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閱讀課文,從課文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增強文化自信。語言運用:理解、積累并學會運用部分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語言的趣味。思維能力:學會抓住重點詞句,了解白鵝的特點,能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幽默。審美創造:感悟用詞的準確、描寫的風趣與寫話訓練中獲得的愉快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課前解析關注作者及語言風格:豐子愷 (1898-1975),散文家、漫畫家、翻譯家,名仁,又名嬰行,以子愷之名行世。豐子愷的散文,擅長將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用質樸的語言真誠坦率地表達出來。行文多用白描,與他的漫畫風格相似。這篇散文的語言活潑、幽默、精準。作者借助細致的觀察、富有趣味的語言、多種表達方法塑造出高傲而固執、忠誠而可愛的白鵝。其中,作者把白鵝與其他動物形象作比較,用鴨的步態與白鵝的步態對比、用狗的吃食特點與“鵝老爺”的吃相姿態對比。兩相對比中,讓讀者鮮明地感受到白鵝獨特的形象。關注文章的謀篇布局:這篇散文結構嚴謹清晰。白鵝“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的姿態,給作者留下最初“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段統領全文,分別刻畫了白鵝“嚴肅鄭重”的音調、“大模大樣”的步態、“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的吃相。關注“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重點引導學生找出看上去似有貶義的語句品讀。如稱白鵝為“高傲的動物”“我們這位鵝老爺”,替鵝添飯,站著侍候時“不勝其煩”,說它“架子十足”。作者的這些評價,看似不喜,實則一言一語間都流露出對白鵝的欣賞與寵愛。關注相似寫法的《白公鵝》:與俄國作家葉·諾索夫的《白公鵝》進行比較閱讀。該文通過描寫白公鵝走路的姿態和在河灣里的活動,表現了白公鵝海軍上將似的高傲派頭。這與課文作者對白鵝的觀感“異曲同工”。閱讀時可結合課后習題,啟發學生探究兩篇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相似之處。教學目標1.認識“囂、吭”等 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調、看”,會寫“調、促”等 15個字,會寫“即將、姿態”等 16個詞語。2.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體會作者是如何把白鵝的特點寫清楚的。(重點)3.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體會語言的趣味。(難點)4.能說出不同作家筆下白鵝的共同點,體會其表達的相似之處。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1.認識“囂、吭”等 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調、看”,會寫“調、促”等 15個字,會寫“即將、姿態”等 16個詞語。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3.了解白鵝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一、情境導入1.回憶:同學們,我們學過哪首描寫鵝的古詩 預設:唐代駱賓王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2.教師出示鵝的圖片。學生認識鵝,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加深對鵝的認識。3.欣賞豐子愷畫的鵝。(板書:白鵝)二、了解作者作者簡介。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1.初讀課文。(1)教師播放范讀。(2)教師提出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并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白鵝 2.學習字詞。音調 看守 囂張 引吭大叫 狂吠 急促 頗像 奢侈 一絲不茍 譬如 侍候 窺伺教師指名讓學生讀詞語,同學間注意糾正字音。(1)師生共同指正:注意讀準后鼻音“吭”、平舌音“促”“伺”、翹舌音“奢”“侈”“侍”。(2)讀準多音字“調”“看”,明確先理解字在詞中的意思,再根據意思確定讀音的方法。(3)學生字。調 促 頗 劇 茍 譬 侍 館 附 脾 敏 捷 昂 供 添讀準字音,知道“茍、昂”是上下結構,上小下大。“警”也是上下結構,要寫得上下均等。重點指導“頗、譬、脾”等容易寫錯的字。(4)詞語解釋,深入指導理解“凈角”。預設:京劇有生、旦、凈、末、丑五大行當。凈角是京劇表演主要行當之一,俗稱花臉。“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讀“jué”,而不讀“jiǎo”。(5)教師檢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教師相機指導。根據意思寫詞語。“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是“三眼一板”的意思;“空空的,什么都沒有”是“空空如也”的意思;“扯著嗓子喊”是“引吭大叫”的意思;“形容舉止拘謹心神不安”是“局促不安”的意思;“暗中觀望動靜,等待機會(多含貶義)”是“窺伺”的意思;“煩瑣得讓人受不了”是“不勝其煩”的意思。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提出問題:快速、自由地朗讀課文并找一找:課文哪句話寫出了白鵝給作者留下的印象 預設: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到:“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板書:總說 高傲的動物)2.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從哪幾方面描寫了白鵝的高傲。你是從哪里知道的呢 預設:作者從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來寫白鵝的高傲,我是從第2自然段“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知道的。(板書:分說 叫聲 步態 吃相)3.教師提出問題: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預設:這是過渡段,承接上文鵝的高傲,引出下文鵝高傲的表現。五、課堂演練1.比一比,再組詞。2.課文的作者是誰 作者對白鵝的印象是什么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2.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體會作者是如何把白鵝的特點寫清楚的。3.比較閱讀《白公鵝》,體會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相似之處。一、復習導入,回顧內容教師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感知了白鵝“高傲”的特點,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二、抓“高傲”,厘清脈絡教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細讀課文第3~7自然段,體會作者是如何從叫聲、步態、吃相三個方面把鵝的“高傲”寫清楚的。(一)叫聲高傲。1.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教師提出問題1: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呢 預設:嚴肅鄭重,厲聲呵斥。(板書:嚴肅鄭重 厲聲呵斥)教師提出問題2:從“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鵝的叫聲賦予了人的特點,寫出了鵝的叫聲嚴厲。2.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于狗的狂吠。教師提出問題1: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這是一只高傲的白鵝呢 預設:厲聲叫囂,引吭大叫。(板書:厲聲叫囂 引吭大叫)教師提出問題2:作者明明寫的是鵝,為什么要寫狗呢 預設: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將鵝的叫聲和狗的狂吠進行對比,突出了鵝的叫聲大。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鵝會說話,猜一猜它會說什么。預設1:見到生客進來,它會用嚴厲的聲音大聲叫喊:你是誰 怎么不通報一聲 真是沒禮貌!預設2:當籬笆外有人走路時,它會放大喉嚨大吼道:誰在外面走動 最好離這兒遠一點兒!4.教師提出問題:你感受到鵝的叫聲高傲了嗎 朗讀第3自然段,讀好四字詞語,感受白鵝的高傲。(二)步態高傲。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教師提出問題:這里寫鵝的步態運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預設: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作者將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和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進行對比;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比作京劇里的凈角出場,突出了鵝的傲氣十足。(板書:步調從容 大模大樣)教師提出要求:你感受到鵝的步態高傲了嗎 抓住關鍵詞,再次朗讀。(三)吃相高傲。1.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可口的滋味。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絲不茍。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教師提出問題:鵝吃相的可笑表現在哪些方面 預設:必須有水、泥、草三樣東西下飯;三眼一板、一絲不茍的吃法;循規蹈矩、不會變通的做法。(板書:三眼一板 一絲不茍)2.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因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們這位鵝老爺的脾氣,每逢它吃飯的時候,狗就躲在籬邊窺伺。等它吃過一口飯,踏著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當兒,狗就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鵝老爺偶然早歸,伸頸去咬狗,并且厲聲叫罵,狗立刻逃往籬邊,蹲著靜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飯,再走開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時候,狗又敏捷地跑上來,把它的飯吃完,揚長而去。(1)教師提示“堂倌”的意思:舊時稱飯館、茶館、酒店里的招待人員。(2)教師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將在一旁侍候的人比作堂倌呢 預設:作者有意降低自己的身份,以顯示鵝的尊貴。(3)教師提出問題:把鵝稱作“鵝老爺”,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老爺”是舊時代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尊稱。作者用以稱呼白鵝,十分親昵,對鵝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4)教師提出問題:找出第6自然段中描寫狗的語句,讀一讀,說說有什么作用。預設:狗只能像小偷一樣吃飯,更加襯托了“鵝老爺”的派頭十足。3.我們不勝其煩,以后便將飯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遠去,讓雞、狗偷飯吃。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點遠近無定。為了找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遠去的。因此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教師提出問題:文中用“不勝其煩”“架子十足”來形容鵝,為什么用這樣含貶義的詞語呢 預設:明貶實褒,表達了對鵝的喜愛之情。教師總結:鵝的“缺點”,其實也是作者要贊美的優點——叫聲高傲可以看家護院,步態高傲是從容自信,吃相高傲是一絲不茍,有必須遵守的原則。這些都是作者欣賞的。用反語來寫,洋溢著他對白鵝的喜愛之情。(板書:喜愛 欣賞)三、對比閱讀,遷移延伸1.教師提出問題:讀課后的“閱讀鏈接”,和課文《白鵝》比一比,說說兩位作家筆下的鵝有什么共同點,再體會兩篇文章在表達上的相似之處。2.學生默讀課文后,個性交流,教師隨機引導,學生重點體會。預設:兩位作家筆下的白鵝都派頭十足,豐子愷稱白鵝為“鵝老爺”,而葉·諾索夫筆下的鵝則有著“海軍上將”的派頭。在表達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①在結構安排上,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②在修辭手法上,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③都善于用反語表達對鵝的喜愛之情;④語言風格都很幽默風趣。四、結構梳理,主題概括五、拓展延伸,課后作業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閱讀體驗的同時,也讓學生養成在朗讀中與同學交流的學習習慣。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了解白鵝叫聲、步態和吃相的特點,運用想象表達,鼓勵學生與課文對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