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議論文之分論點設置——句式角度前面我們學習了分論點的設置角度,從概念分析法(“是什么”)、因果分析法(“為什么”)、辦法分析法(“怎么辦”)、按論點內涵遞進、按議論步驟遞進等設置方法。高中議論文中設立富有警策意味的筋骨句(分論點),既能揭示文章的層次,使文章眉目清楚,還能將論述引向深入,使段旨更加明確。因此,這種寫法一直受到考場寫作的青睞。學習寫分論點,還要注意兩點:一是內容要飽滿,語句要警策;二是語言有創新,語句求對仗。【示例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認為,放下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也有人認為,不放下是一種堅守,是一種精神。請以“放下”或“不放下”為標題,聯系生活體驗與認識,寫一篇文章,自定文體,不少于800字。【分析】如果只是從材料中挪過來,不加思考的話,寫“放下”的,設置分論點是:①放下是一種智慧②放下是一種境界。寫“不放下”的,設置分論點是:①不放下是一種堅守;②不放下是一種精神。 看似從不同角度展開,觀點明確,但這只是機械地從題目中的幾句話中切割幾個分論點,然后填充材料湊成幾段。問題在于:沒有深入思考的痕跡,沒有體現出思想的深刻性,缺乏深度。當別人都從“是什么”層面寫時,你要寫到“為什么”,別人都寫到“為什么”時,你要寫到“怎么辦”,總比別人多走一步。所以我們可以再深入思考,把分論點寫得切入口更小些,如:(1)①放下既得的成功,是一種勇氣。②放下曾經的夢想,是一種超越。③放下他人的攻擊,是一種胸懷。(2)①放下,并不意味著失去,而是為了更好地堅守。②放下,并不意味著逃避,而是為了更好地拎起。③放下,并不意味著退縮,而是為了走向更高、走得更遠。這樣,分論點的切入口小了以后,內容更加飽滿,后面選擇的論據會更有針對性,避免了泛泛而談。【示例2】再如下面是以《以匠心求極致》為題的作文改前與改后的分論點:改前:①以匠心求極致,是對事業的熱愛。②以匠心求極致,是對時代的引領。③以匠心求極致,是對生命意義的最高致敬。改后:①以匠心求極致,源于對事業的熱愛。②以匠心求極致,成于對時代的引領。③以匠心求極致,止于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追求。【分析】后面的分論點雖然改變不大,但“源于”“成于”“止于”的表述使三個分論點密切聯系在一起,比單純用“是”的判斷句式明顯多了思考的痕跡,更有深度。當然,這并不是說判斷句式不好,而是在這個作文里,單純用判斷句式的力量較弱。下面我們通過例子,考慮怎么從句式的角度讓分論點設置更有深度,更有力量。(一)判斷句式 判斷句式主要用于對事物的屬性進行判斷,說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周國平有這么一段話: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他用了判斷句式來說明“成熟”,使讀者可以準確把握成熟的含義。如以《少年的模樣》為題,可以這樣設置分論點:①少年的模樣,是于逆境中披荊斬棘,砥礪向前。②少年的模樣,是于喧鬧中堅定不移,初心如一。③少年的模樣,是于盛世中以身許國,志存高遠。如寫“三牛精神”的作文,可以從判斷句式的角度這樣考慮:①孺子牛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②拓荒牛精神,是一種開拓豪情;③老黃牛精神,是一種勤勞品質。如果僅僅如此,分論點過于簡單,是大部分同學都能思考到的,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深入思考一步?如以下補充:①孺子牛精神,是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②拓荒牛精神,是一種“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開拓豪情;③老黃牛精神,是一種“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勤勞品質。判斷句式是基礎,還可以有多重變化,如:《爭》(中心論點:人生要奮勇拼搏,力爭上游。)①爭是一種態度,一種孜孜不倦、力爭上游的態度。②爭是一種品格,一種不畏強權、誓不言敗的品格。③爭是一種自信,一種敢為人先、壯志滿懷的自信。分析:“一種”的反復,達到了強調觀點的目的。再如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系”為話題的作文,題目是《所愛縱隔山海,同根亦緊相連》,分論點設置如下:①那看似變遠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防疫的關鍵之舉,更是責任與愛的最好詮釋。②那緊密千家萬戶的聯系,是抗疫的溫情時刻,更是同心并蒂、共克時艱的華夏之魂。③但誠如老子的“對立統一觀”,疫情下的距離與聯系又何嘗不是看似矛盾對立,實則根脈相連?【點評】分論點用“是……更是……”的句式,不僅使觀點突出,更使分論點內容豐富。再如: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中心論點:以夢想為伴,與時代同行。分論點可以這樣設置:①我們的時代,是一個痛苦與歡樂并存的時代,我們的一個夢想,叫作前行。②我們的時代,是一個國計與民生共舉的時代,我們的一個夢想,叫作發展。③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過去與未來交織的時代,我們的一個夢想,叫作富強。【注意】當我們的作文題目或者所給材料有一定的寓言性、隱喻性的時候,尤其需要運用判斷句式設置分論點,以使自己要表達的觀點更加明確。【示例】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泉水在地下蓄積。一旦有機會,它便驕傲地涌出地面,成為眾人矚目的噴泉,繼而匯成溪流,奔向遠方。但人們對地下的泉水鮮有關注,其實,正是因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語的泉水的不斷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噴涌。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標題自擬。【擬題】《我之為我,有路可循》【中心論點】正如生命中,那些讀過的書、經過的事、愛過的人,融入精神生命,成就今日的“我”一般。【分論點】①讀過的書即為地下的泉水,隨之涌動的是生命的體驗。②經過的事即為地下的泉水,隨之涌動的是生命的智慧。③愛過的人即為地下的泉水,隨之涌動的是愛的能力。【分析】這個作文材料,如果不去定義“地下的泉水”這個概念,論點就無法組織,論證更是沒有辦法開始。而“地下的泉水”又是一種隱喻性的說法——此中的關鍵在于“地下”,即“泉水”具有“不為人知”、“默默無聞”的特點;此外,材料中的關聯詞“只有……才……”向我們暗示,“不為人知”的地下泉水實際上象征著一種前提和基礎。如此一來,成功前的努力、失敗和掙扎,展示前的準備和打磨,成長中的積累和沉淀……都可以被稱作“地下的泉水”了。《我之為我,有路可循》這篇文章中,把“地下的泉水”定義成“精神生命的源頭”,從論點的提煉上來說,運用了判斷句式法,將隱喻性的“地下泉水”具體化,從“讀過的書、經過的事、愛過的人”等三個層面作了具體闡述。(二)否肯句式否肯句式就是分論點中,包含否定與肯定兩種句式。在判斷的表達中,否定判斷和肯定判斷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基本的兩種判斷方式。單一的否定判斷或單一的肯定判斷,也能表達深刻的思想,但如果將否定與肯定并置在一起,則既有破除常態常規的認識,又有建立新見新知的觀點,這樣就能使語句在對比的基礎上形成某種判斷張力,從而有利于形成深刻的表達效果。宋代文學家蘇洵的名篇《六國論》的開頭是這樣的:“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這個開篇之句,正是一個否肯句式。這個判斷可分為兩層:第一層是“非兵不利,戰不善”,這是否定的;第二層是“弊在賂秦”這是肯定的。蘇洵否定的是大眾的普遍的常規看法,肯定的是自己獨特的新穎認識,后者的肯定判斷以前者的否定判斷為基礎,這就使得語句在短暫的表述空間內,又破又立,形成比照,從而給人以一種深刻之感。再如美國作家塞繆爾·厄爾曼定義“青春”的名言: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熱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這個否肯句式,在否定判斷的基礎上確立對“青春”的肯定判斷,“青春”的含義更豐富,作者的觀點更突出。設置分論點時,可以借鑒這個句式,如:【示例】1作文《談個性》的三個分論點:①個性不是刻意的標新立異,而是合理的思維創新。②個性不是新潮的奇裝異服,而是得體的行為舉止。③個性不是隨意的放浪形骸,而是高尚的思維品質。【示例】2作文《放棄》的三個分論點:①放棄,不是退縮,而是另辟蹊徑。②放棄,不是懦弱,而是蓄勢待發。③放棄,不是絕望,而是輕裝上陣。在關聯詞語上可以根據內容靈活選擇,如:【示例】1作文《攜青春之筆,譜熱血之歌》的三個分論點:①青春不可渾渾噩噩,也不可信馬由韁,唯有立凌云之志,才能為青春正名。……。 ②青春不能復制粘貼,也不能麻木不仁,唯有做時代先鋒,才能讓青春發光。……。③青春不是揮霍的資本,也不是放縱的理由,唯有矢志奮斗,才能無愧青春。……。【示例】2①愛,有的時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諾,但一定需要細致入微的關懷與問候;②愛,有的時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壯,但一定需要心有靈犀的默契與投合;③愛,有的時候不需要雄飛雌從的追隨,但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與理解。【示例】3①拋棄的是庸俗娛樂,追尋的是逆風而行,大義奉獻,此為明星。②拋棄的是雞毛蒜皮,追尋的是堅定敢言,敢作敢為,此為明星。③拋棄的是流量眼球,追尋的是奮起拼搏,挺身擔當,此為明星。【方法】掌握否肯句式的標志詞,如:“不是……而是……、不該……該、不可以……可以、不在于……在于、并非……而是”等。在分論點的擬定上,用否定句與肯定句相結合的形式,句式整齊,對比鮮明,語意豐富有文采。(三)動賓句式動賓句式的分論點設置很常用,如“三牛精神”話題的寫作,還可以從判斷句式換種說法,用動賓句式:①孺子牛精神,貴在“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奉獻品格;②拓荒牛精神,貴在“自主創新,不斷發展”的開拓豪情;③老黃牛精神,貴在“前仆后繼,滴水穿石”的歷史擔當。還可以這樣設置:①發揚艱苦奮斗的老黃牛精神,以奮斗之我,繪就最美春光;②發揚創新發展的拓荒牛精神,以勇敢之我,開辟最美空間;③發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以擔當之我,建設最美中國。動賓句式常見,但只流于形式,會顯得沒有思考深度。所以,一定要有一點小心思在里面。如:①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堅定信念。②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培養實干。③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一心為民。雖然意思明白,但三個分論點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我們稍作修改:①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堅定信念本色。②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厚植實干底色。③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提升為民暖色。雖然只是小做改動,但“本色”“底色”“暖色”將三個不同方向的分論點串聯在一起,使作者論點更加統一。動賓句式過于簡單,給人單調之感,所以要嘗試把它寫豐富。再如:①青春應該信念堅定。②青春應該實干苦干。 ③青春應該一心為民。升級:①青春應該信念堅定,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忠誠。②青春應該實干苦干,有“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擔當。 ③青春應該一心為民,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奮斗。再升級:①信念堅定,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的忠誠擦亮“青春底色”。②實干苦干,以“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擔當吹響“青春號角”。 ③一心為民,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奮斗揚起“青春風帆”。(四)比喻句式以“奮斗精神”為話題的一個分論點是:奮斗精神引領你走向成功。簡潔明了,但換個說法:奮斗精神是成功者永不過期的通行證。用了比喻的表述后,觀點更形象,更有蘊意。如標題為《若是心中有景,便能鮮花滿徑》的作文分論點:①內心世界小,便在心中修籬種菊;②內心世界大,便為蒼生謀求福祉。修改后:①內心世界小,便在心中修籬種菊,如苔花暗香,沁人心脾;②內心世界大,便為蒼生謀求福祉,如牡丹花開,芬芳滿園。運用比喻修辭后,既美化了分論點的表達,又與標題中的“鮮花滿徑”相呼應,使全文內容渾然一體,增強了感染力。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如果作文材料本身含有喻體,那么不必另起爐灶,而是就近取譬,順勢搭建比喻體系,充分挖掘材料自身的豐富意蘊,借力打力,使說理生動形象。如下面的例子:【例】1疫情期間,有人談對“災難”的認識:①災難,會映照出人性的光輝一面,也會映出人性灰暗的一面。②災難,洗去平凡的生活給每個人蒙上的鉛華,將英雄凸顯,讓義士生輝。如果稍加變化,可以這樣去寫:①災難是人性的照妖鏡,會映照出人性的光輝一面,也會映出人性灰暗的一面。②災難是最好的洗滌劑,洗去平凡的生活給每個人蒙上的鉛華,將英雄凸顯,讓義士生輝。加一個比喻的小句子,不僅生動形象,增加了文采,而且內容更豐富。【例】2寫“自信自強”的話題作文,可以這樣設置分論點:唯有自信自強,才能揚起生活的風帆。但如果稍加變化,可以這樣去寫:自卑像根受潮的火柴,難以將希望之火點燃;自負像個可怕的陷阱,一旦身陷其中即難以自拔;唯有自信自強,才能揚起生活的風帆。……。加了“自卑”“自負”兩個比喻小句子,不僅豐富了分論點,而且在對比中形成了張力。所以,在擬定分論點后,停下來想一想,看能不能加點兒修飾語、限定詞,使表達更豐富、準確,或在前或在后加一個小句子,使觀點更有力。如:①青年要增強解決問題的本領。②青年要激發知重負重的擔當。③青年要厚植心系祖國的感情。三個分論點已經出彩了,但如果我們給它添加一點東西,效果更好:①增強解決問題的本領,青年的成長就有了基石。②激發知重負重的擔當,青年的成長就有了筋骨。③厚植心系祖國的感情,青年的成長就有了根系。【例】3——“……的……”的比喻句式(1)①我們要敢于直面問題。“堤潰蟻孔,氣泄針芒”。微小的問題,帶來的危害不微,如果對小問題、小細節長期不重視,就容易從量變達到質變,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要用好自我革命“顯微鏡”,對自己進行全面掃描,要有敢于直面問題的勇氣,拿出“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決心,從根源上把“問題土壤”鏟除,實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②我們要勇于刮骨療毒。正視問題、檢視問題是勇于自我革命的第一步,要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就要有刮骨療毒的勇氣。“人患不知其過,既知之,不能改,是無勇也。”面對擺出來的問題,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把自我革命“手術刀”拿起來、用起來,對準頑疾、詬病,直擊病灶。③我們要善于居安思危。從直面問題到修正錯誤,是我們在問題面前主動出擊的霹靂手段。這需要明確“打鐵還要自生硬”,需要用好自我革命“凈化器”,在培根鑄魂上下足深功夫。任重而道遠,要善于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三個分論點可以修改為:①用好自我革命的“顯微鏡”,敢于直面問題。②用好自我革命的“手術刀”,勇于刮骨療毒。③用好自我革命的“凈化器”,善于居安思危。(2)再如時評《書寫不負人民的“疫考答卷”》的分論點:抗擊疫情,要用好對黨忠誠的“壓艙石”。……抗擊疫情,要用好擔當有為的“磨刀石”。……抗擊疫情,要用好檢驗干部的“試金石”。……抗擊疫情,要用好凝心聚力的“吸鐵石”。……【分析】通過這兩個例子,提示我們要注意積累類似表達的三字詞語:“跟跑者”“并行者”“領跑者”;“領頭雁”“領頭羊”“火車頭”“主心骨”“宣言書”;“牛鼻子”“紙老虎”“墻頭草”“高壓線”“責任狀”“協奏曲”“無人區”“舒適區”;“硬骨頭”“軟骨病”“免疫力”“磨刀石”“壓艙石”“奠基石”“頂梁柱”“方向盤”;“風向標”“定盤星”“指南針”“指揮棒”“照相機”“顯微鏡”“放大鏡”;“大熔爐”“答卷人”“選擇題”“必答題”“搶答題”;“發酵劑”“麻醉劑”“添加劑”“保鮮劑”;“拓荒牛”“孺子牛”“撒手锏”“必修課”“練兵場”“千里馬”“照明燈”“格式化”;“潤滑劑”“雙刃劍”“新樂章”“主陣地”“自留地”;“發動機”“新引擎”“助推器”;“生命線”“定心丸”“責任田”“軍令狀”;沖破思想“舒適區”,挺進發展“無人區”,勇趟改革“深水區”。甘做“栽樹人”,甘當“鋪路石”,甘為“孺子牛”。檢驗實績的“度量衡”,賽場選馬的“試金石”,激發干勁的“催化劑”。【例】4——“以……為……”的比喻句式(1)①“寰宇一白雄雞唱,拿云系日少年心”,以時代為劍,穿云破霧。②“喬木亭亭倚蓋蒼,櫛風沐雨自擔當”,以時代為舟,劈波斬浪。③“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以時代為墨,填涂芳瀚。(2)①強國有我風采,奮斗點亮青春,當以愛國為墨,厚書愛國情懷,暈染青春風采。②強國有我風采,奮斗點亮青春,當以志氣為筆,繪就理想藍圖,寫就華彩人生。③強國有我風采,奮斗點亮青春,當以實力為紙,練就過硬本領,增厚國人底氣。(3)①以信念為燈,在現實的淬煉中照亮鄉村振興征程。②以擔當為筆,在歲月的卷軸中繪就鄉村振興勝景。 ③以奉獻作序,在前行的航程中開辟鄉村振興未來。【分析】運用“以……為……”的句式時,也要注意與之搭配的動詞、內容必須貼切,如:“以……為筆,描繪……的輝煌底色”;“以……為紙,鋪展……的壯麗篇章”;“以……為墨,潑灑……的絢爛圖畫”。(五)類比句式類比是基于兩種不同事物或道理間的類似,借助喻體的特征,通過聯想來對本體加以修飾描摹的一種文學修辭手法,也是種說理方法。【例1】一粒種子,可以無聲無息地在泥土里腐爛掉,也可以長成參天的大樹;一個人,可以碌碌無為地在世上廝混日子,也可以讓生命發出耀眼的光芒。由“一粒種子”的某種特征,引出“一個人”的處世態度,貼切自然,便于讀者理解。【例2】一艘沒有方向的大船,只能像浪花那樣隨波逐流,無論風從哪個方向吹來都不會順風;一個人沒有志向,便只能像一只無頭蒼蠅到處亂撞,庸庸碌碌一生卻一無所獲。只有明確自己人生的方向,我們才能準備好出發的行囊,才能在一次次山重水復時不迷失心中的方向。【例3】每一棵綠樹上,都有森林的蒼翠;每一個人身上,都應該有民族的精神。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陽的光輝;每一個人身上,都應該有堅定的信仰。每一朵鮮花上,都有春天的芬芳;每一個人身上,都應該有國家的力量。【啟示】例3是從摘抄的語句變化而來:每一棵綠樹上,都有森林的蒼翠;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陽的光輝;每一朵鮮花上,都有春天的芬芳;每一個人身上,都應該有民族的精神,國家的力量。所以,我們平生可以積累這方面的內容,思考如何去運用。如: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的變換;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從穿石的滴水中,我們讀出了堅持的可貴。這一組句子看似在議論中不好運用,但加以改變,就發現它的價值了:從秋葉的飄零中,我們讀出了季節的變換;從冰雪的消融中,我們讀出了春天的腳步。+從……的人生中,我們讀出了……(六)嵌入詩句式在分論點中加入詩句,既使所表達的語言簡潔凝練、生動活潑,增添感染力,也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論據,增強說服力。如《讓青春在奮斗中閃閃發光》:①“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新時代青年要畫好人生憧憬圖。②“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新時代青年要答好青春惜時卷。③“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新時代青年要走好時代奉獻路。分析:三個分論點如果只是“新時代青年要畫好人生憧憬圖”“新時代青年要答好青春惜時卷”“新時代青年要走好時代奉獻路”也可以,只是略顯單薄。第一個觀點加入“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讓人生憧憬圖有了畫面感,增添了感染力;第二個觀點加入“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為自己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論據;第三個觀點加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揭示了自己對奉獻的執著。【示例】1《人生的答案》①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在自身經歷中找尋人生的標準。②有客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在人間百態中體驗生命的美好。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痛苦失敗中探尋人生的答案。【示例】2《笑對落差,走出風華》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面對人生落差,劉禹錫笑對悲秋,走出人生風華。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面對理想錯位,魯迅適時調整,精神滋養華夏。③年少未敢忘憂國,丹心一片喚春色。年輕的我們應協調好個人與家庭和社會之間的關系。分析:詩句的形式整齊,朗朗上口,用于分論點,既有文學性,又有節奏感。當然可以是直接引用,也可以像“年少未敢忘憂國”對陸游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巧妙化用。也可以如下面的例子,都是自創詩句。【示例】3《叔牙之風,山高水長》①不以貧賤易相知,赤子之心待友朋。鮑叔牙這份待人以誠的澄澈,讓我心儀。②唯才是舉無偏私,慧眼仁心伯樂情。鮑叔牙這份知人善薦的睿智,令我欽佩。③愛國忠君存大義,甘居其下大格局。鮑叔牙這份家國情懷的赤誠,令我震撼。(七)拆分名言式1、《論語》有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們可以以此為基礎,巧妙運用于分論點:(1)①慎思之,遇到坎坷蹭蹬,驅散陰云不迷茫。②明辨之,遇到坎坷蹭蹬,明辨方向強自身。③篤行之,遇到坎坷蹭蹬,終點可期勇向前。(2)《時代千帆競發,青年奮楫啟航》①慎思之,求之于內,青年以修身為舟。②明辨之,心懷大義,青年揚理想之帆。③篤行之,奠而后發,青年擊奮發之楫。2、《詩經·蒹葭》有詩句:“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洄從之,道阻且右。”運用于分論點:《萬里縱橫理想在,青春不負盛世情》①路漫漫,道阻且長,唯有熱愛可抵歲月漫長。②路遙遙,道阻且躋,唯有自信可繪精彩畫卷。③路迢迢,道阻且右,唯有奮斗能創盛世安瀾。3、《小窗幽記》中說:“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作文《熱血迎危機,守正濟家國》中將之運用于分論點:①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②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③風和日麗時,看的遠,方顯眼光。4、《左傳》: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作文《追逐夢想,知行合一》中將之運用于分論點:①一曰“立德”:正心做人,德行天下。②二曰“立功”:誠意做事,復興中華。③三曰“立言”:言出必行,知行合一。5、《荀子·勸學》: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沒有潛心鉆研的精神,就不會有洞察一切的聰明;沒有默默無聞的工作,就不會有顯赫卓著的功績。)作文《以熱愛之石,鋪職業之路》中將之運用于分論點:①熱愛是個人發展的源動力,懷冥冥之志者,選擇正確職業道路。②熱愛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持昭昭之明者,走出輝煌職業之路。③熱愛是國家強盛的助動力,欲赫赫之功者,成就國家職業昌盛。6、宋朝·柴陵郁禪師的《悟道詩》: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借用“我有明珠一顆”用于分論點,再以此為基礎設置其它分論點。如作文《人生路上 ,逐夢前行》:①一曰:抱負遠大,我有明珠一顆,照亮前進方向。②二曰:堅持不懈,我有韌勁一種,擊潰迷霧云煙。③三曰:正視現實,我有孤舟一帆,駛向想理彼岸。(八)其他形式1、轉折句式轉折句式,指的是分句之間具有轉折關系的復句。轉折句式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突出強調轉折連詞后的內容,以及通過對比或對立的方式,增強句子的表達效果。如:(1)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氣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英雄從未遠去,精神從不過時。無論是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獻出生命的醫護人員,還是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征程上的扶貧干部,在他們身上,同樣矗立著直沖霄漢的英風浩氣。(2)批評是通向正義感的捷徑,是體現存在感的絕佳方式,但歷史的責任不允許我們滿足于道德飆車。中國的進步,不只需要“好不好”、“該不該”的判斷,也需要“行不行”、“能不能”的探尋。制度的改革,社會的改良,人心的改善,有待眾人一起發力。鞭撻黑暗時,點亮蠟燭;蔑視貪婪時,拒絕同流;痛斥冷漠時,伸出雙手……我們不僅要做提出問題的共同體,更要做解決問題的共同體。顛簸于批判主義的無邊波浪之中,我們亟需尋找一塊陸地建構自己的理想。2、設問句式運用設問句式,能起到吸引讀者注意,并突出強調自己的觀點的作用。如:【示例】1①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往無前的勇敢,奏響生命的樂章。②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堅定不移的信仰,點亮生命的榮光。③青春是什么?青春是璀璨繽紛的夢想,繪就生命的畫卷。【示例】2你要孩子是為了什么? 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在書里看到一個很感動的答案:“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 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 孩子不求完美,不用替我們爭門面, 不用為我們傳宗接代, 更不用幫我們養老。 我們只要這個生命存在,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 讓我們有機會和他(她)同行一段。【示例】3信仰是什么?信仰是浩瀚海洋中指路的明燈,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屈原有信仰,枉遭放逐,忠貞不改,社稷蒼生化作汨羅江邊的千古絕唱;司馬遷有信仰,仗義執言,慘遭凌辱,屈辱的淚水融進筆端,寫出穿越百代的歷史巨著;文天祥有信仰,“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愛國的信念唱出了氣貫長虹、豪情萬丈的正氣歌。信仰是一代偉人揮動巨筆畫下的宏偉畫卷,也是普通人執著的追求、無私的奉獻;信仰是蒼穹里耀眼的辰星,也是沙土里的平淡與真善;信仰是設計師的張張藍圖,更是堅實大廈里的粒粒砂石、塊塊紅磚!3、遞進句式遞進句就是通過遞進詞來表達觀點在程度、規模、范圍等方面逐漸增強的關系,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的程度更深。【示例】生命,不僅僅是拋頭顱,灑熱血,它更是光明與自由的渴望;青春,不僅僅是去奮斗,去追求,它更是責任與使命的擔當。無論是貧困落后的封建社會,還是日新月異的嶄新時代,到處都閃現著華夏青年兒女勇于拼搏的身影。無論是民族革命的艱苦斗爭,還是改革開放的火熱浪潮,到處都印刻下華夏青年兒女樂于奮斗的足跡。4、假設句式假設性語段,是假設推理的外在表現形式,在議論文中,展示著理性的光芒。這種推理既可以進行逆向思考,充實文章的內容;又可以進行假設推斷,使文章更具思辨色彩。【示例】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藍天;如果你是海鷗,就選擇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選擇清澈;如果你是臘梅,就選擇清寒。如果你是你,一個不愿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顆如雪的心——-干凈、透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在大雪中救人,在困難中扶厄。——《我心如雪》【分析】三個假設段采用由個體選擇到群體選擇層進假設的形式,增強了文章論證力度,升華了文章的主題,效果十分好。這是假設句式在語段中的運用,我們可以換個思維,以假設句式作為分論點。如下面的句式就是可以考慮運用的:①如果說生命是一張白紙,那么時間則是一把顏料,描繪著人生;②如果說生命是一本書,那么時間則是一支筆,書寫著人生;③如果說生命是一幅畫,那么時間則是調色盤,渲染著人生。“如果說……那么……”就是一個我們需要積累并掌握的句式,以備不時之需。如下面的例子:如果說器物上的“文明溫度”,是技術手段的變革; 那么,社會中的“文明溫度”,則是人心精神的匯聚。我們需要的文明的溫度,正是人心的溫度。【分論點設置·加法意識】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一方面懂得了應該如何讓分論點設置更有深度,那就是要在表達形式上下功夫;另外,也應該從中知道,在平時的閱讀中,養成積累的習慣,才可能在未知的作文話題中游刃有余地寫出精彩或深刻的論點。其中“加法”的意識很重要。【示例】以“品鑒名著” 為話題的作文,可以這樣設置分論點:①品鑒名著,我們要欣賞其中的民族文化。②品鑒名著,我們要遵循其中的人生指導。③品鑒名著,我們要領略其中的治國之道。但如果加上一些內容,是不是表述更有指向性?如:①品鑒名著,看過的是文字,留下的是文化,我們要欣賞其中的民族文化。②品鑒名著,文段留在當下,心里繪就遠方,我們要遵循其中的人生指導。③品鑒名著,打開書本運籌擘畫,合上書本造就時代,我們要領略其中的治國之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