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好作文 什么樣——寫好作文的20個微技法(好作文什么樣). 12.什么樣的事物可言志 ————-托物言志手法微技法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對托物言志的作文,最恰當的選擇是一開始就引出事物,一定要選擇自己的心愛之物、美好之物、熟悉之物。然后,我們要對所選的事物仔細觀察并深刻思考,從它們身上尋找可以“喻人”或抒情的點,抓住了相似點去狀摹事物,進而展開聯想,把所喻的人物品質特征融入到描繪的物象中,為“言志”架橋鋪路,才能使“托物”和“言志”契合交融。比如,《紫藤蘿瀑布》一文,作者先極力寫紫藤蘿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寫自己受到它的感染,感悟到生活哲理,熱愛生活,積極投入到生活中去。著意描繪事物。對所托之物要進行精妙細致的描寫,這是寫好這一類作文,讓情景交融的重要環節。“物”是材料,是作者寄情托意的載體。對“物”的描寫是為了“言志”,描形是為了傳神。否則,就成了水中浮萍,隨風飄蕩,沒有了根基,沒有了依托,就無從“言志”。寫作中既要捕捉住“物”外在的“形”,更要挖掘出“物”內在的“神”。在《一棵小桃樹》中,作者抓住小桃樹的成長歷程來寫,突出其成長中的精神意志,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托物言志的作文,要“立意在先”,對所詠之物,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即選擇最能體現“物”的“人格”化的一面來生發聯想,找到“物”與“人”的契合點。在敘事描寫中,把物與人放在同一背景中展現,將“物”人格化,這“物”就成為一種象征,就能夠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表現作者的思想與情感,從而達到托物言志的效果。比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賦予“落紅”人的情感,表達出詩人的心志。名家范心中的蘆葦張弛記憶中,有一片茂密的蘆葦。它們是自由的精靈。在遠離世俗的淡泊中,獨守江畔一方瘠土,篩風弄月,瀟灑倜儻。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詩意一縷縷地挑亮,密密的蘆花像一片片燦爛的微笑,將野地的清苦的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風,醉倒了詩人。仿佛是王維的山水詩,尋不出現實意味和歷史痕跡,只有一抹淡遠空靈飄浮于煙的高度,還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為人知也無意讓人知曉的隨意與散逸,原始般的單純和清淡。?【用詩化的語言描繪蘆葦的形象特點:空靈悠遠、孤獨清高。?】芊芊蘆葦,灘涂上扎根,無拘無束;在纖橋旁搖曳,蓬蓬勃勃。從蒼翠的湖綠,漸漸化作凝重的墨色,卻依舊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節的山巒,靜候白霜降臨,那滿目的蘆花與天上的白云融為一體,綿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也依舊潔白光澤,充滿蓬松的張力,然后在冰冷的純潔里畫上生命的句號。【進一步寫獨特,獨特在“搖曳”與“張力”的巧妙結合。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描繪蘆葦形象。】這白發蒼蒼的蘆葦,是樵子柴擔上悠然飄起的一縷秋光,是村姑眉宇間揮之不去的嫵媚。像衣香鬢影的女子涉水而來,從古代,從《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遂成千古絕唱。洄流中,意氣風發的少年水手,采蘭拮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襯著茂密的蘆葦,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國最優美的詩行。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蘆葦之源,那么你能聽到許多灘邊涯際拉纖的號子和寨頭鎮尾浪漫的故事。你也會發現,蒼涼凄美的蘆花那么輕易就能撥動深藏的滄桑和歷史的痛苦。【厚重的中華詩篇,多與蘆葦結緣,成作家愛“物”。】【給蘆葦一個深厚的文化背景,描寫、抒情融于一體寫蘆葦。】真正擁有蘆葦,是在大學時代。我喜歡在學校后面的江邊漫步。那里,茂密的蘆葦像無邊的綢帶,向著遠處緩緩鋪開。流蘇似的蘆花,像云,陣陣清香在如紗似霧的月光中彌散。牛乳般的暮靄流動如煙,小鳥在蘆葦叢中呢喃,還有幾聲蟬鳴,幾聲蟲唱。寧靜,溫和,洋溢的詩情觸手可及。倘是周日,陽光暖暖地流瀉,我用葦葉編一只小船,輕輕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隨風而去。更多的時候,我一卷在握,于蘆花下,和屈子同憤,跟太白同醉,與東坡同發少年狂。在綿綿秋雨和茸茸的蘆葦花織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讀懂了字里行間的辛酸、痛苦、孤獨、濃醇、率真和苦澀。人世滄桑和歷史悲劇熔鑄的慘痛,猶如滴血的利刃,我們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寧可肝腸寸斷,也要噙著淚帶著微笑,輕輕地說,往事如煙啊!【回憶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蘆花”與我深情款款。眼前是蘆花?還是人?人與蘆花映襯,蘆花形象與滄桑前人暗相唱和,綿綿情意不盡……“物”與情融合,抒發悲愴情感。】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蘆葦,但人又是堅強的,從柔弱中煥發出無窮韌性,那種連自已都有可能意識不到的堅韌,陪伴著我們一路向前。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這根能思想的蘆葦,就是你,就是我……?【結尾引用名言點出主題。能將蘆葦的精神內涵挖掘到這個程度,并在此基礎上自然表達“心中”對人生的獨特認識,和頑強向前追求美好的愿望,該是托物言志的極致了】【由物及人,托物言志。蘆葦形象,象征人類形象——柔弱但韌性無窮地一路向前。這就是作者謳歌的“蘆葦”精神。 】【點評】文章主要有三個特點:立意獨特、通篇象征、語言詩意。? 立意獨特:很少有人歌唱蘆葦的柔韌與堅強,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做到了。它將情與景、事與理有機地交織在一起,將現實與歷史熔于一爐,刻畫了蘆葦非凡的品性與氣節。通篇運用象征手法。文章句句蘆葦,字字人。我們似乎在每一次描述“蘆葦”的字里行間,都能看見堅韌高潔、悠遠獨立的人類靈魂,體會到作者洋溢其中的對蘆葦堅韌品性的贊美與崇尚。這,就是象征手法用得好的效果了。 語言詩意,是需多說的。我們感覺到了一幅幅的畫,很美,那就是“心中的”詩意……同齡作1枯荷午后,帶著考試失意的落寞,拖著久坐無力的雙腿,我踽踽而行,來到小區的荷塘邊。隨意看一眼,見不到一絲生命的氣息。肆虐的冬寒掐滅了一池冷水,只留下一片沉寂。【①情景交融 “一切景語皆情語”。失意的“心”看到一片沉寂的景色。“掐滅”一詞運用擬人手法,生動表現冬寒的肆虐。】近處看來,池中只有幾枝枯荷豎立著,光禿禿的,形影相吊。【②點題 ,再次表現低沉的情緒】倏忽間,眼前浮現出夏日荷花塘的光景:一片片綿延的綠云,烘托出一朵朵半開的紅蓮③,【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夏日荷花綽約的風姿】那樣的欲開不開,將香不香,這美麗而又耐人尋味的紅蓮裝飾了我的多少個仲夏夜之夢啊!④【描寫、抒情相結合,盛贊夏荷,為下文做鋪墊】 而眼前這煢煢孑立孑立立的枯荷自然更不能與“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紅”的盛景相提并論了。我心灰意冷,正欲離去,⑤【對比映襯中更顯枯荷的冷寂“我心灰意冷”直抒胸臆】卻又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池塘邊畫著什么,好奇心驅使我湊上前去觀看,那畫紙上呈現的不正是這一池枯荷嗎?【⑥文筆一轉,引起下文】看著我一臉疑惑,老人笑著發話了:“孩子,你也喜歡荷花?”我不解的嘟囔著:“不就是一池破敗的河嗎?有什么好賞的?”⑦【任務的神態、語言描寫。凸顯人物精神】聽完這話,老人的變得嚴肅起來,說道:“怎么說沒有好賞的?你看那挺立的的莖,無論風吹雨打,它總是挺直了腰桿,絕不彎折;看那枝頭。盡管沒有花朵點綴,卻已有了點點新綠,即將生出新骨朵;在看那一個個蓮蓬,它們日日朝向東方,時時盼著新春,并不死寂。⑧【排比句彰顯文采】哪怕在這寒冷充斥的時節,荷也這般尋春盼春,不折不撓,用盡心力生長,何來無賞之說?老人捋了捋胡子,又長嘆道,“荷開之景固然美,但現在——花開之前努力生長的經歷——才是最美的。⑨【巧借老人之口,揭示荷花給人們的精神啟迪。人物語言生動,富有哲理】說完,他將視線轉向前方,我順著他的目光仔細看去,果然看見枯荷在寒風中搖晃,卻也執著地豎立,枝頭泛出點點清白的生機。我恍然間明白自己的看法是多么淺薄。正如老人所說,花開的果子或許很美了,但為了花開而付出的努力、花開之前的過程才是最美的。盛夏綻開的荷花的確是美景,美景凋零之后的那份追求與執著,才是荷花真正的靈魂。【⑩議論抒情,展現“我”對老人所說的話的感悟】荷花能經受嚴冬的折磨,就不能經受學業暫時失敗的考驗嗎?荷花能支撐盛開的夢想,我也能實現學業有成的輝煌。(11)【句式整齊,展現“我”對老人說的話的感悟】經歷挫折并不可怕,我也要在心底描繪出一幅最美的圖畫。(12)【照應開篇,引人深思】【名師點評】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佳作,思路清晰,文章細致的展現了枯荷的傲骨,回憶紅蓮夏日卓越的風姿,花殘的寂寞和花盛的燦爛形成鮮明的對比,畫面色彩鮮明,富于質感。借繪畫老人之口,揭示出荷花的精神內涵,寫出了荷花對自己的啟迪。2.首尾照應,全篇心理活動造成開篇時低沉的情緒,結尾處點題,水到渠成,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巧妙融合。同齡作2風,它還沒回來。公園里碧綠的大草坪上,蒲公英一顆擠著一顆,那白得近乎透明的絨毛攏成一個球形,薄薄的,仿佛輕輕一吹就會如煙似霧地飄散。這一大片蒲公英連在一起,就像天然交織的鵝毛毯,鋪在寬廣的天地之間。這兒很遼闊,很安靜。一眼望去只有大片大片的蒲公英,腦袋挨著腦袋在微微搖擺,又像是一粒粒銀色星光撒了下來。每一朵蒲公英的中心,好像都有一個褐色的花核,將數條白絲線牽引在一起,成了一個圓滾滾的花球,就像一群孩子手拉著手,依偎在媽媽的懷里,似乎在輕輕呢喃著些什么。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那顆花球便搖搖欲墜,這也不得讓孩子們抱緊了媽媽的腰,害怕一陣輕風過來,便刮走自己落了單,不知如何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后來,一顆蒲公英生長得越來越繁密,這意味著蒲公英成熟了。既然成熟了,那它們就不可能永遠賴在那根細細的花根上,也不會永遠在那一個小小的地方吧。這讓我不禁抬頭看了看天空。天這么藍,云朵那么白,外面的世界那么大。你還在依依不舍眷戀著媽媽溫暖的懷抱嗎?霎那間,我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靜得似乎都能聽見心底頭的回音。南風悄悄地吹來了。本還抱成一團的蒲公英,恍然之中,如同雪花般在空中飛舞。一顆顆種子都脫離了那根細細的枝條,就那么小的單單一顆,被山風帶起,帶到更遠的地方。它們紛紛揚揚地離開了,它們要去獨自看看這世間的風景,它們得再去另一處佳境播種繁衍……是啊,畢竟這番天地,還得自己去追逐。如果永遠躲藏在媽媽的臂膀下,不愿意獨立去面對風的侵襲,又怎么會走得更遠呢?南風懶懶地吹過,它們獨自奔往更遠的天邊。【名師點評】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如何獨自去面對向往的世界?女孩的心中充滿了遐想和走出去的彷徨。小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助蒲公英種子成熟后離開花莖的現象傳遞了自己受到的啟發:學會獨立才能走得更遠。托物的部分描寫細膩,指向明確,最后的感悟水到渠成,開頭和結尾互相照應,較好地服務了小作者的意圖。微寫作古往今來,月亮一直是人們吟詠的對象,寄托了人們無盡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樣的遐想?請以《月亮》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提示:1.寫作前,可以查閱一些描寫月亮的詩文。想一想: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歡寫月亮?月亮寄托了人們哪些情感?這些情感寄托在別的事物上行不行?2.在查閱和思考的基礎上,選擇一個新穎的角度,寫出你對月亮的感受。3.寫完后讀一遍,認真修改潤飾,做到文從字順,抒情自然。【思路點撥】“月亮”在中國古典詩詞里具有豐富的意蘊,可以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對朋友的懷念,也是貞潔、愛情與永恒的象征。由月亮引起的遐想很多,但寫作時一定要把主題確定下來,才不至于讓你的遐想漫無邊際。我們要積累一些關于月亮的美麗神話故事。關于月亮最著名的神話故事是嫦娥奔月,不死藥;還有吳剛受天帝懲罰在月宮砍伐桂樹。傳說中月亮里也有一些動物,如蟾蜍、玉兔。更要積累一些有關月亮的詩詞,理解月亮寄托的寓意。提到月亮,我們就會想起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想起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想起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月亮不僅會引起人們的思鄉之情,也引起人們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會引起你很多遐想,一定要學會用上與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有關的意象和詩句,這樣的文章就會顯得飽滿又富有文采。可描寫美妙的樂景。在描寫過程中,可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讓筆下的月亮充滿詩情畫意,可借月抒發心中的真情,巧妙抒懷。古往今來,月亮成為無數文人墨客和內心情感的寄托物,可由月亮展開浪漫的想象,甚至還可去描寫古典詩中所描繪的月亮。既然是以月亮為文題進行寫作,無論寫景、還是記事抒情,都要建立在對月亮展開的細致描寫上。描寫月亮時,除了對月亮本身的陰晴圓缺、色彩變化展開描摹外,還可通過描寫其他景物來烘托月亮。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