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復習與鞏固第七章 力八年級下冊(2025)人教版知識梳理一復習與提高二1.請分別說明以下作用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球拍打擊乒乓球的力;小車所受人的拉力;鉛筆盒對桌面的壓力;鉛筆盒所受的重力。作用力 施力物體 受力物體球拍打擊乒乓球的力小車所受人的拉力鉛筆盒對桌面的壓力鉛筆盒所受的重力球拍乒乓球人小車鉛筆盒桌面地球鉛筆盒2.將鋼尺的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用細線掛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如圖7-1所示,分別用大小不同的力豎直向上拉,觀察到鋼尺向上彎曲的程度不同,說明力的大小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如果要探究力的方向、作用點是否也會影響力的作用效果,你應該怎么做?探究力的方向的影響:保持力的大小和作用點不變,改變施力方向(如水平拉、斜向上拉等),觀察鋼尺彎曲程度的變化。探究力的作用點的影響: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變,改變施力位置(如拉鋼尺的中間或末端),觀察鋼尺彎曲程度的差異。3.相同的兩塊橡皮疊放在水平桌面上。請在圖7-2甲中畫出橡皮B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在圖7-2乙中畫出桌面所受壓力的示意圖。GF壓4.在足球比賽中,運動員踢點球的過程蘊含了很多力學知識。例如,腳踢球時,球受力發生了形變,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請你也列舉幾個運動場上涉及力學知識的實例。籃球投籃:投籃時,手臂對籃球施加力,使籃球獲得初速度并飛向籃筐,說明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籃球與籃筐碰撞時,籃筐對籃球產生反作用力,可能導致籃球彈回或進入籃筐,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跳遠:起跳時,運動員的腳對地面施加向后的力,地面則對運動員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動運動員向前跳躍,說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乒乓球擊球:球拍對乒乓球施加力,改變乒乓球的運動狀態(速度、方向),說明力能改變物體運動狀態。5. 20世紀60年代,河南林縣(今林州)人民在物資緊缺的條件下在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 500 km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在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發明了一種簡易水平儀,它由三塊木板組成(圖7-3)。其中,兩塊相同的木板均與長木板垂直,兩塊木板的頂端各繃有一根細線A、B。使用時把它放到盛水的盆里,用這兩根細線“瞄準”豎直放置的標尺上的刻度,就可以進行測量。請回答下面的問題。(1)根據圖7-4說明,用這種水平儀是如何測量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的。(1)通過讀取兩根細線在甲、乙兩地標尺上對應的刻度值的差值來測量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2) 由于材料和工藝的關系,這種水平儀漂在水面上時,它上部的兩根細線可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怎樣判斷兩根細線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請思考如何進行調整。(2)先通過兩根細線“瞄準”豎直放置的標尺上的刻度,然后將水平儀旋轉180°,再通過兩根細線“瞄準”這個標尺上的刻度,若刻度值相同,則兩根細線在同一水平面上。若不在同一水平面,調整木板高度,直到兩根細線在標尺上對應的刻度相同。鞏固提升三1.關于力的概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物體彼此接觸一定有力的作用;B. 彼此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不可能有力的作用;C. 用繩子提水桶時,對水桶施加力的物體是手;D.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同時存在。D 2.如圖所示,用手水平向右拉彈簧,彈簧變長,拉彈簧的力越大,彈簧伸長得越長。這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br/>A.大小有關B.方向有關C.作用點有關D.種類有關D3.如圖,關于彈簧測力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該測力計所測力的大小不能超過4.5NB.該測力計測得力的大小是2.3NC.已校零的彈簧測力計可以上下顛倒使用D.彈簧測力計不一定要水平放置,使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在一條直線上即可D4.關于物體所受重力的三要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重力的方向垂直水平面向下;②外形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處;③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④質量相同的物體,其所受重力大小也一定相同。A.①④ B.②④C.②③ D.①③D5.鉛筆盒放在課桌上,課桌受到壓力,鉛筆盒受到支持力和重力。課桌受到的壓力,其施力物體是 ,鉛筆盒受到的重力其施力物體是 。水平向右拋出的物體由于受到 的作用最終會落向地面,這個力的方向是 。鉛筆盒地球重力豎直向下6.作圖(1)畫出足球飛行過程中的受力示意圖(2)畫出桌子上杯子的受力示意圖,作用點已給出。GGF支7.神舟十五號飛船的太空實驗室處于“微重力”環境,此環境下,g為10-5 N/kg。一密封瓶內的水在地球上測得質量是0.5kg,求:(g取10N/kg)(1)這瓶水在地球上所受重力G;(2)在太空實驗室中,這瓶水的質量m′和所受重力G′。(1)由G=mg 知道,這瓶水在地球上所受重力:(2)質量與物體的位置無關,所以,這瓶水在太空中的質量與在地球上的質量相同,也是0.5kg;G=mg地=0.5kg×10N/kg=5N在太空實驗室中的重力:G'=m'g=0.5kg×10-5N/kg=5×10-6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