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七章 運動和力第2節 運動的快慢 速度1.知道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經歷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掌握速度單位及其換算,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4.理解平均速度的含義。田徑場上,百米賽跑正在緊張地進行;游泳池里,比賽也正在激烈地展開(如圖)。怎樣比較運動員運動的快慢呢 (a)百米賽跑(b)奧運會游泳比賽觀眾:跑在前的運動得快。裁判員:用時短的運動得快。知識點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活動1判斷誰游得快請仔細觀察圖中秒表的示數與運動員游過的路程,討論一下,如何判斷誰游得快 觀眾認定,在相同時間內,游在前面的人快[圖(a)];裁判則認定,在運動員到達終點時,計時少的人游得快[圖(b)]。觀眾的判斷方法:正在比賽的過程中,所用時間相同,游在前面的通過的路程長,運動得快。裁判員的判斷方法:比賽結束,通過的路程相等,所用時間短的運動得快。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物體經過的路程,經過路程長的物體運動得快。在物體運動相同路程的情況下,比較它們所用的時間,所用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得快。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1.相同時間比路程2.相同路程比時間小聰同學的100m跑成績為17s,小明同學的50m跑成績為8s,要知道他倆誰跑得快,應該怎么辦 用所跑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即采用相同時間比較路程的方法。其實就是通過相同時間比路程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如果兩個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和所用的時間都不相同,怎樣比較它們運動的快慢呢 知識點二:速度物理學中,把物體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之比叫做速度。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上面的公式可寫成速度=v=推導公式: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合而成的。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秒,讀作“米每秒”,符號是m/s或m·s-1。例如,汽車在1s內通過10m,速度就記作“10m/s”;飛機在1s內飛過270m,速度就記作“270m/s”。在實際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單位還有千米/時,符號是km/h。1m/s=3.6km/h1km/h==m/s必做實驗測量物體運動的速度這個實驗要求用皮尺和秒表測量同學們短跑時的速度。實驗需要的器材是根皮尺和四個秒表。實驗的步驟如下:(1)在室外測出40m的路程,每隔 10m做一記號。(2)選出四名記時員分別站在10m、20m、30m、40m處。(3)在班上選出男、女同學各一名。(4)男、女同學分別跑完 40 m 路程。四名記時員分別記錄男、女同學通過10m、20m、30m、40m處時所用的時間,并填入表 1中。表1 男、女同學通過不同路程所用的時間路程s/m 10 20 30 40男同學所用的時間t1/s女同學所用的時間t2/s根據表1中的數據,計算男、女同學10m內、20m內、30m內和40m內的速度,填入表2中。表2 男、女同學不同路程內的速度路程s/m 10 20 30 40男同學的速度v1/(m·s-1)女同學的速度v2/(m·s-1)例題某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飛行速度為990km/h,它1min內飛行多少千米 如果人騎自行車的速度約為5m/s,要用多少時間才能通過客機1min內飛過的路程 解:該客機1min飛行的路程為s =v1t1=990 km/h× 1 min= 990 km/h×h= 16.5 km人騎自行車通過路程s所需的時間為t2===3300s=55min答:客機1min內飛行16.5km。人騎自行車要用55 min 才能通過客機1 min 內飛過的路程。知識點三: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物體做機械運動,按照運動軌跡的曲直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10s內通過的路程都是300m,速度保持不變。10s內通過的路程越來越長,速度越來越大。下圖記錄了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甲圖中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有什么特點 乙圖中汽車在各段時間內的速度有什么特點 活動2比較汽車速度的變化在直線運動中,按照速度是否變化,又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勻速直線運動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變速直線運動自動扶梯勻速升降小球豎直下落的頻閃照片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可以用平均速度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它表示物體在某一段路程(或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程度。用表示平均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則平均速度為=例:小明在跑百米時,前50 m用時6 s,后50 m用時7 s,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小明前50 m路程s1=50 m,用時t1=6s,后50 m路程s2=50 m,用時t2=7 s,全程s3=100 m,用時t3。根據公式和題意有:分析:50 m50 m6 s13 s100 m7 s答:小明前、后50 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分別為8.3 m/s、7.1 m/s和7.7 m/s。前50 m平均速度:v1= = ≈8.3m/s后50 m平均速度:v2= = ≈7.1m/s全程平均速度:v3= = ≈7.7m/s全程時間:= +下面的圖像分別代表什么狀態呢?甲乙丙丁靜止勻速直線運動加速運動勻速直線運動一些運動速度 事物 速度 v/(m·s-1) v/(km·h-1)蝸牛 0.0015 0.0054步行的人 1.1 4自行車 5 18中國的高速列車 97.5 351噴氣式飛機 300 1080第一宇宙速度(環繞地球) 7900 28440第二宇宙速度(脫離地球) 11200 40320第三宇宙速度(脫離太陽系) 16700 60120地球公轉 3.0×104 1.08×105光和無線電波 3.0×108 1.08×109速度概念:通過的路程與通過這段路程所用時間之比單位m/s、 km/h換算:1m/s=3.6km/h公式:運動的快慢速度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曲線運動直線運動機械運動的類型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平均速度1.如圖所示,校運動會上,短跑比賽正在緊張的進行著 用“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方法比較運動的快慢;物理學上用 的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均選填“觀眾”或“裁判”)。2.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 的物理量。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根據所學知識,“速度”的國際單位是 ,“速度”的數值越大,說明物體運動 (選填“越快”或“越慢”)。觀眾觀眾運動快慢m/s越快3.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 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B. 通過的路程越大,速度一定越大C. 運動所用的時間越長,速度一定越小D. 速度與運動路程無關,與運動時間也無關D4.A、B兩個物體同時同地向東做直線運動,如圖所示的兩個圖象分別描述了A、B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物體的速度大于B物體的速度B.B物體的速度一直增大C.A物體運動3s通過的距離是3mD.B物體運動3s通過的距離是4m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