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課 土地的誓言 教學設計【素養目標】1.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疏通文章內容。2.品味欣賞精彩的語句和段落描寫,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重難點)3.感受作者對故鄉摯痛的熱愛之情和強烈的愛國情懷。(重點)【課時安排】1課時學習任務:任務一 知識積累(預習檢測)任務二 初讀·感知誓言任務三 再讀·品析情感任務四 細讀·明寫法 賞語言任務五 拓展·家國之情【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古老的東方有一片美麗的土地,他有著悠久燦爛的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1931年9月18日的那天,被烙上了災難和恥辱的印痕。日寇的鐵蹄揭開了這場悲劇的序幕,從那一天起,沈陽、東北三省乃至中華民族,經歷了長達14年的苦難與抗爭。1941年9月18日,一位流浪在關內東北的作家端木洪亮,遙望著生他養他的家鄉,找尋著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滿懷悲憤和思念,寫下了激情飛揚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任務一 知識積累(預習檢測)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文體知識2.掌握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思并能運用到寫作和日常生活中【作者名片】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遼寧昌圖人,作家。他和蕭軍、蕭紅、舒群、駱賓基、白朗等人被稱為“東北作家群”。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等。出示“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圖片【寫作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的東北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字音字形】【多音字】【形近字】【形旁辨字法】 新鮮水(氵)果惹人垂涎(xián),怪誕(dàn)言(讠)語時時聽見【理解詞語】摯痛:誠懇而深切。嗥鳴:(野獸)大聲嚎叫。讕語:沒有根據的話。怪誕:荒誕離奇,古怪。亙古:遠古。泛濫: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處流淌。常比喻壞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任務二 初讀·感知誓言1.聽老師朗讀2.同學齊聲朗讀【初讀課文】聽課文朗讀,請同學們在聽讀時完成下列任務。(1)注意老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2)畫出自己深受觸動的詞語或句子。(3)概括式批注出你的聽讀感受,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3)參考答案:文章很有震撼力,聽后有熱血沸騰的感覺。文章的語言也很有氣勢,有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從中可以聽出作者復雜的情感,有懷念、贊美,也有憂傷、憤怒等。帶著問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并思考下列問題。(1)流暢、準確,并盡量讀出剛才自己所體悟出的情感。(2)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結合這個誓言,你是如何理解課文題目的?(3)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面對故土,作者發出了怎樣的誓言?結合這個誓言,你是如何理解課文題目的?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面對土地發出的誓言 √土地自身發出的誓言 ×(3)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第一段:“我”常常想起關東原野上的一切,時時聽見故鄉的呼喚,內心為之熱血沸騰。(思憶故鄉)第二段:故鄉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牽夢縈,“我”發誓要為故鄉而戰斗乃至犧牲!(發出誓言)任務三 再讀·品析情感再次朗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作者直接抒發強烈情感的語句,在旁邊批注理解。再次朗讀課文,畫出課文中作者直接抒發強烈情感的語句,在旁邊批注理解。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摯痛的熱愛。批注:開頭直接抒情,點明了抒寫對象及情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摯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批注:移情于物,將土地擬人化,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的意思,抒發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引出對美麗富饒的關東平原的回憶。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批注:多次反復的呼喚,回憶更加濃烈,鄉思也更加急切。這種情感堅定不移,故鄉的召喚和作者的心聲合二為一。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離開她。在故鄉的土地上,我印下無數的腳印。批注:回憶轉入舒緩,我們都沉浸在故鄉春華秋實的美好之中,越美麗越憂傷,如此讓人難忘的美麗,怎么可以被他人奪去?怎么可以任由他人蹂躪?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批注:由衷的沉醉后,以“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急收,思想跳回到現實當中,發出堅定的誓言:“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批注:故鄉的孩子大聲呼喊,情緒真正進入了最高點,豪情滿懷,信念不移,決心不改,帶動讀者進入激情的默契,這種共鳴痛擊靈魂,澆鑄信念。根據直接抒情的關鍵句歸納作者的感情變化過程。如果把作者的情感比作一首樂章依次讀這些直接抒情的關鍵句,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感受作者的愛國熱情。任務四 細讀·明寫法 賞語言本課作者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情;2.通過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達情感;3.在語言的反復中渲染和強化情感;4.運用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很有特色的語句,做批注點評。細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寫得很有特色的語句,做批注點評。交流步驟1.有感情地朗讀你將展示的語句,在朗讀中融入你對語句的理解。2.先直接說出你的批注結論,然后結合你的朗讀分析批注。3.其他同學對發言點評,并補充。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情。“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泛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涌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昔日的快樂歡笑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憤!作者的歡笑“死了”,它被埋葬在故鄉的田壟間,只屬于失去的故園。通過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表達情感。參天碧綠的白樺林、奔流似的馬群、嗥鳴的蒙古狗、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煤塊、赤色的足金、幽遠的車鈴等。鋪排這些都是關東大地上的代表事物,組成疊印的一個又一個畫面,像電影鏡頭一樣閃現,展現了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這些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對讀者的沖擊力。【小貼士】鋪排鋪排是鋪陳、排比的簡稱,即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在語言的反復中渲染和強化情感。“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這時我聽到故鄉在召喚我,故鄉有一種聲音在召喚著我。她低低地呼喚著我的名字,聲音是那樣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永不能忘記,因為我答應過她,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這種情感經過多次反復,像音樂的主旋律一樣得到加強,自然會在讀者心里掀起重重波瀾,激起強烈的共鳴。排比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有我的印”“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怪誕的狂風……”“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噴涌著血液一樣”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加強了情感的沖擊力。齊讀文章最后“沒有人能夠忘記她……”至文末。思考: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為什么文章開頭對關東原野用“她”來稱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中卻改用第二人稱“你”?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變化的體現。文章開頭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但隨著情緒逐漸激動,作者不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詞“她”了,于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采用呼告的修辭手法,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我”的“誓言”是什么?大聲讀一讀,或許會有更深的感受。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想過離開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 你必須站立!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答應過我一定會回去。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表達了作者解放故鄉的堅定信念,及甘愿為故鄉解放而奉獻一切的決心。任務五 拓展·家國之情活動一:拓展閱讀活動二:借鑒本文學到的“意象鋪陳法”,描述自己的家鄉,抒發自己的鄉情。活動一:拓展閱讀我愛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兩句為全詩定下了怎樣的基調?在詩的開頭,詩人把“我”假設成一只“鳥”的形象,而且這“鳥”是飽受磨難的、喉嚨嘶啞的鳥,使讀者立刻被詩人的憂患意識所感染,這憂患意識來自對多災多難的祖國深沉的愛。詩歌就在這樣的基調下進一步展開描述。2.分析本詩的內涵。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開頭,“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自己,詩人將鳥死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這種本屬于自然被動的結局,寫成了主動的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甘于獻身的精神。最后兩句是全詩的精華,這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個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告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活動二:借鑒本文學到的“意象鋪陳法”,描述自己的家鄉,抒發自己的鄉情。寫作任務:意象鋪陳法【課文主旨】本文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關東原野的美麗、豐饒,回憶了自己在故鄉的成長足跡,抒發了對國土淪喪的悲痛憤慨和對故鄉的深深眷念之情,發出了為解放故鄉而戰斗的堅定誓言。【板書設計】【結語】面對記憶中美麗的東北大地,作者發出了必須回到故鄉去的誓言;面對現實中被入侵的故鄉,作者發出了愿付出一切來解放故鄉的誓言;而如今的東北大地,也如同作者所期盼的那樣變得更加美麗了。誰能不愛自己的故鄉呢?誰能不為故鄉的磨難而悲痛呢?如今的祖國再也沒有敢于侵門踏戶之敵,同學們也不會有作者那樣的悲痛經歷,可有一樣是和作者一致的:同樣赤誠熱烈的愛國之心!希望同學們能夠帶著這份愛國之心去更加努力地學習,為了將來更加美麗的祖國而拼搏奮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