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議論文 之 構思方法(一)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意思是文章在構思的時候,人的精神活動是廣闊無邊的。寫作之前,一定要有構思的時間,把自己整篇文章的寫法提前有個思考。這需要在構思方法上有一定儲備。劉勰在《文心雕龍》中還說:“張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練都以一紀。”意思是張衡精心構思《二京賦》花了十年時間,左思細心雕琢《三都賦》用了十二年。我們只是寫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構思當然不用這么多時間,也沒有這么多時間,但10分鐘左右的構思還是需要的。一、點題扣料,主題明確點題,指點扣主題;扣料,指扣住材料。寫作中,只有多處點題扣料,才能讓作文中心明確,避免偏題。點題位置有多處:標題點題;開頭點題,結尾點題;段首論點、段中分析、段尾總結點題;過渡銜接語點題。點題方法有:關鍵詞重復點題法,在行文過程中,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復標題或者中心思想,反復點題,從而達到突出中心思想的目的;意思相近點題法,在行文過程中,意思相近的詞語、句子反復出現,給人似曾相識之感,不斷深化主題,又在變化中給人以豐富生動的感受。【示例】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后三名候選人:大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味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范文參考】 潛心于學術,造福于未來①人生之路,以其多樣和繁盛充實著我們的生活,亦用其復雜和差異考驗著我們的選擇。不同的人生之路決定不同的人生價值,我尤為欣賞大李,認為他的人生最具風采。②不可否認,愛崗敬業,勤于奉獻,變普通技藝為完美藝術的老王有他的風采,他讓我們看到,平凡如你我的小人物,也可以通過潛心所熱愛事業的創造,為人生延展與增添價值;酷愛攝影,跋山涉水的小劉憑借對山水的熱愛和對藝術的執著,將青山悠悠,流水深深的美景定格于鏡頭瞬間,帶給人們以美的感受。這樣的人生,同樣具有風采。③但是,我還是認為大李最具風采。在他的身上,體現的是“板凳做得十年冷”的對學術的純粹鉆研;是“吾志所向,一往無前”的對創新的極致追求;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對生命價值的充分自信與尊重。在人心浮躁的當下,人們往往為了一紙文憑,一個空名爭得頭破血流,而像大李這樣葆有純凈與積極的人格就顯得尤為珍貴。④我們的社會,需要“老王”們用精妙的技藝增添精致,需要“小劉”們用精湛的藝術增加精彩。但若沒有了“大李”們對學術的潛心研究,我們就很可能被禁錮在當代截面上,難以博古通今,繼往開來。我們的國家,亦可能失去創新帶來的無限發展動力與潛力。大李依靠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的精神繼承前輩的學問,尋得生命科學的奧秘,無愧于先人,造福于后世,這樣的人,又怎能不具風采 ⑤宋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歷史責任感與文化性格在大李的身上得到了傳承;袁隆平以及“兩彈一星”研制專家們的科學精神亦在大李身上得到彰顯。大李用努力與拼搏,用理想與信念,用堅守與堅持,用熱愛與熱情走出了一條極具價值的科研人生之路。這樣的人,自然熠熠閃光;這樣的人生,注定風采無限!⑥從時間的長河來看,每個人的存在不過是極短暫的一瞬;以宇宙為疆,光明也不過是局促的一隅。但是,人之為人的偉大,就在于我們可以依靠無限的創造與熱愛,探索生命的奧秘與科學的精彩,超越時間與生命的界限,為后世留下無限的財富。大李潛心學術,他的人生極具風采!⑦我愿如大李,潛心于學術,造福于未來!【分析】一般議論文寫作從材料理出話題,提取觀點后,可以淡化材料,甚至脫離材料,專注于自己觀點的論述,重在“借事論理”;但任務驅動型作文要就事論事,依事說理,始終圍繞所給的材料,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議論不離材料,這個時候點題扣料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篇材料的任務是“這三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寫作要從中選定一個人物去寫。本文選擇了“大李”,那么“大李”就是關鍵詞,點題就要多次提到“大李”。你看本文,從第①段到最后一段第⑦段都緊扣“大李”去寫,從而達到突出中心的目的。不僅如此,寫“大李”,沒有完全拋開“老王”“小劉”,在第②段、第④段都分別提到了“老王”“小劉”的風采,行文扣住了材料。【示例】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一家磨坊里,馬和驢是一對好朋友。磨坊主人要外出做生意,驢選擇在家磨豆子,馬則自告奮勇陪主人上路。一年后,馬回到磨坊,驕傲地跟驢講起這次旅途的所見所聞:“這樣的生命才精彩。”驢淡淡地回應道:“不,我每天拉磨磨粉,也很充實。”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少于800字。【范文參考】涓滴細流,亦成不凡①對向往遠方馳騁奔騰的馬兒來說,走過刺激而精彩的旅途才算不枉此生;而對堅守在磨坊的驢來說,即使日復一日地重復拉磨磨粉,只要未曾停下,便如涓滴溪流終匯聚成汪洋大海一般,也是充實的一生。誠然,“苔花如米小”,從不起眼,但我們能否認,那些在幽暗潮濕處靜靜堅守、默默綻放的小花小草就沒有價值?②平凡如驢,從不好高騖遠,卻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成就不凡之海。③驢兒自知自己無法像駿馬一樣一日千里,于是在拉磨磨粉中過上充實生活。藍色島礁的守候者——王繼才與其妻子王仕花,數十年如一日,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黃海前哨——江蘇灌云縣開山島堅守了將近三十年。對他們來說,似乎從沒有驚心動魄的英雄史詩,亦無征戰疆場的鐵血長歌,而只有孤獨與之相伴。他們,就像那頭驢,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終于譜寫了“浪的執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所以,對我們而言,縱然生而平凡,但只要盡心盡力,善于堅持,無愧自己和社會,就同樣流向偉大的汪洋。④平凡如驢,雖未奮勇當先,卻在默默奉獻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⑤驢兒雖不能騏驥一躍,但若沒有驢兒磨出口糧供商人與駿馬享用,他們怎能見識到千里之途上的萬千風光。就像浩瀚宇宙中的蕓蕓眾生,何其渺小、何其脆弱。可再小的個子,也能給沙漠留下長長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讓歷史吐出重重的嘆息。著名作家史光柱曾言:“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峽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為大地獻出自己的翠綠。”再平凡的我們,也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默默付出中成就不凡。就像南水北調、一帶一路等重大項目中的無名建設者們,三年疫情攻堅戰中那一個個無名的醫護人員、志愿者,正是他們的默默奉獻、無問西東,才有了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高歌。平凡如我們,終能在奉獻中以平凡之軀著不凡之書,共筑時代的不凡。⑥人各有志,有人會說“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任風吹干流過的淚和汗……”;卻也有人認同“有一份熱,發一分光”的涓滴細流。所以,縱使生而平凡,我們亦能在堅守與奉獻中找到人生之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分析】材料是“馬”和“驢”的故事,作者開頭概述材料,亮明觀點,選擇了“驢”一般充實的一生。行文中點題,“驢”這個字眼就要經常出現。除了開頭,兩個分論點也是圍繞它而設置:“平凡如驢,從不好高騖遠,卻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成就不凡之海”;“平凡如驢,雖未奮勇當先,卻在默默奉獻中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分論點后的闡釋句緊扣材料,圍繞“馬”和“驢”說理:“驢兒自知自己無法像駿馬一樣一日千里,于是在拉磨磨粉中過上充實生活”;“驢兒雖不能騏驥一躍,但若沒有驢兒磨出口糧供商人與駿馬享用,他們怎能見識到千里之途上的萬千風光”。每一層學會扣材料,讓人一讀你的作文就知道根據這個材料而不是別的材料進行的寫作,很多同學忽略了這一點。再如下面的例子:【示例】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中藥,要經過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老湯,要經過長時間的熬制才可以余味悠長。寫文章亦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刪改。誰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誰就前程遠大。”炮制,是為了降低中藥的毒性,為了增強或改變藥物的性能;熬制,是為了讓每一種食材的滋味一點點滲入湯水,相融相諧;刪改,是為了精益求精,讓文章珠圓玉潤。做好這些事,需要靜下心來,不急不躁,這就是沉潛。其實,做人做事都需要沉潛。請以“沉潛”為話題,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不得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范文參考】讓沉潛為人生添彩①劉禹錫有詩云:“震澤生奇石,沉潛得地靈。”意思是說,太湖這個地方出產奇形怪狀的石頭,在湖底沉潛得久了,就能夠得到大地的靈氣。太湖石之所以由凡石變為靈石,正是默默沉潛蓄勢的結果。太湖石的沉潛法則同樣適用于人類,沉潛可以讓人生別樣精彩。②沉潛是一種智慧,寧靜的人會在沉潛中堅守自我,獲得愜意人生。③正如老湯,要經過長時間的熬制才可以余味悠長。熬制,是為了讓每一種食材的滋味一點點滲入湯水,相融相諧。梭羅拋卻金錢的羈絆,沉潛于瓦爾登湖畔,侶魚蝦而友飛鳥,在自然的靜謐中尋找一種本真的生存狀態;李健主動退出“水木年華”組合,堅守音樂的純潔性,不緊不慢地讀書、旅行、領悟、寫歌,靜水流深般沉潛,表達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虔誠追求。他們都在沉潛中活出了一種智慧,活出了更好的自己:梭羅呈現給讀者一本別致的《瓦爾登湖》,而李健則收獲了“音樂詩人”的美譽。因為沉潛,他們的人生愜意而精彩。④沉潛是一種精神,堅強的人會在沉潛中調整心態,積極向上。⑤正如中藥,要經過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炮制,是為了降低中藥的毒性,為了增強或改變藥物的性能。“海豹人”尼克·胡哲沒有因為缺少四肢而沉淪,他努力沉潛,勇敢地喚醒人生的無限可能,終成一名勵志演講大師;清華博士江夢南沒有因失聰而沮喪,她刻苦沉潛,堅持練習唇語,終于從無聲的世界中突圍,奏響了心中嘹亮的號角;視障運動員王躍沒有因看不清世界而悲觀,在滑雪的舞臺上堅持沉潛,終于在冬殘奧會的領獎臺上讓世界看到了她……他們在沉潛中活出了一種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泰然處之,以昂揚的姿態為自己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人生之歌。⑥沉潛是一種態度,務實的人會在沉潛中摒棄浮躁,凝神專注。⑦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刪改。誰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誰就前程遠大。”刪改,是為了精益求精,讓文章珠圓玉潤。“一萬小時定律”告訴我們,無論干什么,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就可以成為該領域的“行家里手”。王澤山、屠呦呦、南仁東……哪一位“行家里手”成功的背后不是寫滿了專注與執著?反觀當代的一些中學生,他們缺少的正是一顆沉潛篤定的心:想勤學苦練,卻又貪圖安逸;想鍥而不舍,卻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想一鳴驚人,卻又不愿沉潛……如此這般,怎能行穩致遠,讓人生出彩?⑧《菜根譚》中有一句話說得好:“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成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若不懂得沉潛蓄勢,就會像盛開得越早凋謝得越快的花朵一樣。做人應如中藥多炮制,如老湯多熬制,只有在沉潛中慢慢積淀,人生才會別樣精彩。【分析】以“沉潛”為話題,你看本文,從標題到開頭,從主體到結尾,從段首論點、段中分析、到段尾總結是不是都進行了點題?這樣寫,怎么可能偏題!第③⑤⑦段的開頭:“正如老湯,要經過長時間的熬制才可以余味悠長。熬制,是為了讓每一種食材的滋味一點點滲入湯水,相融相諧。”“正如中藥,要經過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炮制,是為了降低中藥的毒性,為了增強或改變藥物的性能。”“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刪改。誰有能力刪改自己的東西,誰就前程遠大。”刪改,是為了精益求精,讓文章珠圓玉潤。”就是緊扣材料。即使材料內容很少,也應該盡量扣住材料。如:【示例】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2023年·全國甲卷】人們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參考】于時光的沙漏中,尋找存在的意義①如梭的歲月,一如東逝的水,難以倒流。我們行走在時光的軌道上,既有掌控命運的豪情,又有成為時間仆人的無奈。技術在發展,我們在進步,但又有多少是心的選擇,多少是情的取舍?此題富有哲學意味,引導我們深入思考:如何于時光的沙漏中,尋找存在的意義。②莊子在《逍遙游》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此言道出了莊子對時間的理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如果我們一味地追求知識,追求技術的發展,就會被時間所奴役,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樂趣。③然而,我們今天在追求技術發展的同時,是否忘記了時間的無情和冷漠?我們是否成了時間的仆人,被工作、學習和社交網絡所驅使,失去了自我和自由?④孔子在《論語》中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孔子對時間的贊美,也是對人生的思考。孔子并未因技術的發展而忘記時間的存在,反而借助技術的發展,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時間的重要性。⑤然而,我們在追求技術的同時,是否失去了對時間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當我們在互聯網的世界里游走時,是否忘記了抬頭看一看窗外的世界?當我們在追求效率的同時,是否忘記了停下來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⑥正如羅曼·羅蘭所說:“時間是個貪婪的賭徒,從不作弊。”我們不能抱怨時間的無情,不能抱怨生活的殘酷。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住每一刻,用每一刻去創造、去學習、去愛。⑦在《哈姆雷特》中,莎士比亞說:“時間的車輪又在它的車轍上碾過。”這不僅是對時間的贊美,也是對人生態度的提醒。我們應該明白:技術的進步不代表對時間的控制,真正的掌控時間并非追求效率的極致,而是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有價值的選擇。⑧正如薩特所說:“人不是生活在時間里,而是生活在瞬間里。”我們不能被時間的洪流所淹沒,而應該成為時間的主宰,在每一個瞬間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技術的進步中保持自我,不被其奴役。⑨總結來說,我們不應因技術的發展而成為時間的仆人,而應該借助技術的發展更好地掌控時間。這并非追求效率的極致,而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尊重。正如卡爾·赫斯的著名格言所說:“生活是由一系列重要瞬間構成。”讓我們在時光的沙漏中尋找存在的意義,用每一個瞬間去創造我們的人生價值。【分析】材料只給了一句話,行文中需要扣住材料,但如何不簡單地重復,考驗著考生的能力。本文在這方面可以視作典范。二、讓步說理,見解深刻先用少數文字肯定對方觀點的某些合理性,再轉而利用轉折復句詳細闡述自己觀點的合理性,使對方毫無反抗之機和辯駁之言,從而獲得論證嚴密和深刻的效果。這種思維尤其適合那些給了兩方或多方觀點,要求你選擇一方來議論的寫作材料。標志詞:①固然(誠然、或許、的確、不可否認)……,然而(但是)……;②“雖然……,但是……”;③“不可否認,……確實……,但是……”;④應當說,……,但是……”。【示例】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花好月圓”意即鮮花盛開、月兒正圓,人們常以此寓意完美、圓滿,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曾國藩卻認為“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最好的、最完美的狀態。《萊根譚》中也說:“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對此,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參考】花看半開,佳趣常在①《菜根譚》中有言:“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所言甚是。最美的人生,莫過于一面向前走,一面欣賞半開之花與未圓之月,這是生活雅趣,也是人生智慧。②誠然,“花好月圓”的圓滿與完美,讓人心向往之。鮮花盛開、月亮正圓的狀態,就好像處于人生巔峰——一切順遂完滿——人們怎不視之為人生目標并孜孜以求?③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鮮花爛漫一時,終難敵得過秋霜冬雪,不日將枯落凋零;月亮圓滿一夕,又會回到缺損;人生“春風得意馬蹄疾”處,往前一步也許就是“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尷尬處境……④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說:“世上從來只有更美,而沒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時刻。”我們如果過分執著于追求所謂“完美”,不僅會給自身帶來巨大壓力,還可能導致做事偏執,最后適得其反。⑤由此,“花看半開”的特別意義便凸顯出來。⑥一方面,花看半開,保持坦然、淡然、超然,接受不完美現實,悅納有遺憾的人生。達到“萬事遂意”這一地步,極其不簡單。把這一概率極小的事件作為人生目標,要么實現不了,要么因未能實現而沮喪趕路。這又何苦?與其執意于花全盛開的那一剎,倒不如慢慢欣賞那靜靜生長的花苞。接受“花未開全”的現實,才能卸下沉甸甸的心理負擔、輕松生活,才能有心情去賞花。⑦另一方面,花看半開,亦能樂觀、積極、進取,向著生命怒放的“完滿”之境進發。能在半開的花中,看到穿透時空的倔強;能在未圓的月里,看到“海上生明月”的圓滿;能在平常人的世界,拽出小確幸的線頭,編織成一件幸福的外套……享受已有的,不懊惱沒有的,追求能擁有的,如此生活,如此人生,豈不快哉?⑧人生在世,有了懂知足的“道”,又有了不滿足的“儒”,一“道”一“儒”,平衡調劑,不就是古人說的“儒道互補”?⑨所以,請放下最高的期許,以一顆平靜的心,去看半開的花吧!也許你會在某一天,心平氣和,拈花微笑——原來一切剛剛好!【分析】第②段:“誠然,“花好月圓”的圓滿與完美,讓人心向往之。”第③段:“然而,“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用“誠然……,然而……”的句式,先肯定了““花好月圓”的圓滿與完美”,再轉而指出其不足,借機闡述自己觀點的合理性。這是把讓步說理的思維用在作文第一層的例子,讓步說理也可以用在作文的其他位置。如:【示例】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書法用筆有方筆和圓筆之分。方筆即筆畫起筆處和運筆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歐體等可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給人剛毅正直之感。圓筆即筆畫起筆處和運筆中呈圓形。如篆書、漢隸等可謂典范,圓潤靈活而能給人通達圓融之感。項穆則在《書法雅言》中說道:“圓而且方,方而復圓,正能含奇,奇不失正,會于中和,斯為美善。”確實如此,方筆與圓筆,處理和諧才是書法的妙境所在。以上材料對我們當代青年無論是做人還是處世都具有啟示意義。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范文參考】運用方圓之筆,書寫人生篇章①書法用筆有方筆和圓筆之分:方筆,棱角分明而能給人剛毅正直之感;圓筆,圓潤靈活而能給人通達圓融之感。而方圓“會于中和,斯為美善”。書法如此,人生亦然。手握方圓之筆,方能書寫人生篇章。②屈原說:“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方和圓,就像一枚銅錢的圓形方孔,可以和諧地統一于一個人身上,這并非人性的虛偽,人格的分裂,性情的違和;內方外圓,方圓相濟,恰是君子人格的體現。成就一番事業,人生得以圓滿者,多能善用“方圓”之筆。③面對禮崩樂壞,孔子疾呼“是可忍,孰不可忍”,正道直行,足見其方正不阿,但他又絕不偏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有著圓融變通的修行;教育家黃炎培以“和若春風,肅若秋霜;取象于錢,外圓內方”告誡兒子,做人既要愛憎分明,也要溫厚圓融;曾國藩以端方正直立世,以圓融變通行事,方能在亂世的夾縫中,左右逢源,成一番中興之業。先賢們正是以方圓相濟的溫潤人格,或成就自己,或鼓勵他人。④作為當代青年的我們,可以從先賢身上,汲取為人處世的教益,修煉方圓相濟的優秀人格,為人生賦能,以行穩致遠。⑤固然,青年理應有正氣,有銳氣,個性鮮明,涵養端方人格。面對邪惡,不平則鳴,挺膺向前,見義勇為,不圍觀,不沉默;面對強權,敢于說不,不茍且,不屈從;學會卓然獨立,而不隨波逐流,圓滑世故;可振臂一呼,可據理力爭,而不左右騎墻,閃爍其詞。寧做諤諤一士,不做諾諾千人。(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⑥然而,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高細的東西容易折斷,潔白的東西容易污染)身處復雜的現實社會,也要適時學會圓融變通,既要有剛性的堅守,又要有彈性的變通。面對朋友的缺點,大可不必求全責備,學古人割袍斷義,而可以嘗試與之友好相處;面對不盡如人意的現象,不必以“鷙鳥之不群兮”自我標榜,留給世人一個憤世嫉俗的冰冷背影;面對不同的聲音,不必帶著非黑即白的偏執思維,而可以求同存異,彼此共生。⑦方筆與圓筆,處理和諧是書法的妙境所在;守方與圓融,靈活變通是人生的處世之道。方以正身黜惡,立德修身,圓以待人接物,處世成事。愿年輕的你我,手持人生的大筆,亦方亦圓,揮灑自如,摹畫出人生的精美篇章。【分析】第⑤段:“固然,青年理應有正氣,有銳氣,個性鮮明,涵養端方人格。”第⑥段:“然而,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用“固然……,然而……”的句式,先肯定了“青年理應有正氣,有銳氣”,再轉而指出其不足,借機闡述自己觀點的合理性。這里把讓步說理用在了作文后面。【示例】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人的一生很漫長,有人說做好長遠規劃,可以讓自己有目標去努力和奮斗,有人卻說與其奢談長遠的規劃,不如保留一些不確定性,讓自己去尋找和發現,對此,你怎么看?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3)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范文參考】規劃中奮斗,未知中尋找①人生路漫漫,長遠的規劃和清晰合理的目標使人腳踏實地。但在上下求索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偶爾抬起頭,仰望那些來自未知遠方的星空,也并不是一件壞事。所以,在我的字典里,從來沒有制定長遠規劃還是保留幾分未知的糾結。我認為,二者在人生中可以并行不悖,既制定長遠的規劃,保證人生不脫離軌跡,又要保留幾分不確定性,享受尋找未知之美。②誠然,長遠規劃可以讓自己目標明確,如魯迅棄醫從文,用一支筆劃破黑暗的現實,但如果一切已經設計好了,人生又有何趣味可言?③史鐵生曾經寫過一篇叫作《好運設計》的文章。男主人公從小就有遠大的規劃,讀超一流大學,賺超一流的薪水。他的生活看似美好而光鮮,占據了別人所艷羨的一切——名牌大學、高薪工作、娶妻生子,而在文章的末尾,男人卻羨慕起了冒險家。“他們多幸福啊,可以擁有多種未知。”落日的余暉在他身后灑下,男人驀然回首,看見的是自己單調的一生:一切都亦步亦趨,卻從未去尋找和發現那些不確定的東西。正如達爾文所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表的機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長遠的規劃固然能使人抓住重心,不脫離軌跡,但留有幾分未知讓自己去探索和遨游,亦為一種不可或缺的美。④固然,長遠的規劃能夠使人始終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概念,如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保留一份不確定性,卻能讓人生華枝春滿,天心圓滿。⑤一份卡耐基心理學報告指出,在十年前擁有清晰人生規劃的人,十年后大多實現了他們的人生目標;而在十年前毫無規劃的受訪者,十年后也依舊在原地止步不前。制定長遠的目標固然是有效而有遠見的做法,一份清晰的規劃幫助人們超越他人,穩步向前,但在我看來,這并不意味著抹去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可能性和自由探索的權利。試問什么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一張固有的人生清單,還是漫無目的地向前行走?都不是。我們最好的人生,是在一份大致的規劃之下,亦保留一份未知和不確定,留給我們年輕而好動的靈魂去冒險和探索。⑥人生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盜夢空間》中,以一個旋轉的陀螺結尾,探知那枚陀螺有沒有倒,已然沒有意義,因為正是那份未知才帶來了無限的遐思;《邊城》中,以“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 也許明天回來”結尾,探知翠翠的等的人究竟有沒有回來,也沒有意義,因為正是這份不確定性帶來了未知的美。人生也是如此!我們必須在制定目標和探索未知中尋找平衡,才能做到“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樣的姿態。【分析】第②段:“誠然,長遠規劃可以讓自己目標明確,如魯迅棄醫從文,用一支筆劃破黑暗的現實,但如果一切已經設計好了,人生又有何趣味可言?”第④段:“固然,長遠的規劃能夠使人始終對自己的未來有清晰的概念,如周恩來從小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但保留一份不確定性,卻能讓人生華枝春滿,天心圓滿。”兩個分論點分別用“誠然……,但……”“固然……,但”的句式,先肯定了一方,再轉而指出其不足,借機闡述自己觀點的合理性。這里把讓步說理用在了分論點上,使論點深刻。【示例】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請根據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范文】何處消得潑茶香①不同于公式的堆砌,語文更像是一塊茶餅,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固然能教會我們沏泡品味它的方法,但唯有生活實踐才是那一瓢沸騰的湯水——語文唯有與生活相遇,才能滌蕩出其中清茗的滋味。②亦如茶不離水,語文也離不開現實生活。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論證造物之境與寫物之境,終于覺得詩中三昧:唯有意境與情感均來自于現實者,方能于詩詞中寫出大境界。無論是太白夢中四萬八千丈的云里天臺,抑或是朱淑真筆下躲閃在海棠亭畔的婉轉鶯聲,此般如夢似幻的照影驚鴻,也盡是從生活點滴中窺得。③亦如茶中淡雅甘甜,語文最不能離的便是那真摯的情感,而生活正是栽培真情的一塊溫厚土壤。若沒有那江南杏花春雨的滋潤,我們又怎能聽到那坎坎伐檀聲中的情思惆悵?走過那零雨其濛的東山,千年之前征夫離鄉時落下的熱淚,正滴落在我們的心上。兒時熟稔了“低頭思故鄉”,可唯有我們漂泊無依時才會明了,那月色下的搗衣聲,是聲聲打在自己思鄉的心上。④誠然,課堂與書本就如細膩的瓷釉,能將語文這碗茶裝點得賞心悅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與苦,才是蘊含在茶中的菁華。不然,為何辭章精美的官場應詞頻頻遭人詬病,而一首語言固陋的《公無渡河》,卻以其最真實而又痛忱的吶喊感動了無數過往世人。⑤唯有回歸生活,我們才能觸碰到最真實的語言和文字,才不會讓我們的語文素養永遠囿于那些空洞的說教之中。⑥課堂與書本亦如茶盞,是承載語文的重要工具。然而,工具可以用模具打造出無數相同的模樣,而那栽培茶葉的生活之土,每個人都只有那獨一無二的一塊。⑦“看到月亮便是思鄉,目見梧桐即是悲秋”,若我們的語文真的變成了一個個公式,那一切情感的流露都只會變得蒼白無力。考卷上的大雁即是思鄉,殊不知那河邊雁丘之上還有“問世間情為何物”的窺探;書本中一篇《秋聲賦》,從此秋天都等同于悲,卻偏有人高唱“我言秋日勝春朝”——無可厚非,課堂是形成語文素養的沃土,書本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捷徑,但只有融自己的真情實感于生活之中,才能沏出一碗擁有自己味道的語文香茗。⑧誠然,課堂與書本能讓我們更好地享受語文,但生活才是真正能夠享用的語文。生活是去年的新雪,只待我們投以滿懷的情感,去溫一杯感動人心的茶。⑨畢竟,辭藻的堆砌成就不了一首感人肺腑的《上邪》,然一顆熾熱的熱愛著生活的心可以。【分析】作文開頭提出論點很有特色:綜合了材料中的三種“途徑”,在比較、權衡中亮出自己的觀點。第④段:“誠然,課堂與書本就如細膩的瓷釉,能將語文這碗茶裝點得賞心悅目,但唯有生活中的甘與苦,才是蘊含在茶中的菁華。”第⑥段:“課堂與書本亦如茶盞,是承載語文的重要工具。然而,工具可以用模具打造出無數相同的模樣,而那栽培茶葉的生活之土,每個人都只有那獨一無二的一塊。”第⑧段:“誠然,課堂與書本能讓我們更好地享受語文,但生活才是真正能夠享用的語文。”用“誠然……,但……”“然而……”的句式,先將其他兩種途徑與“生活”途徑相比較,更加肯定了“生活”途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