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練習,2份打包)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 練習,2份打包)魯科版(2019)必修 第一冊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
(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2023·福建南平市高一期中)關于壓力、摩擦力、重力、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地面向下
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2.(2024·泰安市泰山中學高一期中)胡克定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于1678年提出的。實際上早在東漢時期,我國的經學家和教育家鄭玄就提出了與胡克定律類似的觀點,他在為“量其力,有三鈞”做注解時寫道:“假令弓力勝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繩緩擐之,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鄭玄的觀點表明,在彈性限度內 (  )
A.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
B.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反比
C.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
D.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反比
3.(2023·福建永安市第九中學高一期中)將彈簧的一端固定于墻上,另一端用10 N的力向外拉伸,彈簧伸長了6 cm,現改用15 N的力,在彈簧的兩端同時來拉伸它,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則彈簧的伸長量應為 (  )
A.0 B.9 cm
C.12 cm D.18 cm
4.(2023·福州市高一期中)關于靜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運動的物體一定不受靜摩擦力
B.靜摩擦力可以是物體運動的動力
C.物體間壓力越大,靜摩擦力就越大
D.靜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物體運動的方向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
5.(2023·福建漳州市高一開學考試)下列各圖中靜止的P、Q兩球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 (  )
6.(2023·三明市高一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張紙和一瓶礦泉水,礦泉水瓶靜止在紙面上。如果突然向右快速將紙片拉出,礦泉水瓶將相對紙片滑動。則在抽紙片過程中 (  )
A.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礦泉水瓶受到紙片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拉動紙片的力變大,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D.拉動紙片速度變快,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變小
7.如圖所示,物體a、b、c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別作用于物體b、c上,a、b、c保持靜止狀態。以f1、f2、f3分別表示a與b、b與c、c與桌面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則 (  )
A.f1=0,f2=5 N B.f1=5 N,f2=10 N
C.f2=5 N,f3=5 N D.f2=10 N,f3=0
8.(2023·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中)關于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B輪帶動A輪時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B.C輪帶動D輪時沿順時針方向轉動
C.皮帶上M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向上
D.皮帶上N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共60分。
9.(4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重50 N的物體,沿粗糙水平面向右運動,同時物體還受到一個大小為8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F作用,如圖所示。已知物體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此時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為    N,方向    。
10.(4分)(2023·福建南平市高級中學高一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質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A,物塊A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1;若在物塊A上端再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B,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2,如圖乙所示。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范圍內,重力加速度為g,則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彈簧的原長為    。
11.(6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彈簧彈力F和長度L的關系。把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并讓刻度尺零刻度線與彈簧上端平齊,記錄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處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懸掛不同質量的鉤碼,記錄每次懸掛鉤碼的質量和彈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1)(2分)當彈簧懸掛3個鉤碼時,指針對應刻度如圖甲所示,此時的讀數為    cm;
(2)(4分)以彈簧的彈力F為縱軸、彈簧長度L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依據實驗數據作出F-L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彈簧自由下垂時的長度L0=    cm,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
12.(8分)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將長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塊A放置在長木板B的上表面,用細線將水平放置的彈簧測力計和物塊A連接,調節彈簧測力計的高度使細線拉直后恰好水平,現用大小為10 N的水平拉力F將長木板B從物塊A下方加速拉出,拉出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A的質量為2.0 kg,長木板B的質量為4.0 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N/kg。
(1)(2分)由圖乙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2)(2分)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填“左”或“右”);
(3)(2分)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μ=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2分)增大水平拉力F對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    (填“有”或“無”)影響。
13.(12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質量m=2 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右端接有一根原長l0=10 cm的輕彈簧。現對彈簧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物體恰好向右勻速運動,此時彈簧長度l=12 cm,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k=200 N/m,g取10 N/kg。求:
(1)(6分)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2)(6分)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14.(12分)(2024·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所示,兩木塊A、B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彈簧的勁度系數分別為k1和k2,上面的木塊壓在上面的彈簧上(但不拴接),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上提上面的木塊A,直到它剛離開上面的彈簧,重力加速度為g,求:
(1)(5分)A離開彈簧后,下面彈簧的壓縮量;
(2)(7分)這個過程中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
15.(14分)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力GA=20 N的木塊,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A=0.4。
(1)(6分)為使這個木塊沿桌面做勻速運動,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2)(8分)如果再在木塊A上加一重力GB=10 N的木塊B,B與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B=0.2,當A、B兩木塊一起沿桌面勻速滑動時,作用于木塊A的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此時木塊B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精析
1.A [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壓力,由于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因此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的物體,故A正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不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錯誤;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C錯誤;物體的重心受形狀和質量分布情況影響,有可能不在物體上,比如質量分布均勻的圓環,重心在圓心上,不在圓環上,D錯誤。]
2.A [鄭玄的觀點中“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說明每增加一石物體的重力,弓的形變量改變一尺,故說明在彈性限度內,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故A正確,B、C、D錯誤。]
3.B [根據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關系有=,解得Δx=9 cm,故選B。]
4.B [運動的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故A錯誤;靜摩擦力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為動力,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為阻力,故B正確;靜摩擦力由物體運動狀態來確定,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故C錯誤;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方向可以成任意角度,故D錯誤。]
5.AB [A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小球Q將向右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A正確;B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兩球將向兩邊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B正確;C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C錯誤;D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右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D錯誤。]
6.BC [紙片相對桌面向右運動,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錯誤;紙片相對礦泉水瓶向右運動,故礦泉水瓶相對紙片向左運動,則紙片對礦泉水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正確;將紙片拉出過程中,紙片與礦泉水瓶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根據滑動摩擦力公式f=μN,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動摩擦因數、正壓力有關,與紙片運動的快慢、受力大小無關,故C正確,D錯誤。]
7.AC [為了研究a、b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得到a與b之間沒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圖甲所示;為了研究b與c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上,通過受力分析知b受c向右的靜摩擦力f2與Fb二力平衡,故f2=5 N,如圖乙所示;為了研究c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c整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知c受向左的靜摩擦力f3與Fc-Fb平衡,故f3=5 N,如圖丙所示,故A、C正確。
]
8.AC [在題圖甲、乙中,若左側輪為主動輪,當左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A帶動B;當左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C帶動D,故選項B錯誤。若右側輪為主動輪,當右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D帶動C;當右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B帶動A,故選項A正確。對于題圖甲中皮帶上M點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也分兩種情況討論,若A帶動B,則A帶動皮帶一起沿順時針方向轉動,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若B帶動A,B逆時針轉動,則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故選項C正確。對于題圖乙中的N點,同理可得,N點所受靜摩擦力方向向下,故選項D錯誤。]
9.10 水平向左
解析 物體相對水平面向右運動,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μG=10 N,方向水平向左。
10. 2l1-l2
解析 設彈簧的原長為l,由胡克定律和受力平衡可知題圖甲中有
mg=k(l-l1)
題圖乙中有2mg=k(l-l2)
解得k=
彈簧原長l=2l1-l2。
11.(1)12.90 (2)10.00或10.0 50.0或50
解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 cm,則測量的彈簧長度讀數為12.90 cm;
(2)由胡克定律可得F=k(L-L0)
橫軸截距為彈簧原長,即L0=10.00 cm
斜率為彈簧的勁度系數,
k= N/m
=50.0 N/m。
12.(1)3.52 (2)左 (3)0.18 (4)無
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分度為0.1 N,應往下估讀一位,故示數為3.52 N。
(2)由于長木板B相對物塊A向右運動,所以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3)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μ=≈0.18。
(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的快慢無關,增大水平拉力F,長木板B會加速運動,但不影響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滑動摩擦力,所以對動摩擦因數的測量無影響。
13.(1)4 N (2)0.2
解析 (1)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條件可得f=F
根據胡克定律有F=k(l-l0)
聯立并代入數據可得f=4 N;
(2)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N=mg
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
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μ=0.2。
14.(1) (2)
解析 (1)A離開彈簧后,對B分析可知m2g=k2x2'
即下面彈簧的壓縮量x2'=;
(2)系統處于原來狀態時,下面彈簧的彈力F2=(m1+m2)g
被壓縮的長度x2==
上面的彈簧的壓縮量x1=
當上面的木塊離開上面彈簧時,下面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2'=
所以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為s=x2-x2'+x1=。
15.見解析
解析 (1)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
N1=GA=20 N
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f1=μAN1=μAGA=0.4×20 N=8 N
為使木塊A勻速運動,
則拉力大小應為F1=f1=8 N;
(2)加上木塊B后,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N2=GA+GB=20 N+10 N=30 N
木塊A所受桌面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f2=μAN2=0.4×30 N=12 N
對A、B整體,由二力平衡知,水平拉力大小應為
F2=f2=12 N
兩者間無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B間沒有摩擦力,即木塊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共40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三)
一、單項選擇題
1.(2023·福建南平市高一期中)關于壓力、摩擦力、重力、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
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地面向下
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壓力,由于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因此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的物體,故A正確;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不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錯誤;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C錯誤;
物體的重心受形狀和質量分布情況影響,有可能不在物體上,比如質量分布均勻的圓環,重心在圓心上,不在圓環上,D錯誤。
13
14
15
2.(2024·泰安市泰山中學高一期中)胡克定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于1678年提出的。實際上早在東漢時期,我國的經學家和教育家鄭玄就提出了與胡克定律類似的觀點,他在為“量其力,有三鈞”做注解時寫道:“假令弓力勝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繩緩擐之,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鄭玄的觀點表明,在彈性限度內
A.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
B.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反比
C.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
D.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反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鄭玄的觀點中“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說明每增加一石物體的重力,弓的形變量改變一尺,故說明在彈性限度內,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故A正確,B、C、D錯誤。
13
14
15
3.(2023·福建永安市第九中學高一期中)將彈簧的一端固定于墻上,另一端用10 N的力向外拉伸,彈簧伸長了6 cm,現改用15 N的力,在彈簧的兩端同時來拉伸它,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則彈簧的伸長量應為
A.0 B.9 cm
C.12 cm D.18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根據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關系有=,解得Δx=9 cm,故選B。
4.(2023·福州市高一期中)關于靜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運動的物體一定不受靜摩擦力
B.靜摩擦力可以是物體運動的動力
C.物體間壓力越大,靜摩擦力就越大
D.靜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物體運動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運動的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故A錯誤;
靜摩擦力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為動力,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為阻力,故B正確;
靜摩擦力由物體運動狀態來確定,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故C錯誤;
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方向可以成任意角度,故D錯誤。
13
14
15
二、多項選擇題
5.(2023·福建漳州市高一開學考試)下列各圖中靜止的P、Q兩球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小球Q將向右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A正確;
B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兩球將向兩邊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B正確;
C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C錯誤;
D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右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D錯誤。
14
15
6.(2023·三明市高一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張紙和一瓶礦泉水,礦泉水瓶靜止在紙面上。如果突然向右快速將紙片拉出,礦泉水瓶將相對紙片滑動。則在抽紙片過程中
A.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礦泉水瓶受到紙片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C.拉動紙片的力變大,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不變
D.拉動紙片速度變快,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變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紙片相對桌面向右運動,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
向左,故A錯誤;
紙片相對礦泉水瓶向右運動,故礦泉水瓶相對紙片向
左運動,則紙片對礦泉水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正確;
將紙片拉出過程中,紙片與礦泉水瓶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根據滑動摩擦力公式f=μN,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動摩擦因數、正壓力有關,與紙片運動的快慢、受力大小無關,故C正確,D錯誤。
13
14
15
7.如圖所示,物體a、b、c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別作用于物體b、c上,a、b、c保持靜止狀態。以f1、f2、f3分別表示a與b、b與c、c與桌面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則
A.f1=0,f2=5 N B.f1=5 N,f2=10 N
C.f2=5 N,f3=5 N D.f2=10 N,f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為了研究a、b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得到a與b之間沒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圖甲所示;為了研究b與c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上,通過受力分析知b受c向右的靜摩擦力f2與Fb二力平衡,故f2=5 N,如圖乙所示;為了研究c與桌面之間的摩擦
力的情況,以物體a、b、c整體為研究
對象,通過受力分析知c受向左的靜摩
擦力f3與Fc-Fb平衡,故f3=5 N,如圖丙
所示,故A、C正確。
13
14
15
8.(2023·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中)關于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輪帶動A輪時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B.C輪帶動D輪時沿順時針方向轉動
C.皮帶上M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向上
D.皮帶上N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在題圖甲、乙中,若左側輪為主動輪,當左側輪順時
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A帶動B;
當左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
則C帶動D,故選項B錯誤。
若右側輪為主動輪,當右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D帶動C;當右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B帶動A,故選項A正確。
13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對于題圖甲中皮帶上M點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也分
兩種情況討論,若A帶動B,則A帶動皮帶一起沿順時
針方向轉動,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
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若B帶動A,B逆時針轉動,則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故選項C正確。
對于題圖乙中的N點,同理可得,N點所受靜摩擦力方向向下,故選項D錯誤。
13
14
15
三、非選擇題
9.(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重50 N的物體,沿粗糙水平面向右運動,同時物體還受到一個大小為8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F作用,如圖所示。已知物體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此時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為    N,方向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水平向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物體相對水平面向右運動,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μG=10 N,方向水平向左。
13
14
15
10.(2023·福建南平市高級中學高一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質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A,物塊A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1;若在物塊A上端再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B,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2,如圖乙所示。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范圍內,重力加速度為g,則彈簧的勁
度系數為    ;彈簧的原長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l1-l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設彈簧的原長為l,由胡克定律和受力平衡可知
題圖甲中有mg=k(l-l1)
題圖乙中有2mg=k(l-l2)
解得k=
彈簧原長l=2l1-l2。
13
14
15
11.(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彈簧彈力F和長度L的關系。把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并讓刻度尺零刻度線與彈簧上端平齊,記錄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處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懸掛不同質量的鉤碼,記錄每次懸掛鉤碼的質量和彈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當彈簧懸掛3個鉤碼時,指針對應刻度如圖甲所示,此時的讀數為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90
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 cm,則測量的彈簧長度讀數為12.90 cm;
(2)以彈簧的彈力F為縱軸、彈簧長度L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依據實驗數據作出F-L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彈簧自由下垂時的長度L0=     cm,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00或10.0
50.0或5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胡克定律可得F=k(L-L0)
橫軸截距為彈簧原長,即L0=10.00 cm
斜率為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50.0 N/m。
13
14
15
12.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將長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塊A放置在長木板B的上表面,用細線將水平放置的彈簧測力計和物塊A連接,調節彈簧測力計的高度使細線拉直后恰好水平,現用大小為10 N的水平拉力F將長木板B從物塊A下方加速拉出,拉出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A的質量為2.0 kg,長木板B的質量為4.0 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N/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由圖乙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52
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分度為0.1 N,應往下估讀一位,故示數為3.52 N。
(2)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填“左”或“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由于長木板B相對物塊A向右運動,所以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3)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μ=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0.18
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μ=≈0.18。
(4)增大水平拉力F對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    (填“有”或“無”)影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的快慢無關,增大水平拉力F,長木板B會加速運動,但不影響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滑動摩擦力,所以對動摩擦因數的測量無影響。
13.(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質量m=2 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右端接有一根原長l0=10 cm的輕彈簧。現對彈簧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物體恰好向右勻速運動,此時彈簧長度l=12 cm,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k=200 N/m,g取10 N/kg。求:
(1)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4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條件可得f=F
根據胡克定律有F=k(l-l0)
聯立并代入數據可得f=4 N;
13
14
15
(2)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0.2
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N=mg
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
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μ=0.2。
14.(2024·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所示,兩木塊A、B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彈簧的勁度系數分別為k1和k2,上面的木塊壓在上面的彈簧上(但不拴接),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上提上面的木塊A,直到它剛離開上面的彈簧,重力加速度為g,求:
(1)A離開彈簧后,下面彈簧的壓縮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離開彈簧后,對B分析可知m2g=k2x2'
即下面彈簧的壓縮量x2'=;
(2)這個過程中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系統處于原來狀態時,下面彈簧的彈力F2=(m1+m2)g
被壓縮的長度x2==
上面的彈簧的壓縮量x1=
當上面的木塊離開上面彈簧時,下面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2'=
所以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為s=x2-x2'+x1=。
15.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力GA=20 N的木塊,
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A=0.4。
(1)為使這個木塊沿桌面做勻速運動,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見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
N1=GA=20 N
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f1=μAN1=μAGA=0.4×20 N=8 N
為使木塊A勻速運動,
則拉力大小應為F1=f1=8 N;
(2)如果再在木塊A上加一重力GB=10 N的木塊B,B與A之
間的動摩擦因數μB=0.2,當A、B兩木塊一起沿桌面勻速
滑動時,作用于木塊A的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此時木塊B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見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加上木塊B后,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N2=GA+GB=20 N+10 N=
30 N
木塊A所受桌面滑動摩擦力大小為
f2=μAN2=0.4×30 N=12 N
對A、B整體,由二力平衡知,水平拉力大小應為
F2=f2=12 N
兩者間無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B間沒有摩擦力,即木塊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市| 佳木斯市| 仁怀市| 柘城县| 剑阁县| 合山市| 宜阳县| 庆安县| 洛扎县| 旬阳县| 泾川县| 神木县| 客服| 新竹市| 河东区| 咸阳市| 九台市| 天气| 石门县| 筠连县| 江阴市| 塔城市| 宜春市| 宁河县| 即墨市| 保亭| 休宁县| 高雄县| 商都县| 大洼县| 浦东新区| 长岛县| 渑池县| 龙海市| 田阳县| 漯河市| 芮城县| 涟源市| 淮北市| 阿瓦提县|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