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素養提升物理觀念 牛頓第一 運動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2)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說明:力是 的原因 (3)慣性:物體保持 狀態不變的屬性;慣性的大小取決于 的大小牛頓第二 運動定律 (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相同 (2)表達式: (3)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同體性牛頓第三 運動定律 (1)內容: 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一條直 線上 (2)理解 ①同時產生,同時 ,同時消失 ②同種性質 ③分別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力學單 位制 (1)基本單位;(2)導出單位;(3)單位制超重和 失重 (1)超重: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 物體所受的重力,超重時物體具有 的加速度 (2)失重: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 物體所受的重力,失重時物體具有 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物體對懸掛物(或支持物)的作用力為 ,物體的加速度a=__________科學思維 理想實 驗法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和相應的推理過程控制變 量法 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用分析推理方法解決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 力av、s、v0、t等建立幾類 物理模型 (1)含彈簧的瞬時加速度問題 (2)動力學的整體和隔離問題 (3)板塊模型 (4)傳送帶模型圖像法 (1)由v-t、s-t圖像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2)由F-t、F-s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 (3)由a-F圖像分析運動或受力情況科學探究 1.能完成“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等物理實驗 2.能從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問題;能在他人幫助下制訂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變量的意識,會使用實驗器材獲取數據;能根據數據形成結論,會分析導致實驗誤差的原因 3.能參考教科書撰寫有一定要求的實驗報告,在報告中能對實驗操作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能用學過的物理術語等交流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科學態度與責任 1.通過與伽利略、牛頓相關的史實,能認識物理學研究是不斷完善的 2.樂于將牛頓運動定律應用于日常生活實際 3.能認識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作用例1 (多選)(2023·全國甲卷)用水平拉力使質量分別為m甲、m乙的甲、乙兩物體在水平桌面上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兩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甲和μ乙。甲、乙兩物體運動后,所受拉力F與其加速度a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 ( )A.m甲m乙C.μ甲<μ乙 D.μ甲>μ乙例2 (多選)如圖所示,物塊A、B疊放在一起,其中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A.上滑的過程A、B整體處于失重狀態B.上滑到最高點后A、B整體將停止運動C.上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于下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D.上滑與下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例3 (多選)(2023·大同市期末)應用于機場和火車站的安全檢查儀,其傳送裝置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模型。傳送帶始終保持v=0.4 m/s的恒定速率逆時針轉動,行李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A、B間的距離為2 m,g取10 m/s2。旅客把行李(可視為質點)無初速度地放在A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開始時行李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B.行李經過2 s到達B處C.行李到達B處時速度大小為0.4 m/sD.行李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度為0.08 m例4 如圖所示,一長L=4 m,質量M=3 kg的薄木板(厚度不計)靜止在粗糙的水平臺面上,其右端距平臺邊緣l=6 m。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質量為m=1 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已知木板與水平臺面、小物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均為μ1=0.3,小物塊與水平臺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2=0.2。現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36 N,g取10 m/s2,求:(1)小物塊從木板上滑下的時間和相對于水平臺面的速度大小;(2)F作用了1.1 s時,木板的右端離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3)小物塊最終到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答案精析再現素養知識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 改變物體運動狀態 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質量 F=ma 兩個 相等 相反變化 大于 向上 小于 向下 0 g提能綜合訓練例1 BC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g=ma,整理得F=ma+μmg,可知F-a圖像的斜率為m,縱軸截距為μmg,則由題圖可看出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則μ甲<μ乙,故選B、C。]例2 AD [在上滑和下滑的過程,A、B整體都是只受三個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又f=μ(mA+mB)gcos θ因此有:a=gsin θ+μ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運動的過程中A、B組成的整體處于失重狀態,故A正確;對整體進行受力分析,A、B整體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得:a'=gsin θ-μgcos θ由于μ0所以上滑到最高點后A、B整體將向下運動,故B錯誤;以A為研究對象,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所以f″=f',即上滑與下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C錯誤,D正確。]例3 AC [開始時,對行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2 m/s2,故A正確;設行李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t1,行李勻加速運動的末速度為v=0.4 m/s,根據v=at1代入數據解得:t1=0.2 s,勻加速運動的位移大小s=a=×2×0.22 m=0.04 m勻速運動的時間為t2== s=4.9 s,可得行李從A到B的時間為t=t1+t2=5.1 s,故B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行李在到達B處前已經與傳送帶共速,所以行李到達B處時速度大小為0.4 m/s,故C正確;行李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度為Δs=vt1-s=(0.4×0.2-0.04) m=0.04 m,故D錯誤。]例4 (1)1 s 3 m/s (2)1.755 m (3)4.25 m解析 (1)由牛頓第二定律,對木板有F-μ1(m+M)g-μ1mg=Ma1,解得a1=7 m/s2對物塊有μ1mg=ma2,解得a2=3 m/s2設經過時間t,小物塊從木板上滑下,則a1t2-a2t2=L,代入數據解得t=1 s小物塊相對于水平臺面的速度大小v=a2t=3×1 m/s=3 m/s(2)t=1 s時間內木板的位移s=a1t2=×7×12 m=3.5 m后t'=0.1 s木板的加速度為F-μ1Mg=Ma'解得a'=9 m/s2后0.1 s木板的位移為s'=(a1t)t'+a't'2解得s'=0.745 mF作用了1.1 s時,木板的右端離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為(6-3.5-0.745) m=1.755 m(3)由以上分析知,小物塊從木板上滑下時離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為(6+4-3.5) m=6.5 m此后小物塊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3==2 m/s2小物塊再運動s″后停止運動,則0-v2=-2a3s″解得s″=2.25 m小物塊最終到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為6.5 m-2.25 m=4.25 m。(共22張PPT)DIWUZHANG第5章章末素養提升再現素養知識物理觀念 牛頓 第一 運動 定律 (1)內容:一切物體總保持 ,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2)牛頓第一運動定律說明:力是 的原因(3)慣性:物體保持 狀態不變的屬性;慣性的大小取決于 的大小牛頓 第二 運動 定律 (1)內容: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與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與合外力方向相同(2)表達式:_______(3)矢量性、瞬時性、獨立性、同體性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狀態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質量F=ma物理觀念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1)內容: 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2)理解①同時產生,同時 ,同時消失②同種性質③分別作用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力學單 位制 (1)基本單位;(2)導出單位;(3)單位制兩個相等相反變化物理觀念 超重和 失重 (1)超重: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 物體所受的重力,超重時物體具有 的加速度(2)失重: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或對支持物的壓力) 物體所受的重力,失重時物體具有 的加速度(3)完全失重:物體對懸掛物(或支持物)的作用力為 ,物體的加速度a=___大于向上小于向下0g科學思維 理想實 驗法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和相應的推理過程控制變 量法 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用分析推理方法解決動力學兩類基本問題 力 a v、s、v0、t等科學思維 建立幾類 物理模型 (1)含彈簧的瞬時加速度問題(2)動力學的整體和隔離問題(3)板塊模型(4)傳送帶模型圖像法 (1)由v-t、s-t圖像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2)由F-t、F-s圖像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3)由a-F圖像分析運動或受力情況科學 探究 1.能完成“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等物理實驗2.能從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可探究的物理問題;能在他人幫助下制訂科學探究方案,有控制變量的意識,會使用實驗器材獲取數據;能根據數據形成結論,會分析導致實驗誤差的原因3.能參考教科書撰寫有一定要求的實驗報告,在報告中能對實驗操作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能用學過的物理術語等交流科學探究過程和結果科學 態度與 責任 1.通過與伽利略、牛頓相關的史實,能認識物理學研究是不斷完善的2.樂于將牛頓運動定律應用于日常生活實際3.能認識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推動作用 (多選)(2023·全國甲卷)用水平拉力使質量分別為m甲、m乙的甲、乙兩物體在水平桌面上由靜止開始沿直線運動,兩物體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甲和μ乙。甲、乙兩物體運動后,所受拉力F與其加速度a的關系圖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A.m甲m乙C.μ甲<μ乙 D.μ甲>μ乙例1√提能綜合訓練√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F-μmg=ma,整理得F=ma+μmg,可知F-a圖像的斜率為m,縱軸截距為μmg,則由題圖可看出m甲>m乙,μ甲m甲g=μ乙m乙g,則μ甲<μ乙,故選B、C。 (多選)如圖所示,物塊A、B疊放在一起,其中B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A.上滑的過程A、B整體處于失重狀態B.上滑到最高點后A、B整體將停止運動C.上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于下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D.上滑與下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例2√√在上滑和下滑的過程,A、B整體都是只受三個力,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以沿斜面向下為正方向,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又f=μ(mA+mB)gcos θ因此有:a=gsin θ+μgcos θ,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向上運動的過程中A、B組成的整體處于失重狀態,故A正確;對整體進行受力分析,A、B整體向下運動的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A+mB)gsin θ-f=(mA+mB)a',得:a'=gsin θ-μgcos θ由于μ0所以上滑到最高點后A、B整體將向下運動,故B錯誤;以A為研究對象,向上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向下運動的過程中,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mAgsin θ-f″=mAa',解得:f″=μmAgcos θ;所以f″=f',即上滑與下滑過程中A與B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故C錯誤,D正確。 (多選)(2023·大同市期末)應用于機場和火車站的安全檢查儀,其傳送裝置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模型。傳送帶始終保持v=0.4 m/s的恒定速率逆時針轉動,行李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A、B間的距離為2 m,g取10 m/s2。旅客把行李(可視為質點)無初速度地放在A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開始時行李的加速度大小為2 m/s2B.行李經過2 s到達B處C.行李到達B處時速度大小為0.4 m/sD.行李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度為0.08 m例3√√開始時,對行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μmg=ma,解得a=2 m/s2,故A正確;設行李做勻加速運動的時間為t1,行李勻加速運動的末速度為v=0.4 m/s,根據v=at1代入數據解得:t1=0.2 s,勻加速運動的位移大小s=a=×2×0.22 m=0.04 m勻速運動的時間為t2== s=4.9 s,可得行李從A到B的時間為t=t1+t2=5.1 s,故B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行李在到達B處前已經與傳送帶共速,所以行李到達B處時速度大小為0.4 m/s,故C正確;行李在傳送帶上留下的痕跡長度為Δs=vt1-s=(0.4×0.2-0.04) m=0.04 m,故D錯誤。 如圖所示,一長L=4 m,質量M=3 kg的薄木板(厚度不計)靜止在粗糙的水平臺面上,其右端距平臺邊緣l=6 m。木板的正中央放有一質量為m=1 kg的小物塊(可視為質點)。已知木板與水平臺面、小物塊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均為μ1=0.3,小物塊與水平臺面間動摩擦因數為μ2=0.2。現對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36 N,g取10 m/s2,求:(1)小物塊從木板上滑下的時間和相對于水平臺面的速度大小;例4答案 1 s 3 m/s由牛頓第二定律,對木板有F-μ1(m+M)g-μ1mg=Ma1,解得a1=7 m/s2對物塊有μ1mg=ma2,解得a2=3 m/s2設經過時間t,小物塊從木板上滑下,則a1t2-a2t2=L,代入數據解得t=1 s小物塊相對于水平臺面的速度大小v=a2t=3×1 m/s=3 m/s(2)F作用了1.1 s時,木板的右端離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答案 1.755 mt=1 s時間內木板的位移s=a1t2=×7×12 m=3.5 m后t'=0.1 s木板的加速度為F-μ1Mg=Ma'解得a'=9 m/s2后0.1 s木板的位移為s'=(a1t)t'+a't'2解得s'=0.745 mF作用了1.1 s時,木板的右端離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為(6-3.5-0.745) m=1.755 m(3)小物塊最終到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答案 4.25 m由以上分析知,小物塊從木板上滑下時離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為(6+4-3.5) m=6.5 m此后小物塊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a3==2 m/s2小物塊再運動s″后停止運動,則0-v2=-2a3s″解得s″=2.25 m小物塊最終到水平臺面邊緣的距離為6.5 m-2.25 m=4.25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章 章末素養提升.docx 第5章 章末素養提升.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