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語文園地【教學目標】 1.能交流、總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經驗。2.能想象句子描寫的情景,并能照樣子口頭描述一種情景。3.能發現三組句子“通過對比進行強調”的表達特點,并能進行仿寫。4.朗讀、背誦古詩《游子吟》。【教學重點】能交流、總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經驗。能發現三組句子“通過對比進行強調”的表達特點,并能進行仿寫。【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能交流、總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經驗。2.能想象句子描寫的情景,并能照樣子口頭描述一種情景。【教學過程】一、交流平臺。1.教師引導:同學們,本單元咱們所學的課文都表達出真摯動人的感情,請你說一說自己從這些課文中分別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感情?預設1:從《祖父的園子》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在園子里無拘無束的生活和對祖父深沉的熱愛與依戀,對童年園子中生活的深深懷念。預設2:從《月是故鄉明》中,我體會到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懷念之情。預設3:從《梅花魂》中,我體會到外祖父思念家鄉,眷戀祖國的深情。2.提出要求:請你參考“交流平臺”中前兩個同學的話,在結合自己閱讀的經驗,想一想,可以從哪些地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預設1:可以從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里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月是故鄉明》里,就有很多直抒胸臆的句子:從“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這句話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熱愛。從“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以及“月是故鄉明,我什么時候能夠再看到故鄉的月亮啊!”這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作者對故鄉深深的懷念。預設2:從對景物的描寫中可以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從《祖父的園子》對昆蟲、草木的描寫可以體會到我對園子的喜愛之情。從對倭瓜、黃瓜、玉米、蝴蝶、藍天等事物的描寫,可以體會到我對自由的向往。預設3:從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細節描寫可以體會到人物的感情。比如在《祖父的園子》里,從“祖父的笑”中,可以體會到祖父對我的寵愛。在《梅花魂》里,從“我”弄臟墨梅圖后,外祖父對我的訓斥和對墨梅圖小心的擦拭中,可以體會到外祖父對墨梅圖的喜愛之情。從外祖父的三次流淚,可以看出外祖父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和眷戀。預設4:通過典型的事例,也可以體會到人物的感情。比如,從《祖父的園子》中,我陪祖父種菜、鏟地、把谷穗、追蜻蜓、捉螞蚱、澆菜等事情,可以體會到我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教師引導:請你讀一讀交流平臺中后兩位同學的話,想一想,還有哪些體會文章情感的方法?預設1: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人物,想想自己如果處在他的境地,會怎樣的感受。比如《月是故鄉明》中,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在異國他鄉看月亮的作者,就能更好地體會到作者的思鄉之情。預設2:學習《慈母情深》時,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中的兒子,思考如果自己看到了如此辛勞的母親,會有怎樣的感受。就可以體會到母親對我深深的愛,和我對母親的心疼。預設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可以表達出自己體會到的情感,也可以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會。比如,在朗讀《月是故鄉明》時,雖然自己沒有類似的經歷,但是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就好像自己也隨著作者看過了那么多的月亮,既可以表達出作者的思鄉之情,也可以把自己融進這種感情里,更深入地去體會這種感情。預設4:可以通過抓重點詞語的方法體會文中的感情。比如《梅花魂》的最后一段中,通過“珍藏”、“異國”、“眷戀”等詞語,可以體會到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教師總結:體會課文中感情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既可以從直接抒發情感的語句中個體會,又可以從對人、事、景、物的描寫中體會;既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想象和文中的人物產生共情,又可以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自己的體會。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方法,更好地體會文中的情感。 (板書:體會情感 直接抒情的語句 對人、事、景、物的描寫 代入角色想象 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本單元課文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并結合“交流平臺”中提供的信息,將零散的認知進行系統化的梳理,自主總結出體會人物情感的方法。)二、詞句段運用(一)。1.教師引導:請你默讀“詞句段運用”中的兩個例句,思考這兩個例句分別寫了什么?預設1:第一個例句描寫的是園子里的陽光十分明亮。預設2:第二個例句描寫是鄉村的天氣十分炎熱。2、教師引導:請你大聲朗讀這兩個例句,并想象句子中描寫的情景,想好后和同學進行交流。預設1:從一個例句中,我仿佛看到了陽光刺眼,所有的動物都躲在陰涼處不敢出來,園子里十分安靜,只看到白晃晃的一片。預設2:從第二個例句中,我仿佛看到雞和狗都蔫蔫的趴在地上,熱的一動也不想動。村子里沒有人聲,只有樹上的蟬發出刺耳的鳴叫。3、教師提問:請你再次默讀例句,思考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相似之處?預設1:這兩段話都是圍繞場景的一個特點展開描寫的。第一個例句圍繞的是“陽光明亮”這個特點,第二個例句圍繞的是“天氣炎熱”這個特點。預設2:這兩個例句都是先總述場景的特點,再進行具體的描寫。第一個例句通過人、蚯蚓、蝙蝠的感受和表現突出了“亮”的特點;第二個例句通過雞、狗、蟬的表現突出了“熱”的特點。教師總結:我們在描寫事物的特點時,可以圍繞這個特點想一想,能夠借助哪些事物來體現這一特點,這些事物會表現出怎樣的狀態。(板書:特點+具體表現)4、提出要求:請你仿照這兩個例句,從書中選擇一個特點或自選其它特點來進行具體描述。先回憶生活中具有這些特點的情景,再思考哪些事物可以表現這些特點。想好后,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創作,并根據組員的意見,修改自己仿寫的句子。之后請三名同學在全班說一說自己想到的情景。預設:只能寫出一兩個表現出該特點的事物,想象不夠充分,描寫不夠具體。教師啟發:想一想當時還會有哪些事物,這些事物是如何表現的呢?(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象例句描寫的情景,在想象中體會通過具體事物表現某一特點的方法。再讓學生仔細觀察例句的表達方法,即先總述特點,再分述具體表現。之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選擇一種特點,展開想象,進行創作。)三、板書設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發現三組句子“通過對比進行強調”的表達特點,并能進行仿寫。2.能朗讀、背誦古詩《游子吟》。【教學過程】一、詞句段運用(二)。1、提出要求:請你讀一讀“詞句段運用2”中的三個句子,邊讀邊思考這些句子表達了什么意思,并概括出句子的意思。預設1:第一個句子選自《月是故鄉明》,表達了我對故鄉月亮的喜愛。預設2:第二個句子選自《桂花雨》,表達了我對家鄉園子里桂花的喜愛和懷念。預設3:第三個句子選自《父愛之舟》,表達了我對姑爹的小漁船的懷念。2、教師提問:這三個句子在表達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嗎?預設1:這三個句子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預設2:這三個句子都是用現在事物和以前的事物進行對比,強調了對以前事物的喜愛和懷念。(板書:對比: 強調感情)教師點撥:如果把第一段話改為“我最喜歡心愛的小月亮。”;第二句話改為“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最香。”第三句話改為“我忘不了姑爹的小漁船。”也并不會改變意思,好不好,為什么?預設1:不好,這樣改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預設2:不好,采用對比的手法表達的感情更加強烈。3、教師引導:請你觀察這三個句子在表達上還有什么不同之處?預設:1:使用的對比詞不同。第一例子使用的是“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比不上”這兩組對比詞。第二個例子使用的是“也比不上”這一個對比詞,第三個例子使用的是“遠比不上”這一個對比詞。預設2:第一個例子用很多地方的月亮和“心愛的小月亮”進行對比,對比的事物有很多。第二和第三個例子中和“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姑爹的小漁船”進行對比的事物只有一個。教師總結:我們在寫對比句時,可以根據描寫對象和表達情感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對比詞和對比對象進行對比。4、教師引導:請你想一想,有沒有一種事物,想讓你采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對它的感情?預設1:我想表達對陪自己長大的小狗的喜愛。預設2:我想表達對轉學離開的朋友的思念。預設3:我想表達對辛苦付出的媽媽的感激。預設4:我想表達對校園美景的贊美。提出要求:請你選擇一種事物,參照例句仿寫一段話,用對比的手法來強調對它的感情。 寫完后,請你讀給自己的組員聽,并相互評價。(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例句,發現例句在表達方法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中體會對比句強調情感的作用,并學習寫對比句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回歸自己的生活,從生活中選擇一種事物進行仿寫。)二、日積月累。1、教師引導: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古往今來,謳歌母愛的詩句層出不窮,賈島的《游子吟》則是其中傳唱最廣的名篇。(板書:游子吟)請你大聲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教師提問:誰能給大家讀一讀這首詩?2、提出要求:請你結合古詩注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預設1:詩歌前四句的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的晚,衣服破損。教師點撥:你能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母親唯恐兒子回來的晚,衣服破損,給兒子“密密縫衣”的畫面嗎?預設:母親低垂著頭,湊到蠟燭前,仔細地盯著手上的衣服,一針一線密密地縫綴,時不時用手攏一攏鬢邊掉落的白發,眨一眨酸澀的眼睛。邊縫綴,邊叮囑兒子要好好吃飯,及時加衣。教師引導:母親對兒子的不舍與牽掛,都寄托在“密密縫”這一簡單的動作之中,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幾句詩,讀出母親對兒子的深情。預設2:詩歌后兩句的意思是: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教師提問:這兩句詩中的哪個詞語最能讓你體會到母愛的溫暖?預設:“三春暉”這個詞,把母愛比作了春天燦爛的陽光,生動地表現出母愛的偉大。而子女則像小草,難以報答母親的恩情,寄托了孩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教師引導:讓我們帶著對母親的感恩,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詩吧。教師提問:請你再想一想,這首詩中,母親偉大的愛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預設:體現在母親擔心兒子回來的晚,而密密縫衣這一心理和動作的描寫之中。教師引導:慈母對兒女的無盡深情,正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請你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細節,表現了媽媽對你深深的愛?(板書:生活細節 慈母情深)教師總結: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樸素的,她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我們的吃穿住行,希望我們能夠生活得更幸福;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感人的,她無條件地犧牲自己,卻從不要求回報。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朗讀這首詩,獻上對天下所有母親的感激之情吧。(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理解詩句的意思。通過點撥重點詞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復的誦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三、布置作業:背誦《游子吟》。四、板書設計【課后反思】本單元的語文園地共安排了三個板塊的內容。“交流平臺”板塊旨在引導學生交流、總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閱讀經驗。為此,我先引導學生思考本單元課文中表達感情的方法,并結合“交流平臺”中提供的信息,將零散的認知進行系統化的梳理,自主總結出體會人物情感的方法。對“詞句段運用”這一板塊,學生容易一知半解,不能熟練運用其中的表達方法。因此,學習第一個板塊時,我先引導學生想象例句描寫的情景,在想象中體會通過具體事物表現某一特點的方法。再讓學生仔細觀察例句的表達方法,即先總述特點,再分述具體表現。為學生之后聯系生活,進行說話練習奠定了基礎。學習第二個板塊時,在學生充分觀察例句,體會出對比句具有強調情感的作用并學習寫對比句的方法之后,我引導學生回歸自己的生活,從生活中選擇一種事物進行仿寫。“日積月累”板塊安排了唐代詩人孟郊的古詩《游子吟》。這首詩較為簡單,易于理解。因此,我引導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理解詩句的意思。并通過點撥重點詞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復的誦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直接抒情的語句人、事、景、物的描寫體會情感代入角色想象有感情地朗讀語文園地情景特點+具體表現對比:強調情感語文園地生活細節游子吟:慈母情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