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學設計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梳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理清行文思路,體會文章結構清晰嚴謹、選材精當的寫作特色。2.品讀學者聞一多的相關語段,從細節處體悟聞一多先生潛心學術、日夜不懈的治學精神以及澎湃的愛國熱情。3.品味本文充滿詩意的語言,揣摩其表達效果。【教學重點及難點】品析描寫學者聞一多的語句,從細節處體悟聞一多先生刻苦嚴謹的治學精神以及救國深情。【教學過程】一、導入這是一封半個多世紀前的電報,一封由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聯名從延安發出的唁電,對聞一多先生的遇害,表示“至深悲悼”。1946年7月15日,西南聯大教授聞一多倒在了國民黨特務的槍下,一顆偉大的心臟永遠停止了跳動。聞一多犧牲后,他的高足臧克家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循著老師詩作的格律主張,寫下了這篇動人的文章。他生前是如何“說”又如何“做”的呢?他的言行又有哪些特點?讓我們跟隨臧克家的筆墨,一起走進課文。二、字詞積累梳頭( shū ) 抱歉( qiàn ) 秩序( zhì ) 深宵( xiāo )伴侶 (lǚ ) 小楷( k i ) 碩果( huò ) 卓越( zhuó )迭起( dié ) 衰微(shuāi ) 校補( jiào ) 澎湃( péng pài )鍥而不舍( qiè ) 瀝盡心血( lì ) 氣沖斗牛( dǒu )慷慨淋漓(kāng k i) 目不窺園(kuī ) 兀兀窮年(wù )鍥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兀兀窮年:用心勞苦地一年到頭這樣做。群蟻排衙:指整齊地排列著。迭起:一次又一次地興起、出現。慷慨淋漓:形容情緒十分激動;說話、寫文章意氣昂揚,言辭暢快。氣沖斗牛: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三、圈點勾畫初感知,文脈之妙詞句藏1.快速瀏覽全文,勾畫出文中與“說和做”有關的句子或段落,概說聞一多先生的言行特點。明確:①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第7段)②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第12段)③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第20段)作為學者的聞一多,他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他說了就做,言行一致,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所以,作者高聲贊嘆聞先生高尚品質:__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2.圈畫連綴主要內容的關鍵語句,繪制能體現文章行為架構的思維導圖。明確:過渡段: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總起段:“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總結段: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思維導圖:小結: 我們把把關鍵句梳理成思維導圖的形式,不難發現本文結構清晰嚴謹,開頭有總起句,總領全文;結尾有總結段,總結全文;中間不乏過渡段,承上啟下。這樣的結構前后呼應,中間內容層層銜接,環環相扣,使文章凝練而渾然一體。3.聞一多先生作為卓越的學者和大勇的民主戰士,分別做了哪三件事?(提示:圈畫能理清材料關系的語句,提煉關鍵信息)明確關鍵句:作為學者:①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②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③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作為革命家:④這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⑤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⑥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小結:作者分別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和《古典新義》這三則材料,它們都突出了聞一多先生的“做”,做古代典籍的鉆探,做學術的研究。作為革命家,聞一多起草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走在游行示威隊伍前。作者選取這三件事作為例證,表現聞一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為祖國安危而英勇獻身的凜然正氣。四、品詞析句探內涵,先生品質驟然現細讀1—6段,思考:在作者筆下,聞一多是怎樣的學者形象?聞一多是一個__________的學者,我從____________讀出來,因為___________。(品析角度:關鍵詞、修辭、句式、聯想想象……)示例:聞一多是一個潛心鉆研、鍥而不舍的學者,我從“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讀出,因為這一句用“鉆探”一詞,而不用“研究”,更突出了鉆勁兒和韌勁兒,并且和后面“向地殼尋求寶藏” 的比喻相呼應,表現了聞一多先生潛心鉆研的形象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明確:聞一多是一個癡迷研究,醉心學術的學者,我從“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嘔心瀝血”讀出,因為這一句從眼光寫到腳步,寫出聞一多先生全身心投注于研究之中。一個“瀝”字深刻地表現了用心血一滴一滴澆灌學術研究花朵的鉆研精神。癡迷研究,醉心學術的形象從這四個四字詞語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聞一多是一個默默無聞、埋頭鉆研的學者,我從“不動不響,無聲無聞。”讀出,因為這一句是短句,形成對偶,句式整齊,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不”“無”的反復,用“不動”來突出聞先生的“做”,突出他瀝盡心血,埋頭實干的精神。聞一多是一個刻苦努力,關切祖國命運的學者,我從“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讀出,因為深宵燈火,常給人以孤獨之感,而聞一多先生卻視之為伴侶,可見聞先生研究的興致之高漲。“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一多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這一句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聞先生刻苦努力,對祖國前途命運的關切。聞一多是一個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工作的學者,我從“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讀出,因為句子中“貪”和“惜”兩個詞體現出治學的如饑似渴。比“夜以繼日”這個詞更加具體細膩,更有表現力,作者的贊美之情也表現得更鮮明。聞一多是一個專心研究、不拘小節的學者,我從“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聞先生的書桌,零亂不堪,眾物騰怨。”“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讀出,因為作者抓住了聞一多的神態及肖像以及動人的細節,刻畫出聞一多先生專心研究、不拘小節的形象。小結:這些句子都是在寫聞一多先生在做學術研究時的種種表現,共同表現了作為學者聞一多刻骨鉆研的治學精神。2.比較以下兩個句子表達方式的異同,體會細節表達之妙。①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②聞一多先生治學極其嚴謹,容不得半點馬虎,即便是書寫,先生同樣一絲不茍。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明確:第②句是治學態度的概述和評價,而第①句是治學態度的具體表現,關注了細節。“密密麻麻”形象寫出先生文字既多又小的特點。“群蟻排衙”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大小小的字像衙門里的僚屬排列得整齊,形象的突出了文字的工整,與前面疏懶的外貌對應,這樣的細節描寫表達了聞一多先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治學的嚴謹。細節描寫之妙:讓文字具有畫面感,學者形象在一處處細微之處站立起來,真切感人,微中傳神。 3.品味詩意化語言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明確:“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這兩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有感情,表達了對聞一多先生的贊美之情。“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連用四個四字詞語,形成四個短句,表現了聞一多先生鉆研學問的專注,表達了作者對聞先生的贊美之情。贊美之情流溢而出,是因為這些表示贊美的句子有著共同的特點:運用對偶的手法,讓句式整齊,這些句子讀來無一不具備整齊、磅礴的格律之美,詩性之美。小結:通過精讀品析,我們發現這篇文章語言不僅富有畫面感、形象性,還運用短小的、對偶式的句子,讓音韻和諧,整齊鏗鏘。這也正是聞一多先生詩歌的格律主張,講究音樂美、畫面美、建筑美臧克家,也是在用詩一樣的方式來贊頌老師,贊頌聞一多先生。五、鉆探古籍尋良方,書齋生活愛國情1.作為學者,為何要向古代典籍鉆探?明確:“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衰微”這個詞,準確形容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現狀,西方侵略者宣揚殖民主義奴化思想,麻醉中國人民的意識,使中國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摧毀。那時的中國還處在落后挨打的時代,許許多多的中國男兒都試圖找到救濟良方。魯迅曾在《藤野先生》中對當時社會現狀做了這樣的描述:“第二年添教霉菌學,細菌的形狀是全用電影來顯示的,一段落已完而還沒有到下課的時候,便影幾片時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戰勝俄國的情形。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給俄國人做偵探,被日本軍捕獲,要槍斃了,圍著看的也是一群中國人;在講堂里的還有一個我。“萬歲!”他們都拍掌歡呼起來。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別聽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 ”正是魯迅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人最需要改變的是人們的精神面貌,于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華兒女的內心。聞一多先生也是如此,在給梁實秋先生的信中,他這樣說到:“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濟又被征服之禍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征服千倍之,杜微防漸之責,我輩誰堪任之。”——聞一多所以他放棄詩作,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進發,企圖從根源上找到民族衰微的原因,從而達到救國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一多先生過了十多年的“書齋生活”,為的就是文化救國。在他的內心從始至終都激蕩著一種情感,那就是澎湃的愛國熱情。六、事例精選意深長,為國為民萬古揚思考:三個事例之間有何異同?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三則材料相同點:都敘寫了先生對古代典籍的研究,這是聞一多先生選擇的救國道路——文化救國,都表現了學術研究孜孜矻矻和心無旁騖治學的嚴謹,其背后蘊含的是聞一多文化救國的愛國深情。三則材料不同點: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進行了詳寫,作者著重寫他研究的目的和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這樣的剪裁,有力地突出中心。而寫作《楚辭校補》和《古典新義》兩事,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強調“做”了“也沒有說”的意思,表達的側重點與前面又有不同。材料之間在意義上層層遞進,充分體現了作為學者聞一多先生,做重于說,只做不說的言行特點。小結:三件事例各有側重,相互補充。詳略得當,體現了作者能根據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簡相宜,選材精當。七、作業布置閱讀聞一多的《太陽吟》《死水》《靜夜》等詩,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結語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朱自清聞一多就是這樣一團火,是潛心學術、孜孜矻矻鉆寶藏的精神之火,更是放眼歷史,胸懷家國尋良方的力量之火,燃燒了自己,卻照亮了深淵,照亮了中華兒女的前進的道路。它就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的心間。然而當聞一多先生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文化藥方都救不了衰微民族命運的時候,這個志存高遠,鍥而不舍的宿儒果斷拋下紙筆,走出書齋,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下一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革命家聞一多。《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教材簡析與說明】本文出自七下第一單元第二課。該單元主要講述名人故事,引導學生感受名人的風采。該單元主要學習精讀,在通覽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礎上,把握關健語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義和表達的妙處。還要結合人物生平及其所處的時代,透過細節,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分析聞一多作為革命家方面的人物形象。過程與方法:通過語言品析,明確語言特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樹立正確的“說和做”言行觀。【教學重難點】1.關注文中的細節描寫,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2.勾畫精彩語句,揣摩體味其含義和表達效果。【教學過程】一、學者聞一多的“說”和“做”從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篇文章的兩個關鍵詞——說和做。這節課,我們就圍繞“說和做”展開學習活動。上節課我們梳理了學者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學者聞一多做了,他撰寫《唐詩雜論》、他撰寫《楚辭校補》、他撰寫《古典新義》。他做了,他說了嗎?從句子中我們看到:他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這里“做”其實指的就是通過學術研究的方式為民族的病癥找到治療的藥方。但是他沒有說,“說”這里指大肆宣揚自己的學術成果。從中可以看出一個怎樣的學者聞一多呢?埋頭苦干、踏實研究實干精神和謙虛美德可是,當偌大一個中國連一張安靜的書桌都擺不下的時候 ,聞一多先生清醒地認識到任何文化藥方都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運,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才能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統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的時候,他果斷拋下紙筆,走出書齋,投身于革命洪流之中。因為在他的眼里,做一個中國人比作一個文學家更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接下來我們來看革命家聞一多說了什么,做了什么。【設計意圖】:通過復習上節課學者聞一多說了什么、做了什么來讓學生感知學者聞一多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以此說明他為何這樣做,并概括出學者聞一多的人物形象。二、革命家聞一多——說了就做(一)革命家聞一多說了什么?找出相應的句子。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明知兇多吉少,而聞一多先生大無畏地站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斗志 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二)革命家聞一多為什么要說這些話?他在給臧克家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他就是要在那個時代,說出真相,說出心聲,說出態度!背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當局為篡奪勝利果實陰謀發動內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民主、和平,反對獨裁和內戰,開展了蓬勃的愛國民主運動。國民黨當局為了鎮壓這一運動,瘋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殺愛國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在昆明被特務暗殺,特務們要暗殺的第二個對象就是聞一多先生。友人勸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舉行的李公樸先生追悼大會。他事前沒有準備發言,但面對會場上特務們的無理取鬧和囂張氣焰,他忍無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講臺,發表了義正辭嚴的講演。當天下午,聞一多先生就被特務暗殺了。我們通過一個視頻還原當時場景:插入演講視頻作為革命家,聞一多的“說”是對革命的宣傳和動員,是公開表達自己對獨裁的批判、對民主自由的向往,是對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揭露和斥責。這部分的“說”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斗爭精神、高昂的愛國熱情。(三)革命家聞一多做了什么?找出相應的句子。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找出具體描寫聞一多“做”的句子:(1)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一張政治傳單!(2)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3)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做”則是通過①起稿政治傳單②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③ 參加游行示威等實際行動來爭取民主,反對獨裁。這部分的“做”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正直無畏、視死如歸的、大勇的革命精神!【設計意圖】:通過提取革命家聞一多說了什么、做了什么的內容,來讓學生感知革命家聞一多是“說了就做”,以此說明他為何這樣做,并概括出革命家聞一多的人物形象。(四)對比中再次感受“說”與“做”聞一多作為學者時的“說”和“做”,與作為民主戰士時的“說”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無關聯?做了再說是為了說明學者聞一多先生在學術上的實干和謙虛精神,而說了就做,是為了說明革命家聞一多先生革命熱情高昂,敢于為人民說真話,對敵人無所畏懼。這反映了聞一多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以及對不同道路的選擇。前一個“做”是從文化上拯救民族,后 一個“做”則是通過政治斗爭來拯救國家。他的“說”和“做”相互貫通,正是他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偉大的愛國者、大勇的志士的體現。【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學者聞一多和革命家聞一多不同的“說”和“做”,思考聞一多言行變化的社會原因,明確“說”和“做”是聞一多的外在行為表現,而愛國是內在不變 的靈魂。三、詩化語言表達下的“說”與“做”(一)聞一多先生的形象通過臧克家詩一樣的語言表達出來了,朗讀16-20段,感受文段的語言特點。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播放錄音)從上面段落的排列形式,我們可以感覺到濃郁的詩化語言的色彩。首先,排比手法的運用,他“說”了,他“說”了,他“做”了,不僅增強了話語的氣勢,而且使整個段落形成一個描述和贊美相結合的整體。其次,句子(1)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使用對句的形式,朗朗上口,鏗鏘有力,富于音樂美。文段里還出現了“昂首挺胸,長須飄飄、氣沖斗牛,聲震天地”這樣的成語或仿成語結構,節奏密集,語氣一貫,形成一定的語勢。以上方式都顯示了詩化語句的特點。不僅一位大無畏的革命家形象躍然紙上,對聞一多的頌揚、景仰之情也可謂呼之欲出。【設計意圖】:通過朗誦感受對聞一多的敬仰之情,并品味詩意的語言。為運用詩意的語言進行在詩歌創作做好鋪墊。(二)【我來填詩】: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既如此,讓我們也用詩的方式來評贊聞一多的精神!老師把這篇散文改編成了一首現代詩。請你根據課文(8—18段),補充第二節內容,句子不限。說和做——寫給聞一多先生做了也不說你是學者的表率你做了不動不響《唐詩雜論》碩果斐然你做了無聲無聞《楚辭校補》十年花開你做了潛心貫注《古典新義》結集而出面對學術你做了也不說你的“做”是為給衰微的民族開出救濟的文化藥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是卓越的學者是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是大勇的革命烈士你是口的巨人你是行的高標你的“說”是愛國心你的“做”是民族情你的“說”和“做”都將化作你筆下的燭火跳動著我們新時代的脈搏【設計意圖】:通過填詩活動,可以促進學生回歸文本,去理解文本內容,去品味詩意的語言,去把握人物精神。有趣又給予了學生表達的機會。四、娓娓而談:我的說和做聞一多先生的言行觀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實踐“說”和“做”的呢?請以《我的說和做》為話題聊一聊。可以是自己優秀品行的反映,也可以是自己不良行為的反思。屏幕前的你想好了嗎?我們來看看許丁予同學如何說。是否也有你的影子。“明天一定去跑步!”我如是說道。母親斜睨了我一眼,臉上寫滿了將信將疑。翌日,當陽光透過窗欞向我發來行動的請柬,我卻發現自己無路如何也無法掙脫柔軟被窩的羈絆;好不容易起身,外頭的日光仿佛示威一般直直刺向地面,將大地割裂成陰陽幾塊,一瞬間仿佛感受到灼人的熱浪張牙舞爪地向我撲來,讓人憶起跑步時那漲紅的面龐、急促的呼吸和渾身的燥熱感受。我不禁屈從于陽光的淫威而畏縮于室中了。“不打緊,”我安慰自己,“等晚些時候沒那么熱了再去跑步。”可書中的世界是那般美好動人,叫人流連忘返,當我從書頁里的愛恨癡嗔中脫身時,黑夜已經吞沒了天空。“這么晚了,便不出門了。我明天一定去跑步!”我如是說道。母親斜睨了我一眼,臉上寫滿了“果不其然”和將信將疑。學生:許丁予聞一多先生是說了就做,許丁予同學是說了也不一定做!你是否也有說了今天早點寫完作業卻一直拖到深夜也沒寫作業的情況呢?你是否也有說了明天堅決上課不遲到,課上第二天上課又遲到的情況呢?如果有,希望你向聞一多先生學習!【設計意圖】:聞一多先生的言行觀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學生自己表達“我的說和做”環節,讓學生去有意識回憶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也能讓學生自覺跟聞一多先生進行比較,升華情感。五、作業布置:妙筆生花“說”與“做”聞一多先生的言行觀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實踐“說”和“做”的呢?請以《我的說和做》為題寫一個片段。可以是自己優秀品行的反映,也可以是自己不良行為的反思,不少于200字。【設計意圖】:進行完課上娓娓而談“我的說和做”的講述環節,讓學生落實到筆頭,訓練學生文筆。因為已經有了很好的示范,學生有思路,有素材,是不錯的練筆機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課時教案.docx 2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二課時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