉;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物體放入水中,重的容易下沉,輕的容易上浮。3、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4、讓沉在水中的雞蛋浮起來,可以在水中加鹽。鹽水會增大浮力。5、彈力、摩擦力和浮力都是直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力的三要素:作用點、方向、大小。第十五課 誰在動1、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在發生變化,就說明它處于運動狀態。依據不同的參照物觀察,我們看到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能不同。2、坐在行駛的車內觀察到車外的景物是運動的,車內的物體是靜止的,這是以車為參照物。3、站在上升的電梯內,我們看到外面的景物在下降,這是以電梯為參照物。站在地面的人看到電梯在上升,這是以地面或房子為參照物。4、判斷一個物體是否運動,需要借助一個假設不動的物體作為參照物。如果這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在發生變化,則物體就處于運動狀態;如果這個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始終沒有發生變化,那么它就處于相對靜止狀態。5、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的現象,是以地球為參照物的結果。實際上地球是繞著太陽旋轉的,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第十六課 玩小球1、運動形式:①纜車——直線運動;②乒乓球蹦跳前進——折線運動;③畫圓圈、在環形跑道上跑步——圓周運動;④跳蹦蹦床——上下振動;⑤蕩秋千——前后振動;⑥電動機軸轉動、指尖陀螺、摩天輪——旋轉運動。第十七課 賽小車1、運動形式多種多樣,但都有運動的快慢和方向,運動變化與施加的力有關。動力可以讓小車由靜止到運動,或運動加速;阻力可以讓小車運動減速或停止運動。2、我們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度等于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速度=路程÷時間。速度越大,物體運動越快。3、交通工具的運動速度:自行車:12-20千米/小時;小汽車:50-200千米/小時;普通列車:80-140千米/小時;高速列車:約350千米/小時;飛機:600-1000千米/小時。第十八課 設計與制作1、動力小車的動力可以用橡皮筋產生的彈力、氣球噴氣產生的反沖力、風力、螺旋槳產生的力、用電池推動小電動機旋轉,然后帶動車輪旋轉或帶動螺旋槳旋轉產生的力,火箭煙花噴火的反沖力等。2、設計動力小車的動力裝置時,需要考慮裝置的動力要足夠強大,還要根據車的形狀和結構選擇不同的動力裝置。第十九課 測試與改進1、用橡皮筋、氣球作為小車動力,優點是節能環保。2、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解決動力不足的改進方法:更換成粗一點的橡皮筋。3、用氣球做動力的小車,要想小車行駛更遠,改進方法是:更換可以吹得更大的氣球,將氣球嘴弄小一點,讓氣球放氣時間更長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