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能多渠道收集喜歡的詩歌并摘抄,加深對詩歌的感受和體驗。語言運用:結合此單元的學習,通過續寫、仿寫等方式嘗試寫一寫詩,表達自己的感受。思維能力:能對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整理,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與同學合作編小詩集。審美創造: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能用合適的語氣朗讀,表情、體態自然大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課前解析此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輕叩詩歌大門”,圍繞現代詩這一內容展開,要求學生在收集、創作詩歌的基礎上,能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此次綜合性學習貫串整個單元教學。《短詩三首》課后的“活動提示”,讓學生收集并摘抄自己喜歡的現代詩,旨在激發學生閱讀和收集現代詩歌的興趣,了解摘抄的一些基本要求。《白樺》課后的“活動提示”布置了兩個任務,其一是組織學生對目前收集的現代詩進行交流,這是對前一階段活動的承接與提升,旨在通過交流開拓視野,進一步豐富收集現代詩的途徑和摘抄的類型;其二是讓學生嘗試寫現代詩,一方面為后續活動鋪墊,豐富“小詩集”的素材,另一方面,這個單元沒有安排“習作”,學生嘗試創作詩歌,就是完成了一次“習作”,所以應要求每個學生都寫一寫。在這兩個階段活動的基礎上,進入綜合性學習的第三個階段,即展示交流學習成果。此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展示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形式。第一種展示方式是“合作編小詩集”,教材首先幫助學生明確了編排內容,包括“收集的詩”“自己寫的詩”“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充分體現了與之前兩個“活動提示”的關聯。除了內容方面的建議,教材還對編排形式進行了提示,如分類的形式、設計的形式。最后還要求學生為詩集命名,進行簡單裝幀。教學目標1.能多渠道收集喜歡的詩歌并摘抄,通過階段性交流,進一步豐富現代詩收集的渠道和類型,加深對詩歌的感受和體驗。2.結合此單元的學習,嘗試通過續寫、仿寫等方式寫一寫詩,表達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學交流。(重點)3.能對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整理,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與同學合作編小詩集。4.舉辦班級詩歌朗誦會,能用合適的語氣朗讀,表情、體態自然大方。(難點)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1.能對自己收集的詩歌進行整理,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收集或創作的小詩,合作編成小詩集。一、交流,分享1.教師引導:課下我們收集了許多詩,還收集了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大家來交流交流吧!(出示課件3)(板書:輕叩詩歌大門)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評,表揚資料收集角度、類型豐富的學生。預設1: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預設2:我最喜歡《采薇》中的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預設3:宋代,“詞”興盛起來了,“詞”一般都有詞牌名。蘇軾和辛棄疾是“豪放派”的詞人。姜夔和李清照則是“婉約派”的代表。預設4:唐朝是我國古代詩歌最鼎盛的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有“詩圣”杜甫,還有“詩魔”白居易。教師提問:大家搜集了這么多的詩歌、資料,找起來比較亂,你有什么好方法整理這些詩歌呢 (出示課件7)點撥:編小詩集。(板書:合作編小詩集)3.出示部分詩歌題目并提問:你能給下面的這些詩歌分分類嗎 (1)按作者分:中國的、外國的。(2)按內容分:植物、動物、人物。(3)按感受分:讀了覺得開心的、讀了覺得悲傷的、讀了獲得啟發的。教師小結:同樣的詩歌,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二、討論,分工1.布置任務:想一想,我們怎樣編排自己的小詩集。2.小組合作。(1)確定分類:小組討論并確定詩集的分類。(2)整理標示:根據分類整理摘抄的詩歌,選出要收錄進詩集的。3.組織學生借助下面的提示,進一步討論如何完善詩集。(1)提問:詩集的內容除了我們摘抄的詩歌和自己創作的詩之外,還可以寫什么 預設1:所摘抄詩歌的作者資料。預設2:詩人創作詩歌的背景。預設3:自己創作的詩的故事。預設4:現代詩歌小知識。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提示:以上內容不是每首選用的詩歌都要有的,可以有選擇地進行補充。(2)提問:詩歌內容分好類后,我們要編小詩集,還需要考慮些什么呢 預設1:詩集名字。預設2:封面設計。預設3:詩集目錄。4.出示小組分工表,組織各小組討論填寫。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繼續討論。第 小組任務分工表 序號 承擔任務 負責人 完成時間1 材料準備(水彩筆等)2 素材整理3 內容收錄4 封面、插圖繪制5 其他設計意圖:明確活動任務,學生主動參與制訂計劃,豐富內容,幫助活動順利開展,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激發學生開展活動的興趣。能欣賞并評價同學的詩集。一、回顧前期活動教師引導:每個小組都完成了小詩集的編寫,這節課就讓我們來交流展示一下吧!二、展示各組成果1.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出示小詩集《墨海詩心》《田園詩集》《足跡》。2.教師引導學生收集古詩邊塞詩:“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詠物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送別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哲理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3.請各小組選代表上臺分別講述自己的詩集吧!包括詩集的名字、收錄的內容、詩集的特色等。三、學以致用1.古詩情境填空。2.讀一讀,選一選。3.我會填。4.填鳥名,補充詩句。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長了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成效是多樣的。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淺,閱讀范圍不廣,理解能力也有限,很難真正去欣賞一首詩歌。如何更好地完成這些教學目標,還有待思考。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