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章 章末檢測試卷(二)(課件 練習,2份打包)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章 章末檢測試卷(二)(課件 練習,2份打包)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二)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小劉駕駛著小轎車以54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看到前面十字路口閃爍的綠燈倒計時只有4 s了,他果斷踩剎車,假設轎車剎車后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不計小劉的反應時間),加速度大小為3 m/s2,則剎車開始6 s后轎車的位移大小是 (  )
A.112.5 m B.60 m
C.37.5 m D.36 m
2.(2024·運城市景勝中學月考)如圖所示,某汽車以8 m/s的速度勻速駛向某一路口,當汽車的車頭距離停車線為8 m時發現有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該車司機經過一定的反應時間后,立即以大小為5 m/s2的加速度減速行駛,最后汽車車頭剛好停在停車線處,則該司機的反應時間是 (  )
A.0.1 s B.0.2 s
C.1 s D.1.6 s
3.(2023·浙江高一期中)交警在處理某次交通事故時,把監控儀器記錄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得到肇事汽車在平直路面上緊急剎車(車輪抱死)過程中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s=24t-3t2(s的單位是m,t的單位是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車剎車的初速度為12 m/s
B.該汽車剎車的加速度為-3 m/s2
C.剎車后5 s內的位移為45 m
D.該汽車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跡長為48 m
4.(2023·廣東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月考)目前,我國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大大縮短了車輛通過收費站的時間。如圖為甲、乙兩輛車以相同的速度開始減速并通過收費站的v-t圖像,根據圖像,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
A.甲車進入的是人工通道,乙車進入的是ETC通道
B.兩車通過收費站相同路程(乙車0~18 s內的路程)的時間差為13 s
C.甲車進入通道時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乙車進入通道時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2.5 m/s2
D.甲車進入ETC通道時,當速度減為5 m/s后,勻速前進5 m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5.(2023·漳州市高一期末)一天,某小區居民發現一個蘋果從高空墜落,所幸未造成事故。物業通過調取一樓監控錄像,分析發現蘋果在落地前最后0.2 s內下落的高度為3.6 m。已知每層樓高為3 m,若蘋果做自由落體運動,g取10 m/s2,則該蘋果 (  )
A.最可能來自5樓
B.最可能來自7樓
C.剛落地時的速度為36 m/s
D.剛落地時的速度為19 m/s
6.(2024·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高一月考)一名消防隊員在模擬演習訓練中,沿著長為12 m的豎直立在地面上的鋼管從頂端由靜止先勻加速再勻減速下滑,滑到地面時速度恰好為零。如果他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是減速時加速度大小的3倍,下滑的總時間為4 s,那么該消防隊員 (  )
A.下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4 m/s
B.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的時間之比為1∶3
C.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之比為1∶1
D.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的位移大小之比為1∶4
7.(2023·重慶市聯考)近年來,重慶熱門景點“李子壩列車穿樓”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當地更是專門修建觀景臺“寵粉”。列車進站時以20 m/s的初速度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25 m/s2,列車速度減為0后在李子壩站停靠50 s。則關于列車進站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列車在減速運動階段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
B.列車開始減速后,t=8 s時的速度大小為12 m/s
C.列車開始減速后,20 s內的位移大小為160 m
D.列車勻減速階段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是0.625 m
8.(2023·福建師大附中高一開學考)為了研究某品牌玩具車的性能,生產廠家拿兩輛完全相同的玩具車做測試:將玩具車甲、乙放在平直的軌道上同時沿同一起始線釋放,已知兩玩具車的運動方向相同,乙運動5 m停下,在該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描繪了兩玩具車速度的平方與位移的關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兩車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加速度方向相反
B.兩車在 m時再次并排行駛
C.甲車在 s時追上乙車
D.乙車停止運動前兩車的最大間距為 m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共60分。
9.(4分)測量存在誤差,誤差的大小可以用    和    來表示,設測量量為x,真實值為a,則絕對誤差Δx=    ,相對誤差δ=              。
10.(3分)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    V,頻率為50 Hz的    電源,打點間隔為    s。
11.(6分)(2023·河北唐山市高一月考)打點計時器是高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實驗器材,請你完成下列有關問題。
(1)(1分) 打點計時器是一種    的儀器(填“計時”“測位移”或“計時測位移”)。
(2)(1分) 甲圖是    (填“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3)(2分) 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先    后    。(均填“啟動電源”或“拉動紙帶”)
(4)(2分) 如圖為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其中兩相鄰計數點間有四個打出的計時點未畫出,已知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打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C=   m/s,小車的加速度a=____m/s2(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12.(7分)(2024·荊州市重點高中高一期末)物理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器材有底座、帶有標尺的豎直桿、光電門1和2組成的光電計時器(可使小球無初速度釋放)、網兜。實驗時可用兩光電門測量小球從光電門1運動至光電門2的時間t,并從豎直桿上讀出兩光電門間的距離h。
(1)改變光電門1的位置,保持光電門2的位置不變,小球經過光電門2的速度為v,不考慮空氣阻力,小球的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則h、t、g、v四個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為h=    。
(2)根據實驗數據作出 -t圖像,若圖線斜率的絕對值為k,根據圖像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    。
13.(12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家住七樓的小明不小心將陽臺的花盆碰落,所幸沒有發生意外。已知陽臺到地面的高度為20 m,花盆可視為由靜止下落,空氣阻力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4分)花盆從開始下落到著地的時間;
(2)(4分)花盆著地時的速度大小;
(3)(4分)花盆在最后1 s內下落的距離。
14.(12分)(2023·廈門市湖濱中學高一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A車正以vA=7 m/s的速度向右以加速度大小a1=1 m/s2勻加速運動,在A車的正前方4.5 m處B車此時正以vB=10 m/s的初速度向右剎車,加速度大小a2=2 m/s2,求:
(1)(4分)該過程B車的最遠滑行距離;
(2)(4分)A追上B所經歷的時間;
(3)(4分)A、B兩車間的最大距離。
15.(16分)(2023·重慶市鳳鳴山中學高一期中)在校運動會上,4×100 m接力賽是最為激烈的比賽項目,有甲、乙兩運動員在訓練交接棒的過程中發現,甲短距離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為了確定乙起跑的時機,甲在接力區前s0處作了標記,當甲跑到此標記時向乙發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區的前端聽到口令時立即起跑(忽略聲音傳播的時間及人的反應時間),先做勻加速運動,速度達到最大后,保持這個速度跑完全程,已知接力區的長度為L=20 m。
(1)(7分)若s0=13.5 m,且乙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則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末端的距離為多大
(2)(9分)若s0=16 m,乙的最大速度為8 m/s,要使甲、乙能在接力區完成交接棒,且比賽成績最好,則乙在加速階段的加速度應為多大
答案精析
1.C [v=54 km/h=15 m/s,由v=at知轎車5 s停止,則s== m=37.5 m,故選C。]
2.B [設反應時間為t,則反應時間內汽車的位移為s1=vt,汽車勻減速通過的位移為s2=,由位移關系可知,s=s1+s2,解得t=0.2 s,故選B。]
3.D [由s=v0t+at2及s=24t-3t2可知,
汽車剎車時的初速度為v0=24 m/s,加速度為a=-6 m/s2,故A、B錯誤;
由v=v0+at得汽車剎車時間t==4 s
所以剎車后5 s內的位移即為剎車后4 s內的位移,s2=24×4 m-×6×42 m=48 m,故C錯誤,D正確。]
4.D [經過人工通道繳費時車的速度應減為零,然后再啟動,而經過ETC通道的不需要停車即可通過,由題圖可知甲只是減速,但速度并沒有減為零,所以甲車進入的是ETC通道,乙車進入的是人工通道,故A錯誤;
由v-t圖像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通過收費站相同路程為s=2××4×10 m=40 m,乙車用了18 s時間,而甲車用時大于5 s(0~5 s時間內,甲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為35 m,小于40 m),故兩車通過收費站相同路程的時間差小于13 s,故B錯誤;
甲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甲== m/s2=2.5 m/s2;
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乙== m/s2=2.5 m/s2,故C錯誤;
由v-t圖像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甲車進入ETC通道,當速度減為5 m/s后,勻速前進x=vt=5×1 m=5 m,故D正確。]
5.BD [設蘋果下落時間為t,則h=gt2,h-3.6=g(t-0.2)2,解得h=18.05 m,t=1.9 s,則最可能來自7樓,選項A錯誤,B正確;剛落地時的速度為v=gt=19 m/s,選項C錯誤,D正確。]
6.BC [設消防員勻加速的加速度大小為a1,時間為t1,最大速度為vm,勻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2,時間為t2,且a1=3a2,根據勻變速平均速度公式可知s=t1+t2
代入數據解得vm=6 m/s,故A錯誤;根據vm=a1t1,vm=a2t2,解得==,故B正確;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均為,則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之比為1∶1,故C正確;加速過程的位移s1=t1,減速過程的位移s2=t2,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的位移大小之比==,故D錯誤。]
7.CD [由于減速過程中加速度大小不變,故列車在減速運動階段速度減小的快慢不變,故A錯誤;
t=8 s時的速度大小為v1=v0-at1=10 m/s,故B錯誤;
列車減速到0用時t==16 s,
故20 s內的位移和16 s內的位移一樣,
因此s==160 m,故C正確;
列車勻減速階段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為s'=at'2,t'=1 s,
解得s'=0.625 m,故D正確。]
8.AD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2as=v2-整理得v2=2as+,所以v2-s的圖像為傾斜的直線,斜率k=2a,截距b=,由圖像可知
v甲0=0,v乙0=5 m/s
a甲=× m/s2=1 m/s2
a乙=- m/s2=-2.5 m/s2
所以兩車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加速度方向相反, A正確;
兩車在 m時速度相同,但速度相同前的過程,乙車的速度一直大于甲車的速度,所以乙車先到達 m處, B錯誤;
乙車從釋放到停下所用時間為t乙== s=2 s,設經過時間t甲車追上乙車,則有a甲t2=v乙0t+a乙t2,解得t= s>2 s,說明實際上甲車追上乙車時,乙車早已經停止,故甲車追上乙車時走的位移為5 m,則有a甲t'2=5 m,解得t'= s,即甲車在 s時追上乙車,C錯誤;當兩車速度相同時,兩車相距最遠,則有a甲t1=v乙0+a乙t1,解得t1= s,則兩車相距最遠為Δsm=s乙-s甲=v乙0t1+a乙-a甲= m,故乙車停止運動前兩車的最大間距為 m,D正確。]
9.絕對誤差 相對誤差 x-a ×100%
10.4~6 交流 0.02
11.(1)計時測位移 (2)電磁打點計時器 (3)啟動電源 拉動紙帶
(4)0.413 0.380
解析 (4)兩相鄰計數點間有四個計時點未畫出,故題圖中兩相鄰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0.1 s,則打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是BD段的平均速度,所以打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C==×10-2 m/s=0.413 m/s,
a=
= m/s2
=0.380 m/s2。
12.(1) vt-gt2 (2)2k
解析 (1)小球經過光電門2的速度為v,則小球從開始釋放到經過光電門2的時間t'=,所以從開始釋放到經過光電門1的時間t″=t'-t=-t,所以經過光電門1的速度v'=gt″=v-gt。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兩光電門間的距離
h=t=vt-gt2。
(2)根據h=vt-gt2,得=v-gt,又 -t圖線斜率的絕對值為k,得k=g,所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2k。
13.(1)2 s (2)20 m/s (3)15 m
解析 (1)根據h=gt2
解得t=2 s;
(2)根據v=gt
解得v=20 m/s;
(3)花盆下落第1 s內下落的高度
h1=g
最后1 s內下落的距離h2=h-h1
解得h2=15 m。
14.(1)25 m (2)3 s (3)6 m
解析 (1)由-=2as
可得該過程B車的最遠滑行距離
s= m=25 m;
(2)當B車末速度為0時,
由v=vB-a2tB
可得tB==5 s
則5 s末B車停止后,B車距離A車出發點的距離s'=s+s間=25 m+4.5 m=29.5 m
則5 s內A車的位移為sA=vAtB+a1=47.5 m>29.5 m,可知B車還未停止時,A車便追上B車
則設A車追上B車的時間為t',滿足關系sA'=sB'+s間
即vAt'+a1t'2=4.5 m+vBt'-a2t'2,解得A車追上B車所經歷的時間t'=3 s;
(3)A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追趕B車,且B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可知當兩車速度相同時距離最大,設時間為t1時兩車速度相同,
則vA+a1t1=vB-a2t1
解得t1=1 s
此時A車的位移sA1=vAt1+a1
=7.5 m,
sB1=vBt1-a2=9 m
A、B兩車間最大距離
xm=sB1+s間-sA1=6 m。
15.(1)6.5 m (2) m/s2
解析 (1)設經過時間t,甲追上乙,
根據題意有vt-=s0
將v=9 m/s,s0=13.5 m,代入解得t=3 s
此時乙離接力區末端的距離為
Δs=L-=6.5 m
(2)因為甲、乙的最大速度v甲>v乙,所以在完成交接棒時甲跑過的距離越長,成績越好,故應在接力區的末端完成交接,且乙達到最大速度v乙,設乙的加速度為a,
加速的時間t1=
乙在接力區的運動時間t=
L=a+v乙(t-t1)
聯立以上各式,代入數據解得
a= m/s2。(共42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二)
一、單項選擇題
1.小劉駕駛著小轎車以54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看到前面十字路口閃爍的綠燈倒計時只有4 s了,他果斷踩剎車,假設轎車剎車后立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不計小劉的反應時間),加速度大小為3 m/s2,則剎車開始6 s后轎車的位移大小是
A.112.5 m B.60 m C.37.5 m D.36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v=54 km/h=15 m/s,由v=at知轎車5 s停止,則s== m=37.5 m,故選C。
2.(2024·運城市景勝中學月考)如圖所示,某汽車以8 m/s的速度勻速駛向某一路口,當汽車的車頭距離停車線為8 m時發現有人正在通過人行橫道,該車司機經過一定的反應時間后,立即以大小為5 m/s2的加速度減速行駛,最后汽車車頭剛好停在停車線處,則該司機的反應時間是
A.0.1 s B.0.2 s
C.1 s D.1.6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設反應時間為t,則反應時間內汽車的位移為s1=vt,
汽車勻減速通過的位移為s2=,由位移關系可知,
s=s1+s2,解得t=0.2 s,故選B。
13
14
15
3.(2023·浙江高一期中)交警在處理某次交通事故時,把監控儀器記錄的數據輸入計算機,得到肇事汽車在平直路面上緊急剎車(車輪抱死)過程中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s=24t-3t2(s的單位是m,t的單位是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車剎車的初速度為12 m/s
B.該汽車剎車的加速度為-3 m/s2
C.剎車后5 s內的位移為45 m
D.該汽車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跡長為48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由s=v0t+at2及s=24t-3t2可知,
汽車剎車時的初速度為v0=24 m/s,加速度為a=-6 m/s2,故A、B錯誤;
由v=v0+at得汽車剎車時間t==4 s
所以剎車后5 s內的位移即為剎車后4 s內的位移,s2=24×4 m-×6×42 m=48 m,故C錯誤,D正確。
14
15
4.(2023·廣東江門市新會第一中學月考)目前,我國ETC(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已實現全國聯網,大大縮短了車輛通過收費站的時間。如圖為甲、乙兩輛車以相同的速度開始減速并通過收費站的v-t圖像,根據圖像,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甲車進入的是人工通道,乙車進入的是ETC通道
B.兩車通過收費站相同路程(乙車0~18 s內的路程)
 的時間差為13 s
C.甲車進入通道時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5 m/s2,
 乙車進入通道時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2.5 m/s2
D.甲車進入ETC通道時,當速度減為5 m/s后,勻
 速前進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經過人工通道繳費時車的速度應減為零,然后
再啟動,而經過ETC通道的不需要停車即可通
過,由題圖可知甲只是減速,但速度并沒有減
為零,所以甲車進入的是ETC通道,乙車進入
的是人工通道,故A錯誤;
由v-t圖像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
通過收費站相同路程為s=2××4×10 m=40 m,乙車用了18 s時間,而甲車用時大于5 s(0~5 s時間內,甲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為35 m,小于40 m),故兩車通過收費站相同路程的時間差小于13 s,故B錯誤;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甲== m/s2=
2.5 m/s2;
乙車的加速度大小為a乙== m/s2=
2.5 m/s2,故C錯誤;
由v-t圖像與坐標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
可知,甲車進入ETC通道,當速度減為5 m/s后,勻速前進x=vt=5×1 m
=5 m,故D正確。
13
14
15
二、多項選擇題
5.(2023·漳州市高一期末)一天,某小區居民發現一個蘋果從高空墜落,所幸未造成事故。物業通過調取一樓監控錄像,分析發現蘋果在落地前最后0.2 s內下落的高度為3.6 m。已知每層樓高為3 m,若蘋果做自由落體運動,g取10 m/s2,則該蘋果
A.最可能來自5樓
B.最可能來自7樓
C.剛落地時的速度為36 m/s
D.剛落地時的速度為19 m/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設蘋果下落時間為t,則h=gt2,h-3.6=g(t-0.2)2,解得h=18.05 m,t=1.9 s,則最可能來自7樓,選項A錯誤,B正確;
剛落地時的速度為v=gt=19 m/s,選項C錯誤,D正確。
14
15
6.(2024·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中學高一月考)一名消防隊員在模擬演習訓練中,沿著長為12 m的豎直立在地面上的鋼管從頂端由靜止先勻加速再勻減速下滑,滑到地面時速度恰好為零。如果他加速時的加速度大小是減速時加速度大小的3倍,下滑的總時間為4 s,那么該消防隊員
A.下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為4 m/s
B.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的時間之比為1∶3
C.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之比為1∶1
D.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的位移大小之比為1∶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設消防員勻加速的加速度大小為a1,時間為t1,最大速度為vm,勻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為a2,時間為t2,且a1=3a2,根據勻變速平均速度公式可知s=t1+t2
代入數據解得vm=6 m/s,故A錯誤;
根據vm=a1t1,vm=a2t2,解得==,故B正確;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均為,則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之比為1∶1,故C正確;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加速過程的位移s1=t1,減速過程的位移s2=t2,加速與減速運動過程的位移大小之比==,故D錯誤。
13
14
15
7.(2023·重慶市聯考)近年來,重慶熱門景點“李子壩列車穿樓”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當地更是專門修建觀景臺“寵粉”。列車進站時以20 m/s的初速度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1.25 m/s2,列車速度減為0后在李子壩站停靠50 s。則關于列車進站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列車在減速運動階段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
B.列車開始減速后,t=8 s時的速度大小為12 m/s
C.列車開始減速后,20 s內的位移大小為160 m
D.列車勻減速階段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是0.62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于減速過程中加速度大小不變,故列車在減速運動階段速度減小的快慢不變,故A錯誤;
t=8 s時的速度大小為v1=v0-at1=10 m/s,故B錯誤;
列車減速到0用時t==16 s,
故20 s內的位移和16 s內的位移一樣,
因此s==160 m,故C正確;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列車勻減速階段最后1 s內的位移大小為
s'=at'2,t'=1 s,
解得s'=0.625 m,故D正確。
13
14
15
8.(2023·福建師大附中高一開學考)為了研究某品牌玩具車的性能,生產廠家拿兩輛完全相同的玩具車做測試:將玩具車甲、乙放在平直的軌道上同時沿同一起始線釋放,已知兩玩具車的運動方向相同,乙運動5 m停下,在該過程中通過計算機描繪了兩玩具車速度的平方與位移的關系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車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加速度方向相反
B.兩車在 m時再次并排行駛
C.甲車在 s時追上乙車
D.乙車停止運動前兩車的最大間距為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有2as=v2-整理得v2=2as+,所以v2-s的圖像為傾斜的直線,斜率k=2a,截距b=,由圖像可知
v甲0=0,v乙0=5 m/s
a甲=× m/s2=1 m/s2
a乙=- m/s2=-2.5 m/s2
所以兩車均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加速度方向相反, A正確;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兩車在 m時速度相同,但速度相同前的過程,乙
車的速度一直大于甲車的速度,所以乙車先到達 m
處, B錯誤;
乙車從釋放到停下所用時間為t乙== s=2 s,設經過時間t甲
車追上乙車,則有a甲t2=v乙0t+a乙t2,解得t= s>2 s,說明實際上甲
車追上乙車時,乙車早已經停止,故甲車追上乙車時走的位移為5 m,則有a甲t'2=5 m,解得t'= s,即甲車在 s時追上乙車,C錯誤;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當兩車速度相同時,兩車相距最遠,則有a甲t1=v乙0
+a乙t1,解得t1= s,則兩車相距最遠為Δsm=s乙-s甲=v乙0t1+a乙-a甲= m,故乙車停止運動前兩車的最大間距為 m,D正確。
13
14
15
三、非選擇題
9.測量存在誤差,誤差的大小可以用     和     來表示,設測量量為x,真實值為a,則絕對誤差Δx=    ,相對誤差
δ=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絕對誤差
相對誤差
x-a
×100%
10.電磁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電壓為    V,頻率為50 Hz的    電源,打點間隔為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6
交流
0.02
11.(2023·河北唐山市高一月考)打點計時器是高中物理實驗中常用的實驗器材,請你完成下列有關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打點計時器是一種     的儀器(填“計時”“測位移”或“計時測位移”)。
(2)甲圖是     (填“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打點計時器”)。
計時測位移
電磁打點計時器
(3)使用打點計時器時,應先     后     。(均填“啟動電源”或“拉動紙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啟動電源
拉動紙帶
(4)如圖為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其中兩相鄰計數點間有四個打出的計時點未畫出,已知所用電源的頻率為50 Hz,則打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C=   m/s,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_m/s2(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413
0.3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兩相鄰計數點間有四個計時點未畫出,故題圖中兩相鄰計數點間時間間隔為0.1 s,則打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是BD段的平均速度,所以打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vC==×10-2 m/s=0.413 m/s,
a== m/s2=0.380 m/s2。
12.(2024·荊州市重點高中高一期末)物理小組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器材測量重力加速度,實驗器材有底座、帶有標尺的豎直桿、光電門1和2組成的光電計時器(可使小球無初速度釋放)、網兜。實驗時可用兩光電門測量小球從光電門1運動至光電門2的時間t,并從豎直桿上讀出兩光電門間的距離h。
(1)改變光電門1的位置,保持光電門2的位置不變,小
球經過光電門2的速度為v,不考慮空氣阻力,小球的
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則h、t、g、v四個物理量之間
的關系為h=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vt-gt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球經過光電門2的速度為v,則小球從開始釋放
到經過光電門2的時間t'=,所以從開始釋放到經
過光電門1的時間t″=t'-t=-t,所以經過光電門1的
速度v'=gt″=v-gt。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兩光電門間的距離h=t=vt-gt2。
13
14
15
(2)根據實驗數據作出 -t圖像,若圖線斜率的絕對值為k,根據圖像可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k
根據h=vt-gt2,得=v-gt,又 -t圖線斜率的絕對值為k,得k=g,所以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2k。
13.(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家住七樓的小明不小心將陽臺的花盆碰落,所幸沒有發生意外。已知陽臺到地面的高度為20 m,花盆可視為由靜止下落,空氣阻力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花盆從開始下落到著地的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 s
根據h=gt2
解得t=2 s;
(2)花盆著地時的速度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0 m/s
根據v=gt
解得v=20 m/s;
(3)花盆在最后1 s內下落的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5 m
花盆下落第1 s內下落的高度h1=g
最后1 s內下落的距離h2=h-h1
解得h2=15 m。
14.(2023·廈門市湖濱中學高一期中)在平直的公路上A車正以vA=7 m/s的速度向右以加速度大小a1=1 m/s2勻加速運動,在A車的正前方4.5 m處B車此時正以vB=10 m/s的初速度向右剎車,加速度大小a2=2 m/s2,求:
(1)該過程B車的最遠滑行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25 m
由-=2as
可得該過程B車的最遠滑行距離
s= m=25 m;
(2)A追上B所經歷的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3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當B車末速度為0時,由v=vB-a2tB
可得tB==5 s
則5 s末B車停止后,B車距離A車出發點的距離s'=s+s間=25 m+4.5 m=
29.5 m
則5 s內A車的位移為sA=vAtB+a1=47.5 m>29.5 m,可知B車還未停
止時,A車便追上B車
則設A車追上B車的時間為t',滿足關系sA'=sB'+s間
即vAt'+a1t'2=4.5 m+vBt'-a2t'2,解得A車追上B車所經歷的時間t'=3 s;
(3)A、B兩車間的最大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6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追趕B車,且B車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止,可知當兩車速度相同時距離最大,設時間為t1時兩車速度相同,則vA+a1t1=vB-a2t1
解得t1=1 s
此時A車的位移sA1=vAt1+a1=7.5 m,
sB1=vBt1-a2=9 m
A、B兩車間最大距離xm=sB1+s間-sA1=6 m。
15.(2023·重慶市鳳鳴山中學高一期中)在校運動會上,4×100 m接力賽是最為激烈的比賽項目,有甲、乙兩運動員在訓練交接棒的過程中發現,甲短距離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為了確定乙起跑的時機,甲在接力區前s0處作了標記,當甲跑到此標記時向乙發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區的前端聽到口令時立即起跑(忽略聲音傳播的時間及人的反應時間),先做勻加速運動,速度達到最大后,保持這個速度跑完全程,已知接力區的長度為L=20 m。
(1)若s0=13.5 m,且乙恰好在速度達到與甲相同時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則在完成交接棒時乙離接力區末端的距離為多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6.5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設經過時間t,甲追上乙,
根據題意有vt-=s0
將v=9 m/s,s0=13.5 m,代入解得t=3 s
此時乙離接力區末端的距離為
Δs=L-=6.5 m
(2)若s0=16 m,乙的最大速度為8 m/s,要使甲、乙能在接力區完成交接棒,且比賽成績最好,則乙在加速階段的加速度應為多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m/s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因為甲、乙的最大速度v甲>v乙,所以在完成交接棒時甲跑過的距離越長,成績越好,故應在接力區的末端完成交接,且乙達到最大速度v乙,設乙的加速度為a,
加速的時間t1=
乙在接力區的運動時間t=
L=a+v乙(t-t1)
聯立以上各式,代入數據解得
a= m/s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什邡市| 卢湾区| 射洪县| 云南省| 泸西县| 桐乡市| 奉化市| 绿春县| 汾西县| 临颍县| 古蔺县| 金沙县| 白水县| 凤庆县| 榆中县| 西昌市| 华阴市| 思茅市| 广安市| 松溪县| 昔阳县| 云阳县| 抚远县| 康马县| 乳山市| 当雄县| 龙井市| 噶尔县| 江永县| 昌吉市| 巴彦县| 屏南县| 原阳县| 田阳县| 资阳市| 个旧市| 广昌县| 灵寿县| 沅江市| 霸州市|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