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教科科學六年級下冊1.校園生物大搜索第二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學習目標1.知道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了解校園環境與生物之間聯系緊密。2.根據實際需要制訂可行的調查活動方案。運用分區域調查的方法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根據調查記錄校園生物的種類及分布情況。3.初步了解并樂于調查生物的多樣性。在調查過程中能夠珍愛生命,尊重事實。課前準備教師準備:生物圖鑒類書籍或畫冊、校園平面圖;學生準備:放大鏡、望遠鏡、板夾、記錄紙、筆等。這些科學家在研究什么?單元導讀問題導入你知道我們校園里有多少種植物,多少種動物嗎?回憶你曾看到的校園生物——動物篇回憶你曾看到的校園生物——植物篇調查校園生物多樣性校園生物大搜索搜索校園里的各種生物了解該區域生物情況思考生物多樣性的含義調查校園生物多樣性具體需要調查些什么內容呢?生物的種類生物的數量生物的分布情況遇到不認識的生物怎么辦呢?1.仔細觀察生物的特征;2.查閱圖鑒進行比對和識別;3.利用識別軟件進行識別;4.用照片、文字和畫圖等方式記錄,搜索完后一起識別。怎樣呈現我們搜索的成果呢?生物統計表(名稱、種類、數量)生物種類和數量生物平面分布圖(生物標記、大致位置)生物分布情況調查任務發布①找一張校園平面圖,根據生態環境的不同,將校園分成幾個小區域。②分小組調查每個區域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觀察生物之間的聯系。③設計調查記錄表,記錄我們的發現。④選擇感興趣的生物重點觀察。平面分布圖示例設計調查活動方案校園生物調查活動方案調查目的 校園中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地點 1號教學樓旁邊的花壇調查用具 放大鏡、望遠鏡、記錄單、彩色筆、貼紙、生物圖鑒等調查方法 1.觀察花壇里的生物,記錄名稱、種類、數量、特征等信息;2.在校園平面圖上標注各種生物所在位置;3.現場調查后,再深入調查,完善統計表和位置分布。成果形式 校園生物平面分布圖調查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1.觀察過程中不要傷害動植物,注意安全;2.觀察時要有順序(如先上后下,先遠后近等);3.碰到動物,優先觀察動物,防止動物消失;4.留意動物留下的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5.調查時分工明確、團結合作(如植物調查員、動物調查員、記錄員等)。觀察與記錄示范開始你們的校園生物多樣性調查吧!結合校園生物統計表和分布圖,分享各組的調查結果。我們組在______調查了校園生物的多樣性。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組調查到的動物有xx,共____種;植物有xx,共____種。其中,令我們印象最深刻的生物是_______,因為_________。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保護什么?課堂總結校園生物大搜索生物調查活動方案調查目的調查地點調查時間調查工具調查方法調查成果/發現小試牛刀我們的調查活動方案包括以下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調查時間、調查用具和調查方法等。調查目的調查地點小試牛刀在進行校園生物大搜索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生物可以忽略不計。( )×小試牛刀我們在進行校園生物大搜索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不可以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B.把觀察到的小動物都帶回家C.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推測躲藏起來的動物B本課結束,下次見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校園生物大搜索》教學設計課題名 校園生物大搜索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科學觀念 知道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 了解校園環境與生物之間相互影響。 科學思維 運用分區域調查的方法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 探究實踐 根據實際需要制訂可行的調查活動方案。 根據調查記錄校園生物的種類及分布情況。 態度責任 初步了解并樂于調查生物的多樣性。 在調查過程中能夠珍愛生命,尊重事實。教學重點 知道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以及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 能根據實際需要制訂可行的調查活動方案,運用分區域調查的方法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并根據調查記錄校園生物的種類及分布情況。教學方法 講授法、示范法、討論法、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法、調查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生物圖鑒類書籍或畫冊、校園平面圖; 學生準備:放大鏡、望遠鏡、板夾、記錄紙、筆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教師談話:在我國的喜馬拉雅領域有一群科學研究員在做著調查研究,他們到底在調查和研究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多樣之境》后思考并回答。 教師談話:他們在調查生物的多樣性,這也是我們本單元的學習主題。 2.教師談話: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礎,為人類提供了食物、建筑等生活、生產原料。它們在維持氣候、保護水源、土壤和維護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可以先看看本單元的目錄,大概了解一下本單元會學習哪些內容。 3.教師提問:今天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我們要來調查一下校園里有哪些生物。你知道我們校園里有多少種植物,多少種動物嗎? 【設計意圖】 導入環節主要是單元導讀和新課引入兩部分。首先以喜馬拉雅科考視頻創設真實情境,通過懸念式提問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其次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本單元的課程目錄,為單元學習做鋪墊;最后通過落到校園生物調查上來,驅動學生好奇校園的生物種類和數量,從而更有興趣開展校園生物調查。 二、探索新知 (一)交流看過的校園生物 1.教師提問:回憶一下,你在校園中看過哪些動物呢? 學生結合生活觀察說一說。 教師舉例:麻雀、燕子、蒼蠅、螞蟻等。 2.教師追問:那你在校園里見過哪些植物呢? 學生結合生活觀察講一講。 教師舉例:梧桐樹、柳樹、銀杏樹、狗尾巴草等。 3.教師談話:大家可以把剛才提到的生物名稱做個匯總。 【設計意圖】 此環節是回顧校園生物,一是引發學生對校園生物的關注,激活他們 關于校園生物種類的已有認知;二是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續的實地調查活動奠定基礎。通過調查活動印證和補充關于校園生物種類的認識。 調查校園生物 1.教師談話:剛才我們回顧了曾看過的生物,接下來我們要實地調查一下校園生物的多樣性。 現在還能不能看到這些生物?有沒有新的生物出現在校園里呢? 希望大家在這次調查活動中了解校園生物情況,也思考生物多樣性的含義。 2.教師談話:在正式走出教室前,我們需要設計一個調查方案,做一些調查前的準備。具體怎么設計和準備呢?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教師提問:我們具體需要調查些什么內容呢? 學生小組討論給出回答。 教師小結:生物的種類、數量和校園分布情況。 3.教師提問:調查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生物怎么辦呢? 學生小組討論解決辦法并分享各自的思考。 教師點撥: ①仔細觀察生物的特征; ②查閱圖鑒進行比對和識別; ③利用識別軟件進行識別; ④用照片、文字和畫圖等方式記錄,搜索完后一起識別。 4.教師提問:怎么呈現我們調查的成果呢? 學生從生物種類和數量,以及生物分布情況兩個角度思考合適的呈現形式。 教師點撥:種類和數量適合用表格呈現,分布情況適合用平面分布圖展示。 5.教師發布調查任務的詳情,分配好每一組調查的范圍。 6.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完成校園生物調查活動方案設計。 7.教師提問:調查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學生小組討論并說說自己組準備注意些什么。 教師小結:①觀察過程中不要傷害動植物,注意安全; ②觀察時要有順序(如先上后下,先遠后近等); ③碰到動物,優先觀察動物,防止動物消失; ④留意動物留下的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 ⑤調查時分工明確、團結合作(如植物調查員、動物調查員、記錄員等)。 8.學生觀看觀察與記錄的示范視頻,學習好的調查過程是什么樣的。 9.學生按組走出教室,前往校園里的不同區域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活動。 10.教師談話:經過剛才的實地調查,現在請大家結合校園生物統計表和分布圖,分享各組的調查結果。(若此環節來不及,可放到下一節課再組織。) 學生結合課件中的表達樣例進行各組成果的分享。 【設計意圖】 在通過“調查校園生物”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調查的樂趣。通過實地調查,學生不僅能直觀了解校園生物的多樣性,還能深入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設計調查方案、小組討論調查內容與方法、思考成果呈現形式等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與問題解決能力。同時,強調觀察中的注意事項,確保學生安全、有序地進行調查,培養尊重生命、科學嚴謹的態度。最終,通過分享調查結果,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使科學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拓展 1.教師談話:經過剛才的調查,你覺得咱們校園里的生物多樣性怎么樣? 學生結合調查說說自己的看法。 2.教師談話:相信你現在對生物多樣性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你知道國家號召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保護什么嗎? 學生觀看科普視頻《保護生物多樣性》,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含義、重要性以及保護內容。 【設計意圖】 本環節立足實踐深化科學認知。首先和前面的調查活動做聯動,初步評估校園的生態多樣性情況,發展批判思維;接著以國家保護政策為切入點,借助視頻資源將校園認知升華為生態全局觀,理解保護內涵,樹立保護生態多樣性的意識。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新的知識? 學生交流并回顧。 教師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設計生物調查方案的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師生提問互動的形式,學生回顧并了解本節課的學習重點。板書設計課后作業 1.填空題:我們的調查活動方案包括以下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調查時間、調查用具和調查方法等。 答案:調查目的,調查地點 2.判斷題:在進行校園生物大搜索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生物可以忽略不計。( ) 答案:× 3.我們在進行校園生物大搜索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不可以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 B.把觀察到的小動物都帶回家 C.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發等蹤跡推測躲藏起來的動物 答案:B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校園生物大搜索”為主題,通過實地調查和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調查的樂趣,深入理解生物多樣性的內涵。整體而言,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點方面,導入環節的視頻和懸念式提問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調查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探索新知部分,通過回顧校園生物和實地調查兩個環節,學生不僅了解了校園生物的多樣性,還學會了如何設計調查方案、記錄觀察結果和呈現調查成果。同時,小組討論和合作調查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 不足方面,雖然學生在調查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積極性,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學生在遇到不認識的生物時,未能及時記錄其特征,導致后續無法準確識別。此外,在呈現調查結果時,部分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待提高,未能充分展示調查成果。針對這些問題,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引導和訓練,提升學生的觀察、記錄和表達能力。 總體而言,本節課通過實踐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生物多樣性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多樣之境》片段.mp4 【核心素養目標】教科版科學六下 2.1 《校園生物大搜索》教學設計(表格式+教學反思).docx 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保護什么?.mp4 教科版科學六下 2.1 《校園生物大搜索》課件.pptx 生物調查與記錄示范.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