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知識點歸納第一課、讀懂彼此的心知識點歸納1、我們要用心理解和體會,從家人的言談舉止,甚至是批評和教育中感受他們的愛。2、家人各不相同的關愛方式,讓我們體會到濃濃的親情。3、家人之間產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們需要理性面對,學會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化解矛盾。4、主動與家人交流,能增進相互了解與理解。5、活動與父母溝通要講究技巧,注意方式方法。簡答題歸納1、如果我們不夠了解自己的父母,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他們呢?答:主動交流,認真傾聽,善于觀察,也可以詢問家里老人。2、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如果一直不解決,會產生怎樣的后果?答:會傷害自己和父母之間的感情,不利于家庭的和諧,會導致矛盾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而不斷產生新的矛盾。第二課 讓我們的家庭更美好知識點歸納1、家庭既滿足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等基本需求,又滿足了我們感情的需要,讓我們感到安全和幸福。2、擁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它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盡責出力。3、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和諧、民主的方式營造我們的家園,家里的事,同商議、共承擔,家庭生活會更和諧、更美滿。4、生活中,我們留心觀察、主動詢問,盡力關心和幫助家人。讓他們多一份輕松和寬慰,并與他們一起撐起我們的家。簡答題歸納1、家的功能是什么?答:家是我們生活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精神的樂園,一個家庭承擔著贍養老人,撫育子女,交流感情,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責任,家庭,既滿足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教育娛樂等基本需求,又滿足了我們感情的需要,讓我們感到安全和幸福。2、怎樣才能擁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答:擁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所有家庭成員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她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盡責出力。第三課、弘揚優秀家風知識點歸納1、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是長期生活實踐中不斷形成的家庭文化。2、家庭是我們夢想啟航的地方,每個小家的家風匯聚成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家風。3、優秀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無言的教育、一部無字的典籍,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4、我國古代有極為豐富的家訓家規,其中很多被廣為傳播,對后代人的思想和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簡答題歸納1、優秀家風中蘊含著哪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答:優秀家風中蘊含著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知書達理,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2、優秀家風對我們的人格素質上的意義是什么?答:優秀家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種無言的教育,一部無字的典籍,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優秀,家風意蘊深遠,是凝聚情感,涵養德行,砥礪成才的人生信條。3、摘抄《朱子家訓》中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名言,并與同學分享感悟。答:事例: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感悟: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打掃使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關鎖的門和窗戶。第一單元總結歸納1、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自主意識的逐漸增強,我們有時會覺得家人說的話和要求做的是與自己內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時還會與家人產生一些不愉快。2、家人或嚴格的要求,我們或精心的照顧我們,或民主的與我們協商……各不相同的關愛方式,讓我們體會到濃濃的親情。3、家人之間產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們需要理性面對,學會以積極的態度有效的方法主動化解矛盾。4、主動與家人交流能增進相互了解與理解,我們可以主動與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說一說自己的班級,談一談自己的煩惱和愿望,寫信、留便條是我們主動與家人交流的好方式。5、高要求和常督促體現著家人對我們的愛,獨自和自主標志著我們在逐漸長大,我們要主動與家人交流溝通,讓自己合理的要求和做法,得到他們的理解。6、家是我們生活的港灣、情感的歸宿、精神的樂園。一個家庭承擔著贍養老人、撫育子女、交流感情、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責任。7、自立自強,方能悅親,作為子女努力學習,掌握知識,練就本領,加強自身的品德修養,做到自立自強,就是對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8、當家人意見不一致時,我們可以和家人一起討論,一起商量,同時還要發揮好“潤滑劑”的作用和家人一起解決問題。9、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是長期生活實踐中不斷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現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訓家規,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10、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在我們的行為規范中。家風好,家道興。了解家風,學習家風,可以更好的傳承優秀家風。優秀家風能引領良好的社會風氣。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四課、我們的公共生活知識點歸納1、公共生活中我們的行為是公開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2、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自己的需求,利用公共資源解決現實問題,增加生活樂趣,豐富人生意義。3、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會給公眾提供公共設施、設備或物品。4、有些人為了自身利益,隨意占有或浪費公共資源,毀壞公共設施,這些行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權益,嚴重的還會觸犯法律。簡答題歸納1、什么是公共生活?答:人們在公共空間中的生活構成了我們的公共生活。2、如何保障大家在公共生活中的共同利益?答: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維護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第五課 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知識點歸納1、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2、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會讓社會環境更加舒適宜人,使我們感受到生活質量的美好與幸福。3、這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4、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法律的保障。簡答題歸納1、從個人來說,我們能為維護公共秩序做什么?答:我們可以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我們也有責任勸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2、除了個人的努力維護公共秩序,還需要哪些條件?答: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匯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不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組織,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法律的保障,對積極維護秩序的行為要大力宣傳或表揚,對破壞公共秩序的人或組織,要依法懲戒,形成遵守公共秩序光榮,破壞公共秩序可恥的社會風尚。第六課、我參與,我奉獻知識點歸納1、平等友善可以傳遞正能量。在溫暖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將會更加美好。2、每個社會成員都要肩負應盡的責任,多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同時,我們也需要國家和社會在制度、設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3、每個人既是文明禮貌的踐行者,也是和諧生活的受益者。構建和諧的公共生活,需要我們要做到文明有禮。4、讓我們堅持日“行一善”,從小事做起,發揮公益的力量。簡答題歸納1、如何讓社區成為社會和諧的基礎?答:溫馨有活力的社區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美好社區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承擔社區事務。社區中的每個成員,既是社區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社區秩序的建設者。社區成員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幫助,會讓社區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2、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弱勢群體?答:弱勢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愛。我們應當平等的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并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第二單元總結歸納1、公共生活中我們的行為是公開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2、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人們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自己的需求,利用公共資源解決現實問題,增加生活樂趣,豐富人生意義。3、人人有權參與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資源和公共設施,享受公共利益。現代社會的人們積極創造,共享出行。4、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5、人們在公共生活中表現出的文明行為和秩序意識不僅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一個國家精神面貌的體現。6、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匯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無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組織,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7、平等友善可以傳遞正能量。在溫暖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將會更加美好。8、每個人既是文明禮貌的踐行者,也是和諧生活的受益者。構建和諧的公共生活,需要我們做到文明有禮。9、中心有活力的社區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建設美好社區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承擔社區事務。10、服務社會,不分大事小事,生活中的小小善舉,最終可以匯聚成生活中的濃濃大愛。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第七課、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知識點歸納1、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2、到了近代,清政府腐敗無能,抱殘守缺,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國家逐步走向衰敗,面對外國列強的侵略,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3、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妥協求和告終。1842 年,清政府同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條約要求將中國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從此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1894 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一年正是農歷甲午年。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簡答題歸納1、英國為什么要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答:近代以來,清朝逐漸走向衰敗,英國卻發展為工業強國,對中國這個落后的東方大國,垂涎欲滴。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英國向中國走私和傾銷鴉片,企圖借此打開中國的大門。2、說說《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答: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款 2100 萬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第八課、推翻帝制 民族覺醒知識點歸納1、《辛丑條約》簽訂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使各種社會矛盾更加尖銳。2、為了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后發動十多次武裝起義。3、1912 年 1 月,革命黨人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4、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漸入人心。5、辛亥革命是 20 世紀中國發生的一次歷史性巨變。簡答題歸納1、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出現了哪些新風潮?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革命黨人大力借助移風易俗來推動革命新風潮席卷一時。剪發辮、禁纏足、禁鴉片、禁賭博、改稱謂、廢跪拜、倡女權、易服飾、禁止販賣人口、倡導自由婚姻等逐漸成為社會潮流,影響著人們的生活。2、辛亥革命后,孫中山曾自豪地說,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所未有之變局,吾民破天荒之創舉也。”請說出這里的“創舉”的含義。答:中華民國的成立。(或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或成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第九課、中國有了共產黨知識點歸納1、1917 年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震動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國革命的道路。2、李大釗是中國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3、中國共產黨的黨旗黨徽是中國共產黨的象征和標志。4、毛澤東說:“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5、1935 年 1 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會議。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6、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7、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承擔領導中國革命責任的開始,也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簡答題歸納1、長征精神是什么?答: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浴血奮戰,勇往直前的精神。第十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知識點歸納1、在每個中國人心中,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都是最屈辱的記憶,它是民族的苦難,國家的災難。我們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永保和平。2、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勝利。3、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大旗,主張全民族抗戰、持久抗戰,開辟敵后戰場,建立并鞏固了敵后抗日根據地。4、1948 年 5 月,毛澤東率領的黨中央移駐河北省平山縣的西柏坡,在這里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還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為最后的大決戰和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5、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在延安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為奪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6、1936 年 12 月 12 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對蔣介石實行“兵諫”,中國共產黨以大局為重,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從此 10 年內戰基本結束。7、經過 14 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抗戰的偉大勝利。1945 年 9 月 2日,日本在投降書上簽字,正式宣告日本帝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9 月 3 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簡答題歸納1、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原因有哪些?答:①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蘇聯對日作戰。②中國抗日戰爭進入大反攻。2、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時間有多久?答:從 1931 年 9 月至 1945 年 8 月共 14 年。3、談一談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答: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前赴后繼,英勇奮斗,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迎來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第十一課、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知識點歸納1、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 28 年的英勇奮斗,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它標志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浴血奮戰,終于結束了被侵略、受壓迫的歷史,挺直腰桿站起來了!3、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 1 次成為新社會、新國家的主人。4、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開展外交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5、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國第 1 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簡答題歸納1、為什么把《義勇軍進行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答:《義勇軍進行曲》至 1935 年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在民眾中廣為流傳,激勵著中華兒女浴血奮戰反抗侵略者。定為國歌是為了提醒國人,居安思危,警鐘長鳴,奮發圖強。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義?答: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它標志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浴血奮戰,終于結束了被侵略、受壓迫的歷史,挺直腰桿站起來了!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答:和平共處 5 項原則的具體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第十二課、富起來到強起來知識點歸納1、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是鄧小平。2、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1980 年,中央決定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4 個經濟特區。3、科技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4、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投身創新實踐,發展才會有新思路,改革才會有新突破,我們才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5、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的精神文明建設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大的精神做支柱。6、中國夢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7、“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是我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對航天、天氣預報等領域意義非凡。簡答題歸納1、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意義是什么?答: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2、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為什么還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答: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的精神文明建設,一直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大的精神做支撐。第三單元總結歸納1、走私鴉片受到中國抵制,英國決定發動侵略戰爭。1840 年 6 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面對西方侵略者的堅船利炮,中國人民英勇無畏,進行了頑強的抵抗。2、1894 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這一年正是農歷甲午年,所以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3、1912 年 1 月,革命黨人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 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漸入人心。4、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創建了第 1 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培育了偉大的井岡山精神。5、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6、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它標志著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浴血奮戰終于結束了被侵略受壓迫的歷史,挺直腰桿站起來了。7、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8、我們成長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生力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