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2023·福建南平市高一期中)關于壓力、摩擦力、重力、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地面向下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2.(2024·泰安市泰山中學高一期中)胡克定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于1678年提出的。實際上早在東漢時期,我國的經學家和教育家鄭玄就提出了與胡克定律類似的觀點,他在為“量其力,有三鈞”做注解時寫道:“假令弓力勝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繩緩擐之,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鄭玄的觀點表明,在彈性限度內 ( )A.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B.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反比C.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D.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反比3.(2023·福建永安市第九中學高一期中)將彈簧的一端固定于墻上,另一端用10 N的力向外拉伸,彈簧伸長了6 cm,現改用15 N的力,在彈簧的兩端同時來拉伸它,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則彈簧的伸長量應為 ( )A.0 B.9 cmC.12 cm D.18 cm4.(2023·福州市高一期中)關于靜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的物體一定不受靜摩擦力B.靜摩擦力可以是物體運動的動力C.物體間壓力越大,靜摩擦力就越大D.靜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物體運動的方向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6分,選對但不全的得3分,有選錯的得0分。5.(2023·福建漳州市高一開學考試)下列各圖中靜止的P、Q兩球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 ( )6.(2023·三明市高一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張紙和一瓶礦泉水,礦泉水瓶靜止在紙面上。如果突然向右快速將紙片拉出,礦泉水瓶將相對紙片滑動。則在抽紙片過程中 ( )A.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礦泉水瓶受到紙片的摩擦力方向向右C.拉動紙片的力變大,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不變D.拉動紙片速度變快,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變小7.如圖所示,物體a、b、c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別作用于物體b、c上,a、b、c保持靜止狀態。以f1、f2、f3分別表示a與b、b與c、c與桌面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則 ( )A.f1=0,f2=5 N B.f1=5 N,f2=10 NC.f2=5 N,f3=5 N D.f2=10 N,f3=08.(2023·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中)關于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輪帶動A輪時沿逆時針方向轉動B.C輪帶動D輪時沿順時針方向轉動C.皮帶上M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向上D.皮帶上N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三、非選擇題:本題共7小題,共60分。9.(4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重50 N的物體,沿粗糙水平面向右運動,同時物體還受到一個大小為8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F作用,如圖所示。已知物體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此時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為 N,方向 。 10.(4分)(2023·福建南平市高級中學高一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質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A,物塊A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1;若在物塊A上端再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B,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2,如圖乙所示。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范圍內,重力加速度為g,則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彈簧的原長為 。 11.(6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彈簧彈力F和長度L的關系。把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并讓刻度尺零刻度線與彈簧上端平齊,記錄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處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懸掛不同質量的鉤碼,記錄每次懸掛鉤碼的質量和彈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1)(2分)當彈簧懸掛3個鉤碼時,指針對應刻度如圖甲所示,此時的讀數為 cm; (2)(4分)以彈簧的彈力F為縱軸、彈簧長度L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依據實驗數據作出F-L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彈簧自由下垂時的長度L0= cm,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 12.(8分)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將長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塊A放置在長木板B的上表面,用細線將水平放置的彈簧測力計和物塊A連接,調節彈簧測力計的高度使細線拉直后恰好水平,現用大小為10 N的水平拉力F將長木板B從物塊A下方加速拉出,拉出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A的質量為2.0 kg,長木板B的質量為4.0 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N/kg。(1)(2分)由圖乙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2)(2分)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填“左”或“右”); (3)(2分)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μ=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4)(2分)增大水平拉力F對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 (填“有”或“無”)影響。 13.(12分)(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質量m=2 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右端接有一根原長l0=10 cm的輕彈簧。現對彈簧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物體恰好向右勻速運動,此時彈簧長度l=12 cm,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k=200 N/m,g取10 N/kg。求:(1)(6分)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2)(6分)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14.(12分)(2024·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所示,兩木塊A、B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彈簧的勁度系數分別為k1和k2,上面的木塊壓在上面的彈簧上(但不拴接),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上提上面的木塊A,直到它剛離開上面的彈簧,重力加速度為g,求:(1)(5分)A離開彈簧后,下面彈簧的壓縮量;(2)(7分)這個過程中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15.(14分)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力GA=20 N的木塊,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A=0.4。(1)(6分)為使這個木塊沿桌面做勻速運動,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2)(8分)如果再在木塊A上加一重力GB=10 N的木塊B,B與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B=0.2,當A、B兩木塊一起沿桌面勻速滑動時,作用于木塊A的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此時木塊B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答案精析1.A [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壓力,由于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因此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的物體,故A正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不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錯誤;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C錯誤;物體的重心受形狀和質量分布情況影響,有可能不在物體上,比如質量分布均勻的圓環,重心在圓心上,不在圓環上,D錯誤。]2.A [鄭玄的觀點中“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說明每增加一石物體的重力,弓的形變量改變一尺,故說明在彈性限度內,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故A正確,B、C、D錯誤。]3.B [根據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關系有=,解得Δx=9 cm,故選B。]4.B [運動的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故A錯誤;靜摩擦力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為動力,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為阻力,故B正確;靜摩擦力由物體運動狀態來確定,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故C錯誤;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方向可以成任意角度,故D錯誤。]5.AB [A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小球Q將向右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A正確;B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兩球將向兩邊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B正確;C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C錯誤;D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右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D錯誤。]6.BC [紙片相對桌面向右運動,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錯誤;紙片相對礦泉水瓶向右運動,故礦泉水瓶相對紙片向左運動,則紙片對礦泉水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正確;將紙片拉出過程中,紙片與礦泉水瓶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根據滑動摩擦力公式f=μN,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動摩擦因數、正壓力有關,與紙片運動的快慢、受力大小無關,故C正確,D錯誤。]7.AC [為了研究a、b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得到a與b之間沒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圖甲所示;為了研究b與c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上,通過受力分析知b受c向右的靜摩擦力f2與Fb二力平衡,故f2=5 N,如圖乙所示;為了研究c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c整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知c受向左的靜摩擦力f3與Fc-Fb平衡,故f3=5 N,如圖丙所示,故A、C正確。]8.AC [在題圖甲、乙中,若左側輪為主動輪,當左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A帶動B;當左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C帶動D,故選項B錯誤。若右側輪為主動輪,當右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D帶動C;當右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B帶動A,故選項A正確。對于題圖甲中皮帶上M點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也分兩種情況討論,若A帶動B,則A帶動皮帶一起沿順時針方向轉動,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若B帶動A,B逆時針轉動,則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故選項C正確。對于題圖乙中的N點,同理可得,N點所受靜摩擦力方向向下,故選項D錯誤。]9.10 水平向左解析 物體相對水平面向右運動,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μG=10 N,方向水平向左。10. 2l1-l2解析 設彈簧的原長為l,由胡克定律和受力平衡可知題圖甲中有mg=k(l-l1)題圖乙中有2mg=k(l-l2)解得k=彈簧原長l=2l1-l2。11.(1)12.90 (2)10.00或10.0 50.0或50解析 (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 cm,則測量的彈簧長度讀數為12.90 cm;(2)由胡克定律可得F=k(L-L0)橫軸截距為彈簧原長,即L0=10.00 cm斜率為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50.0 N/m。12.(1)3.52 (2)左 (3)0.18 (4)無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分度為0.1 N,應往下估讀一位,故示數為3.52 N。(2)由于長木板B相對物塊A向右運動,所以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3)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18。(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的快慢無關,增大水平拉力F,長木板B會加速運動,但不影響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滑動摩擦力,所以對動摩擦因數的測量無影響。13.(1)4 N (2)0.2解析 (1)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條件可得f=F根據胡克定律有F=k(l-l0)聯立并代入數據可得f=4 N;(2)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N=mg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μ=0.2。14.(1) (2)解析 (1)A離開彈簧后,對B分析可知m2g=k2x2'即下面彈簧的壓縮量x2'=;(2)系統處于原來狀態時,下面彈簧的彈力F2=(m1+m2)g被壓縮的長度x2==上面的彈簧的壓縮量x1=當上面的木塊離開上面彈簧時,下面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2'=所以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為s=x2-x2'+x1=。15.見解析解析 (1)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N1=GA=20 N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1=μAN1=μAGA=0.4×20 N=8 N為使木塊A勻速運動,則拉力大小應為F1=f1=8 N;(2)加上木塊B后,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N2=GA+GB=20 N+10 N=30 N木塊A所受桌面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2=μAN2=0.4×30 N=12 N對A、B整體,由二力平衡知,水平拉力大小應為F2=f2=12 N兩者間無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B間沒有摩擦力,即木塊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共40張PPT)章末檢測試卷(三)一、單項選擇題1.(2023·福建南平市高一期中)關于壓力、摩擦力、重力、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物體B.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C.重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地面向下D.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壓力,由于施力物體發生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因此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并指向被壓的物體,故A正確;摩擦力的方向一定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不一定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B錯誤;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C錯誤;物體的重心受形狀和質量分布情況影響,有可能不在物體上,比如質量分布均勻的圓環,重心在圓心上,不在圓環上,D錯誤。1314152.(2024·泰安市泰山中學高一期中)胡克定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于1678年提出的。實際上早在東漢時期,我國的經學家和教育家鄭玄就提出了與胡克定律類似的觀點,他在為“量其力,有三鈞”做注解時寫道:“假令弓力勝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繩緩擐之,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鄭玄的觀點表明,在彈性限度內A.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B.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反比C.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正比D.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的平方成反比√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鄭玄的觀點中“每加物一石,則張一尺”,說明每增加一石物體的重力,弓的形變量改變一尺,故說明在彈性限度內,弓的彈力與弓的形變量成正比,故A正確,B、C、D錯誤。1314153.(2023·福建永安市第九中學高一期中)將彈簧的一端固定于墻上,另一端用10 N的力向外拉伸,彈簧伸長了6 cm,現改用15 N的力,在彈簧的兩端同時來拉伸它,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則彈簧的伸長量應為A.0 B.9 cmC.12 cm D.18 cm√123456789101112131415根據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關系有=,解得Δx=9 cm,故選B。4.(2023·福州市高一期中)關于靜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的物體一定不受靜摩擦力B.靜摩擦力可以是物體運動的動力C.物體間壓力越大,靜摩擦力就越大D.靜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物體運動的方向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運動的物體可能受到靜摩擦力作用,故A錯誤;靜摩擦力與速度方向相同時為動力,與速度方向相反時為阻力,故B正確;靜摩擦力由物體運動狀態來確定,最大靜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故C錯誤;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方向可以成任意角度,故D錯誤。131415二、多項選擇題5.(2023·福建漳州市高一開學考試)下列各圖中靜止的P、Q兩球之間不存在彈力的是(所有接觸面都是光滑的)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A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小球Q將向右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A正確;B中兩球間若有彈力,則兩球將向兩邊運動,所以P、Q間無彈力,B正確;C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C錯誤;D中兩球間若無彈力,則小球P將向右下運動,所以P、Q間有彈力,D錯誤。14156.(2023·三明市高一階段練習)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張紙和一瓶礦泉水,礦泉水瓶靜止在紙面上。如果突然向右快速將紙片拉出,礦泉水瓶將相對紙片滑動。則在抽紙片過程中A.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礦泉水瓶受到紙片的摩擦力方向向右C.拉動紙片的力變大,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不變D.拉動紙片速度變快,礦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變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紙片相對桌面向右運動,紙片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A錯誤;紙片相對礦泉水瓶向右運動,故礦泉水瓶相對紙片向左運動,則紙片對礦泉水瓶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B正確;將紙片拉出過程中,紙片與礦泉水瓶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根據滑動摩擦力公式f=μN,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只與動摩擦因數、正壓力有關,與紙片運動的快慢、受力大小無關,故C正確,D錯誤。1314157.如圖所示,物體a、b、c疊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N分別作用于物體b、c上,a、b、c保持靜止狀態。以f1、f2、f3分別表示a與b、b與c、c與桌面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則A.f1=0,f2=5 N B.f1=5 N,f2=10 NC.f2=5 N,f3=5 N D.f2=10 N,f3=0√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為了研究a、b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得到a與b之間沒有摩擦力的作用,如圖甲所示;為了研究b與c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上,通過受力分析知b受c向右的靜摩擦力f2與Fb二力平衡,故f2=5 N,如圖乙所示;為了研究c與桌面之間的摩擦力的情況,以物體a、b、c整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受力分析知c受向左的靜摩擦力f3與Fc-Fb平衡,故f3=5 N,如圖丙所示,故A、C正確。1314158.(2023·上海交大附中高一期中)關于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輪帶動A輪時沿逆時針方向轉動B.C輪帶動D輪時沿順時針方向轉動C.皮帶上M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向上D.皮帶上N點所受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在題圖甲、乙中,若左側輪為主動輪,當左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A帶動B;當左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C帶動D,故選項B錯誤。若右側輪為主動輪,當右側輪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上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D帶動C;當右側輪逆時針轉動時,會出現下面皮帶繃緊的情況,則B帶動A,故選項A正確。131415123456789101112對于題圖甲中皮帶上M點的靜摩擦力方向的判斷也分兩種情況討論,若A帶動B,則A帶動皮帶一起沿順時針方向轉動,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若B帶動A,B逆時針轉動,則M點相對B輪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M點受到向上的靜摩擦力,故選項C正確。對于題圖乙中的N點,同理可得,N點所受靜摩擦力方向向下,故選項D錯誤。131415三、非選擇題9.(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重50 N的物體,沿粗糙水平面向右運動,同時物體還受到一個大小為8 N、方向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F作用,如圖所示。已知物體和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此時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的大小為 N,方向 。 12345678910111213141510水平向左123456789101112物體相對水平面向右運動,水平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μG=10 N,方向水平向左。13141510.(2023·福建南平市高級中學高一期中)如圖甲所示,一輕質彈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A,物塊A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1;若在物塊A上端再放一個質量為m的物塊B,靜止后彈簧長度為l2,如圖乙所示。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范圍內,重力加速度為g,則彈簧的勁度系數為 ;彈簧的原長為 。 1234567891011121314152l1-l2123456789101112設彈簧的原長為l,由胡克定律和受力平衡可知題圖甲中有mg=k(l-l1)題圖乙中有2mg=k(l-l2)解得k=彈簧原長l=2l1-l2。13141511.(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彈簧彈力F和長度L的關系。把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橫桿上,并讓刻度尺零刻度線與彈簧上端平齊,記錄彈簧自由下垂時下端處的刻度位置。然后在彈簧下端懸掛不同質量的鉤碼,記錄每次懸掛鉤碼的質量和彈簧下端的刻度位置,實驗中彈簧始終未超過彈簧的彈性限度。通過分析數據得出實驗結論。123456789101112131415(1)當彈簧懸掛3個鉤碼時,指針對應刻度如圖甲所示,此時的讀數為 cm; 12345678910111213141512.90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 cm,則測量的彈簧長度讀數為12.90 cm;(2)以彈簧的彈力F為縱軸、彈簧長度L為橫軸建立直角坐標系,依據實驗數據作出F-L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知:彈簧自由下垂時的長度L0= cm,彈簧的勁度系數k= N/m。 12345678910111213141510.00或10.050.0或50123456789101112由胡克定律可得F=k(L-L0)橫軸截距為彈簧原長,即L0=10.00 cm斜率為彈簧的勁度系數,k=N/m=50.0 N/m。13141512.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將長木板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塊A放置在長木板B的上表面,用細線將水平放置的彈簧測力計和物塊A連接,調節彈簧測力計的高度使細線拉直后恰好水平,現用大小為10 N的水平拉力F將長木板B從物塊A下方加速拉出,拉出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已知物塊A的質量為2.0 kg,長木板B的質量為4.0 kg,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N/kg。123456789101112131415(1)由圖乙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N; 1234567891011121314153.52彈簧測力計的最小分度為0.1 N,應往下估讀一位,故示數為3.52 N。(2)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填“左”或“右”); 123456789101112131415左由于長木板B相對物塊A向右運動,所以物塊A對長木板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3)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μ=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1234567891011121314150.18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18。(4)增大水平拉力F對測量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動摩擦因數 (填“有”或“無”)影響。 123456789101112131415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的快慢無關,增大水平拉力F,長木板B會加速運動,但不影響物塊A與長木板B間的滑動摩擦力,所以對動摩擦因數的測量無影響。13.(2023·寧德市高一期中)如圖所示,質量m=2 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右端接有一根原長l0=10 cm的輕彈簧。現對彈簧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使物體恰好向右勻速運動,此時彈簧長度l=12 cm,已知彈簧的勁度系數k=200 N/m,g取10 N/kg。求:(1)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4 N123456789101112由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平衡條件可得f=F根據胡克定律有F=k(l-l0)聯立并代入數據可得f=4 N;131415(2)物體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0.2物體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N=mg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μN聯立并代入數據解得μ=0.2。14.(2024·泉州市永春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所示,兩木塊A、B的質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彈簧的勁度系數分別為k1和k2,上面的木塊壓在上面的彈簧上(但不拴接),整個系統處于靜止狀態。現緩慢地向上提上面的木塊A,直到它剛離開上面的彈簧,重力加速度為g,求:(1)A離開彈簧后,下面彈簧的壓縮量;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15A離開彈簧后,對B分析可知m2g=k2x2'即下面彈簧的壓縮量x2'=;(2)這個過程中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系統處于原來狀態時,下面彈簧的彈力F2=(m1+m2)g被壓縮的長度x2==上面的彈簧的壓縮量x1=當上面的木塊離開上面彈簧時,下面彈簧被壓縮的長度x2'=所以上面木塊移動的距離為s=x2-x2'+x1=。15.如圖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力GA=20 N的木塊,木塊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A=0.4。(1)為使這個木塊沿桌面做勻速運動,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見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N1=GA=20 N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1=μAN1=μAGA=0.4×20 N=8 N為使木塊A勻速運動,則拉力大小應為F1=f1=8 N;(2)如果再在木塊A上加一重力GB=10 N的木塊B,B與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B=0.2,當A、B兩木塊一起沿桌面勻速滑動時,作用于木塊A的水平拉力F應為多大 此時木塊B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見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加上木塊B后,木塊A所受地面支持力大小N2=GA+GB=20 N+10 N=30 N木塊A所受桌面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2=μAN2=0.4×30 N=12 N對A、B整體,由二力平衡知,水平拉力大小應為F2=f2=12 N兩者間無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木塊A、B間沒有摩擦力,即木塊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docx 第3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