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章 章末素養提升(課件 學案,2份打包)魯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章 章末素養提升(課件 學案,2份打包)魯科版(2019)必修 第二冊

資源簡介

章末素養提升
物 理 觀 念 功 功 定義:如果作用于某物體的恒力大小為F,該物體沿力的方向的位移大小為s,則F與s的      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公式:W=         單位:      ,符號為      
正功和負功 由W=Fscos α可知 (1)當0°≤α<90°時,W    0,力對物體做       (2)當90°<α≤180°時,W    0,力對物體做      ,或稱物體      這個力做功 (3)當α=90°時,W=    ,力對物體      
總功 (1)總功等于各個力分別對物體做功的    (2)幾個力的    對物體做的功
功率 意義:表示做功    的物理量 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是    計算公式:P=,P=Fvcos α
動能 定義:物理學中把物體因    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表達式:Ek=    單位:    ,符號為    
動能定理 內容: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    表達式:W=     
重力勢能 定義:物理學中,把物體因為處于        而具有的能量稱為重力勢能,常用Ep表示 表達式:Ep=    單位:    ,符號為    
彈性勢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因為發生      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彈性勢能
機械能 運動的物體往往既有動能又有勢能,物體的動能與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之和稱為機械能,E=Ep+Ek
機械能守 恒定律 內容:在只有    或    這類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系統的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而機械能的總量       表達式:Ek2+Ep2=   
功能關系 幾種典型的 功能關系 重力做功對應重力勢能改變,WG=-ΔEp重力
彈力做功對應彈性勢能改變,W彈=-ΔEp彈力
合外力做功對應動能改變,W合=ΔEk
除重力、系統內彈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對應機械能改變,W=ΔE
摩擦力做功與熱量的關系 作用于系統的滑動摩擦力和物體間相對滑動的距離的乘積,在數值上等于相對滑動過程產生的內能。即Q=fs相對,其中f必須是滑動摩擦力,s相對必須是兩個接觸面間相對滑動的距離(或相對路程)
能量守 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    ,也不會    ,它只能從一種形式    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    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    
科學 思維 物理模型 掌握機車啟動的兩種方式;體會微元法在探究重力做功中的應用;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動力學問題和變力做功問題;會判斷不同物理模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
演繹推理 通過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關系,猜想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推導重力勢能表達式;利用功的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動能定理;利用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解釋生活現象,分析解決物理問題
科學 探究 經歷問題情境,體驗科學知識對生活的影響;根據功和能的關系,推導出重力勢能的表達式,通過實驗探究彈簧彈力做功得出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在動能定理建立過程中,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低級到高級的探究思路;進一步固化實驗是檢驗理論正確性的依據這一科學思想,并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實驗驗證方法;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和限制,設計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科學 態度 與責 任  通過探究過程體會物理學的邏輯之美和方法之美,體會數理的巧妙結合,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享受成功的樂趣。從生活中的有關物理現象得出物理結論,激發和培養學生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能夠意識到科學的社會意義和責任,注重科學實踐中的安全和環境保護。通過同伴合作交流學會正確評價他人和自己,增強人際交往的能力。利用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及誤差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
例1 關于物理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W=Fscos α可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位移越大,這個力做功越多
B.由P=可知,力在單位時間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C.由Ep=mgh可知,放在地面上的物體,它具有的重力勢能一定為零
D.由彈性勢能Ep=可知,彈簧變長時,它的彈性勢能一定增大
例2 (多選)(2023·福建廈門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拋出質量為m的物體,拋出后物體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為零勢能面,而且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到海平面時的重力勢能為mgh
B.重力對物體做功為mgh
C.物體在海平面上的動能為m
D.物體在海平面上的機械能為m
例3 (多選)(2023·南平市高一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長為L、質量為m、粗細和質量分布均勻的軟繩置于斜面上,其上端與斜面頂端齊平。用輕質細線將物塊與軟繩連接,物塊的質量也為m,物塊由靜止釋放后向下運動,直到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此時物塊未到達地面),重力加速度為g,在此過程中(  )
A.物塊重力做的功等于軟繩和物塊動能的增加量
B.物塊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大于軟繩機械能的增加量
C.軟繩重力勢能共減少了mgL
D.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時的速度為
例4 (多選)(2023·杭州市期末)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傳送帶順時針勻速轉動,把一質量為m的物塊(可視為質點)輕放到傳送帶底端,物塊從底端開始,先做勻加速運動一段時間后做勻速運動到達頂端,兩段運動時間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過程中物塊運動的位移之比為1∶2
B.兩過程中傳送帶對物塊的摩擦力做功之比為1∶2
C.全過程中物塊動能增加量等于物塊與傳送帶由于摩擦生成的熱量
D.全過程中傳送帶對物塊所做的功等于物塊機械能的增量
例5 (2023·寧德市期中)如圖甲所示,質量m=4 kg的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t=0時刻,物體受到一個變力F作用,t=1 s時,撤去力F,之后某時刻物體滑上傾角為37°的粗糙斜面;已知物體從開始運動的初位置到斜面最高點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及連接處的能量損失,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變力F做的功及其平均功率;
(2)物體從斜面底端滑到最高點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3)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
           
           
           
           
           
           
答案精析
乘積 Fs 焦耳 J > 正功 < 負功 克服 0
不做功 代數和 合力 快慢 W 運動 mv2
焦耳 J 變化量 Ek2-Ek1 一定的高度 mgh
焦耳 J 彈性形變 重力 彈力 保持不變
Ek1+Ep1 憑空產生 憑空消失 轉化 轉移
保持不變
例1 B [由W=Fscos α可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位移越大,這個力做功不一定越多,還與力和位移的夾角有關,選項A錯誤;由P=可知,力在單位時間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選項B正確;放在地面上的物體,如果以地面為零勢能參考平面,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才為零,選項C錯誤;由Ep=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而當彈簧處于壓縮狀態變長時,它的彈性勢能減小,選項D錯誤。]
例2 BD [以地面為零勢能面,海平面低于地面h,所以物體在海平面上時的重力勢能為-mgh,故A錯誤;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與始、末位置的高度差有關,拋出點與海平面的高度差為h,并且重力做正功,所以從地面到海平面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gh,故B正確;從拋出到到達海平面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h=mv2-m,物體到達海平面時的動能mv2=m+mgh,故C錯誤;物體在海平面時的機械能E=Ek+Ep=m+mgh-mgh=m,故D正確。]
例3 BD [物塊下降的高度為h=L,物塊重力做功為W=mgL,所以物塊重力勢能減少了ΔEp=mgL,物塊減少的重力勢能轉化為軟繩增加的機械能和物塊本身的動能,故A錯誤,B正確;物塊未釋放時,軟繩的重心離斜面頂端的高度為h1=sin 30°=,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時,軟繩的重心離斜面頂端的高度h2=,則軟繩重力勢能共減少mg(-)=mgL,故C錯誤;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mgL=(m+m)v2,可得v=,故D正確。]
例4 AD [設傳送帶的速度為v,物塊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t,物塊做勻加速運動時位移為s1=t=,物塊做勻速運動時s2=vt,則兩過程中物塊運動的位移之比為s1∶s2=1∶2,故A正確;由題意可得,勻加速階段,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1=μmgs1cos θ,勻速運動階段,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2=mgs2sin θ,則=·,由于缺少相關數據,無法計算摩擦力所做功之比,故B錯誤;對物塊由動能定理可得ΔEk=μmgs1cos θ-mgs1sin θ,傳送帶摩擦生熱為Q=μmgΔscos θ=μmgcos θ(vt-s1)=μmgs1cos θ,即ΔEk例5 (1)200 J 200 W (2)80 J (3)2 m/s
解析 (1)由題圖乙知物體1 s末的速度v1=10 m/s
根據動能定理得:WF=m-0
解得WF=200 J
變力F的平均功率P==200 W
(2)由v-t圖像可知,物體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離為
s=×1×10 m=5 m
物體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v2=10 m/s
到達斜面最高點的速度為零,根據動能定理得
-mgssin 37°-W克f=0-m
解得W克f=80 J
(3)設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v3,在物體從斜面底端上升到斜面最高點再返回斜面底端的過程中,
根據動能定理得-2W克f=m-m
解得v3=2 m/s。(共24張PPT)
DIYIZHANG
第1章
章末素養提升
物理 觀念 功 功 定義:如果作用于某物體的恒力大小為F,該物體沿力的方向的位移大小為s,則F與s的_____稱為機械功,簡稱功
公式:W=____
單位:_____,符號為____
再現
素養知識
乘積
Fs
焦耳
J
物理 觀念 功 正功和負功 由W=Fscos α可知
(1)當0°≤α<90°時,W____0,力對物體做_____
(2)當90°<α≤180°時,W____0,力對物體做_____,或稱物體_____這個力做功
(3)當α=90°時,W=____,力對物體_______
總功 (1)總功等于各個力分別對物體做功的_______
(2)幾個力的_____對物體做的功
正功
>
<
負功
克服
0
不做功
代數和
合力
物理 觀念 功率 意義:表示做功_____的物理量
單位:瓦特,簡稱瓦,符號是____
計算公式:P=,P=Fvcos α
動能 定義:物理學中把物體因_____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動能
表達式:Ek=_______
單位:_____,符號為____
動能 定理 內容: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_______
表達式:W=________
快慢
W
運動
mv2
焦耳
J
變化量
Ek2-Ek1
物理 觀念 重力勢能 定義:物理學中,把物體因為處于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稱為重力勢能,常用Ep表示
表達式:Ep=______
單位:_____,符號為____
彈性勢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因為發生_________而具有的能量稱為彈性勢能
一定的高度
mgh
焦耳
J
彈性形變
物理 觀念 機械能 運動的物體往往既有動能又有勢能,物體的動能與重力勢能、彈性勢能之和稱為機械能,E=Ep+Ek
機械能守 恒定律 內容:在只有______或______這類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系統的動能與勢能相互轉化,而機械能的總量_________
表達式:Ek2+Ep2=________
重力
彈力
保持不變
Ek1+Ep1
物理 觀念 功能關系 幾種典型的 功能關系 重力做功對應重力勢能改變,WG=-ΔEp重力
彈力做功對應彈性勢能改變,W彈=-ΔEp彈力
合外力做功對應動能改變,W合=ΔEk
除重力、系統內彈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對應機械能改變,W=ΔE
摩擦力做 功與熱量 的關系  作用于系統的滑動摩擦力和物體間相對滑動的距離的乘積,在數值上等于相對滑動過程產生的內能。即Q=fs相對,其中f必須是滑動摩擦力,s相對必須是兩個接觸面間相對滑動的距離(或相對路程)
物理 觀念 能量守 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_________,也不會_________,它只能從一種形式_____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_____到另一個物體,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_________
憑空產生
憑空消失
轉化
轉移
保持不變
科學 思維 物理 模型 掌握機車啟動的兩種方式;體會微元法在探究重力做功中的應用;利用動能定理解決動力學問題和變力做功問題;會判斷不同物理模型中機械能是否守恒
演繹 推理 通過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關系,猜想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推導重力勢能表達式;利用功的公式、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導動能定理;利用能量轉化和守恒的觀點解釋生活現象,分析解決物理問題
科學 探究 經歷問題情境,體驗科學知識對生活的影響;根據功和能的關系,推導出重力勢能的表達式,通過實驗探究彈簧彈力做功得出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在動能定理建立過程中,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低級到高級的探究思路;進一步固化實驗是檢驗理論正確性的依據這一科學思想,并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實驗驗證方法;探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適用條件和限制,設計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科學 態度 與責任  通過探究過程體會物理學的邏輯之美和方法之美,體會數理的巧妙結合,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享受成功的樂趣。從生活中的有關物理現象得出物理結論,激發和培養學生探索自然規律的興趣;能夠意識到科學的社會意義和責任,注重科學實踐中的安全和環境保護。通過同伴合作交流學會正確評價他人和自己,增強人際交往的能力。利用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等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及誤差分析,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
 關于物理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由W=Fscos α可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位移越大,這個力做
功越多
B.由P=可知,力在單位時間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C.由Ep=mgh可知,放在地面上的物體,它具有的重力勢能一定為零
D.由彈性勢能Ep=可知,彈簧變長時,它的彈性勢能一定增大
例1

提能
綜合訓練
由W=Fscos α可知,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越大,物體位移越大,這個力做功不一定越多,還與力和位移的夾角有關,選項A錯誤;
由P=可知,力在單位時間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選項B正確;
放在地面上的物體,如果以地面為零勢能參考平面,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才為零,選項C錯誤;
由Ep=可知,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而當彈簧處于壓縮狀態變長時,它的彈性勢能減小,選項D錯誤。
 (多選)(2023·福建廈門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拋出質量為m的物體,拋出后物體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為零勢能面,而且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到海平面時的重力勢能為mgh
B.重力對物體做功為mgh
C.物體在海平面上的動能為m
D.物體在海平面上的機械能為m
例2


以地面為零勢能面,海平面低于地面h,所以物
體在海平面上時的重力勢能為-mgh,故A錯誤;
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只與始、末位置的高度
差有關,拋出點與海平面的高度差為h,并且重
力做正功,所以從地面到海平面重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gh,故B正確;
從拋出到到達海平面過程中,由動能定理得mgh=mv2-m
mv2=m+mgh,故C錯誤;
物體在海平面時的機械能E=Ek+Ep=m+mgh-mgh=m,故D正確。
 (多選)(2023·南平市高一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傾角θ=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長為L、質量為m、粗細和質量分布均勻的軟繩置于斜面上,其上端與斜面頂端齊平。用輕質細線將物塊與軟繩連接,物塊的質量也為m,物塊由靜止釋放后向下運動,直到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此時物塊未到達地面),重力加速度為g,在此過程中
A.物塊重力做的功等于軟繩和物塊動能的增加量
B.物塊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大于軟繩機械能的增加量
C.軟繩重力勢能共減少了mgL
D.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時的速度為
例3


物塊下降的高度為h=L,物塊重力做功為W=mgL,
所以物塊重力勢能減少了ΔEp=mgL,物塊減少的
重力勢能轉化為軟繩增加的機械能和物塊本身的
動能,故A錯誤,B正確;
物塊未釋放時,軟繩的重心離斜面頂端的高度為h1=sin 30°=,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時,軟繩的重心離斜面頂端的高度h2=,則軟繩重力勢能共減少mg(-)=mgL,故C錯誤;
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L+mgL=(m+m)v2,可得v=,故D正確。
 (多選)(2023·杭州市期末)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傳送帶順時針勻速轉動,把一質量為m的物塊(可視為質點)輕放到傳送帶底端,物塊從底端開始,先做勻加速運動一段時間后做勻速運動到達頂端,兩段運動時間相等,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過程中物塊運動的位移之比為1∶2
B.兩過程中傳送帶對物塊的摩擦力做功之比為1∶2
C.全過程中物塊動能增加量等于物塊與傳送帶由于摩擦生成的熱量
D.全過程中傳送帶對物塊所做的功等于物塊機械能的增量
例4


設傳送帶的速度為v,物塊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
為t,物塊做勻加速運動時位移為s1=t=,物
塊做勻速運動時s2=vt,則兩過程中物塊運動的位
移之比為s1∶s2=1∶2,故A正確;
由題意可得,勻加速階段,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1=μmgs1cos θ,勻速運動階段,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2=mgs2sin θ,則=·,由于缺少相關數據,無法計算摩擦力所做功之比,故B錯誤;
對物塊由動能定理可得ΔEk=μmgs1cos θ-mgs1sin θ,
傳送帶摩擦生熱為Q=μmgΔscos θ=μmgcos θ(vt-s1)
=μmgs1cos θ,即ΔEk由題意可得,整個過程除了重力做功外,只有傳送帶對物塊做功,由功能關系可得,傳送帶對物塊所做的功等于物塊機械能的增量,故D正確。
 (2023·寧德市期中)如圖甲所示,質量m=4 kg的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t=0時刻,物體受到一個變力F作用,t=1 s時,撤去力F,之后某時刻物體滑上傾角為37°的粗糙斜面;已知物體從開始運動的初位置到斜面最高點的v-t圖像如圖乙所示,不計空氣阻力及連接處的能量損失,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變力F做的功及其平均功率;
例5
答案 200 J 200 W 
由題圖乙知物體1 s末的速度
v1=10 m/s
根據動能定理得:WF=m-0
解得WF=200 J
變力F的平均功率P==200 W
(2)物體從斜面底端滑到最高點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 80 J 
由v-t圖像可知,物體沿斜面上升的最大距離為s=×1×10 m=5 m
物體到達斜面底端時的速度v2=10 m/s
到達斜面最高點的速度為零,根據動能定理得
-mgssin 37°-W克f=0-m
解得W克f=80 J
(3)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
答案 2 m/s
設物體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為v3,在物體從斜面底端上升到斜面最高點再返回斜面底端的過程中,根據動能定理得
-2W克f=m-m
解得v3=2 m/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邑市| 亳州市| 诸城市| 台山市| 科尔| 聂拉木县| 黄石市| 临城县| 沙河市| 会宁县| 永吉县| 利川市| 武陟县| 电白县| 南康市| 临潭县| 防城港市| 竹溪县| 剑川县| 通江县| 仪征市| 陇南市| 莱阳市| 宝兴县| 邮箱| 辰溪县| 东乌| 宣化县| 青田县| 广平县| 叙永县| 华亭县| 嵩明县| 衡阳县| 崇义县| 两当县| 乌拉特前旗| 济源市| 门源| 宜黄县|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