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0課課題:快樂閱讀吧內容分析: 本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十萬個為什么”,引導學生閱讀科普作品。這是對本冊“科普”單元的拓展和延伸。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更多科學知識,從而產生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 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 :了解人類探索科學的歷史,感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 語言運用 :通過閱讀《十萬個為什么》,積累科學詞匯,學習用準確、簡潔的語言表達科學知識。學習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如瀏覽、略讀、精讀等,提高閱讀效率。 思維能力 :通過閱讀《十萬個為什么》,培養學生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審美創造 :感受科學語言的簡潔美和邏輯美,體會科學探索的樂趣。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科學知識,如制作科普小報、進行科學實驗等。 【教學重點】 保持對科普作品的閱讀興趣,能初步感知科普作品內容的有趣和語言的生動。 【教學難點】 能自主閱讀科普作品,閱讀時遇到不理解的問題,能試著用課上學過的方法去理解。情境導入:“只有不斷探索的人,才能領略到世界的奇妙。”同學們,本單元的學習將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向自然科技的大門,透明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鳥類的祖先真的是恐龍嗎?納米技術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出發前往自然科技博物館探秘吧。博物館以時間為序,共分為“過去--現在--未來有三個主題場館。當我們完成最終任務時,同學們,還可以化身為小小預言家,用手中的筆圖畫未來世界,創科技未來呢!現在的你是不是有點小心動了嗎 走,讓我們抓緊啟程吧!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第一節:激趣導入,走進“十萬個為什么”1.播放視頻: 播放科普視頻, (1)提問導入:視頻中提到了哪些有趣的問題?你們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呢? (2)引出主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科普讀物,去探索科學的奧秘,尋找問題的答案。 (3)出示科普讀物的書籍圖片,從書名中感受科普讀物的特點,了解什么是科普讀物。 過渡:同學們,科普讀物有很多種類,今天我們先來閱讀其中的一本《十萬個為什么》同學們,你從這本書的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內容呢? 2.初讀感知,了解書籍內容 。 (1)瀏覽目錄: 引導學生快速瀏覽《十萬個為什么》封面內容和目錄,了解書籍的框架結構和主要內容。 作品分為六個章節,分別是水龍頭、爐子、餐桌和爐灶、廚房鍋架、碗柜、衣柜。每個章節圍繞一個“旅行站點”展開,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提出饒有趣味的問題并進行解釋。如“為什么用水來洗滌?”“為什么水不能燃燒?”。 這種結構清晰完整,使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仿佛進行了一場奇妙的屋內旅行,探索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奧秘。 (2)交流方法。 教師引導:看一看,目錄內容,猜一猜這些標題里邊寫了什么?你對目錄的內容有哪些問題呢?把你的問題填寫到問題清單中吧。 同學們,我們對書的大致結構有了一定了解后,我們一起來交流讀書方法吧! 學生交流:①可以按順序讀,也可以按自己感興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讀。②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讀,互相提問書中的問題,看誰讀得多,讀得快。懂得多。 (3)重點章節:讀一讀課本中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中的一個片段,讀完說一說:你了解到了什么知識?讀起來有什么感覺?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章節進行閱讀。小組代表分享瀏覽章節后的發現,例如:章節分為幾個小節?每個小節講了哪些內容?書中有什么有趣的插圖?你從這里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總結,幫助學生整體感知書籍內容。 觀看視頻,鏈接生活,激發求知欲望。 從書名中感受科普讀物的特點,了解什么是科普讀物。 學生關注書籍的封面和目錄,從整體上把握書籍內容,并激發閱讀興趣。為后續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通過精彩片段分享,讓學生初步感受《十萬個為什么》的魅力,并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激發探究欲望。第二節:閱讀方法與計劃。1.互動交流: 在閱讀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如在閱讀“爐子”一章時,可以提出“為什么爐子里的火會越燒越旺?”等問題。 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解釋這個問題的?你還能想到其他解釋方法嗎? 引導學生在書中尋找答案,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請教他人等方式獲取更多的信息。 2.分享閱讀方法 ①深入思考 找到答案后,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如“這個答案是否合理?”“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解釋?”等。這種思考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看待問題。 鼓勵學生制作"科學謠言粉碎機"海報(辯證思維訓練) ②練寫批注 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寫批注。如在閱讀“為什么鐵會生銹?”一節時,可以在旁邊空白處寫下“鐵與氧氣、水發生化學反應”等批注。 寫批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③整理閱讀筆記 引導學生整理閱讀筆記,包括問題清單、科學術語解釋、如學生在閱讀完“衣柜”一章后,可以總結出“不同材質的衣服有不同的保暖性能”等閱讀心得知識點。 閱讀筆記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文字記錄、圖表繪制、思維導圖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學習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筆記形式。 3.聯系實際,制定個人閱讀計劃。 教師過渡:我們知道了讀書方法后,對于一本厚厚的書,你有什么好的讀書方法嗎? 引導:讓我們聯系實際來制定閱讀計劃吧! 看看科普書的目錄,說說分別由幾個部分組成。 在大致確定每個部分閱讀時間的基礎上,估算出讀完整本書需要的時間。 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和展示分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十萬個為什么》中的科學知識,并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維和客觀的看問題。 學生分享自己好的讀書方法,根據自身情況來制定閱讀計劃。第三節:生活鏈接,學以致用:1.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推薦相關書籍 推薦一些與《十萬個為什么》相關的科普書籍,如中國的《十萬個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們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等。 這些書籍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閱讀科普雜志 鼓勵學生閱讀一些科普雜志,如《科學大眾》這些雜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閱讀需求。 科學+語文聯動:學生用便利貼寫下生活中最困惑的3個問題(如“為什么彩虹是弧形?我們可以自己制作彩虹嗎?”怎樣可以使雞蛋能夠站立起來),課后在教室打造“問題星空墻”書籍中尋找科學知識來解釋?鼓勵學生嘗試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比“問題星空墻”前后變化,統計自主解決問題能力提升數據。 3.拓展作業: 錄制1分鐘科普小視頻, 科普小故事創作 鼓勵學生根據《十萬個為什么》中的科學知識創作科普小故事。如“小水滴的旅行”“鐵銹的誕生”等。 說明:本環節的2-3小活動,教師可以按照學生閱讀時間,進行閱讀推進工作,合理安排1-2節課的主題班會時間,來完成活動。拓展作業,學生根據自己時間和能力可以選擇一項完成,也可以兩項都參加。 3.升華主題: 科學的世界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希望同學們保持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將來為祖國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將閱讀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學以致用,并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設計意圖: 將閱讀與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并激發學生持續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讓學生埋下一顆探索科學實現夢想的種子并且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