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好作文 什么樣——寫好作文的20個微技法(好作文什么樣). 14.什么樣的葉落而知秋 ————-以小見大的手法微技法“以小見大”,即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簡而言之,“以小見大”就 是“通過小題材反映大主題”。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從小事、細節、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著筆,往往能寫出“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揭示出大主題的好文章來。 以小見大既是一種精細選材的技巧,也是一種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見大中的“小”,是敘述、描寫的焦點,是小中寓大、以小勝大的高度提煉的產物,是簡潔的刻意追求。采用這種技法可以避免中考作文中常見的泛泛而談、空洞膚淺的毛病。借小事情,表現大主題。就像郁達夫先生說的“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的意思是從一個小小的細節,就可以知道事物的全貌。也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這種寫法就是采用小事情來表現大主題的寫作方法,它能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例如:莫懷戚的《散步》,寫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本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這平常的小事,卻體現了濃濃的親情。朱自清的《背影》,寫父親為兒子買橘子這事可謂小,但作者能從中道出“父愛”這一感人的主題。這種寫法正如俗話所說:一葉知秋。它可由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輝,由一片枯葉顯現出肅殺的清秋,可從一粒沙中看見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里看到一個天堂。 窺一斑而見“全豹”。其實,作文不一定非要去寫重大的事件不可,有時聚焦一個特定的場景、一個細微的動作、一種微妙的表情、一聲輕輕的問候,都能從中發現深刻的內蘊,迸射出撼人心魄的力量。采用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應注意:A.要注意你所選擇的小材料和你要表達大觀點有相似性,能統一起來。B.要特別注意在運用小材料的過程中,不要動輒空發議論。C.要注意運用的材料具有典型性。D.要觀察提煉,透過現象看本質。【寫作指導】(一)文章中的小事往往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特定的時間,一般是瞬間發生的,跨度以5分鐘左右為宜。特定的地點,即地點比較固定、具體,家中,教室里,大街上都可以。事件上不管有沒有其他小事,都必須圍繞一個中心事件,這件事往往是日常、平常的易被人忽視的小事。小事必然離不開人物,人物必須偏向于主人公,刻畫主人公往往又離不開人物的動作、語言、外貌和神態描寫的。因為是小事,所以細節描寫必須信手拈來、不可缺少。6、特定的道具可以使小事更為集中、更為感人,如《七根火柴》中的“火柴”,《變色龍》中的“大衣”。 (二)“以大見小”的寫作技巧1、圍繞主題,著眼小材料。以小見大先要著眼于小材料,在審準題的前提下選取小材料。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寫作主題的,在特定時間 、特定地點、特定情景下發生的,沒有大范圍的影響力,但又能進行具體描述的小事件、小場景、小角度、小動作等寫作素材。 【例文片段】我好高興,終于快到了。穿過這個黑巷子,就是光明了,我看了看手表,“Oh, my god!”距上課只有3分鐘了,此時才真正明白一刻值千金的道理,我真的堅持不住了,又想放棄狂跑,但大風大浪都經過了,可不要在陰溝里翻船。堅持! “跑!跑!跑!”現在我們都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因為我們是凡人,為了走在前面,我們必須跑。《跑!跑!跑!》 【解析】作者用詼諧的語言,幽默的筆調記錄了自己的一次“驚險遭遇”:一次因害怕遲到而與時間進行的賽跑。生活中,上學、趕車、上班、約會……為了趕時 間而奔跑是司空見慣的事,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卻從中得到了人生啟示:“為了走在前面,我們必須跑。”實現夢想需要奔跑,迅猛發展需要奔跑,激烈競爭必須奔跑!文章便這樣以小見大,從小事中折射出了大道理。2、立意從小角度切入 寫作時立意過于宏大寬泛,只能泛泛而談,內容空洞。以小見大不能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內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寫得明確深刻,內容充實。這就要求我們善于從所選材料中選擇一個獨特的角度,發前人所未發,想前人所未想,從而讓其閃爍異彩。 【例文片段】他跨進教室,脫下雨衣,全身沒有一點干的地方。他正要把蠟燭分給同學們時,電忽然來了。教室里一片歡呼,他頓時覺得像一盆冷水潑在頭上,比在雨中還要難受。他把蠟燭分給那幾個同學,可他們都說不想要了。一股股寒流向他襲來:“我反正沒錢,你留著自己用吧!”“別硬當英雄了,怎樣?不容易吧!”“留著以后自己用吧!”“哈哈……”伴著笑聲,他手中的五角錢也被那女生婉言要回……他頃刻呆住了。淚,流在臉上,流進心頭。(段興霖《雨夜》) 【解析】以小見大,滴水就能折射陽光。作者通過對雨夜一個同學冒雨為大家代買蠟燭的記敘,表達了對這位同學的善舉的贊揚和對冷漠者的批評,也表達了對真情和友誼的呼喚,折射出一個時代的主題——人與人之間必須互相關心互相奉獻,生活才會臻于完美。文章似乎沒有寫友誼,但時時處處卻又體現著對友誼的渴求與呼喚。留心生活,觀察生活,提煉生活,不可忽視。 3、強化細節,傳神描寫,小中見情。 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往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細節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題。我們不妨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服飾、語言、表情、動作 等來表現人物的職業、性格、心理等。平時留意身邊的生活變化,考場上才能采用化大為小,以小見大的方法,如實地多角度展現人們酸甜苦辣的生活體驗。像從媽媽的嘮叨中看到她對孩子、丈夫的無限愛意,從某個人并排走路時 總靠左行看出其對朋友的愛護等。 4、由點到面,篇末點題,小中見理。 從點到面,就是對所寫的點滴小事,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力求透過具體而微的細節,看到事件所體現的本質,從而給所寫的小事一個歸屬。比如從路人 亂扔垃圾想到“陋習難改,環保之路漫長”,從餐桌上的浪費想到資源枯竭、改變消費觀念,從登山的經歷想到成功離不開堅 毅、不怕慢就怕站的哲理等等。 【例文片段】泥濘路段終于走完了,迎面而來的是一級級不規則的石階。我心想,這下可輕松多了。哪知,連日陰雨,石階上長滿青苔,滑溜溜的,剛走兩步,就跌了一跤,膝蓋骨鉆心地痛,額頭上也碰出了一個包,乎也劃破了。我筋疲力盡,連爬起來的勁幾乎都沒有了。天色更暗了,我能永遠趴在這里嗎?不能!我拼命爬起來,繼續前行。 這天晚上,我躺在溫暖的被窩里,回憶起我曾走過的路,感觸頗深:人在旅途,路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每個人都有走平坦大道的時候,也不可避免地要走坎坷不平、荊棘叢生的小路,而且也不可避免地要經歷無數次的摔倒。但是,只要有堅定的目標,摔倒,爬起來,繼續前行,你所面對的終將是勝利。(易開泰《人在旅途》) 【解析】作者把自己在歸家途中“走泥濘路”“摔倒”“碰頭”這些小事描繪得有聲有色,很好地渲染了歸途的艱險。但又沒有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是由此在篇末生發出人生的感悟:“人在旅途……只要有堅定的目標,摔倒,爬起來,繼續前行,你所面對的終將是勝利。”5、運用對比,挖掘深意,小中見德。 感動,有時并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需要舍生忘死,也許一個普普通通、從從容容的生活畫面就夠了。以小見大,就是要用小事展現生活中的美好、善良 與美德,并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鄰里之間、親友之間互相幫助、彼此牽掛的美德不就是由芝麻大的小事和畫面來連綴的嗎?例如莫懷戚的《散步》,本是三代人一塊兒散步這樣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卻是一幅極其和諧、溫馨、美滿的尊老愛幼的畫面,給讀者以心靈的慰藉,也給我們以審美的愉 悅。從一件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人生的大道理,由點到面,小中見大,立意便高遠了。名家范懷念母親季羨林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于地下。我的愿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后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小城,不知道為什么,母親頻來入夢。 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1935年11月16日,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時,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里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并不同普通的凄涼,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1935年11月18日,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我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于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此刻才明白,全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1935年11月20日,此刻我真的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1935年11月 28日,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風里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里,引用了這幾段。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幾個月以后,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開頭一段是:夜里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么地方去了。下面描繪在夢里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后一段是: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 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以后,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后也沒有斷過。這種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 [【點評】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親生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思念”,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內疚,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同齡作1我和表姐下圍棋年級圍棋比賽,我榮獲“冠軍”稱號,可萬沒料到,在家里卻敗給了水平還不如我的表姐。(倒敘開頭,引起懸念:“冠軍”怎么“敗給了水平還不如我的表姐”?)那是得勝歸來的當天晚上,表姐見我得意洋洋,便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咱倆下一盤吧,向冠軍學習學習。”我當然滿口答應,心想:“平時你總敗給我,今天你更甭想贏!”(用“得意洋洋”的神態及“我”的心理活動表現“驕傲”,為“失敗”做了鋪墊。)開始了,表姐側著頭,蹙著眉,每投一顆子,都得斟酌一番,那樣子,就像在思索一道頂難的數學題。看著她那一本正經的神情,我忍不住想笑,心想,我才用不著費這么大勁呢,“冠軍”和表姐比賽,還不是白玩兒。果不其然,一會兒,我就吃掉她幾顆子兒。一會兒,又吃掉幾顆。一會兒……我望著自己的輝煌戰果,心里——美,不由得哼起小曲來,,頭輕輕地搖晃著,腳在水泥地上不停地打著點兒,為我的“勝利曲”伴奏。表姐呢,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就要輸了,還跟剛才一樣,小心謹慎地投下每一顆子兒,好像這每一顆子兒都連結著她的命運。突然,她長出了一口氣,身子使勁的向上挺了挺,臉上揚起輕快的表情。我知道,這是她要贏棋的前奏,便趕緊定晴注視棋盤,壞了,我的一大片子兒已經該離開棋盤了。我的心一下涼了事截,小曲也哼不出來了。(表姐一絲不茍的神情和“我”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心態和神情舉止的描寫將“我”的驕傲表現得淋漓盡致,寥寥幾筆,將表姐的表情和“我”的心態的變化描繪得栩栩如生。)我這個人有個毛病,只要一看形勢難以挽回,就再也打不起精神來了。結果,沒過多大功夫,我便不能不認輸了。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要是平時,輸了就算輸了,這次可不同啊,剛剛得了冠軍就敗給水平并不高的表姐,還算什么冠軍呀!我懊喪地坐在那兒,好像連站起來的勁兒都沒了。表姐到底是表姐,她沒有因為戰勝了“冠軍”而顯得多么高興,而是若有所思地對我說:“論下棋的水平,我不如你,可是,你太驕傲了。”表姐的話音很輕,我卻覺得像重錘一樣落在我的心上。“驕傲真會使人失敗嗎 ”我陷入了沉思……(這里的“懊喪”和前面的意”形成對比。結尾既點明了中心,又耐人尋味。)【解析】這是一篇“以小見大”的優秀作文。它的突出優點,首先是選材好,中心明確、集中。下棋,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小事,但這次下棋卻不同尋常:時間是在“我”剛剛獲得年級冠軍之后,對手是水平還不如“我”的表姐,結果是“我”不能不認輸。這件事不僅是“我”親身經歷的,而且對“我”觸動很大,因此,不僅有話可說,而且能說得具體,生動。決定了寫這件事,接著就得考慮通過這件事表現什么中心。小作者的最深感受是:驕傲使我嘗到了失敗的苦果。于是,他便以此確定了文章的中心——驕傲會使人失敗。小作者不但能在動筆前確定中心,而且善于在行文中表現中心。他以中心為“尺子”,經過衡量將與中心無關的內容統統剪掉,抓住最能表現中心的內容,進行具體、生動的敘述和描寫,使人看到了“冠軍”是怎樣驕傲,水平不高的表姐又是如何謹慎。正是這具體、生動的敘述和描寫使人們悟出了“驕必敗”的道理。在敘述、描寫的基礎上、文章又在結尾用“驕傲真會使人失敗嗎 ”來啟發人們思考,中心就更為鮮明了。寫一件事需要注意什么?要把一件事敘述清楚說完整,必須要把六要素都交代清楚,可見記敘文六要素在敘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把一件事敘述完整的必備因素。同齡作2小事夏,蟬未鳴。微風徐徐飄過,陽光穿過云層、穿過樹杈,在地面上形成一個個圓形的斑點。奶奶騎著一輛電動車,我斜靠在她柔軟的背上,目的地是菜市場。與往常沒什么兩樣,嘈雜的鬧市、熙攘的人流和油污的地板。大媽們圍在一起,她們似乎在談論一些什么,我和奶奶上前去。我側耳一聽,內容大約是今天誰家的菜新鮮、便宜,問到新鮮的果蔬出自哪家,回答多半是老林家。老林是誰?我心中嘀咕著。奶奶騎著電動車,載著我徑直向前騎去,一個圍著圍裙,拿著屠宰刀的大叔看見奶奶熱情地打招呼,詢問她到哪去買菜。“去老林家買呀,那地菜好。”“老林家,挺好的”。“老林到底是何方人物,為何大家都稱贊她。”最后穿過一道塑料門簾,我便下了車。終于來到老林的攤位前,攤上擺滿各色蔬菜,嫩得可以掐出水的上海青,亮油油的紫皮茄子,帶著花的碧綠黃瓜……蔬菜果然是不錯的,再看看攤主老林。一副普通的中年婦女打扮,淺色褂子裹著矮胖身材,再扎上百圍裙,圓滾滾的,有點像一棵立起來的娃娃菜,放在人堆里也不顯眼。她圓圓的臉上堆滿笑意,可眼神有些是呆滯。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普前方,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卻一無所獲。“妹妹,這些菜稱好了。該給你二十五塊”,奶奶了一會兒工夫已經麻利地挑了幾樣菜,自行放在一旁的電子稱上稱重。老林的眼睛仍舊盯著前方。“妹妹,再送我兩根大蔥好吧?”“拿去吧”。老林語氣平靜,依然面帶微笑。奶奶將錢放到菜攤邊的鐵盒內,裝好菜便拽著我往前方去。老林仍舊呆呆地盯著前方,沒有看我們一眼。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悄悄問奶奶:“老林是不是……”奶奶嘆了口氣,說:“她瞧不見的。”我有些意外。奶奶匆匆走向下一個攤位,我頻頻回頭,老林攤位前的顧客真不少,但都是自付自找。這讓我想起了不久前讀到的一則新聞,講的是另一個報亭主也是盲人,顧客自取自付,錢從來沒少過。其實想想,這樣的小事也挺溫暖的。【點評】本文寫“我”跟著奶奶去買菜,在盲人攤主老林那,大家自取自付。文章寫的是小人物,記的是小事情。人們愿意買老林的菜,是因為新鮮,菜好;老林讓大家自取自付,是對顧客的信任,文章贊美了一種誠信的社會風尚。寫法上,作者選取的是生活中的素材,由于是用作者的眼光觀察,因而具有鮮活的生活氣息;作者采用小中見大的手法來表現主題,截取一件小事展示生活的大畫面。微寫作成長是奇妙的旅程。軟弱的可以變得堅強,自大的能夠學會謙虛,自私的也會懂得感恩……就這樣,一切都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化。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應該也發生過一些事情,讓你認識到另一面的自己吧請以“原來,我也 就在一瞬間”為題,補全題目,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思路點撥】提示語材料中“軟弱”變“堅強”、“自大”變“謙虛”、“自私”變“感恩”,意在說明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一直在轉變。題眼“原來”兩字,在引導對于自己生活經歷的回顧,兼顧到從另一個層面上提升,寫作的難度也在于此。在回顧中突出一個對生活的“悟”,讓這個“悟”來統率選材與立意。這也是標題中的一個隱性要求,圍繞第一人稱“我”寫人敘事,邊成長,邊感悟生活,收獲什么,這是寫作的突破點。突出思想上對自己的認識過程,也就是要突出“也”字。副詞出現在題目中,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往往是極易誤入的陷阱。“也”字規定了所寫的內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寫作中應抓住“成長”二字,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梳理出自己在“知識”、“能力”、“毅志”、“品質”等方面的變化,感受到自己對親情、友情、社會、人生、自然等方面的體察與認識的提高,生活中發生的很多事件都可以作為作文的寫作素材。記敘文貴在真,這里的“真”是要求抒發真情實感,感情要真切,而不是把別人的事情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來,這樣,自己寫出來的文章就非常假,也就沒有了真情實感。立意上,選材寬泛,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可以寫自立,如“原來,我也很獨立”,通過原來“我”不怎么樣,母親兩個星期前因為外公生病回家,離開媽媽覺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到自己慢慢成長,變得獨立。可以寫自己的勤勞,如自己在鄉下干活農活的真實地體驗。還可以寫一些趣事如“原來,我也很萌”、“原來,我也很溫柔”、“原來,我也很重要”……寫作時最好將主題聚焦在一個點上,這樣主題就能很好地把握,條理就會變得非常清楚。審題選材不宜太大,所填的關聯詞需要注意與“原來”的不同地方。具象的題目以小見大,抽象的題目化虛為實,然后再按照具象的題目寫。補詞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一是品質方面,如“堅強”、“脆弱”;二是個性特點方面,如“萌”、“蠻拼”,三是情感方面,如“感恩”、“幸福”。填題新也好、深也好,都有個“度”,過度則不真,甚至有悖情理,違反邏輯。如若填上諸如“霸氣”、“浪”之類,必然令人皺眉,因為這些選項都是難以界定“第一”的,填進題中,勢必陷入泥沼。變換一下,選填印象深刻的。如能變向運思,選填“努力”、“浪漫”入題,則文旨文趣當會更新鮮可人而又合乎邏輯,不違情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